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他十项全能 第96章

作者:采蘑菇的老猫 标签: 生子 种田文 美食 轻松 日常 古代架空

将手头上的植株全部种完,剩下的就是姜了。

宁归竹摸着下巴道:“咱们家的土有些太黏了,得找些沙土过来拌一拌,不然姜种下去也是个死。”

“蒜地那边好像是沙土。”熊锦州听他爹提过两句,“我过去挖一桶,竹哥儿你在家里歇着。”

“好。”

宁归竹也没拒绝,等熊锦州离开之后,他提了水倒进铁锅里烧上,又拿着扫帚打扫院子。

正收拾着呢,听见说笑的声音逐渐靠近,抬头看去,来的是家里的一群堂兄弟。

熊财旺被推到了前面,探头瞧了两眼,“竹哥儿,老二不在家啊?”

“我让他去挖土了。”宁归竹停下扫帚,招呼道:“进来坐会儿吧,你们找他有事?”

闻言,熊财旺放松下来,笑道:“我们能有什么事找他,这次来是来送这些日子的银钱的。我们几家约好一起过来,也方便你和老二理账。”

“有心了。快坐吧,喝口水歇歇。”

“不了不了。”

他们这一大群人,宁归竹端水都端不过来,几人拎着钱袋子来到水井边的桌子旁,挨个往上面倒銅板,又大概说了下他们这些日子赚的钱。

宁归竹:“……”

他无奈扶额,忍不住笑了一声,走到他们旁边听着他们报数,手指拨动銅钱,很快就点了头:“是这个数。”

一群大男人顿时投来敬佩的目光——数钱真快!

对账的速度飞快,人群浩浩荡荡来,两袖清风走,留下一桌子的銅板让宁归竹发愁。

就在他琢磨要不要锁了院门,去卧室里剪布条过来穿銅板的时候,熊锦州拎着一桶沙土回来了,见宁归竹站在桌边,定睛一看才注意到那一桌子的铜板,一时有些不解:“大哥送过来的?”

不应该啊,大哥要送这么多过来的话,应该会先换成银子才对。

宁归竹摇头道:“是其他几家的堂兄弟,加起来有一两多了。”

这几家里最短的都隔了七天,每天十几二十个铜板的,攒出来的数量也不少

熊锦州见他有数,说道:“那你去拿东西过来,我在这儿守着,穿好了放回箱笼里去,要不明儿我换成银子带回来?”

“行啊。”宁归竹往卧室里走,边走边道:“家里留这么多铜板也太显眼了。”

一千多个铜板堆在一起特别占空间。

这要是进了贼,都不用费心找,打开箱笼就能带着钱跑了。

宁归竹剪了布条出来,两人也不着急种姜了,坐在一起把铜板串到布条上,一串一钱绑成圈放在旁边,穿得人心情轻快。

小孩子们又闹哄哄地跑进来,将新捡的麦子倒进麦堆中,见宁归竹和熊锦州坐在井边桌子旁,好奇地凑近一看,“哇——”

好多铜板哦。

宁归竹往小孩们手里各塞了三个铜板,“给你们的零花钱。”

抓着铜板,面对弟弟妹妹求助的视线,熊金帛也有些茫然,“谢、谢谢師父?”

小孩没有零花钱的概念,脑子一时半会儿转不过来。

宁归竹也没准备等他们转过来,“回去你们娘要是问起,就说師父说的:长者赐不可辞,如果坚持拒绝的话,你们就不是乖孩子了。”

听到不是乖孩子,三人下意识攥紧了铜板,熊金帛一脸认真地道:“谢谢师父,那我们收下了!”

