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枫香
农学生的毕业论文发生一点小意外不是很正常的嘛。
要有面对同行恶意竞争的心理预期呀~
再说了,现在当务之急哪里是研究什么瓜果蔬菜,先研究粮食作物好嘛。
国子监的六栋教学楼对应的是六部,教授的学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
第七栋教学楼是综合楼,教授的是一些四书五经的传统科目。
汪先生看过之后,感觉大受震撼,也深感启发,很真诚地说道:“若是有幸能当上新国子监的第一任祭酒,死而无憾。”
和汪先生道别后,赵淩和窦荣前往原慈幼院。
刚才他们逛校园的时候,来福已经让人采买了一些东西,加上原先准备好的东西,一起送到。
原来的慈幼院,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座名为弘瑞学苑的综合教育学校,包含小学、中学和职业技能学校三部分。
对于绝大部分神都的普通百姓,就读弘瑞学堂更具性价比,不仅学费更便宜,而且优秀毕业生还能安排工作。
读书期间进入职业技能学校就能开始有少量收入,毕业之后哪怕没被安排工作,只要认真学了,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也不难。
一部分工作的收入还不错,攒个几年能够在京畿新城,或者是靠近市舶司码头附近买个房子。
至于正经读四书五经想要科举入仕的学子,这是一个很好的分流。
赵淩和窦荣这次过去,是准备把慈幼院里幼的那部分再搬回来。
毕竟对于小孩子来说,接受教育是很重要的。
窦荣说他:“你汪先生还没当上祭酒,你已经是山长了。”
赵淩瞥他一眼:“有意见啊?有意见你也开个教打仗的。不是有些东西不方便放国子监里教吗?你跟陛下说,让他给你开一个?”
窦荣还真的认真思考起来:“有戏?”然后自己摇摇头,“这种事情让我表嫂去做吧,反正表哥身边有侍卫。小轮胎又不难带。”
顾朻和余姝的儿子顾恒小名稳稳,有一次赵淩嘴瓢说了一句顾轮胎,窦荣从此就再也回不去了。
“你兵书写得怎么样了?”赵淩好奇。
“仗都没怎么打,能写什么?济国你又不让打,等大海船造好了,去打海外?”窦荣拔剑四顾心茫然,“就现在了解到的情况,去海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食水和航行安全。不过去还是得去的,总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明年应该有空了吧?”
“我这边是没什么事情了,就是不知道陛下怎么想。”其实皇后去年已经绕着宁吴的海岸线转了一圈,只是考虑到补给问题,没再一路往南。
想要按照他的设想寻找橡胶树,必须得用大船,小飞船的安全性不够高,能够带的补给也不够多。
宁吴打下来之后,他已经在宁吴沿海修建了一些市舶司码头用于补给,但总不能探索到哪里就把码头修建到哪里。
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修建码头的价值,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适合修建码头的港口。
哪怕修建码头的成本可控,但长期维持码头正常运行的成本很高。
慈幼院的新址现在就是两个小破院子,里面的人刚清退,施工队还没入场,两人转了一圈出来,踏进学堂就被一群人认了出来。
“窦先生!”
“赵山长!”
“赵山长!”
“赵山长好!”
“窦先生好!”
学生们的问好打断了两人的聊天。
赵淩和窦荣跟这些年龄不一的学生们一一招呼。
他们这次来,是给过去一年表现优异的学生和老师们发放新年福利,奖励他们过去一年获得的好成绩。
来弘瑞学堂读书的学生们,普遍家庭条件都相对不怎么好。
真正家境好的家庭是看不上弘瑞学堂的,都是去读“正经书”,准备科举走仕途,哪怕是考个吏员,也比去作坊工作要体面。
很大一部分家庭能够支撑自己的子女到学堂,也就是上个一两年,能够认字和简单算术。
剩下的学生们,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着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来继续学业的。
学堂的学生们年龄参差不齐,很多十几岁的学生,很可能才读三四年级,读书可能都是断断续续的。
其实赵淩只是个名誉山长,平时真正当山长的另有其人。
而且哪怕他年底没法亲自过来,这些奖学金和奖品也会一文不差地发放到该获得的人手中,但师生们看到赵淩明显更高兴。
赵淩和窦荣都能感知到这点,能够亲自过来,还是亲自过来的好。
把奖品都发放完,一道声音传了过来:“哟,赵山长今天有空过来?”
赵淩顿时头皮发麻,立正站好,脸上扬起讨好的笑容:“娘~”
赵王氏冷笑:“在外面叫我王山长。”
“是,王山长!”
