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种田大户 第88章

作者:陌上花开人如玉 标签: 穿越重生

  现在林家村几乎所有家里有旱田的人家都找老秦头他们装上了竹管运水,老秦头他们总算空闲了下来。

  然而其他村的人参与林家村水稻收割时得知了竹管运水,跟林家村人混熟了的还试着用了一下,这就使得秦家佃农并没有空闲两天,紧接着又忙碌了起来。

  对此感兴趣的人纷纷打听竹管运水是谁做的,有木匠模仿着也做了竹管来运水,要价八十文一亩地。

  老秦头他们收费不低,一亩地要一百文,对那些没有那么富的村子来说价格不便宜,有些想装竹管运水的,就找那些便宜的木匠了。

  有了别人抢生意,老秦头他们倒也不是那么忙碌,正好背山村的兔子开始多起来,光靠家里孩子养兔子人手不够,那些空闲的时间就用来侍弄兔子了。

  林夏至听说了有人抢生意的事后,让人带话给老秦头他们,看他想怎么应对。

  结果老秦头回话,说这些木匠模仿的竹管运水不结实,用不了多久就会开始漏水,让林夏至不用担心。

  果然没过多久,那些找便宜木匠做竹管的人家纷纷找木匠麻烦,说他们丧良心,赚黑心钱,做出来的竹管不行,用几天就开始渗水,到现在要漏掉一半的水,根本不好用。

  老秦头现在已经打出了名声,那些找便宜木匠订了竹管的人听说这些事之后让木匠给他们退钱,还是找上老秦头这帮人。

  老秦头他们赚了钱,林夏至也搭着得了点小钱,短短两个月秦家就已经给了他总共五两银子。

  一开始林夏至说他只收半成点子费,老秦头最后给的实际上是一成,说是还有半成全靠林家在林家村帮他们,才会有这么多人找他们做竹管,也就是说秦家靠着竹管运水已经赚了四十五两银子。

  每户人家手上平均下来都有十一两,赚钱的速度快得让他们不敢相信,然而分到手的银子不是假的,他们真的拥有了一门可以自己赚钱的手艺。

  六月份,除了种第二轮水稻、番茄、辣椒,林虎子还想种一茬玉米。

  林虎子在种地上一向习惯了听林夏至的,他想种玉米自然会同林夏至先说一身,现在林家所有的田都已经种上了粮食,没有空着的,林家村以前的荒田也被勤劳的村民们种上,现在只留下一些不好开垦的地还空着。

  还真没有适合的地个林虎子种,背山村那边春耕时种下的红薯倒是成熟了正在收,要是林虎子想种玉米可以等那边红薯收了给他留两亩地,就是距离有些远,要是真的在那边种,来回倒腾有些麻烦。

  林夏至找李秀商量了一番,让林虎子去找里正,如果附近村子有合适的地,请里正帮忙牵线,看附近村子愿不愿意卖给他们林家。

  一个村子的人通常比较团结排外,外人来买村里的地基本买不到的,有里正在中间牵线,凭借着林家村林家的名头,看有没有可能买到外村空闲的地。

  里正办事一向快,两天之后就有了消息,卫家村有十亩无主旱田,愿意卖给林家,就是价格上比一般旱田贵一些,而且必须连在一起卖,十亩旱田一共要价一百二十两。

  说到价格的时候里正有些不好意思,这个价格着实太贵了,十亩旱田就要多出整整二十两影子,都能另外再买两亩了,可是不管是里正过去还是卫夫郎去说,卫家村那边都不愿意降价。

  林夏至倒是理解,如果卫家村按照十两银子一亩地价格卖地给林夏至,那要是另外还有人来买地,他们以什么价格卖就不太好说了。

  卫家村同林家村的距离近,来回坐牛车或者驴车也方便,林虎子和林夏至当天就去卫家村看了眼,十亩地就在卫家村同林家村交界的地方,虽然荒废了一些年头,但是地势平坦,附近还有一条常年不断流的小溪,这个价格买下来倒也不吃亏。

