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后世子求着我做他夫郎 第25章

作者:日进斗金 标签: 强强 生子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基建 古代架空

再加上茶叶这种东西钟小妹也说不清楚,其他的蔗糖蜂蜜之类的东西,要么喝茶就能尝的出来,要么听名字就能知道,确实是没什么影响。

他叹了口气,指了指旁边的凳子说道:“你坐吧。”

钟小妹坐了下来,这才悄悄观察沈宣的脸色,小声问道:“沈哥儿,那些人拿了方子已经走了,我说了这么多,会不会影响你的生意?”

“当然有影响。”沈宣故意说道,见钟小妹脸色变了,才又补充道:“不过你没说柚子倒是还好一点,影响不会太大。”

钟小妹这才松了口气。

说到这里,钟小妹突然咬了咬牙,起身咚的一声跪了下来,吓了沈宣一跳。

“沈哥儿,上次你说的那个绣坊的学徒……你能不能带我去?”

沈宣没想到钟小妹竟还惦记着学徒的事情,想了想才道:“你爹娘不是不允么?”

“他们哪里会想让我学点本事?”钟小妹愤恨的说道,显是对钟家夫妇已经完全心冷了。

“他们不让我去,难道我就一辈子困死在这里,之后嫁给那陈鳏夫?”钟小妹道:“求求你悄悄捎上我进城,我偷偷去学。我宁愿一辈子给那绣坊做工,也不想被卖给陈鳏夫。”

钟小妹说这话时,油灯里的烛火在她的双目中映出两点金光,显然是下定了决心的。

沈宣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觉得不忍就这么熄灭这少女眼中的希望。于是点了点头道:“行,我明日进城可以捎上你,但你爹娘不同意,绣坊收不收你我可说不定,你得自己去说服她们。”

钟小妹的脸上这才露出一丝喜色,接着又对着沈宣连磕了好几个头,只说是此事不管成与不成,都一辈子感谢沈宣对她的帮助。

翌日一早,天还没亮,钟小妹就接着上山挖笋的名义出了门,偷偷溜到沈宣家中,躲进了摆摊车里。

沈宣套车离开,一个时辰以后,就到了乐州门口。

钟小妹这才从摆摊车里钻了出来,十分好奇的打量面前这繁华的大城市。

她爹与哥哥倒是来乐州城外的码头市集卖过粮,回去也在家中形容过乐州的繁华景象。

然而真进了乐州城,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路边琳琅满目的商铺。钟小妹才觉得自己在村子里的那点眼界实在是太浅了。

骡车一路到了锦鲤街,眼见着街上的商铺越来越豪华,连路上的行人都穿得十分精致。钟小妹看了看自己身上打了补丁的粗布裙,不禁有些露怯。

沈宣把车停在一间绣坊门口,走了下去。

“下来吧,就是这里。”沈宣说道。

这绣坊是一位姓颜的女坊主开的,里面还收了不少绣娘。沈宣上次问过几家,就是这家愿意免费招收学徒。

“好……”钟小妹下了车,双手握紧衣角,有些拘束的跟在沈宣身后。

现在时辰还早,绣坊也才刚刚开门。

不过光是看它门口的坐落的一对石狮和雕花木门就十分气派。跨入门槛后,店铺里四处琳琅满目的披挂着各色绣品,各个十分精致。

镇店之宝是铺子中心的一盏三米长的大屏风。用乌木框子装裱了,里面是春夏秋冬四季双面乱针绣。

那丝线分的如蛛丝一般,绣在纱上根本看不出痕迹。四季变化随着阳光和角度不同散发出不同的光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叫钟小妹惊的张大了嘴,也不知这么美的绣品是怎么绣出来的?

