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太子胤礽 第128章

作者:伊川 标签: 近代现代

胤礽眉梢眼角仍暂留着那个有些奇异的笑意:“胤禛的信,他说我的陵寝完工了。”

沈廷文愣了下,不自觉稍稍坐直了些,顿了下,道:“是了。从昌平三年至今,二十六年,终于建成了。”

又过了片刻,方始调笑道,“‘圣天子孝先天下,首重山陵。’万年吉壌‘开福祉隆基,绵万年之景运’,这可是大事。当年汉唐盛世,帝陵都是倾国库岁入三分之一为之,茂陵建了五十三年,乾陵建了五十七年。太上皇开海禁,通万国,丝毫不逊于汉唐明主,这陵寝气派也不能差了。”说太上皇三个字声音软软拖长,带着调侃的意味。

胤礽淡然道:“说什么笑话,就大清如今的气象,怎及汉唐盛世十分之一?你说这些话不脸红,我听着还脸红呢。况且若陵寝建的好了国祚便千秋万代,这世间哪还有朝代更替?我死之后也不想葬入帝陵,我在哪儿死,就随地在哪儿火化了,而后把骨灰撒入海里便是。帝陵里是要放别的一些东西。”

沈廷文先是不爱听:“好好的说什么死、活的。”又奇怪,“你要往帝陵里放什么?你想法总是这般奇怪,一代帝王不入帝王陵,你也不怕爱新觉罗家祖宗怪你不孝?不怕圣祖怪你不孝?”

胤礽放下信笺,笑容里添了些满意的味道:“是一些比臭皮囊更值得花大代价保存起来的东西。爱新觉罗家的祖茔不是我该去的地方。而且,”他回过身来握住沈廷文的手,专注地注视着他,“你不想留我一撮骨灰同你合葬么?”

沈廷文一下怔住了,道:“你说什么?”

胤礽抚摸了一下他的脸颊,“我知道你是要回父母身边去的。”

沈廷文红了眼眶,猛然别过头去。

是的,他死之后是希望叶落归根的,生前不孝,死后骸骨却想长伴父母坟侧。严父慈母不在之后才觉出自己对高堂有多少亏欠,年轻时只觉得家族束缚欲死,简直不能呼吸。

但怎么舍得离开身边这个人?即使在死后已然无知无觉。

虽然已幸运至此,可以此生白首相伴,但酷乐猫购买仍止不住贪婪,冀望死后仍能同穴。

半晌方又道:“随地火化,扬灰海波,还要分一捧与我同葬……自古帝王金尊玉贵,你倒一点也不讲究这些身后事。虽则你们满人有火葬的习俗,可你也太不忌讳了些吧。你这是想做什么,将自己挫骨扬灰?”

胤礽道:“有什么不好?人生在世,不过大梦一场,完了之后化成一捧灰一股烟散了就罢了,何必再留什么后续。金妆玉裹,千年不腐地葬在帝王陵里,几十几百年后物换星移,盗墓小贼进去了诈尸给人家看,岂不太也难看。”

沈廷文被他的话惊笑了:“这是什么话,哪有自己咒自己的?咱们大清如今国运昌隆,正是顶顶兴盛的时候,哪个小贼敢去盗皇陵?”不过想一想,三百年治乱循环,又哪有长盛不衰的国祚,倒佩服胤礽想的开。

遂又问,“那你皇陵里藏的是什么?”

———————更新分割线———————

“是些……书。”

中国燕山南麓遵化皇陵新建成的帝陵地宫之内,诚亲王胤祉陪侍着现任皇帝雍正穿行在一排排高大的名贵香木书架间,架上卷帙浩繁如烟。

诚亲王不解地道:“这些书都未曾编纂,二哥为何要花费大力气保存这些?一代帝王,一件金银宝器都不随葬实在不像话。况且什么书都存,要保持这么多书不潮不蠹不坏一点也不省事,看看这地宫都建了多大!”

雍正面无表情地巡视着卷帙,道:“不过是孔鲋夹壁藏书的遗意罢了。”

“夹壁藏书……”胤祉恍然,又难以置信地皱紧眉头,“皇上认为二哥是觉得咱们后人会做出焚书坑儒的事情!?”

孔鲋夹壁藏书说的是秦始皇时故事,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尚书》、《礼记》、《春秋》、《孝经》等儒家经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使这些书免去了一场劫难。雍正认为兄长将世间所有能收集到的书籍都抄本保存在陵寝中是鲁壁的遗意,怎能不叫他心惊!?

远在重洋的那一边,有人又问了个问题,也为得到的答案而震惊:“鲁壁遗意?你的意思,是认为你的后人会效仿秦始皇!?别否认,不然你不会都收在陵寝里,只有你的后人才不敢去动你的陵寝!”

胤礽为他的敏感而笑:“始皇焚书,博士馆都有留存,焚的只是私家藏书,真焚书的是项羽。自来书多是毁于战火,你怎么不说我是担心战火?”

沈廷文白他一眼:“别糊弄我,真有战火曹操、温韬之流先要干的就是发冢以丰军资,书藏在陵寝里就能躲过?”

他虽已是中年,一双桃花眼仍旧是多情分明,更添岁月温润蕴藉,剪着短短的头发,穿着裁缝按照胤礽的意思剪裁的与此时中西服饰都不同地简洁明快样式衣服,在耶历十八世纪初伦敦初夏的新绿与阳光下别有一种魅力。

胤礽忍不住拉过他的手指亲了亲,笑道:“你可真是什么都敢说。”沈廷文那话无疑于在说他的墓日后也会被人发掘。

沈廷文也觉得有些忌讳,不自在地道:“难道不是?否则你把书藏在陵里,就算千年万年地保存下去又有什么用!”