熊川水跟熊茵茵有样学样。

“乖,去玩吧。”

看小孩子们跑远,熊锦州才笑道:“你看吧,大嫂一会儿肯定会过来,说要把钱还给咱。”

“大嫂就是算得太清了,不说给铜板这事,就连让孩子们留咱们家吃几顿饭,她都要想办法从其他地方补过来。”

熊锦州:“她就这样儿,不乐意被占便宜,也不想占人便宜。”

宁归竹“嗯”了一声,“我知道的。”

穿完最后一钱铜板,还剩下三十多个零散的,宁归竹顺手分成了两份,将一份推到熊锦州面前,笑着说道:“来,给你也分一份零花钱。”

熊锦州失笑,作怪道:“谢夫郎赏。”

宁归竹拎起铜钱串,凑到他脸颊上亲了一下,“这几天辛苦了。”

熊锦州愣了下,摸着自己的脸颊,笑得十分不值钱。过了两秒,他把桌上那两堆零散的铜钱拢到手里,屁颠屁颠地跟在宁归竹身后进了卧室。

“竹哥儿,另外这一份,我放你的荷包里了啊?”

“好啊。”

宁归竹将穿好的铜板藏到箱笼下面,看着明显鼓起一片的衣服,又动手整理了下,尽量保证表面看不出异常。

两人刚走出屋里,正好看见王春華走过来,两人对视一眼,都没忍住乐了。

王春華摸不着头脑:“笑什么呢,这么开心。”

两人笑着摇头说没事,问王春华来做什么。这个点都开始依靠月光照亮了,王春华特意跑一趟能为了什么,还不是想把铜板还给两人。

双方拉扯了好一会儿,熊锦州和宁归竹合力,总算是让人认可了‘师父给零花钱’是正常的这一点,送走王春华后,两人挖了坑,拌入沙土后,把姜种了下去,拎着水桶给新移植过来的植株浇定根水。

忙完这些,交换着洗了个澡,又喂了家里的小动物。

前后院门同时关上,再用实木条扣紧,安全感足足的。卧室的前后门和窗户全部打开,两人给彼此松了会儿肌肉,扇着扇子在低低的交谈声中睡了过去。

第二天无声无息地到来,炒韭菜的香味弥漫整个院落,一度将肉末粥的香味压下去。

熊锦州拎着水桶将家里的菜和树都浇了一遍,给小动物喂了食之后,正好和赶过来的熊锦平一起,把堂屋里的晒席拖了出来,将麦子铺匀之后,又把挪到屋檐下的桌椅板凳搬回堂屋内。

熊锦平闻着厨房里飘出来的香味,说道:“我牵着馒头先过去了啊,你们两今儿不去前头吃?”

“晚上去吃。”熊锦州回答。

熊锦平点点头表示知道了,牵着骡子从后门离开。

看着大哥离开,熊锦州进厨房倒了碗水喝了,问宁归竹道:“早上还有什么事要弄吗?”

宁归竹早趁着刚做饭的间隙,把要晒的东西搬了出去,这会儿听见熊锦州的问话,盛出炒韭菜道:“没有了,你坐下歇歇,今儿吃完早餐时间也还早,晚点去县里吧。”

“行。”

熊锦州也不是很想出门,靠着窗户看宁归竹在灶台间忙碌。

除了肉末粥和炒韭菜之外,宁归竹还煎了一碗韭菜鸡蛋面饼,将饼子和菜放到桌上,宁归竹转身去拿碗筷,盛满的粥碗刚放下,熊锦州端了起来,放在窗边的餐桌上。

夫夫俩坐在一起,就着早晨的清风吃了一顿浓香肆意的早餐。

吃完饭,早晨的事情也忙完了,他们就坐在屋檐下享受着晨风,偶尔挥动竹枝,驱赶早起觅食的鸟儿。

仨小孩蹦蹦跳跳地从后门进了院子,一路欢快地和猫咪狗狗打招呼,连圈栏里的鸡鸭也没有放过,最终来到宁归竹和熊锦州面前,规规矩矩喊道:“师父早上好,小叔早上好!”

“你们也早上好。”宁归竹起身,“先复习昨天学的内容,上次让你们背的那段三字经能背了吗?”