“掌柜的,这丫头想来做学徒,你且看看合不合用?”沈宣径直走到那店铺掌柜面前说道。

掌柜的打量了沈宣身后的钟小妹一眼,皱眉说道:“年纪有些大了,先带去给坊主看看吧。”

说着将沈宣二人领到了后院。

没过一会儿,颜坊主就走了出来,看了钟小妹一眼后,问了她年纪以后就让她伸手给自己看。

“你这双手,是做惯了粗活的吧?手上都是老茧,手指也粗。仔细调教以后,普通的绣工倒是能做做,但细致的功夫怕是学不成,并不太适合针线。”颜坊主说道。

钟小妹一听就急了,当即就咚的一声跪倒在地,一边磕头一边对颜坊主说道:“求求女老板你收下我!我很能吃苦,可以慢慢学。就算要花个五年八年的只能学个皮毛我也认了!”

颜坊主是个见多识广的,见了钟小妹的模样,心中就有了些数。

她这才将沈宣叫到一边问道:“这丫头可是从家里偷跑出来的?”

沈宣这才对她说道:“坊主果然耳聪目明,她家爹娘不善,只心疼弟弟,每日奴役她干活,还要将她嫁给与自己儿子一般大的老鳏夫。是她求我带她来的。”

“你若是不收她,也是情有可原,那我就只能把她送回去了,日后命运如何,也就看她的造化了。”

颜坊主听了便冷哼一声道:“她若是回去了还能有什么造化?不过是被爹娘卖给别人,一辈子当牛做马伺候老鳏夫一家。”

颜坊主自己就命运多舛,因着多年无所出,被夫家休弃以后才凭着一手针线赚到了银子,又独立开了一间这么大的绣坊。

正因她自己命苦,对穷苦人家的孩子才多了一分同情。因此绣坊里就有了免费收学徒的途径,也好叫那些苦命女子或哥儿可以通过学习针线生活下去。

钟小妹虽然年纪大了些,手又粗,但瞧着确实是个能吃苦的。好好调教以后,虽说学不了双面绣什么的,做个普通的手帕腰带的应当没有问题。

于是那颜坊主就收下了钟小妹,又与她签订了一个长约。

因着钟小妹是偷跑出来的,吃穿住行都要待在绣坊,就在合约上又加了两年,让她三年之内免费在绣坊做学徒,所做的绣品全部上缴。之后三年可以离开绣坊赚钱了,但绣品也要优先送到绣坊,按照市价的七成收购。

这条件对钟小妹来说自是求之不得。签了合约以后,就立刻又对着颜坊主磕了许多个头。

沈宣见钟小妹一事进展顺利,心中倒是颇为安慰。

无论是女子还是哥儿,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样手艺傍身。

在绣坊做个三年学徒,钟小妹也才十七岁。到时候她是要回家嫁人还是继续留在绣坊做事,那就是她自己的选择了。

只是有了能挣钱的手艺,钟小妹就能说得上话了,日子总是会比在村里任人摆布要好得多。

办完了钟小妹一事后,沈宣顺路就去了一趟归云楼,今天正是与归云楼约好的送茶底糖浆的日子。

之前卖给他们的三瓮茶底也已经所剩无几。

沈宣把茶底送到陈采买的手中,就又得了三十两银子。

还没等离开,却见梅管事找了过来,又一脸焦急的问道:“沈哥儿,你那蜂蜜吉士茶,之后可否又卖给过对面的戴月楼?”

原来今日一早,戴月楼开门不久,就也挂出了一个蜂蜜吉士茶的招牌。卖的三种茶水口味与归云楼的一致,价格还便宜了几文钱。

许多原本本来要来归云楼的客人,见了以后就去了戴月楼。归云楼的客人一下就少了三分之一。

“自是没有。”沈宣说道:“我烦那戴月楼的老板对我威逼利诱,才来找的归云楼,又怎么可能再把茶底卖给他们?”

