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 第12章

作者:青色兔子 标签: 天之骄子 爽文 穿越重生

  君臣二人还未及细谈,外面宫人已察觉灯烛挑亮,恐怕是皇帝醒了,在门边低声问道:“曹郎官,陛下可是醒了?可要宫人们服侍?”

  刘协双眼一眯,眸色转冷。从前他为秦二世,帝王威重,但有所令,宫人莫敢违逆,一语屏退左右,再没人敢啰嗦。如今他为汉献帝,年幼失权,身边宫人再多,也只是打发不得的耳目。

  曹昂望向皇帝,不知为何,总觉得要等皇帝示意之后,他才好行事。

  刘协慢慢饮尽杯中茶水,压着怒意,对那在门外探头探脑的宫人和煦道:“无事,朕惊梦醒了,今夜就叫曹郎官陪着朕。”

  那宫人看不出蹊跷,小孩惊梦也不是稀罕事儿,便又退回殿外去守着,心里记着明日要把这事儿告诉长官闵贡。

  这边,刘协以目示意,叫曹昂暗了灯烛,入床帐之中说话。

  黑漆漆的床帐之中,只四角垂坠的明珠映着清寒的月光,却仍不足以叫彼此看清出面人的神色。原本蜷缩在床榻一角的小黑狗面对着陌生的入侵者,发出威胁的低吼声,又在小皇帝的抚触下安静下去。

  “你大约想着,”黑暗中,小皇帝轻轻开口,“留在洛阳,日后总逃不过一个死字。”

  曹昂再一次被皇帝说中心事,却仍不免一惊。

  “朕告诉你,”小皇帝的声音沉稳镇定,“朕的人,大可不必有此担忧。”

  曹昂不知为何,忽然想起那一日小皇帝杀了张济,董卓怒而入宫,满腔怒气冲着一只小狗发作而去。那时小皇帝沐浴之中得到消息,匆匆赶到,湿发中衣,自废旧宫室门槛缝隙间爬进爬出,哪怕自己狼狈不堪,也要将狗救出来。

  其实当时,这条狗小皇帝才养了一天而已。

  莫名的,曹昂相信小皇帝的这句话。

  刘协顿了顿,带了些语重心长的味道,轻声道:“况且就算你要走,也不该现在走,再早一些,或是再晚一些都可以。如今各地讨伐董卓的军队刚刚兴起,他正是要抓人重罚树威之时。你此时走,定然走不出洛阳城,还会被他捉来做筏子。”

  曹昂想得出了神,问道:“那以陛下看来,小臣该何去何从呢?”他虽然比皇帝大了七岁岁,此刻却是不由自主地向皇帝讨教起来。

  这一刻,他忘记了小皇帝的年龄,甚至感觉自己是在与一位长者对话。

  可惜长者微微一笑,恢复了少年人的顽皮,慢悠悠道:“朕早已说了。你就留在朕身边,朕自有好去处安排你。”

第18章

  是夜君臣话毕,曹昂便欲下榻,仍往门外坐卧守夜。

  刘协按住他,道:“你半途出去,岂不叫人起疑?”

  小皇帝以惊梦为借口,才留出这样一方私下对谈的机会。

  然而曹昂终觉君臣有别,虽不便出寝室,仍是下榻,坐靠在床边,就这么迷迷糊糊过了半夜。

  次日闵贡得到宫人奏报,得知小皇帝夜间惊梦一事,不敢大意,忙请医官前来看诊。医官给皇帝看病,不过都是开些平安方子,煎几副安神汤剂罢了。

  刘协见了那汤剂,仍搁在案几上,只专心逗狗,道:“待放凉,朕再喝。”

  闵贡看到那生龙活虎的小黑狗,心里感叹,此前一念不忍,没想到这狗竟然真活过来了。如今看这狗也与小皇帝亲近了,倒也不必除去。他还有王允、董卓两头要应承,还要管着手下这许多郎官,也不会要盯着小皇帝喝药。

