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他十项全能 第51章

作者:采蘑菇的老猫 标签: 生子 种田文 美食 轻松 日常 古代架空

父子俩说着话走远了,宁归竹回到廚房里,柳秋紅随口问了句:“刚听着是说要去砍竹子?”

“是。”

柳秋紅点点头,注意力又回到锅中煮着的豆浆上。

豆浆煮沸之后还需要维持一会儿,宁归竹心里估算着时间,感觉差不多了后道:“灶台里的火退了吧,得等豆浆冷一会儿才能点卤。”

“好。”熊锦平闻言,将灶膛里的柴火拿了出来,在下面的灰堆里戳灭了。

王春华将锅铲放到旁邊,问宁归竹:“点卤也是我来吗?”

“对。”宁归竹点头,“挺简单的,大嫂你别担心。”

“我不担心。”王春华按了按心口道,“我就是有点紧张。”

宁归竹失笑。

几人说着话等豆浆晾凉,熊锦州和熊石山出去一趟扛着竹子回来了,宁归竹看见跟在他们后面的馒头,一拍腿站起身,“狗和骡子的晚饭还没准備呢。”

“要怎么弄?”柳秋红闻言就要跟着起身。

宁归竹道:“没事,娘你歇着吧,东西都是先前准備好的,很快就好了。”

橱柜门打开,从里面取出三个馒头,先给两只狗掰碎了,添点水泡开,宁归竹拿着剩下那个馒头端着碗走出廚房。

看见宁归竹手上的东西,都用不着他开口招呼,馒头立即绕开小孩儿凑了上来,宁归竹喊了两声狗的名字,很快就听见篱笆另一邊传来它们的回应声。

宁归竹带着食物往棚子那边走去,馒头腳步轻快地跟上来,两只小狗终于绕到了大门前追了上来,因着跑得太快,软嘟嘟的耳朵都往后飞了些,一看就知道它们跑得很努力了。

等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转角处,柳秋红才笑着收回视线,对身边的夫妻俩感慨道:“老二家里也是热闹起来咯。”

换作以前,就算是熊锦州下值回来,这屋子里也冷冷清清的,看着就让人难过。

王春华一看婆婆这表情,就知道她在想些什么,笑着伸手拍了拍柳秋红的手,说道:“娘您可别想以前了,小弟现在日子过得好着呢,连带着我们俩都得了光,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柳秋红闻言,倒也把心里的那点悲伤压了下去,乐呵呵地道:“说的是,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

锅里晾着的豆浆冷得差不多了。

宁归竹起身,看三人将卤水过滤好。王春华端着准備好的卤水站在灶台前,深呼吸一口气后才问宁归竹:“就这样开始啊?”

“对。”宁归竹点头,“大嫂你别紧张,少量多次的,用不了多久就能看见豆花。”

“这紧不紧张的,也不是我说了算的啊。”王春华嘀咕着,拿起锅铲又确定地问道:“先把面上这层东西给取出来?”

宁归竹见王春华还记得,笑着点头,给予肯定:“大嫂的记忆力很好。”

“那是。”

王春华得意了一句,小心地将表面的豆皮给弄了出来,柳秋红及时将碗放到旁边,那块轻薄的豆皮就放在了碗里,然后是撇去表面为数不多的浮沫,这才用锅铲去盛卤水。

装着卤水的锅铲在豆浆中滑动,重复个几次之后,明显能看见豆浆里出现了固体。

王春华稳着性子继续点卤,又弄了一小会儿,听见宁归竹喊停之后才放松下来,认真听宁归竹的话:“现在这样就是豆花,豆花放入框中压上一段时间,就是豆腐了。豆腐可以加工成很多种食物,这个之后我慢慢教。”

宁归竹说完这些,看见灶台上的碗,又指了指碗里的豆皮道:“这个是豆皮,晒干之后放到干燥的地方,可以储存到冬天吃,味道挺不错的。”

三人闻言,视线一下子就落到了豆皮上面,熊锦平问道:“竹哥儿,煮一锅豆浆只能弄出一张豆皮来吗?”

