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进斗金
她想起那只箱子,正是晋宁县主派人送给杨旭的。而里面的书信与东西,显示着两人之间已经在她不知道的时候互通往来了一段时间。
晋诗月之前一直主动追求薛家世子之事,整个京城的名门世家已是人人皆知。
他风评一向不好,杨夫人当下便觉得杨旭之所以会与晋诗月私下来往,定是晋诗月主动引诱。而她的儿子杨旭一向无心风月之事,就是因为没有见识过那些哥儿姐儿的手段,才会上了晋诗月的当!
说来此事还是要怪自家婆婆杨太夫人!杨夫人心中忍不住想到:若不是她执意要带着杨旭去赴晋宁王府的宴席,旭儿一向乖觉,又怎么会着了那晋宁县主的道?
她心中正暗暗吐槽着自家的婆婆,突然便听着外面传来动静,杨夫人的身边的妈妈过来通报,说是小少爷总算是回来了。
杨夫人一听说杨旭回来了,便迫不及待的冲了出去。
只是走到杨旭院子门口,才听说杨旭一回来并没有回屋,而是直接去了杨太夫人那边。
杨太夫人是书香门第出身,嫁入杨家之前也是有名的才女。
她一路跟着杨老太爷来京中做官,为人颇有见地,甚至在杨老太爷和杨大人的仕途上都出了不少主意。如今虽然早不管家了,但家中大事却还是由她做主,杨大人对她也是颇为尊重。
杨夫人表面上拿着管家的权力,但遇到事情却处处都要受杨太夫人的制约,心中本就有些不满。
听说杨旭一回来就去了杨太夫人那里,杨夫人心中便是一紧,立刻也赶了过去。
果然刚刚迈入杨太夫人的院子,还没走进屋内,便听到房门里传来杨旭的声音说道:“祖母,孙儿心悦晋宁县主,还请您主持大局,帮孙儿去晋宁王府提亲。”
“不行!绝对不行!”杨夫人听了立刻走入屋内说道:“京中那么多的姐儿哥儿还不够你挑?偏偏看上那么个没人要的哥儿?”
杨旭听到杨夫人的话却是不为所动,只是上前一步,对着杨太夫人跪下说道:“祖母,孙儿求您去晋宁王府提亲!”
杨旭从小是个省心的,在家也是人人夸赞,除了入宫面圣和过年给长辈磕头还从未跪过。如今竟然为了一个哥儿跪下恳求祖母,让杨夫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杨太夫人见孙儿如此恳求自己,心中也难免动容。
她对那晋宁县主也有些好感,但自家儿媳实在不喜他,她为了阖家安宁自是也不会强求。
“旭儿,你先起来。”杨太夫人亲自上前一步,把杨旭扶起说道:“并非祖母不愿帮你。只是你也看到了,你母亲实在不喜那哥儿进门。这婚姻大事并非儿戏,是两个家族的事情。若是我依了你的,强行去晋宁王府提了亲,岂不是与你母亲对着干?家中岂能还有安宁之日?”
“晋宁县主并未得罪母亲,晋宁王府宴席待我杨家也十分礼遇。我不知母亲为何这般讨厌晋宁县主?难道就因为孩儿喜欢?”杨旭闻言说道:“既然母亲不喜他入门,那大不了我娶了他后,与他搬出去重新开府,让他尽量不与母亲见面就是了。”
以杨旭的脾气,若非十分生气,是决计说不出这番话的。
杨夫人又哪里受得住儿子这么一番话,当下脑袋一晕,捂住心口后退两步。杨太夫人房中的妈妈连忙上前把她扶坐在椅子上。
“你……你……”杨夫人泪流满面的说道:“你竟为了一个外人忤逆我?这话是不是那县主教你说的?”
