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挨老夫[娱乐圈] 第121章

作者:青丘千夜 标签: 娱乐圈 甜文 近代现代

  “只有我在激动么?看见这些人,我觉得以后小杨酒馆家的产品又能提高数量了。我买爆它们好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觉得这比什么捐钱都更实际!”

  没有比这更好的反击了!

第93章

  事情解决得出乎意料地顺利。

  慈善一直都作为社会性的话题经久不衰,这一次这个话题又和当红流量艺人捆绑,后续还牵扯到了地方政府扶持下岗者再就业以及留守儿童等吸引人眼球的元素,想要不被关注都难。

  到了后面几乎都不用杨篱和工作室出手带节奏了。

  营销号和普通路人自发地参与到这一次的话题讨论中来,杨篱作为这一切的当事人反而神隐了,大众似乎将重心都放在了什么叫作慈善上。

  明星富豪们经常打着慈善的幌子,四处出席各种活动,但实际上这些慈善的效果似乎也没有那么好,相反一些明星私底下参加的慈善活动却更见成效。

  其实每一次慈善晚会走红毯,自媒体平台上出现的全部都是各类男明星女艺人艳压通稿的现象已经叫大众开始反感了。

  人们越来越不关心明星艺人们在这个活动上穿的是什么,反而更加关心他们捐了多少。有时候人们甚至会觉得奇怪,明明捐钱捐得多的人没有怎么出来活动,没有捐钱的反而堂堂正正地在慈善活动的c位中出现。

  这难道不是本末倒置么?

  这些慈善晚会的策划人似乎也开始察觉到了大众对于这一点的不满,以前不怎么公布的捐款额度表也开始正式面向公众放出。

  于是这些去活动的人到底有没有捐款,捐了多少就显得清清楚楚了。

  粉丝们常常给自家爱豆洗白,认为爱豆愿意去参加这种活动做宣传,就已经称得上是一种慈善行为,但是显然这种言论只会加深大众对于这些艺人的反感。

  相比之下,杨篱不怎么出席这些活动,前期还在舆论上吃了一点亏,如今等到照片什么的全部发出来,反而让大家有一种惊喜的感觉。

  这才是真正做慈善的人应该有的态度啊。

  杨篱和他的家人,为许多贫困的人解决了工作问题,同时也给一些没有什么生存技能的孩子提供了不同的道路和未来,哪怕一开始数量不多,也足够让大众觉得暖心。

  尤其是小杨酒馆的那些顾客,更是有一种被惊喜砸中了的感觉。

  他们买这家的酒已经很便宜了,没想到酒馆的人还不声不响地做了这么多的好事。

  他们这也算是间接地帮助了别人吧!

  后续的事情是由工作室这边搞定的,杨篱已经在赶往香港的路上了。

  工作室这边倒是从中发现了一些值得利用的东西,联系了和工作室交好的一些当地媒体,对这件事从另一个方面进行了报道。

  比如小杨酒馆的网红店铺经营模式,就可以和当地扶贫办的人联合起来推广。

  又比如酒馆所需要的一些果子,可以直接从当地的果农那里购买,一些贫困村的村民就可以开始种植果树,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这么一来,酒馆不再需要去外地进购原料,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扩大经营规模。

  要是运作得当,说不定能够让杨篱和政府的关系变得更好,这对于提升杨篱的形象可是大有好处。

  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对杨篱的好感度,那是噌噌地往上涨。

  原本杨篱一家酿酒大师的人设确定以后,就提高了他们的地方知名度,陆陆续续也有不少游客愿意到他们这边来了。后来小杨酒馆又盘活了地方的许多即将破产的工厂,帮扶贫办的人解决了不少问题。后续工作室这边又请媒体记者来报道,那么他们以后去和省里申请一些补助什么的也会容易得多。

  正好他们省目前似乎还没有形象大使,杨篱经过这一连串的举措,自然成为了形象大使的第一候选人。

  原本这样的形象大使是需要经过多方考核之后才能确定的,不过杨篱的情况有些特殊,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流程了。