不过昨日钟家派人过来偷看,怕不就是戴月楼派来的人。

沈宣略微思索,便将此事如实告知了梅管事。梅管事听了,倒也没说什么,只是叫人去对面的戴月楼买了几杯他们推销的蜂蜜吉士茶。

几人将那茶水分尝了一番以后,沈宣就放了心。

这茶水虽然也有果茶风味,但到底与自己制作的差距很大。

不仅果香上少了柠檬与柚子,只有单独的橘子味。而且茶底也不像自己都是用的好茶,而是普通的茶叶,茶香上差得远了。

梅管事尝完了那茶水以后,也放心下来。客人们是被蜂蜜吉士茶的招牌吸引过去的,但喝过以后发现货不对板,以后就不会再去。

果然,又过了一阵,就有人在戴月楼里吵了起来,说是戴月楼的蜂蜜吉士茶根本是假的,与正宗的蜂蜜吉士茶不是一个味道。

渐渐的,后面再被骗去戴月楼的客人就少了,又还是都来了归云楼。

除了那等贪图几文钱便宜的客人,再没人跑去戴月楼,沈宣见状便也驾车离开了。

今日距离他上次进城已经十日有余,沈宣忽然想起,自己之前给林叶做的衣裳也应该过去拿了。

上次沈宣进城还是和薛凤麟一起来的,不过短短十日,一切却都仿佛物是人非。

沈宣驾车向东走了一百多米,就到了那裁缝店门口。进去一看,那掌柜的倒还认识他。

一见了他来,就拿出衣服在他面前展示道:“客倌,你看这衣服,是不是如你所说的一样?”

他在沈宣面前将那身长袍展开,只见黑色的料子是闪烁着点点金色水波样暗纹。衣服的腰部、领口与袖口等处则按照沈宣的要求用黑色的亮光丝线刺绣了萱草图案。

刺绣虽然精美,但因着颜色却并不过于出挑,反而有一种雅致的美感。

这衣服确实好看,也难怪值十五两银子了……

“挺好的。”沈宣点了点头,将那衣服仔细检查了一圈,是处处都做的十分精细,连一个线头也没找到。

那掌柜的见状,就拿出一张牛皮纸,把衣服包在里面,再用草绳在上面打了个蝴蝶结。

这是超过五两的衣服才有的特别包装,讲求的就是一个精致。

见那掌柜的把纸包双手奉到自己面前,沈宣难免有些莞尔。

自己这也算是享受了一把大晋的奢侈品购物了。

他把衣服放进车里,驾着骡车离开。

心道这衣服做的到好,就是是按照林叶的尺码订制,尺寸太大,自己也是穿不得,回去以后怕是也只能压箱底了。

算算日子,林叶应当已经到了京城,也不知回家了没有?

一想到林叶,沈宣就难免胡乱发散了许多。

一会儿想到他与家里关系不好,不知道回去了有没有吵架。一会儿又想他已经二十岁了,此番出门又遭了大难,回去家里怕是就要押着他成亲。

不过想来想去,这些都是林叶的私事,左右与自己无关。

沈宣自嘲的一笑,又想到对方留下的百两黄金。

该还的人情林叶也已经还了,百两黄金,感谢自己的救命之恩也是绰绰有余。

自己既已经决定了不与他回京,以后两人也是再无瓜葛,又想这些乱七八糟的做什么呢?

第30章

钟家人见钟小妹没有回去,倒是在村里找了一阵。

不过与上次钟哥儿丢了一样,到了第二日见人还没回来,钟家夫妇就直接放弃了。只是在村子里很是哭诉了一番,说自己实在命苦,好不容易养大的一儿一女都不见了!

人人都知道钟家夫妇不过是心疼那五两彩礼银子,村民们虽说当面没有说些什么,背地里却都议论这是钟家卖儿卖女的报应。

此话兜兜转转自是又传入了钟家夫妇耳中,叫钟大妈好是生气。

一连在家门口指天骂了好几日,直诅咒那背后嚼舌根子的头顶生疮脚下流脓,家里生不出儿子。

村民们见了都绕着走,背地里却是达成了一个共识。

那就是千万别把家里的闺女或是哥儿嫁到钟家。就看这钟大妈的模样,对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亲儿女都不好,更别提嫁过去的媳妇了。

万一嫁过去的媳妇生不出儿子,那还能有活路?

此话一传十十传百,甚至传到了邻村去。

之后钟大妈再去找媒人给儿子钟小宝说亲,村里就压根没有一家好人家愿意。

就是再有愿意的,也是同钟家一样狮子大开口,索要高额彩礼的,一张口也是五两彩礼银子。

又过了几日,时间进入立秋,下了两场小雨之后,天气就凉了下来。

上一篇:契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