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病弱王爷被迫娶了锦衣卫 第126章

作者:一树的花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先婚后爱 救赎 古代架空

……

昨天夜里,柳元洵特意嘱咐顾莲沼早些叫醒他,说是有事要做。

直到安排马车时,顾莲沼才知道他要去海防线。

他们在城中,海防线距离此地少说也有一个多时辰的路程。顾莲沼便在马车里架了两块板子,又垫了厚厚的褥子,好歹能让柳元洵躺着去了。

柳元洵挑开帘子看了眼马车内的布置,一时语塞,“也不必如此,不过一个时辰而已……”

顾莲沼却不由分说地将他抱上马车,又替他脱了靴子,将人推了进去。片刻后,他也脱了靴子,一来就将人抱进了怀里。

“我以为,你会先去找于文宣呢。”

有了顾莲沼,柳元洵几乎不需要手炉了,他靠在顾莲沼怀里,一方面觉得躺着确实比坐着舒服,另一方面又对顾莲沼感到好奇,“你怎么知道我一开始想去找于文宣?”

顾莲沼一本正经道:“我看见了。”

柳元洵睁大眼睛,“你看见什么了?”

“我看见……”顾莲沼伸出手指,在柳元洵的额头、鼻尖和唇瓣上依次点了三下,道:“这里写着,‘于、文、宣’。”

柳元洵面无表情,“我以后再也不会相信你了。”

顾莲沼闷笑出声,胸膛直颤。

柳元洵接二连三地上当,不由恼羞成怒,转身去戳顾莲沼的胸膛,可他越戳,顾莲沼笑得越厉害。笑到最后,揽着他的腰软倒在软褥上。

顾莲沼捉住他作乱的手指,放在唇边轻吻,声音里仍有未散的笑意,“找到贺郎平以后,你打算问他什么?”

柳元洵不想理他,可也不想耽误正事,别别扭扭地说了句:“我想看看他的营地。”

“你好聪明啊。”顾莲沼松开他的手,转而捧住他的脸,热情地夸赞道:“如果说江南一带,谁最熟悉倭寇,当然是贺郎平了,不管是勾连还是憎恶,等看看他的军营,就什么都清楚了。能想到从这里入手的人,一定是个天才吧?”

柳元洵忍无可忍,反倒彻底平静,任由顾莲沼捧着自己的脸,冷酷道:“你在拿我当傻子哄吗?”

“当然不是,”顾莲沼又笑着去亲他的唇,“我拿你当天才哄。”

第114章

天雍立国后,大刀阔斧地重整前朝海防布局,将海防大军拆解为多个小型卫所,各卫所防区约二百里,形成星罗棋布之势,将延绵数百里的海防线全都纳入了侦察范围。

各个卫所都有固定的巡逻时间,并在固定的通信区互相传递情报,类似“手拉手”的方式,将整个海岸线牢牢把控了起来。

各卫所受指挥使管辖,而指挥使司又隶属于中央督军。不过,作为江南总督的贺郎平,亦有权对这些卫所进行指挥调遣。

柳元洵此行去的,便是贺郎平驻扎总营区。

他来得突然,来之前也没提前派人通传。贺郎平并不在营地,出面接待的,是当日随贺郎平前往萧金业宅邸的亲兵——小六。

小六本要去请贺郎平,却被柳元洵拦住。

柳元洵说自己不想打扰贺郎平的正事,只需在大帐里坐坐,等等贺大人便是。

将柳元洵迎到帐子里后,小刘局促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好不容易想起该为贵人斟茶,翻出来个瓷杯后,瓷杯不仅杯口残缺,杯子里甚至有尘土。

“不必麻烦,”柳元洵温和解围道:“来前刚服过药,不宜饮食,你无需操劳。”

小六闻言,下意识放下杯子,可不倒茶,他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他虽机灵,却从未应对过如此场面,在接待贵客方面,着实有些手足无措。

柳元洵四下打量,目光在角落那堆漆黑的铁疙瘩上稍作停留,又看向案几后铺着褥子的简陋板床,不禁迟疑:“此处,真是贺大人的营帐吗?”

小六连忙点头,解释道:“平日里不是这样的,没有这么乱。只是,大人最近在研究些新东西,特意吩咐我们不许收拾帐内,看着便乱了些。”

柳元洵点了点头,又道:“那贺大人如今在何处?何时能回来?”