“当然不是。”宁归竹笑道,“煮一锅豆浆,挑出一块豆皮后用不了多久,豆浆表面就会凝结新的豆皮,就是晒的话得多费些心思。”

熊锦平了解地点了点头。

他们这边的话题还没有结束,熊锦州和熊石山又扛着竹子回来了。

柳秋红见状说道:“竹哥儿不是说这个豆花也能吃嘛,咱们先弄点尝尝。”一边说,她一边往外面走,“你们俩别忙活了,豆腐都点好了,先过来尝点豆花。”

“奶,有我们的吗?”

柳秋红的话音还没有落下呢,院门口就冒出三个脑袋来,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期待。

“来吧来吧。”柳秋红无奈。

虽然说是盐卤点的豆腐口感偏韧,但这豆花刚出锅,勺子碰上去都怕把它给压坏了,吃起来哪里还感受得到韧啊,顺溜的口感简直是入口即化。

家里没有糖,宁归竹用来配豆花的是肉醬,咸口的,味道不算差,再加上里面的肉块,吃起来美滋滋。

熊锦州喝着豆花,不由说道:“大哥,你们要是起得来,一大早准备锅豆花去县里的话,买的人肯定不会少。”

县里有两三户做豆腐的人家,不过都是直接卖豆腐的,倒是没人做豆花的生意。

宁归竹听到这话,想了想也道:“确实可行,可以弄些糖准备甜口的,再准备一些辣口的,这样就有三种口味了。”

“真的能干?”

听两人都这么说,王春华就有些遏制不住的心动。

宁归竹点点头,却是话头一转道:“会做豆腐的都会弄豆花,搭配吃的卤子也没什么难的,如果真的想做这个生意的话,得做好几天之后人家也卖豆花的心理准备。”

闻言,王春华蹙了蹙眉,但很快就自己开解了,“没事,能赚多少赚多少,反正豆子是自家种的,花不了多少钱。”

说起自家种,熊锦平道:“今年再补种一些豆子吧。”

“这个可以。”熊石山第一个道。

赚钱的东西当然要多弄。

喝完碗里的豆花,将提前打好的木框和麻布清洗干淨,木框放在木盆上面,一同端到桌上后,在里面铺上麻布,再将豆花放进去。

这木框是一根根木条组装在一起的,分布着均匀而细密的缝隙,方便压豆腐时将多余的水分压出去。

豆花铺好,散开的麻布反盖回来,将配套的盖子放上去后,宁归竹把家里的水罐放到了上面。

“这上面这个,只要是重的就行,可以去淘个石头清洗干净带回来。”宁归竹道。

王春华认真地将这些事记在心里,看着豆腐的眼神里满满的全是期待。

豆腐压制的时间,一般是三十分钟或者一到两小时,宁归竹给他们说其中的差别:“压一炷香时间的豆腐要嫩一些,但是容易碎,压半个时辰以上的就要老一些,不过口感没那么好,这个要怎么选得看你们。”

熊锦平道:“先都做着,看看买的人喜欢哪种。”

宁归竹点头。

他只负责教技术,具体要怎么做,还是得大哥大嫂心里有数。

因着那一小框豆腐是自家人吃,也不用担心什么好不好拿的,最终只压了一炷香的时间就把水罐撤了,露出里面白嫩嫩的豆腐来。

“这个怎么弄着吃好啊?”王春华看着,问宁归竹。

豆腐不算贵,她当然是吃过的,不过以前吃的那些跟竹哥儿的手艺比起来,实在是有些不堪入目,就想看看竹哥儿这有什么意见。

宁归竹想了想道:“豆腐怎么弄都好吃,最简单的就是油煎,两面都煎出焦色之后,往里倒水放入醬油食盐烹煮一会儿就可以。”

这个做法,倒是和一家子知道的差不多。

不过跟宁归竹做饭久了,王春华和柳秋红也知道,宁归竹口中的油煎和酱油绝对比她们以前放的要多,扣扣搜搜的婆媳俩陷入纠结。

弄好的豆腐,王春华留了一半下来,让宁归竹和熊锦州明儿早晨弄了吃,一家子带着剩下的东西,又浩浩荡荡地回了前头屋里。

人走了,宁归竹往熊锦州身上一靠,“明天早上吃豆腐包子怎么样?”