  林家看了地之后觉得满意,很快就找上官府的人把地给买下来,拿到地契不过两天时间。

  林夏至只在家帮着林虎子选了一些高产种,剩下的事就让林虎子自己安排了,不论是买牛还是雇人,都让他同杨雨生或者李秀商量,他现在要放手家里的事。

  林家有田要装竹管运水,不管老秦头他们手上有多少别的客人的单子,他都把这些单子先放在一边,帮林家把新买的十亩地给装竹管。

  现在已经有部分木匠研究出来了竹管接头,应该再过段日子老秦头他们就不会这么忙碌了。

  林夏至还一直想让老秦头他们帮忙,在林家也装上竹管运水,家里用水就不需要每次从水井挑到水缸里,直接在屋外装上一个大木桶,需要用水的地方接上竹管,每天早上将木桶的水装满,家里一应用水就像田里浇地一样方便。

  看着老秦头他们不得空,这个想法也就先搁置了下来,田里那一套要转换到家里来没那么简单,需要他们研究一番后才能实施,等秦家空闲了再说。

第180章 冷串串

  天气热起来,林夏至之前同杨雨生已经研制好调料的冷串串可以直接在飘香十里推出,热串串就暂停几个月,等天气凉下来了再上。

  冷串串和林夏至上辈子吃的钵钵鸡类似,这样一来能够调配的味道基本就是以麻辣为主了,如果用菌菇汤的,等凉了之后保持不住鲜味,味道不够好。

  麻辣也能调配出来很多种,何况林夏至正在计划培育出不同辣度的辣椒,花椒也在尝试着人工培养。

  这些打算和杨雨生都商量过,一切都在准备之中。

  除了辣椒和花椒,林夏至还打算着自己挑选大料种子,看能不能种一些味道更好的大料。

  林夏至想做的事不少,奈何时间精力人手都有限,何况还要让外人觉得他的行动正常,每次实施起来就更小心谨慎了。

  冷串串在飘香十里已经预热了一段时间,之前热串串大火的时候,周小竹就已经开始给客人们介绍,飘香十里夏天将会推出冷串串,所以当冷串串替代热串串出现在林家,慕名来吃的人不少。

  飘香十里一直走在江宁县小吃界的前沿,时不时都有小摊贩模仿他们的吃食,只是味道总是比不上。

  前段时间热串串大火,周小竹放话出去说要推出冷串串,有些摊贩就在家绞尽脑汁,思考周小竹口中的冷串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热串串是用热汤烫熟,那冷串串是不是就是烫熟了之后放凉?

  没有模仿对方,小摊贩或者别的店只能自己琢磨着,比飘香十里提前卖出了各式各样的冷串串,然而客人们去吃了之后总觉得不满意,这些摊贩的冷串串生意并不好。

  当时有客人去吃了那些店的冷串串,跑到飘香十里劝周小竹:“周老板,你们要不别上新冷串串了,我们这些人去吃了冷串串,一点都不好吃,如果你们的冷串串也被大家不看好,岂不是坏了你们的名声。”

  过来劝解的客人也是好意,他们担心飘香十里的好口碑被并不好吃的冷串串破坏。

  除了这种不看好冷串串的客人,也有其他看好飘香十里推出冷串串的客人,听到有人叫衰冷串串,立马有人站出来表示看好。

  “老哥你可别这样说,我还等着吃飘香十里的冷串串呢,别人做的不好吃,不代表飘香十里的也不好。”

  长期在飘香十里买吃食的客人知道,飘香十里的吃食不管是什么,都比别的店铺好吃,所以他们这一类虽然吃到别的冷串串味道不好,丝毫不影响他对飘香十里的信心。

  周小竹微笑着听客人们讨论冷串串,不管是看好还是看衰,像夏哥儿说的,只要冷串串一直有热度,就不担心冷串串在飘香十里开卖时没有人买。

  关于冷串串的争论一直持续到夏天,从一开始只有飘香十里的老食客们议论,到后来全江宁县的人都知道这件事,影响的范围逐步扩大,给飘香十里创造了不少热度。

  所以当冷串串真正在飘香十里开卖时,来吃的人络绎不绝,一些不好这一口的人都忍不住跑来买点尝尝,到底有多好吃才能引起这么多人关注。

  当初不管是看好还是唱衰的人,嘴都被飘香十里的冷串串塞满,没有心思讨论。

  炒热度的前提是林夏至对自家串串有足够信心,他根本不担心冷串串热度炒出来了之后,自家串串的味道跟不上名声。

  经此一事,飘香十里的名声彻底同别的小吃店或者摊拉开差距,只要有人想吃小吃,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飘香十里。