“无人教我说任何话!”杨旭长叹了一口气道:“是母亲你实在偏见太深,难以沟通。再说我业已成年,马上就要上差事了,搬出去住也没什么奇怪的。”
“与我一批进入翰林院的进士们,都是从外地来的,也早就自己开府了。”
“他们都是外来的进士,不过是些乡巴佬,怎么能与京中子弟相提并论?你当他们不想住在家里?”杨夫人忍不住开口说道。
“我祖父也是外地考入京城为官的进士,难道也是乡巴佬?”杨旭闻言皱眉说道:“母亲,你失言了!”
杨太夫人就是陪着杨老太爷一同从外地入京的,听到杨夫人的话便是心中一沉,气不打一处来。
当年她给扬大人挑选亲事的时候,相看了不少人,杨夫人并非是其中家世最显赫的。
只因着她家里也是京中的书香门第,家中虽然不算富裕,但所有的姐儿与哥儿都读了书。再加上相看的时候,杨夫人明显对杨大人一见倾心,杨太夫人才特地挑选了她做家中的媳妇。
这些年来,杨夫人给扬大人添了一双儿女,做事虽有些不够大气,但也算不功不过,待她这个婆婆也还算尊敬。杨太夫人便把手中管家的权力放给了她,自己退居到了幕后。
然而今日这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才让杨太夫人发觉,这个京城出身的儿媳妇,心中竟然还瞧不上他们杨家这样从外地进京的清流之家!
“你简直混账!”杨太夫人一拍桌子,狠狠对着杨夫人说道:“老太爷如今是早就去了,可也容不得你这般肆无忌惮!”
杨夫人知道自己说错了话,现在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连忙对着杨太夫人解释道:“母亲,我错了。我是一时情急说错了嘴,并非真心对老太爷与您不敬啊!”
“当日若是我杨家也与你一般挑三拣四,自是也有家境更好又有才学的人可结亲,你难道不知?”
杨夫人不敢说话,只敢呜呜的哭,一边用手帕揩掉脸上的眼泪。
杨太夫人嫌弃的看了她一眼,之后才对杨旭说道:“你既然那般喜欢那个晋宁县主,那老身就做个主,帮你去提一次亲。”
只是此事到底是你的人生大事,还要你父亲同意,等他回来你自己去与他说。
“谢祖母!”杨旭闻言眼前一亮,之后才扶起杨夫人道:“母亲,你回去歇着吧。”
杨夫人哪里还敢多留,此时便顺着杨旭递过来的台阶与杨太夫人告辞离开。待出了杨太夫人的院子才对杨旭说道:“旭儿,你当真要娶那晋宁县主?就不顾你母亲的脸面了?”
“我方才所言,全都当真。”杨旭听后对杨夫人说道:“包括搬出去另外开府之事。母亲你对晋宁县主那般偏见,若是让他与你住在一处,怕是冲突不断。为了大家好,还是孩儿与他单独出去开府更为合适。”
“你!你……”杨夫人你了半天,最后才放弃般的说道:“好好好,你翅膀硬了,我说不过你。我去找你父亲,看他能不能同意!”
“也好,我也会说服父亲。”杨旭十分认真的说道。
待到了杨大人下了差事回家,刚一下马车,就被杨夫人截住了。之后便被她拉入房中,说了一炷香的时间才出来。
他出来以后,便看到屋外站着杨旭。此时便看着他叹了口气道:“你定是也有话要与我说吧?到书房里来。”
杨旭与杨大人走进书房,杨夫人还不放心的在门外守着。方才她软硬兼施,磨得杨大人为她撑腰,不许应下杨旭与晋宁县主的亲事。
杨大人平日里不怎么管家中之事,这些事情大多随她,这次应当也不会例外才是。
关上房门以后,杨大人才对杨旭说道:“男人当以事业为重,娶妻娶贤。你就非要与你娘对着干?娶那晋宁县主,闹得家宅不宁不可么?”