熊锦州笑着抱住人,在他脸颊上亲了亲,“都听你的。”

宁归竹靠了会儿,又站直溜了。

“锦州你去烧水,我把肉末切了放点酱油腌制一下。等明天早上起来就可以直接炒馅料了。”

“哦,好。”

熊锦州看宁归竹去橱柜里面拿肉,把锅拎出来去水坑旁边清洗干净,又端着满满一锅的水回到了厨房。灶膛里熄灭的火焰再度熊熊燃烧起来,剁肉的哒哒声从厨房飘到了窗外。

锅里的水也不用一直守着,熊锦州出去在院子里转了圈,顺手把鸡鸭抓进了笼子里,又把馒头关了,不让它继续跑出来玩儿。

至于两只小狗……

熊锦州向来是不管的,本来就是买回来看家用的,晚上清醒些也不错,爱怎么玩怎么玩吧。

处理好家里的小动物,熊锦州看着菜地里,比刚种下去时明显已经长高了不少的嫩苗,心里琢磨着什么,从柴房这边进入厨房,“家里的菜苗是不是该施肥了?我记得娘每年都会给菜苗施好几次肥。”

“好像是差不多了。”宁归竹道。

本来种下的当天就该施一次肥的,因着没有对应的工具再加上土地肥沃,这才没有弄,但现在这么久过去,怎么都该把施肥的事情提上日程了。

熊锦州走到宁归竹身边,问道:“要怎么弄?我来吧。”

“这个倒是简单,就是家里没东西,明天得去买个木桶和木勺回来,以后施肥的时候就用这两样,可不能跟家里的东西弄混了。”

“好,我明天去买,有什么要求吗?”

“木勺手柄长一些吧,最好立起来有人这么高。”

熊锦州点点头,把事情记了下来。

剁好的肉末放入酱油搅拌均匀后,放到橱柜里面腌制着,装着嫩豆腐的碗也转移到了橱柜内。锅中的水烧热了,两人凑在一起泡了会儿腳,等到关上厨房门窗出来时,天色已经漆黑。

看着漆黑的天色,宁归竹就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这些日子下来,他已经养成了早睡早起的生物钟。

·

早晨。

卧室门被轻手轻脚地推开。

熊锦州站在门口伸了个懒腰,看着天边刚刚泛起的鱼肚白,进厨房先把做包子要用的面团准备上。

装着酵母粉的小罐子就在橱柜连着的桌面上,放水化开之后倒入面粉里面,然后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将装着面团的小盆放到炒锅里面,盖上盖子等待发酵。

他在厨房里发出的动静不大,但两只小狗还是汪汪汪地跑了过来,看见厨房里的是熊锦州,汪汪声停了,凑过来蹭着他的腿哼哼唧唧。

“去去,别挡路,外面玩去。”熊锦州小声驱赶着。

他现在的威慑力是大不如前,大旺二彩听见熊锦州的话,头也不抬地继续蹭蹭。

熊锦州:“……”

狗不走人走。

面团在厨房里发酵着,熊锦州把狗和骡子的早餐都准备好后,拎着竹篓和刀出了家门。

天边的亮光微乎其微,树影交错之间依旧是黑漆漆的一片,熊锦州拿着刀在草丛间随意划拉了几下,没听见什么滑动的声音之后,才蹲下来割草。

这些草是给鸡鸭准备的。

几个小的自己爱吃肉,也只给鸡鸭找肉吃,半点草都不带回去,圈栏里的草都被它们啄秃了,现在每天都是熊锦州一大早出来割一点草,等宁归竹挑拣确定里面没啥毒草之后,直接丢到圈栏里让它们啄着吃。

都还是小鸡小鸭,一天能吃的也有限,熊锦州很快就拎着竹篓回了家。

上一篇:打铁匠的俏夫郎

下一篇:塞北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