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后世子求着我做他夫郎 第8章

作者:日进斗金 标签: 强强 生子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基建 古代架空

沈宣削了不少竹篾,两头对折缠成一个圆形,再把渔网一节一节的套在上面,之后在开口的地方做一个喇叭口。

捕鱼地笼越长,捕到的鱼虾就越不容易逃脱。沈宣很快就做好了一个足有五节长的捕鱼地笼。

沈宣在这边动手干活的时候,薛凤麟就在一旁看着他。

沈宣动作灵巧,制作东西又快又好。肤色虽然晒的微黑,但是却很细腻。

而且这几日沈宣吃的比之前好了,瘦削的脸颊上多了些肉,看起来圆润饱满了一点。整个人不再是干瘦干瘦的模样,反而凸显出了五官的好看。

薛凤麟突然觉得,比起肖似女子般柔弱的样子,哥儿这般少年人俊秀的模样也别有一番味道。

他看着看着,不知为何就觉得有些口干舌燥。

目光从沈宣的脸上挪到脖颈,又从锁骨落到了腰上。

然后便见沈宣突然站了起来,抖了抖手里那只渔网做成的笼子。

薛凤麟心中想到:沈宣腰这么细,身上没有二两肉,屁股倒是还挺翘的,也不知到底是怎么长的。

沈宣突然抬头,便发现薛凤麟正在看自己,有些疑惑的挑眉问道:“怎么了么?”

薛凤麟这才咳嗽一声,有些心虚的道:“没什么,就是觉得新鲜,以前没见过这种东西。”

沈宣听了便笑笑道:“当然没见过了,外面没有,这是我自己改良的捕鱼地笼。”

说着他便拿着那捕鱼地笼在薛凤麟面前炫耀了一番,眉飞色舞的讲了一下地笼的原理。然后趁着天还没黑,把地笼放进了附近的河沟里。

放完地笼后,沈宣才回到家中,开始准备晚饭。

有了早上挖的鲜笋,晚上两人又美美的吃了一顿鲜笋炖排骨。

待收拾完了碗筷,沈宣才开口对薛凤麟说道:“明天我有事要去一趟城里,怕是很晚才会回来,让你知晓一下,也免得白白担心。”

薛凤麟一愣,点了点头。心中想着沈宣这话,不像个哥儿,倒像是要外出的丈夫对家眷说的。

薛凤麟以前在京中见过的哥儿,为了博取男子欢心,一个个都表现的比女子更加柔弱。

薛凤麟其实一直不太喜欢这样的哥儿,便是他们表现的再柔弱,也生不起一丝怜爱。

然而沈宣与他们正相反,似乎什么都能亲自干,一点也不把自己当成个哥儿。

越是这般,薛凤麟心中却反而对他生出了一丝尊敬之心。又怜悯他吃了很多苦,总想着待自己回了京城,就算是不会娶他,也必定好好照顾他一世。

翌日,沈宣一早起来,用剩余的猪油煎了饼子。

吃过早饭,他便去了昨晚放地笼的河沟。先试探的拉了拉拴地笼的绳子,感到里面比昨天沉了很多。

沈宣心中一喜,用力把地笼拽了出来。便发现五节地笼里,越到底部,越是装满了活蹦乱跳的鱼虾,足足有十来斤重。

沈宣的背篓里已经装不下了,就把地龙连着里面的鱼虾先搬回家。

他将河虾和一些小鱼分捡出来,放进一个水盆里养着吃。剩下的泥鳅和鳝鱼则装进了一个大竹筐里面。

做完这些,沈宣就把地笼铺在地上晒好,然后背着那只大竹筐去了官道。

今日因着要去城里,为了方便行动。沈宣用了一根破布条绑住了额头,遮住了那颗暗淡的孕痣。

不一会儿,远处有一辆牛车驶了过来。一看就是要去城里卖粮的农民,车上堆满了玉米棒。

沈宣伸手把那辆牛车拦住,花了两文车马费上了车。

这种村里进城的牛车,都很乐意在路上捎人,一个人两文,车主也可以顺便赚些外快。

沈宣刚一上车,赶车的大爷便盯着沈宣看了一会儿,然后对他道:“你这么俊的一个男娃娃成亲了没有?若是还没娶亲,要不要我给你介绍一个?”

