混在三国当神棍 第110章

作者:放鸽子 标签: 近代现代

“羌人退兵”很好理解,怕是董卓承诺的后续粮草没能及时送到,而对上的敌人皇甫嵩又是块极难啃的硬骨头的缘故。

眼见着久攻不下,军粮又将告罄了,这些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异族,自然不肯给董卓继续打白工,于是就带着战利品,高高兴兴地回去西凉一带了。

敌兵既退,那“义真归朝”,也就顺理成章了。

董卓急,袁家也急。

“陛下重伤”的原因,虽然郭嘉没有细说,燕清也不难猜到:以掌握朝权、定鼎天下为目标的袁家,还不至于向皇帝下毒手。

况且这样做来,于他们也是弊大于利。

毕竟袁家越是家大业大,就愈发爱惜羽毛。

众所周知的是,哪怕他们最终在与皇帝的拉锯斗争中败下阵来,在皇帝可以单独临政前,也还是得依靠朝中这批老臣们的。

无论输赢,汝南袁氏都还能屹立起码十数年而不倒。

在燕清看来,这般要急躁地想将皇帝掀下台来,采取这加害圣驾的丧心病狂的做法,怕就只有史上干得出‘以臣子之身行废立天子之事’的军阀董卓了。

这会儿的董卓羽翼未丰,空有兵马,官职却只是个不上不下的后将军,屈于在皇甫嵩之后,远不如史上这一时期已有的风光得意、说一不二。

上朝时只能窝窝囊囊站在中列,时不时遭皇帝冷嘲热讽不说,还得继续仰袁家鼻息,好让对方在朝中为他这故吏开腔,以便立稳脚跟。

纵使董卓为达成目的而竭力表现得能屈能伸,有桀骜不驯的天性摆在那,又哪里长久得了。

恐怕是忍无可忍下,暗中加害皇帝,结果不慎泄了密,被袁家所察觉。

其实董卓此举,大概还只是试探袁家的容忍度居多,不然刘辩,就不会是重伤卧床这么简单了。

然而袁家则是通过此事,终于窥破了几丝这头豺狼虎豹的噬主野心,意识到自己过去那与虎谋皮的行径有多危险。

袁家对他厌恶至极,只碍于自家名誉也被同这门生捆绑在一起,于外人看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

方不好对外声张,无可奈何,连决裂也只含糊其辞。

握有近十万西凉铁骑的董卓,和统领大部分禁军、在朝中势力根深蒂固的袁家对抗起来,之后的一场“京师大乱”,也就变得无可避免了。

最费解的,还是“王爷出逃”这点。

刘协年纪虽小,却颇为聪慧,谨慎冷静,对自己处境有清楚的认识,也有一定胆色。若不是切切实实感受到威胁了,实在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是不会采取逃出京城的举动的。

究竟是谁非要跟个无权无势,年幼得连上朝参政都不成的陈留王过不去?

燕清将在京中的重要人物在脑海中挨个过了一圈,大致有了底。

——那罪魁祸首,怕是何太后。

刘辩如今伤重,也不知他最后活不活得成,又还坐不坐得住那帝位。

天下却不可一日无君,即便是同董卓已然对立的袁家,都会赞成将同是汉灵帝血脉的陈留王刘协视作储君的。

何太后又如何会坐以待毙,眼睁睁地看着给亲子辛苦挣来的帝位,最后便宜了一向被她瞧不起的刘协,如了曾经同她势如水火的先董太后的意?

而且当何太后还是皇后时,就因嫉妒而毒杀刘协的母妃王美人,结下了那么一份弑母之仇。

这么一来,刘辩的伤情越是危急,何太后的杀意就越重,刘协的处境就越是危险。

刘协聪颖,看出自己安逸的日子要快到头了,周边危机四伏:不是假意要扶他上位、让他做个傀儡,就是何太后这等袒露杀意的蛇蝎毒妇。

但单凭刘协一人之力,是不可能在所有人眼皮底下逃出京城的,怕是出了府门都寸步难行。

那就意味着,还存在一个用意不明,却偷偷帮助小王爷出逃的人。

没准还就是这个人陈明利害,说动刘协后的结果。

刘协具体要逃到哪里,可就无从得知了。

“唉……”

虽然没甚么把握,并不知中了多少,燕清好歹是将这爆发得突然的一系列事件给捋顺了,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不禁揉揉眉心,烦恼不已。

恨京师乱得太快,消息传递却太迟滞。

他这边势头分明正好,只还没正经交兵,京城却已是一团糟,把他的全盘计划都打乱了。

眼见着刘岱这倒霉鬼刚死不久,让兖州成了无主之物;陛下自身难保,也管不着这边;黄巾军的粮道刚被他们给断了……

这机会千载难逢,要取兖州,就如探囊取物耳,岂有止步不前的道理?

可刘辩怕是不中用了,刘协则已往东跑了去,不尽快将他迎下保住,掌握主动权的话,就易叫这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皇帝的小孩儿落入不知哪方歹人之手,殆害无穷。

燕清焦躁地踱了几步,倏然站住。

不对!

之前要倾尽军力,是为求个速战速决,而不是因为有多看重黄巾这上不了台面的对手。

这下没了求‘急’的意义,也就可以适当分兵,两头同时进行了。

假使董卓事败,或是事成后头个惦记着他的豫州,那再将人召回不迟。

郭嘉在心中所说的,不也只是让他这主公速归,而不是让全军一起么?

燕清心念电转下,很快就拿定了主意。

遂向亲兵吩咐一声,取来纸笔后,就着马鞍,在郭嘉那信的背面飞快补了几行,盖上印,然后交到了吕布手里。

上一篇:婚宠之强势归来

下一篇:缉凶西北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