小六面露难色,不知该如何作答。说吧,担心生出事端;不说吧,柳元洵身为王爷兼巡抚,本就有权过问官员行踪。

思忖再三,他还是如实相告:“大人在炮台那边,短时间内怕是回不来。殿下若有急事,小人这就去请他。”

柳元洵摆摆手:“不必了。既然一时回不来,我去那里找他便是。”

小六倒没异议,只是城防墙距此甚远,他担心柳元洵路途劳顿,便唤来两名士兵,从角落里翻出一顶轿子,抬着柳元洵朝城防墙而去。

柳元洵倒是没逞强,上了轿子以后,视线一高,反倒将营地内的景象尽收眼底。

海防与陆防不一样,作战的器械也很陌生,柳元洵看不懂其中门道,但他能察觉到,留守在营地中的卫兵并不算多,士气也很低迷。

小六心思单纯,比贺郎平好打交道,柳元洵趁机问道:“沿海一带的海防兵力,共有多少?”

这是册籍上明载的信息,小六脱口而出:“沿海共五十个卫、一百个所,每卫五千余人,千户所与百户所兵力合计十万有余,总兵力约三十多万人。”

柳元洵接着问道:“那贺大人所在的营地呢?”

小六支支吾吾,“我,小人不负责管这个,不太清楚。”

柳元洵很是和气,“那你估算一下呢?”

小六苦着脸,实在无法推脱,只能报出个模糊的数字,“约莫三千到五千人吧。”

这个答案,说了跟没说一样。要遇上个性子不好的,怕是要当场治罪了,可柳元洵也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像是接受了这个答案。

有些事,没有答案便已经是答案了。他虽不沾朝事,可他幼时跟在先皇和柳元喆身边听过不少事,一些基础的概念,还是有的。

小六说三千到五千,实际情况或许会比三千更少,不过军队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有很多种,柳元洵暂时还不敢下定论。

可即便只有三千人,营地也不该如此空旷。柳元洵四下望了一眼,迟疑道:“那营地里的其他人呢?”

“务农去了。”听柳元洵问出这个问题,小六就知道他是纯外行了,为了避免柳元洵问出更多不好回答的问题,小六特意解释得很详细,“这一带都是‘且耕且守’的模式,每个所都有屯田,像外卫所,按‘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到了内卫所,便成了‘二分守,八分屯’。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囤积一部分粮食当储备军粮呢。”

小六一直在偷瞄柳元洵的脸色,见他始终面带微笑,一副听得认真的模样,顿时松了口气。

他倒不是想遮掩些什么,实在是军费匮乏,即便贺郎平有心维持海防军体面,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上面的人哪管他们有多难呢,只知道看到不满意的地方就治罪罢了。

柳元洵又问了几个问题,小六挑挑拣拣答了,意外发现这位瑞王殿下,竟是个格外好说话的人。

说话间,柳元洵已经看见了外城防御的城墙,以及城墙上数道站姿笔挺的守卫。

小六道:“还请殿下稍等片刻,容小的上去通传一声。”

“不用,我与你一同去吧。”柳元洵说着,便将手搭在顾莲沼手中,由他搀扶着下了轿。

小六不敢违命,只能跟在他身后引路。

可小六不能通传,不代表其他人也没看见这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当下便有人直奔炮台,向贺郎平通报。

贺郎平一手的硫磺味,半个身体都趴在炮台下面,满身都是土。听闻消息,他倒是没什么特殊反应,只淡淡一句:“知道了。”

既不打算迎接,也没想过起身拍拍身上的狼藉,依旧趴在炮台下面,摆弄着什么。

直至身后传来略显虚浮的脚步声,贺郎平才从炮台下钻了出来,向柳元洵拱了拱手,依旧是那副冷淡到有些麻木的表情,“臣见过瑞王殿下。”

柳元洵微微一笑,道:“贺大人这是在忙什么?”

“看炮台。”贺郎平抬手一邀,示意柳元洵上前细看,“殿下可能看出这架炮台与以前的炮台有什么不同?”

柳元洵摇头道:“我不懂这些,看不出来。”

贺郎平倒不意外,他拍了拍炮台后的敞口装弹室,道:“这里不一样,前头的炮管也不一样。”

柳元洵看不懂细节,却也能瞧出这东西是新造的,“贺大人的意思是,技术进步了吗?”

