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后世子求着我做他夫郎 第93章

作者:日进斗金 标签: 强强 生子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基建 古代架空

陈文勋心中有气,一拍桌子怒道:“黄口小儿,纸上谈兵!就让他去租那地皮,我倒要看看到底有哪个傻子会把那荒地给租下来!”

翌日,文移刚把拟好的出租条件贴到衙门外的告示栏里,便吸引来了一群围观的百姓们。

“租地?十年起租,码头一带三百亩沙地?还有砂州城外郊县的几片荒地共计五百亩?”

“一亩地一两银子,倒是不贵。但一租就要十年!而且沙地租来干嘛?种不了粮食,倒是可以种点水果,也挣不了几个钱。”

“那一片荒滩,哪个傻子会去花钱租?”

“城郊还有不少荒地,开了就是自己的,都没人愿意去开垦。毕竟得了地就要多交税。就那点收成,怕是连多出的税费都不够呢!”

“我看这地是租不出去的,不过是新官上任,一拍脑袋想出来的,看看便罢了。”

……

就连贴告示的文移与衙门门口的皂班看着这场面也是摇了摇头。

说是用地租来填亏空,补齐他们之前的欠薪。可瞧着这模样,怕是不成。那薛知州到底是年轻,想了个点子就一拍脑袋的蛮干,可落实不下来又有什么用呢?

陈文勋与石锦荣两人早预料到了这般场景,眼看着这地是租不出去的,心中却是暗自欢喜。

只是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却忽然有一小厮上前,揭下了贴在告示栏上的告示。

那负责看守的文移立刻拦住他问道:“这位小兄弟,这告示可不能乱揭,你这是何意啊?”

小厮才道:“我揭这告示,自是因着我家主子要租这地啊?”

“啊?有人租地?”那文移顿时傻了眼,心中的第一个念头却是拖欠的俸禄总算是有希望了!

他立刻对那小厮十分客气,眉开眼笑的问道:“是哪位贵人要租地?还请小兄弟将人进去商议!”

那小厮还未答话,便见一风度翩翩的哥儿踱步走了过来,一把拿走那小厮手中的告示说道:“就是我要租地。”

文移没想到来的竟是一个哥儿,一时间愣了一下。忽然又觉得那哥儿好生眼熟,似乎才见过面的。

他仔细一想,才突然一拍脑袋。这哥儿不就是与薛大人一起过来的夫郞?前些日子还来过一趟衙门!

这薛大人提出租地,薛家夫郞就过来租下了荒地,难道是薛大人故意安排的?为的就是自掏腰包,把大家的亏空给补齐了?

难道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官儿?那文移一时间有些不敢相信,但又想不出第二种可能了,心中不由的有些激动。

他将沈宣与身边的小厮引入衙门,那陈文勋与石锦荣看到租地的竟是沈宣也愣了一下。脑子里仔细思索这其中的蹊跷,却也想不出来什么东西。

“八百亩地,全租下来。”沈宣把告示放在薛凤麟的桌上,对他说道。

薛凤麟在家中早与沈宣商量好了,此时却还要再演一下。故意摆出一副为难的神色说道:“宣儿你这是何意?这租地之事,又何必你亲自来做?”

沈宣便道:“不过一年八百两罢了,抵不上我京中铺子一个月的收益,也省得你为了此事犯难,彻夜难安。”

沈宣这话一出,便又是让在场的人全都吃了一惊。

砂州是个贫困之地,即便是陈文勋与石锦荣这等平日里吃拿卡要的官员,一年俸禄加上其他额外收入也不过千两上下。

然而这薛家夫郞口中八百两银子不过轻飘飘一句话,他们也不知京中官员到底有多少银子。

只是此时才深深的感觉到面前的这位薛大人是京城侯府里来的世子,到底是家底雄厚,与他们这等地方小官儿是不一样的!

既是薛凤麟自掏腰包做业绩,陈文勋与石锦荣自然也不会反对。

再说一年八百两银子,进了衙门以后就是公款,税收后若是有了盈余,他们两个也有好处。

这一次,陈文勋与石锦荣倒是再没提什么反对之言,而是客客气气的接待了沈宣,又与他签订好了租赁合同。

这合同租期十年,只是因着沈宣是薛家夫郞,信誉良好。租金不必一次付清,还是按照一年来付。

合同拟定以后,那文移便拿了红泥过来,让沈宣签字盖手印。沈宣一一做了,将合同拿给无忘收好,之后对薛凤麟福了一福,才转身离开。

此事落在衙门上下众人眼中,便都知道是薛凤麟自家掏了腰包还了他们欠薪的俸禄,大家原本对薛凤麟的抵触情绪也纷纷消失,做起事情来都积极了不少。

“新来的薛大人还真是不错,一来就把我们拖欠的俸禄都发了,恐怕以后也不会再随意拖欠了!”

