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 第519章

作者:来自远方 标签: 快穿 近代现代

郑尚书脸苦,心里更苦。

实话实话,虽然僧录司归礼部管,但这件事真不是他的责任。锦衣卫给皇帝递条子之前,他同样被蒙在鼓里。一千八百人的度牒,说发就发,一点风声不漏,郑尚书竟不知道,自己手下有这等能人!

如果能平安过了天子这关,不被摘掉乌纱,他必定会追究到底,让背后推自己顶缸的小人好看!

真当他郑赐是个软柿子,任由搓圆捏扁不出声?

郑赐心中将背后害他的小人唾骂千遍,表情却愈发惶恐,不做任何辩驳,连连请罪。

见郑赐认错态度良好,永乐帝冷静下来,也晓得这事不能全怪他。念及夺下南京之时,郑赐迎驾有功,朱棣终究没摘了他的乌纱,只罚俸三月,令其回家反省。

“此事作罢,再有同例,定然不宥!”

“陛下隆恩!”

郑赐过关,僧录司和礼部中的某些人注定要倒霉。朱棣不动手,郑尚书也要把人揪出来,杀鸡儆猴。

刑部尚书不是白做的,当初怎么收拾在刑部起刺的,挪到礼部一样适用。至于冒请度牒的一千八百人,永乐帝亲自下令,没发度牒的停止发放,发了的全部收回。

这些人“出家”的理由,朱棣心里门清。

僧人不用交税,不需服劳役,有了度牒,官府也不得追究。

剔个光头就想逃税逃劳役?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就算是皇帝,每天也要辛勤工作,完成分内职责。不勤劳工作艰苦奋斗,只想每日安逸的睡醒吃吃饱睡,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

朱棣冷笑,“此次涉案之人,年三十以下者发辽东甘肃,不许转调顺天大宁!三十以上四十以下者,发云南广西种田。年四十以上者发还原籍,告知乡里!朕遵承太祖旧制,从不敢轻忽,却有下人犯禁若此,眼中可还有朝廷法度?如此纵肆之徒,遇赦不宥!”

礼部尚书白着脸离开,兵部左侍郎奉令籍录兵册。

想逃税?想逃劳役?永乐帝会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发完了火气,永乐帝坐在西暖阁内,没来由得疲惫。

国境不平,各地天灾,本已让他劳心劳力,又有如此小民行诡诈之事,换做四年前,绝不是充军发配了事。

奏疏看完,翻开锦衣卫递上的条子,火气瞬间又起。

“有代王府官属告代王桂不受正言,鞭笞以礼谏之者。”

“驸马都尉胡观结党,私下非议天子之策。”

“宁王世子对朝廷有怨望,蓄异志,与胡观过从甚密。”

“征讨安南大军参军李俊秘奏,安南逆贼所用火铳为我朝所造,上刻有洪武二十九年,金陵军器局字样。”

越看,朱棣火气越大。

怒到极致,侍立在侧的侯显都忍不住头皮发麻。

如果被锦衣卫举报的人在当场,朱棣恐怕会当场拔—刀杀人。

“侯显。”

“奴婢在。”

侯显躬身应诺,腰比平时压得更低,瞄都不敢瞄朱棣一眼、“赐宁王世子绢五匹,良马一匹,彩币十表。你去宁王府,传朕口谕,天气不好,出入当多加小心。”

“奴婢遵旨。”

侯显躬身退出殿外,点了两名内官跟随,出宫前往宁王府。

按理,临近宫门关闭,不该此时间出宫。可天子的命令下了,容不得拖延。想想天子说话时的表情,侯显颈后又冒出了冷汗,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今夜的雪,怕是停不了了。

侯显离开后,杨铎被宣召觐见。一同前来的,还有自广西归来的朱能亲卫。

亲卫身上带着孟清和执笔,朱能用印的奏疏。抵达京城后,没有前往通政使司,直接寻到北镇抚司衙门,将事情告知道杨铎。

孟清和所行之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说,就是违背皇帝仁德之意,会背负上欺君之罪。反过来,经凭祥收购的木料,转手即可获利数倍。运送到江浙船厂造船,或沿海路馈往北京以充造宫殿之用,都可算作功劳。

冬日严寒,渐临正月,天子以方春伐木有碍农时,命工部核实发劳役壮丁,凡户内丁少及为军屯贴户,悉罢归。待来年春耕之后再行劳役。并给归乡之人路费,许其以钱钞抵部分粮税。

百姓交口称赞天子仁德,户部再次急得上火。

如果不是理智尚存,户部上下定会抱住永乐帝的大腿哭天抹泪,陛下,国库里不缺钱,缺粮啊!您这么会想出这个“好”主意啊!

可惜君无戏言,夏尚书有胆子抱住朱棣大腿抹眼泪,朱棣也不会收回成命。

孟清和远在广西,绝不可能料事如神,摸准朝廷缺粮的命脉。可鸿运当头,运气来了,完全是挡也挡不住。

奏疏上的木料和金银数额给了永乐帝惊喜,附在后边的安南军粮更让朱棣喜上加喜。

“朕问你,其上所奏全部属实?”

朱能派遣的亲卫立刻答道:“回陛下,无论木材还是军粮均为实情。卑下回京时,仍有木料和粮食陆续送到,更有盐井为边民寻得。兴宁伯有言奏请陛下,可否许以安南之盐换取暹罗,老挝及占城诸番邦之粮,并以大军收缴黎贼所获换取军粮。”

“此事,成国公可知晓?”

“回陛下,成国公亦知此事。然未达天听,不敢擅自做主。”

“为何不将此事一同上疏奏请?”

亲卫也是一脸的疑惑,“卑下亦不知晓。”

朱棣坐在案后,面前摊着孟清和与朱能联名的奏疏,陷入了沉思。

上一篇:轻慢佳人

下一篇:求退人间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