  等闵贡一退出去,刘协便端着那汤药起身,踱步到窗边,胳膊一递,手腕一翻,将一碗苦药汁尽数倾倒在花树之下。

  次夜,刘协又以担心惊梦为借口,要淳至阳给他守夜。

  这次就是真守夜了。

  淳至阳倒是心无旁骛,守着守着自己先睡着了。

  刘协躺在床上,听着他在门外那香甜的小呼噜声,颇有些无奈。

  再隔一日,便又换成了冯玉守夜。

  冯玉腼腆内向。

  刘协与他闲话家常几句,怜他年幼,便叫他到寝室内来,给他一床毯子,在窗下小榻上安置了。

  只赵泰自己还是个孩子,不用守夜。

  如此轮转几番,皇帝身边守夜的人,渐渐固定成了曹昂与冯玉二人,也无人起疑,无人争抢。

  与此同时,洛阳城内的氛围越发紧张起来。

  此前董卓初入京之时,还抱着与士族党人共治天下的幻想,接纳了如侍中伍琼这等主动投靠的士人,并且很看重他们在治理朝政上的意见。比如伍琼提议,说要赦免袁绍等人,改封他们为地方官。董卓接纳了这建议,却换来了各地纷纷骑兵要反他的尴尬局面,最尴尬的是这些反他的人还都是他亲自赦免了的。

  董卓幡然醒悟,将伍琼等人都下了大狱,怒不可遏,“当初是你们主动投靠我!怎得却暗中偏帮袁绍等人?这是你们出卖了我!却不是我对不住你们。”

  起兵反对者甚众,将他们的亲友全都抓起来的话,那洛阳朝廷中要少一大半人。

  董卓只好先对为首之人出手。

  反对董卓的精神领袖,自然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又以袁绍、袁术兄弟二人为首。

  如今袁绍与袁术,一个在渤海,一个在南阳,董卓鞭长莫及。

  可是除他二人小家之外,袁氏阖族却都还留在洛阳,原太尉袁隗也不曾逃离。

  于是被董卓一网打尽,都捉起来关进了牢里。

  虽然入狱,袁氏诸人却还抱着侥幸心理,总觉得袁氏树大根深,以董卓入京后与士族分治的立场来看,未必会对袁氏下杀手,最坏不过拿他们作为和谈的筹码。

  却不知道,此刻的董卓已经打算要舍弃洛阳。

  一旦迁都成行,那么袁氏诸人都将成为弃子,只能一死。

  就在这紧张不安的氛围之下,却又传来了更叫人心情沉重的消息,被废掉的少帝,刘协的哥哥,刘辩死了。

  究竟怎么死的,没有确切的消息。

  官面上的说法,刘辩是因为母亲何太后之死,又因为此前被贼人劫掠受了惊吓,总之病了,一病便死了。

  暗中却又不少人在猜测,恐怕又是董卓下的手。

  消息传到宫里时,正是进食的点,刘协对着满桌佳肴,却是不曾动筷。

  他觉得愤怒而又难过,那是属于原主的情绪。

  虽然刘辩的生母何太后杀了他的生母王美人。

  可他和刘辩并无冤仇,反而是亲兄弟,被贼人劫掠流落奔走的路上,小兄弟二人是彼此唯一的依靠。

  骨肉之情,血浓于水。

  可是他现在非但不能为哥哥讨回公道,甚至不能为哥哥好好哭一场。

  他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像此前何太后死时一般,往奉公亭去悼念一番,把这一刻的悲愤都压在心中,化为无穷无尽的力量。

  次日,刘协往奉公亭而去。

  来悼念的亲友却并非他一人。

  阳安长公主与董承等人也都在。

  阳安长公主名刘华,乃是桓帝长女,也就是灵帝的长姐。论起来,刘协要称呼她一声“大姑母”。她嫁给了中郎将伏完,婚后生活美满,然而家国不幸,此刻也是泪水满目。

  见了小皇帝,阳安长公主揩泪,道:“陛下可千万要珍重呐。”她身边跟着两位貌美的小姑娘,一位与刘协年纪相仿,是妾室所出的女儿,名唤伏寿,也是伏完唯一的女儿,一直养在长公主膝下。另一位却是刘协的亲姐姐,五岁时就被封为万年公主的刘清,乃是灵帝唯一的女儿。当初宫中大乱,刘辩与刘协为贼人劫持流落在外,阳安长公主便将万年公主接到府中,养育照料。