杨旭这才说道:“父亲,我实在心悦于他,且我与晋宁县主结亲,也绝非头脑一热,而是我思付许久以后,觉得最稳妥的一条路。”
“怎么个稳妥法?”杨大人听了以后问道,脸上倒是有些不赞同:“那晋宁县主名声不佳,你母亲也是因着这个才反对你娶他入门,怕丢了杨家的脸面。”
“父亲,母亲一个内眷,自是只能看到嫁娶表面之事。然而您身在朝中,应当更加明白朝廷上的情势才是。”
“如今朝中瞧着一片平静,但实则危机四伏。”杨旭说道:“就拿我那日去晋宁王府赴宴来说,看似是京郊流民闹事,实际上我与晋宁县主之所以遇袭,正是因着路上与那薛家世子的未婚夫郞沈宣同行。”
“也正因如此,后面那沈哥儿骑马逃走,那些匪徒便都去追他,放过了我与县主。”
“薛家世子也就是近日里隐隐有着倒向叶家和二皇子那边之势,他的未婚夫郞便遭此危机。”
“若是当日那沈宣死了,此事就瞒不住了。负责镇守京郊和安抚灾民的叶家首先就要被问责,薛家世子作为未婚夫也洗不清嫌疑,恐怕会被废掉。”
“这样的手段,实则是冲着他们背后的二皇子一脉去的,可见朝中大皇子与二皇子两党之间已经势如水火。”
“你分析的的确有理,但这与你娶亲又有什么关系?”杨大人略略沉思以后,才眯起眼睛问道。
“那日大皇子的人之所以放过了我与晋宁县主,不就是因为我们都不属于这任何一脉?”杨旭说道:“晋宁王爷身份特殊,一直是个闲散王爷,不参与什么朝政。对他们任何一党都没有威胁。”
“而其他权臣,或多或少都有参与两党之争。我们杨家与哪家结亲,是不是就意味着要倒向其中一党?必定会被卷入这党争之中!”
“晋武帝年事已高,日后若是膝下皇子登基。是与我们一脉的还好,如果正好与我们并非一脉,我们杨家岂不是也要跟着受牵连?”
“倒不如娶了晋宁县主,远离这些纷争,日后无论是谁登基,都会拉拢我们,反而更加稳妥!”
听完杨旭的话后,杨大人沉默了许久才道:“按你的意思,这迎娶晋宁县主竟然是最好的选择了?”
“孩儿的确如此认为。”杨旭说道。
“那你到底是为了杨家所以才娶他,还是你真的心悦于他?”杨大人又问。
杨旭这才上前一步说道:“两者皆有,原本就是两全其美之事,还请父亲成全,说服母亲。我会带着晋宁县主出去开府,自食其力,不会让杨家不得安宁。”
杨大人听到这里,捋了捋胡子,长叹了一口气道:“你到底是大了,如今也能自己拿主意了。”
说道这里,他才一甩手道:“罢了,你搬出去也好。男子成家立业,总是要自立的。既然你喜欢那县主,娶他也有好处,那我自是没什么可反对的。”
“只是你母亲到底是不开心的,此事我也不好拧着她来,此事我就不参与了,你让你祖母去给你提亲便是。”
“多谢父亲成全!”杨旭闻言面上露出一丝难掩的喜色。
待他兴高采烈地推门出去,便瞧见杨夫人站在门口。见了他面露喜色,杨夫人心中咯噔一下。便连忙过去对着杨大人说道:“你不会同意了吧?你怎能连儿子的婚姻大事也不顾了?”
杨大人这才摸摸鼻子道:“此事他主意大得很,我也说不过他。再说母亲那边都同意了,我这个做儿子的难道还能忤逆?”
他将此事又推回杨太夫人那边,叫杨夫人也是毫无办法。
只能又是一边落泪一边对着杨旭放出狠话道:“你这亲事,我可是不会出一分聘礼。你就这么去提亲吧,看看晋宁王府怎么看你!还有出去开府,那买宅子也是要银子的,家中可没有这些闲钱,你既然翅膀硬了,就自己想办法去!”