胤礽笑道:“自然自然,‘古 来酷乐猫购买无不发之墓’,我藏这些东西本就是要给后人看的。”而后这些年少有地叹息了一声,“不过也只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国祚衰微之时,也许又有个莽夫掘开此墓放一把火,那就一切全休。”

沈廷文嘲笑道:“那一定是因为费大工夫挖开陵墓一看,你竟小器地连一件金银宝器也没舍得随葬,给气着了。”

胤礽笑:“有道理,看来我还是应该写信给四弟,让他往里随一些东西。”

沈廷文还没忘了之前的话题:“你还没说为什么会认为后人里有秦始皇一样的人物。”

胤礽眼底多了抹嘲讽:“我也不希望有,可惜只怕是免不了的。”

穿越前的记忆在此生漫长的岁月中已经渐渐模糊,唯一耿耿的只剩下几十年以后中华文化那一场大劫,比焚书坑儒更加让人痛恨的大劫——胤禛四子,现今已经十多岁的弘历、以后的乾隆帝最得意的手笔之一,修纂四库全书。

史上秦始皇焚书只不过焚烧列国史记与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而弘历修纂四库全书时一边大兴文字狱,一边将所有书中不符合他心意、不利于统治的内容全部都删改扭曲或者全书毁弃。始皇焚书时尚不动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而弘历修书却是一网打尽。后世评价为文化阉割,真是丝毫也不夸张。

时已悬隔四十多年,隔时隔世,他仍记得那时只有十几岁的自己偶尔查到《天工开物》资料时的愤慨,连这样纯属自然科学著作的书都能因为“华夷之辨”而被禁绝,其余被删被毁的前人心血、文明精华不知更有多少!

始皇焚书尚留原本,弘历是彻底阉割扭曲。

所有子侄中他最不喜弘历,然而却还是不能不传位给胤禛。诸兄弟里只有他最有君主的资质与才华,也是年龄手段性格最合适的人。胤礽更看中的他强烈的责任感,他眼睛里看得见百姓。

没有更合适的人,他不能因为儿子舍弃父亲。传给别人他立刻将不知道会怎么样,传给胤禛至少可以确定老百姓还能过二十年好日子。

——————更新分割线——————

他不知道这是否就是所谓地历史自身的纠错能力,康熙提前二十多年退位,换成他在位二十年,皇位传给胤禛的时间倒比原来历史上早了好几年。

康熙与他皇位顺利交接,没有了康熙朝晚期惨烈的“九龙夺嫡”,但他一直无子,为了下一任帝位,兄弟子侄们暗中的争斗激烈丝毫不逊于传说中的“九龙夺嫡”。

在四十岁正值人生巅峰的时候退位,固然是认为以自己的能力可以做的都做了,只能将帝国带到这个程度,也未尝没有不愿见更血淋淋的场面出现,不愿见因天家内斗消耗国力,以及心冷的缘故。而今的清朝与历史上那个“大清”相比似已面目全非,然而他清楚地知道,只要有个见识短浅,像原历史上乾隆那样喜欢自作聪明的不肖子孙出现,那么一切照旧会回归原位。

他留下了强大的海军;他开拓海疆,将国家赋税的三分之一以上倾斜于海洋,将贵族们的利益直接与海外贸易所得挂钩;他免除农民的税收,在理番院门口竖立“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的石碑,规定宗室子弟十五岁之后必须出洋历练三年;将满人不许擅离驻地规定放宽,允许他们出洋,希望能开拓后人的眼界,让他们看到全世界。

他以身作则,留下成例,希望帝王在位的时间不长于二十年,克制君权的膨胀。但他也清醒地知道,这一切都是建于浮沙之上的,满人是奴隶制社会,整个中国的都处于半奴隶制,臣子们都是酷乐猫购买奴才,怎么可能站直了身体与军权相抗。然而又没有一个君王不希望君权集中,不希望国家只有一个声音,有利于统治思想,在这个没有制衡的朝代,四库全书的出现简直是必然的,不是弘历,也会是另外一个人。

但是他改变不了什么,他改变不了整个满清政府的体制,即便他是皇帝。八旗制是这个民族立足于这个国家的根本,他试图触动,只能让自己粉身碎骨,除了引发动荡让百姓受苦之外不会有任何结果。他所能做的只有保存下这些书,保存下一份火种、一份可能罢了,引导人们放远眼光看向中国之外的广阔世界,不要眼界狭窄到只惦记着阉割自己。

沈廷文看他有些意兴寥落,不再追问下去,改变话题道:“我们还要在这里住多久?你既是来看望六王爷的,何不就住在他同那个鸳鸯眼儿公爵的封地里,这儿也就那个城堡收拾的能住人了,做什么要在这个乱糟糟地城里待这么长时间。”

胤礽也不想就刚才那个话题再谈下去,笑笑顺着转变话题:“你不喜欢这里?其实我也不喜欢,只是这里正酝酿着一场亘古未有、关系着中西气运的大变,我想好好看看。”

沈廷文皱皱眉,他是世间第一流的聪敏人,不是没察觉到一路行来胤礽特别注意的几座城市蕴藏的那种或隐约或明显的躁动,但毕竟不能后知五百年,不明白什么样的大变能关系到中西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