  程鸾景跑来林家找林夏至,同他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言语中都是佩服。

  他们家聚福楼开了这么多年,名声在江宁县只能说是知名,排不上第一,现在开了这么多分店,不管哪个店都达不到飘香实力的名气。

  林夏至折腾的这个小吃铺一开始就打响了名声,现在又在其中一跃成为龙头老大,以后如果能够持续不断地推出新吃食,地位绝对无人能够撼动。

  林夏至听他拍完马屁有些词穷了,才笑眯眯地开口问:“景哥儿这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夏哥哥,没有困难,就是我写话本累了出来找你聊聊天。”程鸾景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

  林夏至听他这样一说,哪里还不明白他是怎么了,显然是遇到传说中的卡文了,只是这孩子不太好意思,没有明说。

  没有让程鸾景尴尬,林夏至假装无意的样子主动问他:“对了,景哥儿的新话本写得怎么样了?”

  程鸾景嘿嘿一笑,他把自己的新话本大概剧情抽出来给林夏至看。

  “我写《织哥儿》是依靠自己现场发挥,想到那里写道哪里,这样写出来的故事单独看还不觉得有什么,等到我后来修改的时候才发现,经常有些前言不搭后语的地方,改起来很是难受。刚开始写白蛇的时候也出现了这个问题,我想着要不在开始写文之前就把剧情大概定下来,是不是会好些。”程鸾景有些不好意思,他不知道写话本可以找谁请教,只能跑来问林夏至,毕竟告诉他白蛇这个故事的人就是林夏至。

  林夏至听了程鸾景的话又惊讶于他的天赋,上辈子他看小说的时候知道,写小说的作者会在写作前拟大纲,写作的时候按照大纲内容写,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自己的小说前后连贯。

  写话本和写小说虽然不同,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没想到程鸾景居然在没人指点的情况下自己想到要写大纲。

  林夏至看他在纸上写写画画了不少地方,也知道他为什么会跑来找他了。

  根据他所知晓的大纲写法,林夏至稍微点拨了一下程鸾景,他一下子就明白要怎么写了,抱着林夏至的胳膊高兴得跳起来。

  说完了大纲,程鸾景在林家又喝了一碗茶,才满脸兴奋又有些害羞地问林夏至:“夏哥哥,已经有戏班子买了我的《织哥儿》排戏,今天下午在县城就有一场,你要不要去看看?”

  “这么快就有《织哥儿》的戏排出来了?”林夏至惊讶,织哥儿才出书一个多月,还不到两个月,居然就有戏班子把戏排好了。

  “嗯嗯,因为喜欢《织哥儿》的人多,听我二哥说戏班子在《织哥儿》出书后没几天就找上他买织哥儿,后来加班加点地排练,才赶在这时候开始唱。”说到这个,程鸾景有些不好意思,他这样一说好像是在夸自己写的话本好。

  林夏至拍了拍他的肩:“那说明景哥儿写的话本好,让你二哥努力努力,把景哥儿写的话本传到外地,甚至外国,让方外公子扬名。”

  程鸾景的脸色微红,他几个月前他哪里想得到自己居然有能力写出这么受欢迎的话本。

  “那现在买票还来得及吗?”林夏至问他,一般受欢迎的戏班子得提前买票,当天买可不容易买到位置好的。

  程鸾景拿出一张雅座的票给林夏至:“夏哥哥不必担心,戏班子送了我几张票,咱们可以直接过去。”