“今天来山长家吃饭。”
“……好的。”
第157章
赵王氏这么生气是有原因的。
赵淩这几年本来就一年到头都在外面, 好不容易过年回来一次,也就是接风洗尘的时候见了一面,根本没说几句话。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以前是分隔两地见不上面, 现在都在神都, 还见不上面, 也不知道到底在忙什么。
其实不用赵王氏说, 赵淩和窦荣本来就打算今天到家的。
学生们对赵淩感觉很亲近, 哪怕看到窦荣心态也是崇拜居多,但对赵王氏就不一样了, 那是真正的敬畏。
赵王氏很强,全方位无死角的强。
年幼的年轻的学生们和年长的学生家长们看到她, 高山仰止。
放学来接孩子们回家的家长,跟赵王氏招呼的时候, 都下意识微微躬身。
等把走读的孩子们都送走,确保住宿的孩子们都在校内, 赵王氏才跟窦荣、赵淩一起坐上马车:“今年会试前, 几个年轻人过来参观弘瑞学堂。我想着愿意来就来,我们学堂的模式推广出去挺好的,没想到他们转悠了一圈出去,转头就开始骂有辱斯文。呵。”
赵淩听见这一声冷笑, 哪怕不是针对自己, 也下意识挺直了背脊,心跳都快了几拍:“娘肯定没给他们捞到好处。”
窦荣伸手摸了摸赵淩的后脖颈,像是给一只炸毛的猫顺毛。
“那是。”赵王氏眼中含笑, “我发了篇文章到《神都周刊》上,也没骂他们,就是一篇策论。”
赵王氏是赵家的学术天花板, 没有之一。
赵骅都是承认的。
管博澹、王延都觉得赵王氏堪称大家。
赵王氏以前给儿子们指点考试,都可以轻松模仿四个儿子不同的风格,写出好些诗和文章做参考资料,就知道她的水平远在赵家四个儿子之上。
赵家的四个儿子,那是全都科举入仕的,其中还有一个状元一个探花。
距离那时候已经过了几年了?
赵王氏的水平只会更高,无论是单纯的学术水平,还是她在经过这些年深入了解民情后的沉淀。
能够参加会试的学子的学问固然了不起,但比起赵王氏,说是云泥之别也不为过。
赵王氏也没真跟那几个年轻学子计较,否则就不会只是发表一篇没什么针对性的策论了,完全可以写一篇骂人不带脏字的文章。
窦荣有些好奇:“娘的策论写的什么?”
《神都周刊》是门下省和御史台合办的……三产。
门下省和御史台都有谏言的职能,对于看不惯的事情都可以说。
只不过有些说了没用,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有些事情相对而言太小了不值当说,能够被采纳的谏言是很少的。
更重要的是,言官的人数相对还是太少了。
创立《神都周刊》还是顾朻提议的。
有监国的太子背书,又背靠御史台和门下省,《神都周刊》一经发行就广受好评。
侯府订阅了,但赵淩和窦荣忙得要命,都没来得及看。
赵王氏就笑道:“就浅浅分析了一下什么是斯文。他们不是说弘瑞学堂有辱斯文吗?教人认字算数,掌握一门谋生的技能,如果这叫有辱斯文,那斯文是什么?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吗?他们身上穿的衣服是自己扯了天上的云朵做的,吃的是露水,读的是神仙道法都是托梦来的?”
许多读书人都有不接地气的毛病。
如同曾经的汪先生。
区别是有些能自己认识到,譬如赵茂;有些经过提点之后能改,譬如汪先生;还有一些则是完全不觉得自己有问题。
能够读书读到这个地步的,基本上将来不愁出路,只要自己不作死,起码没有吃饭问题,顶多就是吃好点还是差点,甚至可以一辈子活在高高的楼阁里。
只是这么做出来的文章,写出来的诗词,犹如掉落的花瓣,再怎么好看,也没有扎实的根基,更不会结出累累的果实。
赵淩一向是实践派,把自己的学问写在大地上。
窦荣更是,把自己的学问写在敌人的脑袋上。
他们听到赵王氏的话都很赞同,笑出声。
赵淩眼睛亮晶晶的:“那几个学子过来给您道歉了没?”
“来了。不过诚心道歉的只有一个。有两个大概是知道了我的身份,眼睛里的算盘珠子打得比你们爹还响。剩下的几个没一点诚意,就是装一装。”赵王氏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不知道多少,不能说看人有多精准,但几个涉世未深的年轻学子还是能一眼就看透的。
三人在马车里倒是好好聊了一阵。
等回到家里,赵淩看到了二十几岁的……“爹?”
完了,他重生回到了自己三岁的时候了!
他下意识看了一眼自己的手,发现没变小,再看看窦荣,也是现在的样子。
所以只有他爹回到了二十几岁?
赵骅摸了摸光洁的下颌,看着儿子冷哼,对窦荣倒是和颜悦色:“翊儿来,跟爹仔细聊聊宁吴的事情。”
窦荣微笑:“好的。”老丈人……一点都不老的丈人只是剃了个胡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