  如今刘辩一死,刘协在这世上以血缘而论,最亲近的人,就该是这位万年公主刘清了。

  虽然自幼鲜少一同玩耍陪伴过,但在悼念刘辩的氛围之下,刘清见了做皇帝的小弟弟,仍是红了眼眶。

  见母亲与万年公主都落泪,伏寿年幼,却宽慰母亲,为她递上干净的帕子。

  与落泪的阳安长公主刘华和万年公主刘清相比,只有九岁却始终不曾落泪的刘协便显得有些冷漠无情了。

  刘协正得体的宽慰姑母与姐姐。

  曹昂此时靠过来,歉然道:“陛下,小臣有要事禀告。”

  便附耳同刘协说话。

  刘协听过,便道:“改日朕叫人接姑母与姐姐入宫叙话。”

  阳安长公主与万年公主不知究竟发生何事,只好叮嘱几句,看皇帝去了。

  刘协却是转而去寻他那位在西凉军中做将军的表叔父董承。

  淳至阳在旁看着,好奇问道:“你同陛下说了什么?”

  曹昂微微一笑,却不回答。

  这是他守夜之时,小皇帝交待过的。

  当小皇帝想要离开某个社交场合时,会发出暗号,这就是他上场禀告有要事的时候了。

  淳至阳哼了一声,“神神秘秘。”

  刘协找到董承,邀他同车而归。

  辘辘的车轮转动声中,刘协寒暄过后,转入正题道:“听说牛辅剿灭白波贼,战事不利。朝廷要再派人时,还望叔父留意,给朕这里的人留两个位子。”

  他盯着略显震惊的董承,含笑暗示道:“朕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第19章

  董承的震惊不难想象。

  他原以为小皇帝邀他同车而归,是因见了少帝刘辩之死,心中惶恐,所以要向成年的亲戚长辈寻一点安全感。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小皇帝竟然是要给身边人在军中谋缺。

  而且小皇帝还关注着朝廷与白波贼的战事。

  如今朝廷上最吸引人眼球的,乃是各地起兵反董卓之事。背后与白波贼的交战,比起来动静就小得多了。

  牛辅前线不利,那绝不是道听途说就能知道的。小皇帝是真的有特意去了解过,才会知道这些情况。

  董承顿了顿,难掩震惊与好奇,道:“陛下如何知道太尉再派兵时,会用臣对阵白波贼呢?”

  刘协笑道:“朕不知道。不过朕想着,仲颖一面要派兵对战袁绍等人,一面又不能撤走对战白波贼的牛辅。既然牛辅已经在北路,那他多半还是在北路,既要剿灭白波贼,又要应对袁绍等人从北边过来的军队。叔父在军中,与诸将领都和睦,自然去哪一路都可。不过叔父到底是皇亲国戚,与袁氏阵营里诸人,或多或少有些交情。就算仲颖不派叔父去剿灭白波贼,叔父你为了避嫌,恐怕也要自请往牛辅军中,避开与中路、南路的故旧对面厮杀这等场面吧?”

  如今反董卓的联军已然很成规模,分了北中南三路,齐头并进,往洛阳城压来。

  董承望着侃侃而谈的小皇帝,心里忽然生出一则有些荒谬的猜想。难道那董卓废了少帝刘辩,另立眼前这刘协为新帝,真是因为瞧不上刘辩的轻佻,又觉得刘协乃是天纵奇才么?

  董承看着眼前这分析利弊、预测未来之时,老辣果决不输朝中大员的小皇帝,一时间心中涌起无数想法,最终只道:“陛下所令,臣岂敢不从。”

  辘辘的马车声停了,刘协端坐着,目光静送董承下车。

  董承临下马车前,却又回身,低声恳切道:“陛下如此早慧,实乃大汉之幸、万民之福。可是这朝堂上波诡云谲,危机四伏,陛下年幼势微,万不可轻露锋芒呐。”

  刘协微微一愣,明白这才是真心实意为他好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