  “看来我以后也要督促着景哥儿多写一些话本了,还能沾着光多得一些免费看戏的票。”林夏至不客气地收起程鸾景给的票。

  一张戏楼的雅座票也不贵,只是得提前买,以林、程两家的关系,程鸾景送一张票给林夏至没什么要紧。

  程鸾景看出来林夏至这是调侃他,嘟着嘴佯装不高兴:“原来夏哥哥就是想免费听戏,哪里需要我写话本,直接叫我二哥给你买,他肯定乐意得很。”

  “哟,现在我们方外公子脾气可大了,说一句就搬出哥哥,看来是说不得咯。”林夏至现在逐渐比以前放得开一些,也不怕程鸾景笑话他。

  程鸾景没想到以前一用就能让林夏至不好意思的招数,现在不管用了,他微张小嘴一下忘了反驳。

  林夏至也不会真的同他计较,岔开话题问他别的:“景哥儿今天中午要不要留在我家吃饭,吃过饭我们一起去县城?”

  程鸾景幽怨地看了林夏至一眼:“夏哥哥,我还是回家吧,免得你老说我,我现在回去还能把白蛇的故事理一理,下午未时三刻咱们聚福楼见?”

  “行,那你到时候可别写话本忘了时间。”林夏至不强留他。

  看程鸾景的样子就知道他想回去写话本,他今天过来就带了一张纸,剩下的笔记都还在程家,留他在林家没意义。

  “对了,夏哥哥,我下午再告诉你一件事,到时候你听了可别惊讶。”离开之前,程鸾景还给林夏至留了句话,意图勾起林夏至的好奇心,报复他今天上午的调侃。

  可惜的是林夏至并没有因为程鸾景这句话对他即将说的内容产生类似于好奇的心理,反倒是转头就给忘了。

  可惜的是杨雨生月份大了不太好出门,小年糕还小离不得人李秀需要留在家照顾他,他们两都看不到第一场《织哥儿》的戏曲。

第181章 看戏听曲

  吃过午饭在家休息片刻,林夏至就坐上自家马车去到县城。

  毕竟是去县城听戏,还是程鸾景专门给他送来的雅座票,穿的衣服自然得高雅些,长袖广衫的做驴车不好看,还是马车更合适。

  程鸾景从家里出来直接在聚福楼等林夏至,林家的马车没有程家马车舒适,林夏至就让自家马车夫把马车停在聚福楼,他和程鸾景坐程家马车去戏楼。

  林夏至倒是没有因为什么自家马车更差,就产生自卑或者嫉妒的情绪,林家的条件肯定比不上发展多年的程家,很坦然地坐上了程家马车。

  程鸾景说不上来他为什么喜欢同林夏至相处,可能就是因为林夏至在这些地方不会计较。

  还没到戏楼,路面就开始出现马车拥堵的情况,不愧是最近最受欢迎的话本《织哥儿》改编的戏曲,让林夏至终于有机会见识到了古代的堵车。

  好在林夏至他们提前了一些过来,等了一会儿还是赶在戏曲开始前,顺利进入戏楼后院停放马车的地方。

  跟着戏票上的座位标识,林夏至和程鸾景没有等忙不过来的侍哥儿招呼,自己找到雅间坐了上去。

  用帕子擦了下额头和脖颈的汗珠,程鸾景感叹:“夏哥哥,人还真不少。”

  除了雅座还有一些房间的门帘没有拉上说明雅座还没有坐满外,下面的普通位置基本没有空着的。

  林夏至摇着手上的扇子,观察了一下过来看戏的人,同程鸾景悄声讨论:“你看这些过来看戏的,基本都是年轻哥儿,不认识的人也愿意互相凑一桌子,足以说明大家有多热情。”

  程鸾景有些好奇地伸出头看,发现楼下还有不少他认识的人,马上把脑袋收回来:“我还是别看了,万一叫他们看到了我,少不得吵着上来同我们一起,到时候人一多可不能安静听戏。”

  很快雅座的空位也陆陆续续来人坐满,舞台出现乐器声,新戏《织哥儿》即将开演第一幕,观众们也安静下来。

  扮演织哥儿的演员率先从舞台后面走出来,画着浓浓的戏曲妆,在天宫背景下织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