沈宣虽是个哥儿,但遮了孕痣以后,却完全同一名俊美的男子无异。那大爷也是个好做媒的,就想着给他介绍一门亲事。

沈宣一时有些尴尬,只得笑了笑道:“不必了,我已经成亲了。”

那大爷一听就颇为好奇的问道:“已经成亲了?娶了什么人家的好女儿?”

沈宣只得胡乱编道:“娶了个哥儿。”

“你啊,怎么娶了个哥儿?”哪知那大爷听了便十分遗憾的摇摇头道:“就你这张脸,要是放我们村里,黄花大闺女你随便挑,怎么就娶了个哥儿呢?”

沈宣:“……”

他很是有些无语,大晋朝哥儿处境艰难,女子倒也没好上多少。

村里无论是女子还是哥儿,不过都被男子们视为私人物品罢了。女子瞧着地位高些,也不过是因着更好生育。

沈宣在现代世界里熏陶了多年,思维早就已经与现代人一般无二。

他心中虽对大晋哥儿的社会地位颇为不平,但也知道凭着自己的一己之力无从改变什么。只得闭上双眼,靠在玉米堆上,沉默了一路。

半个时辰以后,牛车终于来到了城门口,沈宣给了那大爷两文钱下车。

这里是乐洲城,离云水村最近的城市,也算是颇为繁华。

沈宣一进城,就打探了归云楼的位置,然后便朝着城北最热闹的一条锦鲤街直奔而去。

云水村生活单调,可以赚钱的营生也十分稀少。沈宣又无田地,若是一直只呆在云水村,根本无法立足。

他早就想到乐州来寻找商机,这次既然来了城里,自是要抓住时机好好考察一番。

第9章

从城南到城北的距离颇远,沈宣用最快的速度步行,走直线过去,也整整走了快一个时辰才到。

他清早出门,一路奔波。等到了锦鲤街时,时间已经快到巳时,街上的铺子都开了门,路上也已有不少百姓来来往往。

乐州城很大,城南城北就大不相同。城南住的多是些普通百姓,南码头的集市卖得也是些老百姓的生活用品。

而这城北的锦鲤街却不同,因着靠近乐州书院,附近住的也都是些有钱人。商铺大都是茶楼、玉器、笔墨书画等高雅路线,路上的行人也都穿着绫罗绸缎,明显要比城南富贵了许多。

沈宣背着一个背篓,一身打满补丁的旧衣,在这街上就十分扎眼,颇有些格格不入。

他先在街上寻找归云楼在哪,走了一会儿才看见远处有间很大的酒楼,共有三层楼高。

这酒楼的门庭共有一丈多长,修的蔚为壮观。一楼的房檐下挂有一个巨大的牌匾,上书归云楼三个大字。

就是这里了!沈宣精神一震,没想到那个陈采买还有些来头。

他走到归云楼门口,便瞧见一楼雅座里已经有不少的客人落座饮茶。

大多数客人看穿着便知是文人学子,正聚集在一起吟诗作对,引经论典,瞧着好不热闹。

原来这归云楼正是乐州城里最大的一处雅集场所。那些文人名士们平日里最爱来此以文会友,相互结交。归云楼就为他们提供酒水茶饮,还有表演娱乐。

“看什么看?这里是读书人来的地方,讲究层次。这位小兄弟,抬头看看上面的字,可否识得?你可莫要胡乱闯入,冲撞了里面的老爷们。”

沈宣正看着热闹,便见一个小厮模样的守门人走了过来,一脸倨傲的拦住他道。

“我是来找陈采买送东西的。”沈宣连忙说道。

“陈采买?你先等等。”那守门的听到了陈采买的名字,才没有再驱赶沈宣,而是让他在旁边的角落里等着。

又过了一会儿,一个姓石的婆子走了出来,打量了沈宣一眼,瞧见他背后背着的大竹筐后说道:“你就是陈采买介绍来的?随我进来吧。”