  这就是所谓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周成在和政府打交道的事情上,倒是处理得格外顺畅。”郑无束全程关注着事情的进展,周成处理问题的方式他也看在眼里。

  虽然作为经纪人,周成还没有多么丰富的经验,但作为社会人,周成倒是很有一手。

  不过经纪人和艺人配合默契,相互信任,就已经比什么都强了。至于其他的,慢慢学也就是了。

  “小篱笆要是能够和政府关系好,以后再有国家级的电视剧电影制作的时候也会更方便。这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王楚红对这个现状非常满意。

  杨篱走的是和郑无束完全不同的道路,本身他的上位之路也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对杨篱来说,这样的道路也杜绝了有人复制上位方式的可能。

  圈里最让人讨厌的一种方式无非就是踩着前辈们踩过的路向上爬,转头来又将开拓者给踩下去。

  就像当年郑无束开始大红的时候一样,市面上几乎都是和郑无束同款类型的,也有人企图复制郑无束的成名之路,一边蹭郑无束的热度,一边还要拉踩,看着实在恶心坏了。

  “对了无束,这一次事情失败,李季阳说不定就要狗急跳墙。香港是李季阳的老地盘,不提醒一下杨篱真的没关系吗?”

  “小篱笆没有你想的那么蠢,他应该已经知道是谁动的手,接下来应该也会多加防范。”郑无束笑着站了起来,若无其事地挽了挽衣袖,“导演在微信上问我要不要做个特出,我答应了。”

  “等等你什么时候答应的?”王楚红蒙了,她陪在郑无束身边居然都不知道郑无束在她的眼皮子底下接了工作?她这个经纪人当得是不是有点太没有存在感了!

  “就刚才。”郑无束笑得人畜无害,“麻烦你帮我订个机票和酒店。这一次我只是去露个脸,顺便去香港放松放松,所以行程问题暂时要保密。杨篱那边也先不要说吧,免得他有压力不能安心拍戏,外界也是一样,暂时不要透露任何消息出去。”

  欸欸欸?

  王楚红消化了一下郑无束的话,意思好像是要瞒着杨篱偷偷地去?

  这是个什么套路?明明可以光明正大的事情,为什么突然搞得像要抓奸一样?

  或者说这也许是某种惊喜。

  完全想不明白,还是不要想了。

  王楚红完全看不透郑无束的打算,郑无束目前也没有想要说什么的意思。

  他只是不放心而已。

  大陆这边的娱乐圈还是相对比较正规的,广电总局也有它该有的本事。

  香港那边不一样。

  香港娱乐圈是被把持在几拨人手里的,那边或许延续了一些不好的作风。

  杨篱哪怕自己小心谨慎,也未必能讨得多少好。

  当然不出事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无非是求一个安心而已。

  李季阳这边目前没有什么动静。

  杨篱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猛,节奏已经完全带不偏了,这时候若是再继续动手就显得格外明显。

  因此李季阳这边也只能按捺下来。

  让人郁闷的是,那个孤儿院的院长很快就从外地赶回来,重新召开了记者会,说出了那个所谓的小鲜肉的名字。

  是一个普普通通的18线小明星,查无此人的那种。

  这大概也是这个小明星热度最高的一次。

  舆论已经彻底反转,无力回天。

  这也不能怪李季阳不谨慎,谁调查对手的时候会连对手家里招了什么人都知道啊?

  杨爸爸做好事又不出来说,隔着这么远的李季阳又怎么能清楚?

  这一次只能算是杨篱走运,如果没有杨篱家里的帮忙,这口锅杨篱怎么说也得背一段时间。

  李季阳也被自家大哥狠狠地批评了一通。

  那个媒体也算是他们在大陆的一个重要力量,结果因为报道了这件事,反而被地方政府给盯上了。

  本来大陆那边的政府对于这些媒体的管控就很严格,现在人家不借着这根藤往上爬才是假的。

  “杨篱的事你先别急,现在一动不如一静。做的越多,就错的越多。就算放着不管,眼红杨篱手里资源的人也多的是。这么大一个剧组,还怕找不到能下手的地方吗?”