“这薛大人虽严厉一些,但却不拖欠我们俸禄,我看倒比之前的知州大人好上许多。”

“也是我们运气好,薛大人这般家底,也不缺这点银子,就自掏腰包给我们了。日后做起事情来也得更加勤勉一些才是。”

……

晚上,薛凤麟下了差回到家中。便见到沈宣让黄厨娘做了一桌好菜,还亲自下厨做了拿手的炸鸡与红油串串。

“好香啊!”薛凤麟今日办成了大事,心情不错,难得的多吃了两碗饭。

饭后,他才拿出早就规划好的图纸,对沈宣说道:“这片码头要翻新得深挖一下,恐怕还得花不少银子。”

“附近的几亩海滩,之后要修建商业,还得先预留出来。旁边的沙地只要雇人耕种就行,这个倒是容易,明日就能让人去办!”

沈宣用手指了指图纸上的一块空白说道:“加工作坊就建在这里,前面有座小丘避开台风,但又离码头不远,方便日后的运输。”

“还是你想的周到。”薛凤麟搂住沈宣的腰道。

“不过这事儿说来容易,真的执行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真正要做出成果,怕是至少也要明年以后。”沈宣十分认真的对薛凤麟说道。

“你知道知州的任期是几年么?”薛凤麟闻言笑了:“明年你还嫌慢?但凡地方官员,五年之内能有些微成效,便已是十分不错的了。”

“想那陈文勋处处与我作对,此事倒是也挑不出什么毛病。”薛凤麟有些感慨的说道:“所以地方上想要做事也难,推行一个好策略还要先与这些蛀虫们斗智斗勇。”

“若不是我先与他们演了一番戏,又拿了欠薪之事拿捏他们,那陈文勋必然与我唱反调,石锦荣也会在他后面做跟屁虫。”

“好在如今地已经到了手上,想做些什么就做些什么,他们也说不出什么话来。”沈宣点点头道:“待日后工坊运转开来,码头又修建好了,定然赚钱,到了那个时候,外面的富商怕是都想要过来分一杯羹,砂州的商业与码头才能真正的完全运转起来!”

沈宣让金桂与金枝负责家中之事,无心无忘两人则被他带在身边,主要负责招工种地之事。

他找到了砂州的牙人,让他们帮自己寻找擅长栽种甘蔗、香蕉或是菠萝等水果的能手。

那牙人找了几日,倒是带回了十几人,其中有不少是曾经去过南洋,或是家中娶了南洋媳妇,因此才擅长种植这些作物。

种好了的作物,若是砂州卖不掉了,他们就制成果干,再想办法带到南洋去卖,也能给家里增添一份收入。

沈宣仔细询问了他们的家庭、收入等信息,才发现这些人大多脑子活络,家里倒是都不算太穷。

他筛选了一些信息可靠之人留下,让他们负责教授其他人种植技巧。之后又将租来的地以半吊钱一亩的价格分包了出去。

也就是只要你来耕种,一年每亩地就能得到半吊钱,种好的东西上交给地主,还不用交税。

对于贫困潦倒的砂州百姓,半吊钱竟也是一份不小的收入,于是砂州城里便有不少家有多余劳动力的百姓去包了二三亩田赚外快。

五百亩沙地,不过多久就全都包出去了。

第111章

砂州城东,临近海边有个小渔村。村里多是渔民,世代打渔,也就混个温饱。

稍微富裕点儿的家庭,攒上一辈子,也能在附近买上两亩劣等田。

这里的田地沙土多,种粮产量不高。自家种上一口粮食蔬菜的,除去赋税刚刚够吃,不用靠打渔换米换菜的,也就算得上条件不错了。

赵宝珠是个哥儿,今年刚满十二岁。他爹前两年出海时遇上海难没回来,家中就只剩下了他与一个身子不太好的母亲。

打渔的营生是做不下去了,为了吃饭,赵宝珠的母亲莹娘就去城里找了个浆补的活计。

这浆补的活计是专门给人洗补衣服的,一件衣服只挣一文钱。莹娘一日也就能接上三四件活儿,挣个几文钱,抠抠搜搜的买一点儿劣等米。

再加上赵宝珠在海边拾到的海蛎子与贝壳之类的,勉强也算能吃个饱肚儿。

赵宝珠家的日子过的这般穷,衣服上补丁落着补丁,洗的都退了颜色。

因着家里没有男人,请人又太贵,房顶漏了雨都没人修。每到下雨天,那就是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叮叮当当的好不热闹。

