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蔻红
宋柏见一壶酒已经见了底,才施施然放下筷子:“爷爷、奶奶,这沈家屯离兴安县千里路呢,你们怎么过来的?吃了不少苦吧?”
沈老汉醉是有些醉了,但还没到神志不清的地步,闻言并没有答话。
事涉梅家,酒喝多了大脑运转的慢了,一时想不到该不该答话。
宋柏笑道:“我没别的意思啊,就是想问问——现在因着灾情,玉湖州相邻的几个州府进出城极严,唯恐灾民逃到别的州府作乱。你们二人是怎么来的,可有办路引?”
沈老汉夫妇面面相觑。他们是被梅家送来的,这些事情自然不用他们操心。至于有没有路引,二老倒是真的不知道了。
喝得不多的沈老娘脑子还能转,“啥……是路引?有没有路引……又如何?”
他们一辈子生活在村里,连县城都没出过,自然不知道路引的重要性。
“那干系就大了!”宋柏沉吟道:“如今玉湖州正在闹灾,若是玉湖州的人没有路引随意到了别的州府,就算是难民流窜,要么被发回原籍,要么就只能卖身为奴了。”
“没有路引,在灾年擅自离开原籍,就是流民了!”
沈老汉瞪大了眼,筷子都掉了一根在桌上:“这,这我们就是投奔亲孙子,怎么就是流民了?!”
宋柏毫无心理负担的甩锅给朝廷:“这朝廷的律法就是这么规定的!你说气人不气人!小慕他是个哥儿,户籍又不跟你们在一处,想办路引就难了。不过也不是不可能扮成,上下打点些就好了——所以你们到底有没有路引?”
沈老汉夫妇对视一眼,都在老伴眼中看到了茫然。
他们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路引的。纵然他们有路引,也是在梅家手上,不敢告诉宋柏知道。
“这,这要不补办一份儿吧。”沈老汉想了想,道。等于说,他默认了他们二人是没有路引的。
宋柏一副大惊失色的样子:“这可不是小事儿啊!”
“补办路引也不是不行,但要回到户籍所在地才能办理……”
沈家二老不愿意回沈家屯。宋家有钱,日子过得好,宋柏又是个“懂礼孝顺”的,愿意哄着他们,谁还愿意回乡下过日子?
他们挺怕这是个陷阱什么的,回去了,就不能再在宋家享福了。
宋柏好言好语的劝道:“不是我们不留二老,实在是你们户籍还在沈家屯,流民被发现了要不就卖身为奴,要不就打了板子抓起来。”
沈老汉:“你们家这么有钱就不能给处理了?”
宋柏嘴角抽了抽:“我们家也只是商户、衙门里说不上话。不然回沈家屯一趟,拿了户籍回来,我在这边给二老置了宅子就近照顾。”
老两口还是拿不定主意:“要不,我们就不出门了。就在家,也查不着。”本来也是要躲梅家人的。
宋柏:“……这早晨你们在铺子门口露面,早有人看见了。说不定会来家里问呢。”
“二老有什么不放心的?要不这样,我和小慕陪着你们回去?”
也到底是穷山恶水出来的没见识好糊弄,又听宋柏和沈慕陪他们一同回去,路上坐马车不会吃苦,沈家二老这才答应了。
第94章 回乡路上
第二日酒醒了, 沈老汉夫妇便后悔起来。
“老头子你说,这里头不会有诈吧……”沈老娘十分不安, “咱们好不容易才到了这兴安县, 屁股还没坐热呢就回去?”
“可是万一真的被当流民给抓了打板子……”没有路引就擅自到其他州府去, 确实算是流民了。按律是要打板子,或者发卖为奴的,这是事实。
但也不是没有操作的余地。只要有钱,在古代这些事情还是挺好摆平的,只是这些沈老汉夫妇就不知道了。宋柏知道, 却并不想告诉他们。
“咱们这都一把老骨头了,可经不起板子啊。”沈老汉叹了口气, 又狠了很心:“就算有什么猫腻咱们也不怕, 这宋府在这儿,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们敢抛下咱们,咱们就再闹, 告官!”沈老汉拍了拍胸口,里头放着沈慕签下的养老文书:“白纸黑字写着呢,沈慕休想甩脱咱们!”
说罢, 夹起一个锅贴放到沈老娘碗里:“快吃, 多吃点儿,别给他们省钱!”
……
沈家夫妇的出现,并没有打乱宋柏和沈慕的行程。按照之前规划的三日后, 二人便带着沈老汉夫妇一同上路, 回沈家屯。
带的行李并不多, 一共两辆马车,沈慕夫夫和刘氏、阿黄坐一辆,沈老汉夫妇一辆。
直到这日出发,沈老汉夫妇才和刘氏打了照面,双方都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看对方不顺。
沈老汉就觉得不对:“这你们俩陪着我们回去转户籍便够了,老大媳妇怎么也去?”
“娘和小慕来的时候,只办了路引,正好这次一起过去牵户籍。”宋柏随口乱编:“当初是我入赘,户籍都落在沈家屯了。得本人过去一起牵过来。”
沈老汉想了想,倒是这个理儿,虽然心中仍觉不安,可也没有证据可言,只得忐忑的信了。
宋家人也都来相送。因着宋柏往年也常常跑商出远门,倒没有很浓郁的离别之情,宋柏自己也说了,日后有空就回来。
宋老爷拍了拍儿子肩膀:“你们先行一步,我和你阿姆后日就出发。路上小心些。”
宋柏领着沈慕向父姆拜别。
“别的不说了,等小慕出了孝,你们俩办婚事儿可一定得回来办——或者两边儿各办一场。”宋老爷摸了摸下巴:“这么些年了,爹送出去多少份子钱,必须得给个机会收回来!”
为了安全起见,这次选用的马车外表都十分朴素,还请了镖局的人护送。为了低调人数不多,但都是高手,赶车的也是镖局的人。
且是当初李二达介绍的那家镖局,老熟人,放心。
刘氏上了马车就抱怨起来:“你们还真把他们给留下了!这打算怎么办?小宋还真打算养着啊?有钱也不能这样啊?”
想想就犯愁:“这回去不回来了,他们发现被骗了还不得赖上咱们家?”
“也不算赖上吧。想想确实咱们每年得给他们二两银子,这是应该的。”宋柏笑了笑:“但也就这二两了,多的没有。”
“那是你说没有就没有的?这人心都是贪的!特别是他们已经知道咱们家有钱了,还能满足于二两银子?”刘氏非常烦躁:“到时候就算你坚持不多给,他们日日来要,也够烦的。”
在宋府住过,他们还能愿意回去守着二两银子过村里的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