“是的,但进步的不是我们,而是大洋彼岸。”贺郎平脸色平静道:“上一场海战,我们击沉了一艘葡萄牙战船,拆卸了上面的炮台。他们的炮台,射程比我们远,威力比我们大,可我们即便将他们的炮台拉了回来,也仿制不出来。”

说到这里,贺郎平脸上终于有了点表情,不是忧虑,是疲惫,“我们已经落后他们太多。”

贺郎平的话,让柳元洵怔在原地。他一直生活在京中,看到的天,也只有皇城围起的那一片。可在此刻,他忽然意识到,世界其实很大,起码在贺郎平的眼中,他已经越过了大洋彼岸,看到了另一个柳元洵从未涉足过的地域。

或许是贺郎平眼中的疲惫太过沉重,又或许是柳元洵从他这番话里听出了对天雍未来的忧虑,他轻轻抿了抿唇,低声劝慰道:“如今的天雍,即便是落后,也尚有追赶之机。贺大人不必太过忧虑。一时无法突破,不代表以后也无法突破,人最难的就是意识不到自己的弱点,有您在,起码最难的这一步,算是迈过去了。”

贺郎平没料到会得到这样的答案,愣了片刻后才回神,他目光复杂地看了柳元洵一眼,而后露出个勉强的笑容,道:“王爷说得是。”

说罢,他抬手一邀,道:“城墙上风大,殿下若找我有事,不如去城墙外走走。那里海天辽阔,别有一番景致。”

柳元洵欣然答应,和他一同向城墙外走去。

城墙之外,海面一望无际,港口停泊着十几艘战船,甫一出门,浓重的硫磺味便扑面而来。

不远处,十几个卫兵刚刚卸下战船上的炮台,随即便有几个渔民打扮的人上了船,向着海域驶去。

有了小六先前的解释,柳元洵顺理成章认为“闲时打鱼”也属于自给自足的屯种,于是便问道:“那些人,也是您麾下的士兵吗?”

“不是,他们只是普通渔民。”贺郎平补充道:“那些本就是普通渔船,只是作战时临时征用罢了。”

柳元洵惊讶道:“战船不够用吗?”

贺大人平静一笑,道:“造船耗资巨大,且并非时时有战事,征用渔船最为划算。”

柳元洵是完全的外行,一时不知道究竟是不是正常现象,便也没再追问。

待到近前,柳元洵才发现,远看壮观的战船其实多处都有修补的痕迹。虽不至于残破不堪,可也远不及柳元洵认知中的强大——至少,先帝在位时,天雍水军赫赫有名,造船业更是极为发达。

怎么也不至于……如此萧索困窘。

“贺大人,您……”柳元洵本想换个委婉些的问法,可经过方才亲眼所见的一幕幕,他索性直言道:“您恨倭寇吗?”

“恨?”贺郎平冷笑一声,牙关紧咬,额上青筋暴起,“我恨不能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夷平他们的祖坟,叫他们生生世世不得超生!”

贺郎平深吸一口气,努力压抑着满腔怒火,一字一顿道:“等您亲眼……”

话未说完,城墙上骤然升起报信的硝烟,一声急报划破长空:“大人!五十里外发现倭寇踪迹!”

“走!”贺郎平顾不上说话,转身疾奔而去,全然顾不上柳元洵了。

柳元洵没有犹豫,一把拉住顾莲沼的手,“阿峤,你带我一起去!”

顾莲沼直接拒绝,“你在这里等着,我去。”

说罢,他便将柳元洵交给淩晴,大步追向贺郎平。

柳元洵站在原地,直到顾莲沼的身影消失在视线尽头,他才道:“常顺,备马车,跟上。”

淩晴不放心,“主子,咱还是别去了,我怕会有危险……”

柳元洵主意已定,“我们不入战圈,但我想亲眼看看。”

……

五十里路,对快马而言,一个时辰便到了,但若是驾马车,时间便翻了一倍。

像这样小型的流寇骚扰,一般都是以沿海村镇为目标,等将镇子洗劫一空后,便会趁着大军未至前溜走。

可这次袭击的村子有不少青壮年,好巧不巧,这些青壮年大多参与过抗倭募兵的训练,竟也凭着手里的钢刀鱼叉,硬抗了不少时辰。饶是如此,最终也没逃过被俘的命运。

辽阔海面上,七八艘倭寇战船停泊。瑟瑟发抖的女子如同羔羊般被捆成一串,而她们对面,便是被俘的汉子,但凡有反抗,便会被倭寇扯着头发,一刀割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