  李季阳听出了大哥的言外之意。

  在剧组里动手脚的确比在剧组外更简单。

  而且整个团队鱼龙混杂,稍微做一点手脚,根本不会有什么人知道。只要不闹出什么人命事故,那剩下的就简单多了。

  “李家家族事务的对接也不过持续个半年,熬过这半年,你的地位照样是稳的。这半年里你暂时不要出手,交给我就行。”对于李季阳这个弟弟,大哥还是有几分疼爱的,这个弟弟也的确有那么一些价值。

  与其让李季阳在他不知道的地方动手脚拖后腿,还不如放开手让他来。

  在自己的地盘上,让一个大陆的艺人去医院躺一两个月,难道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吗?

  《半世纪》全程几乎都是以复古的方式在拍摄。

  这部电影以一个因为家里穷不得不踏入娱乐圈的道具师小男孩为主,以这个小男孩成长的视角,来展现他眼中所看见的香港电影圈的变化。

  小男孩刚刚入行的时候,电影圈最为流行的就是武侠片。那些浓眉大眼,一脸正气的男演员格外吃香,女演员也需要每天进行武术训练,争取在电影屏幕上能够将打戏拍得好看。至于替身,那是没有的。

  除去这小男孩入行认的师父,男孩还认识了其他的一些追梦人。他们之中有的去报了电视台的艺人培训班成功出道,有的转行去做了主持人,也有的干脆就退出。

  等到小男孩渐渐长大,武侠片已经没落,曾经武侠电影的男女主角,陷入没有工作的窘境,反而是以前不被看好的那些长相略为邪气的演员,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

  香港电影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男孩的收入也渐渐增加,有时候忙起来一天要同时赶几个不同的场子。

  当然,作为道具师的男孩,也渐渐在这一行里做出了名声,到哪里都会有人喊一声哥了。

  男孩攒了不少钱,开了个人公司,专门承包电影的一些道具业务,日子眼看着变得越来越好。突然有一天,男孩意识到公司的账目越来越难看,手下的工作人员也开始接不到活了。

  而男孩在演艺圈的那些朋友,有些陷入了豪门恩怨,有些开始放下身段去接烂片,有些则是拿着身家北上前往大陆发展。

  一夜之间,仿佛一切都变了。

  等到男孩变成了大叔,变成了爷爷,他才被以前指导过的一个小辈郑重地请出山,为这个人新拍的电影做道具。

  这部电影正是小男孩第一次参与制作的电影的翻拍版。

  仿佛是一个轮回,换了演员重新演绎一个故事,已经是半个世纪过去了。

  故事的主线很清晰,光是主角的不同人生阶段,就换了好几个不同的人来演。

  这种用不同的人来扮演一个角色的方法对演员本身和导演都真的算是一个比较困难的挑战。

  不同的演员个性不同却要演同一个角色,在适合性上就会出现微妙的差别,也会让观众跳戏。

  但导演还是坚持这个想法。

  年轻的演员是没有办法将主角这个道具师扮演好的。

  虽然名义上是主角,但整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却并不是道具师,而是道具师眼中的许许多多在电影圈工作的人。主角单独的镜头不多,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记录下这一切而已。

  只有真正经历过香港电影兴衰的演员,才能够把握住这一份恰到好处的沧桑和无奈,这也是年轻的演员根本没有办法体会到的东西。

  而让老演员扮嫩又太过难为这些前辈艺人,也太过为难以后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了。

  而杨篱扮演的则是主角道具师的一个发小,一个曾经立志要成为武侠片主角的男人,梦想着行侠仗义,却因为长相不符合当时大众的审美,不得不去扮演奸角,最后放弃了梦想出去买卖房反而获得成功的一个人。

  因为杨篱扮演的是一个配角,主要戏份也不多,所以倒是能够从少年扮到老年,时间跨度大,但台词却没多少。

  这个配角虽然也有自己独立的一条支线,但由于主角视野的限制,露出来的也只是只鳞片甲而已。

  编剧说杨篱扮演的这个角色主要是为了和主角做个对比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