沈宣背着竹筐跟在石婆子身后,一路走墙根小道去了后院。

“把东西放下吧。”石婆子将人带到后厨附近,指了指地上说道。

沈宣这才把竹筐放下,掀开上面的湿麻布,把里面的鳝鱼和泥鳅给石婆子看。

“东西倒是新鲜。”石婆子是厨房里做惯了的,也是识货。一看这鳝鱼和泥鳅就是刚抓的。

“我来称称。”她说着拿出一杆称,将那筐鳝鱼泥鳅全部称了一遍,挑出了几条压死的扔掉后才道:“鳝鱼和泥鳅价格一样,都是十文一斤,这些一共二十八斤六两五钱,我给你个好价,你也给我抹个零头。”

沈宣想着以后少不了还会与这归云楼打交道,便大方的说道:“那大娘你一并算我二十八斤,多的那些铜板,便算我请你喝茶水的。”

像这种在后厨打下手的婆子,平日里油水不多,就只能从一些小地方克扣。

沈宣一下子抹了六两多零头,她报上去的时候却是不用抹零,中间那六文钱的差价便能自己得了。

石婆子见沈宣这般上道,心中也是颇为满意。于是便十分痛快的找了二百八十枚铜板给他,还亲自将他领了出去。

离开的路上,沈宣就与石婆子聊天问道:“没想到这些城里的有钱老爷们这么爱吃这些野味。”

石婆子便道:“他们整日里在家大鱼大肉,什么好东西都吃腻了。出来可不就想要吃些新鲜玩意?”

“就这他们还嫌弃我们归云楼的花样不够多,时常让小厮去外面买些零嘴来吃。”

“啊?就街上的那些?”沈宣想到在锦鲤街上的确是看到了不少小摊小贩,多是些茶鸡子、五香干、糖葫芦之类的,生意都还不错。

“可不是?”石婆子把他送到门口,指着不远处几个货摊说道:“就这几家,都没少赚,眼见着他们之前摆摊都穿的布,如今也穿上绸了。”

石婆子的话倒是给了沈宣一些启发。他从归云楼离开后,便背着竹筐在锦鲤街上闲逛。仔细打探着这条街上的商业情况。

这条街上除了沿街的大商铺外,还有不少小摊小贩。除了那些零嘴吃食以外,还有面人香扇或是头花手帕等小物件。

沈宣全部逛过一圈之后,便停在了一间书肆门前。

他瞧那书肆门口贴了一张白纸,上面写着招聘抄书之人,要求字迹工整,一两银子抄一本书。

抄书竟给这么多?沈宣心中意动,便抬腿走了进去。

他幼年时在沈家虽没习几个字,但穿越到了现代以后,却一直有学习书法。

字体算不上多好,也还算工整,抄个书应当是够用了。

沈宣直奔那柜台而去,询问里面的掌柜,如何才能应聘这抄书的差事。

那掌柜的上下打量他一眼,见他衣衫褴褛,便有些不信的问道:“你会写字?瞧着你不像家里读得起书的。”

沈宣开口说道:“我乃是家道中落才沦落至此。四书五经都是学过的,不信您考考我?”

书肆掌柜这才信了几分,将他带到后院,指着院子后方一个摆满了案几的大通间说道:“这屋里都是来抄书的。你若是要抄,便和他们一样就是。”

说完以后,他又将沈宣带到一个小隔间,拿出一份文书后问道:“你叫什么?家中是何方人士?可有身份文书,或是推荐书信?”

还不等沈宣作答,那掌柜又道:“最好是有身份可靠之人的推荐书信,若是实在没有,官府的身份文书也可。我们这里查验以后,便可签立合同开始抄书了。”

沈宣沉默,方才那抄书的堂屋里全是男子。他一个哥儿,就是拿了身份文书过来,这掌柜的八成也不会要他。

那书肆掌柜见沈宣拿不出身份证明,便收起文书起身说道:“这位后生你还是请回吧,来我们这儿抄书的都需来路分明,你这样的我们可不敢要。”

沈宣从书肆里出来,又特地去了几个酒楼商铺询问一番,才知道无论是哪家店铺用人,竟都要文书证明。

不仅如此,若是账房等碰钱的差事,更是要有名人作保。普通百姓若是没有门路,压根就无法找到工作。要么是去城南码头上做力工搬运货物,要么就卖身进富贵人家,给人为奴为婢。

再有脑子灵光的,自己摆摊做些小买卖,赚个三瓜两枣的,就已经颇有本事了。

此时已经过了午时,沈宣肚子也很饿了。

上一篇:契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