这一日,莹娘与平常一样去了城里浆补衣服。赵宝珠端着个木盆在海边儿拾海蛎子的时候,就看到远远的来了一行人,手上拿了张告示,张贴在了码头附近的告示栏上。

不一会儿,便也不少附近的百姓围了过去,对着那张告示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

赵宝珠见状便也端着木盆凑了过去,想听听这些人到底议论些什么?

那告示上的字他是认不得的,但围观的百姓们的话他却听的懂。

此时便听见一人说道:“给人耕田,一亩田一年就有半吊钱?还有这种好事儿?”

“这田哪有这么好耕的?附近都是沙地,根本种不了粮食。要是耕地这么容易,这些地怎么可能还一直荒着?”

“说是不种粮食,只种些好养活的果子,还有专人来教,倒是比种粮食容易的多。”

“砂州百姓粮食都吃不起,还有几个人吃果子?果子都卖不掉,还得想办法拉到其他地方去卖,这路上耽误几日,果子就坏了,我听着就不靠谱。”

“这有什么?反正收成好坏也是地主的事儿,人家不是说了,只要你去耕田,就能有钱拿?”

“这天上掉馅儿饼的事情我可不信,别是有什么诈,还是老老实实打渔靠谱!”

……

常年以打渔为生的海边渔民们乍一看到这告示心里都是不太相信,只要耕田就有钱拿?也不计较田里的作物挣不挣钱?哪儿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但赵宝珠却是眼前一亮,若是这告示上说的是真的。自家种上一亩田一年就能拿到五百文钱,若是种上三亩田,就与莹娘给人在外浆洗挣的差不多了,家里过的也能没那么拮据了!

赵宝珠不过略想了想,便过去找到那贴告示的人问道:“我想种田,敢问这田应该怎么种才好?”

那贴告示的人打量他一眼,见他是个年幼的哥儿,便开口说道:“你家中父母呢?一共几口人?种田需要承包田地,与我们老爷签订合同,叫你家当家的过来吧!”

赵宝珠没想到种田的手续竟然还要这么正式,当下有些失望的同时,却也觉得这事情的确是很有几分靠谱。

这围观的人群里,也有一些认识赵宝珠的同龄人,见了赵宝珠前去报名,便笑话他道:“赵宝珠,你可别被骗了。等签了合同,说不定就要被卖到别人家做牛马。”

“我听说大户人家的下人就最爱找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正好是能干活的时候。运气不好的,还会被卖到黑厂房里做苦力,到时候一天要干七八个时辰的活儿,生死都是捏在别人的手上的。”

……

赵宝珠听了他们的话,心中也是有些害怕的。但家里过的太苦了,就是有那么一丝挣钱的希望,他怎么也想要去试一试。

到了晚上,莹娘回来了,赵宝珠就将此事告诉了莹娘,说自己想去种田挣钱。

莹娘听了,倒是没有与那些围观的渔民们一般反应。

她这些日子都在城里的铺子给人浆洗衣服,听了不少城里的各种消息,其中最热闹的就是关于这承包沙地的事情的。

因着城里消息灵通,莹娘便得知了这承包沙地的主人正是砂州知州的夫郞。既然是官老爷家的人,应当不会是骗人的拍花子。

莹娘听了赵宝珠的话后,也很是心动。她如今一日也就挣个三四文钱,若是家里包下三亩地,自己与赵宝珠得空下些力气,一年多挣个一千五百文钱,怎么也能比现在过的好些!

下定决心以后,莹娘翌日一早就带了赵宝珠去找了那守着告示栏的人,提出自家想要包下三亩田。

那人打量了莹娘一番,又仔细询问了一下莹娘家中的情况,便拿出一张提前写好的合同,在上面填了几个字后说道:“这是与你签订的承包合同,你家附近便有空着的沙地,一会儿会有人过去划出三亩给你。”

“你若想好了,就在这合同上画押签字,之后便要好好听管事的吩咐,按照他们的要求种田!”

莹娘是个不识字的,但见那签订合同之人神色自若,一脸淡定的表情,不像个坏人。便咬牙沾了沾印泥,在合同上盖上了红手印。

上一篇:契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