忽然被检查功课,三小只无一例外,都有些紧张。

宁归竹见状就说道:“那我们先复习昨天的内容,然后你们自己记,等到确定能背了再来找我。对了,释义也要一起考的哦。”

“好、好的。”

小孩子们紧张地点着脑袋。

宁归竹走在孩子们身后,快进卧室的时候,扭头看了眼已经起身的熊锦州,眼睛弯了弯小声问道:“准备去县里了?”

熊锦州点头。

“那路上小心。”

“你在家也是,别太累着。”

夫夫俩亲密的告别声压得很低,掩藏在小孩开始的读书声下。

看着熊锦州从堂屋后面的小门出去,宁归竹这才收回视线进入卧室,开始今日的教学课程。

他没有涉猎过幼儿教学,古代又没有拼音和句读,教书都是想到哪教到哪,好在孩子们在课堂上又乖又认真,给了宁归竹足够的适应时间,现在上课已经有了一套固定的流程。

不完美,但足够耐心仔细。

带着孩子们复习完之后,宁归竹走出卧室,在屋檐下守着麦子,听小孩磕磕绊绊的背诵声,还有凑在一起讲小话讨论释义的声音。

一直没有等到人来背诵,宁归竹看着已经升上天空的太阳,想了想起身,去旁边的林子里拖了几根锯好的竹子进来,拿着刀刮下竹子表面粗糙的皮层,准备一会儿剖成篾片编凉席。

终于各自检查完背诵状况,熊金帛作为大哥,带着那张写了背诵内容的纸出来,找宁归竹背诵。

宁归竹手上动作不停,听着小孩背诵完原文,又让他说了一遍释义,然后抽查了几个字,确定没有问题后,就让他回去换人过来。

守着麦子教着课,得先处理好劈出来的竹条篾片,才能开始编竹席。

中午是去前头屋里吃的,依旧是弄的凉面。大夏天的忙完回来,吃上一口凉爽的面条,那种舒爽感不管什么都比不上。

吃饭的时候,宁归竹听家里人商量起地里的事,现在才夏初,麦子收了地也不能空着,家里人琢磨着要不全拿来种豆子,说着说着,他们的视线就落到了宁归竹身上。

宁归竹咽下嘴里的面条,想了想说道:“我觉得可以,大豆固氮,种这个的话,明年的麦子会长得更好一些。”

闻言,熊家人还没开口呢,帮工的婶子们惊道:“种豆子还能肥地啊。”

宁归竹点了点头,又补充道:“只是相较而言好点,保证土壤肥力,效果也不会太神奇。”

“哦哦好。”

听她们也说起自家地里头的事情,宁归竹问身边的王春华,“村里以前地里都轮种什么?”

王春华:“也种豆子,不过玉米、红薯种得更多。”

同样是粮食,豆子吃多了会肚子疼,玉米和红薯就要好一些,因而大部分人家都会把黄豆种在田埂上的,地留给玉米红薯。

宁归竹:“这三样和麦子轮种都能肥地,倒是种什么都合适。”

这个世界的粮食蔬菜种类很齐全,完全不用担心会出现因为作物单一,导致良田变劣田的情况。

几人话头都敲定了,又想起来他们家田地是分清楚了的,王春华和熊锦平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商量了会儿,等帮工婶子们去放碗的时候,主动提出给银钱的事情。

先前开始弄的时候,家里就说明白了,豆腐生意是熊锦平和王春华的,就连爹娘伸手帮忙,两人都给了足够的报酬,这会儿给用地钱,家里也就没拒绝。

爹娘都没拒绝,宁归竹就更没话说了。

吃完午餐回到院子里,宁归竹揉了揉三个小朋友的脑袋,“凉面吃完没?有没有吃饱?”

“吃饱啦!”

没有大人的管辖,三个小朋友自己吃得特别开心,嘴里含着他们爹带回来的糖角,笑得又乖又可爱。

宁归竹看了眼碗,笑着夸了句,顺手把碗洗干净了,挽着袖子开始翻小麦。

上一篇:打铁匠的俏夫郎

下一篇:塞北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