第96章
往日里薛凤麟时时都恨不得赖在沈宣这里不走,但到了成婚之前,却是一连十多天都不见人影。
一是因着授官以后,国子监的同窗与老师多有聚会,薛凤麟自是也不能不去。
二是因着薛家对他与沈宣这门亲事的态度,也只是不得不尊皇命,自是无人愿意精心准备聘礼之事。
薛凤麟又怕轻慢了沈宣,便处处亲力亲为,一时间忙的团团转,比之前备考的时候还要辛苦一些。
薛凤麟筹备聘礼忙,沈宣准备嫁妆当然也是闲不下的,两人倒是各忙各的颇有默契。
这般忙了数日,忽然府上一早便收到了一封帖子,是晋宁县主晋诗月送来的,说是有事儿急着相见沈宣一面,若是沈宣没空,他就坐了轿儿让人抬过来。
晋诗月腿伤还未好全,这般急着想见沈宣,显然是遇到了自己无法拿定主意的大事儿。沈宣想了想后,便给他回了信,说是明日去定下嫁妆的木器以后,会抽空去晋宁王府一趟,让他不要路上颠簸了。
翌日,沈宣先去了一趟运河码头的木器铺子,挑了上好的木器定下。侯府中所用的木器不多,无非就是水桶、澡桶或是马桶一类。
沈宣全挑了最好的料子定下,外面还用了彩漆绘制图案,也就只花儿二百多两银子。
订完木器以后,沈宣便去了晋宁王府。一到了门口,便见到晋诗月身边的随侍已经等在门口了,见了沈宣以后就连忙迎上前道:“沈哥儿,县主命我在这儿接您过去,他一早就在院子里等着,早就盼着能与你见面了。”
沈宣跟在那随侍身后走进王府,一边开口问道:“我这些日子没来,府里可是发生了什么事儿了?”
那随侍听了便笑着说道:“沈哥儿您果然敏锐,可不就是发生了许多‘大事’?今儿县主请您过来,八成就是与您商议此事。我这边也不好多说,您进去以后,县主会告诉您的。”
沈宣见那随侍面上神色轻松,还带着一丝喜色,心道这“大事”怕不是什么坏事,约莫就是晋诗月的婚事相关,心中也放了下来。
他走入晋诗月院中,那随侍在院外便大声说道:“县主,沈哥儿已经到了。”
只听吱呀一声,晋诗月院子里的房门打开。他被一个随侍搀扶着,一跳一跳的从屋内走了出来,一看到沈宣便十分激动的说道:“沈哥儿!你总算是来了!你若不来,我就要亲自去找你了。”
沈宣见晋诗月面色红润,整个人比之前见到时还胖了一点,便笑着揶揄他道:“到底是什么好事?让你这般迫不及待的通知我?难道是你的亲事?”
晋诗月一下被他戳中了心思,面上一红,之后才拉着沈宣坐在花园中道:“你别乱说,这事儿还没定下呢,所以我才找你过来。”
说完又让身边的随侍端了茶水果点过来招待,顿了顿后,才红着脸对沈宣说道:“沈哥儿,前日杨太夫人与杨旭两人过来王府提亲了……”
听到杨旭过来提亲,沈宣倒是并不意外,只是心中替晋诗月欣喜,便开口说道:“那是大大的好事,恭喜恭喜。杨旭年轻俊杰,前途无量,你与他倒是般配。”
“只是我听你说此事还未定下来,难道是有什么难处?”
上次宴席,晋宁王妃明显是对杨家十分满意,全程都陪在杨家两位夫人身边。
再说看晋诗月对杨旭的态度,也不像没有意思。若是两人能成就一段姻缘,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唉,此事说来话长。”晋诗月闻言叹了口气道:“杨太夫人与杨旭倒是没什么话说。但这婚事,听说杨夫人与杨大人并不十分满意。”
“杨太夫人之所以会上门提亲,也是杨旭主动求来的。只是因着杨大人与夫人不满,聘礼上也是颇为寒酸,有些上不得台面。”
沈宣闻言愣了愣,之后才问道:“王妃怎么说?杨家清流世家,聘礼上自是比不上那些世家的,但我见上次王妃的意思,对此是并不在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