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 第143章

作者:青色兔子 标签: 天之骄子 爽文 穿越重生

  此时皇帝问完,就见左慈愣愣坐着,独目之中目光游动,半响不言不语也不动,竟像是被这一句问傻了。

  “月映千江,终是一月。”不知过了多久,左慈喃喃道:“月映千江,终是一月。”他反复轻声念叨着,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中。

  就见左慈缓缓起身,也不看皇帝与曹昂,自己掀开了车帘,竟是从正在行驶中的马车上一跃而下。

  曹昂吃了一惊,早在左慈掀帘之时,就举了木槌待要叫马车停下,谁知木槌还未落下,左慈已然跃下去。

  此时刘协与曹昂都透过车窗看去,却见左慈从行驶的马车上跃下,竟能稳稳落地。

  月色中,只见左慈青色的道袍与路边的树木一同在风中摇曳,而他呆立在树旁,与正疾驰离开的马车越来越远,那喃喃的“月映千江,终是一月”之声也渐渐低微,被风声一吹,也就散了。

  刘协凭借自己深厚的“神学”与“哲学”底蕴,暂且解决了困局,但是并无得意之色,凡是微微一笑,望着已经与树影融为一色的左慈,对曹昂道:“你说来日这左慈正传了一个教派下去,他们教中会不会流传着一则故事——祖师爷就是给朕一问之后,顿悟飞升了。”

  话音落下,却不闻曹昂回应。

  刘协便转头看去,却见曹昂此时安静坐着、睁着眼睛目光不动,看神色倒有几分左慈方才的模样。

  刘协想到当初带着冯玉去尚书令杨彪家中敲打士孙瑞等人的事情,当初他的话本是说给士孙瑞、杨彪等人听的,谁知道给一旁的冯玉也听到了心里,于是才有冯玉后来坚持请求放他出长安、立功勋、解皇帝之烦忧。此时他打的这些机锋,本是说给左慈听的,可别反倒给曹昂拾到了心里。

  想到这里,刘协一拍曹昂肩头,高声道:“想什么呢?朕都是唬那左慈的。”

  曹昂如梦方醒,赧然一笑,低声道:“陛下所说这些经书,里面有些意思是极好的。”他终日忙于政务,倒是从不曾有闲暇停下来想一想“求心”这等事,此时偶然听得几句,便也有所感悟。

  刘协不能放心,瞪着眼睛问道:“哪些意思是极好的?你仔细说说。”

  曹昂笑道:“‘知足之足,常足’,这意思不是极好的吗?”

  刘协这才笑了,道:“知足常乐,这倒是的。”又玩笑道:“子脩这才是真有慧根呢!”

  此时夜色已经很深了,而车队也已经离开了襄阳城,正逐渐离开荆州的地界。他们往吴郡去的方向,自西而东,还要部分经过南阳郡。而南阳郡此时的长官伏德,早在知道消息的时候,就主动请求来接驾了。

  “伏公子这次求得急,倒像是有什么事儿。”曹昂思索着道。

  刘协淡声道:“人间无大事,不用忧惧。”

第206章

  伏德想要见皇帝已经很久, 很迫切了。

  此前皇帝经南阳郡,入荆州之时,伏德就曾经上奏, 希望皇帝能在经过的时候,见一见他。但当时荆州襄阳的形势更危急, 所以刘协回复他, 等到离开时, 途径南阳郡,会再见他一面。

  伏德就一直数着日子,早早从南阳郡的治所宛县跑到了毗邻荆州的随县来等候。他想见皇帝,既有公务的原因, 也有私人的原因。

  一年之前,他的母亲阳安大长公主入了皇宫修行, 为天下祈福,对外都说是因为阳安大长公主心诚, 又得到了祖宗仙人托梦。

  但伏德自然清楚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他虽然当时不在长安,却能收到长安的消息, 有父亲伏完写来的,也有原本他的下属写来的, 都说到了那一日兵围阳安大长公主府的事情。他虽然知道这一点内情, 但也就知道这么多——再多的, 他远在南阳郡也打听不出来, 而写信细问父亲与几个弟弟,也都说不清楚。无奈之下,伏德还曾派人去信给已经嫁给吴侯孙权的妹妹伏寿,问她有没有了解的消息, 若是可以,能否请妹婿为之打探一二。

  伏寿写来的回信,周全得体,但是丝毫没有助益,只是道长兄都探不出消息,她与夫君又如何能比长兄还消息灵通?况且父亲既然不肯细说内情,必然有不妥之处。伏寿要他暂且按捺,等到回长安之后,再见面细问。随后伏寿又写到,如今孙策骤死,她与孙权夫妻二人在吴地也是艰难。

  如此一来,伏德便不好再要求伏寿什么了,职责所在,也不能擅离南阳郡,只得忍耐着,直到接到皇帝巡游的消息,这才连连上奏,希图一见。

  曹昂跟随在皇帝身边,亲历阳安大长公主当初风波,最清楚其中内情,所以会为伏德与皇帝的这次会面,感到担忧。

  刘协便安慰他,这不是什么大事儿。

  “如今刘备既然跟着你父亲去抚定冀州之事了。”刘协慢悠悠道:“他原本表奏的豫州牧倒是不不太合适了。”

  曹昂会意,道:“陛下想要伏公子做豫州牧?”

  当初南阳郡是袁术的地盘,后来袁术公然称帝,朝廷派兵攻打,领兵的是曹昂。南阳郡攻占之后,曹昂因为还要赶着去忙遴选良才之事,很快就去往河内郡。随后皇帝派了伏德前往南阳郡,进行治理。

  之所以选择伏德,也是有原因的。

  南阳是当初光武帝刘秀的故乡,是陪都,是帝乡。跟随光武帝起兵的左辅右弼,二十八将,家族都在南阳郡。所以从前征税查田产的时候,朝中大臣都不敢细追究南阳郡的事情,因为不知道哪根绳子后面就能牵出一头猛兽来。

  若是派寻常人往南阳去,恐怕是压不住南阳本地大族的。

  刘协当时派伏德前去,也是用他皇亲国戚的身份。

  这也是当初刘协为什么没有从重发落阳安大长公主,而是还给她保留了体面。因为就算不论阳安大长公主此前为朝廷的巩县,或是抚养过刘清的恩情,只因为有伏德、伏寿这一对于国事极为重要的儿子,刘协也要掩下阳安大长公主之事,保护伏德、伏寿的威严。

  伏德早已等候多时,一得到皇帝车驾进入南阳郡的消息,就立时赶来。

  “臣南阳郡守伏德见过陛下。”

  刘协在乘舆上眯了片刻,此时还是寅时,天还是黑的,暂且在驿馆歇下。他刚从冯玉掌控的荆州,来到伏德管理的南阳郡,落差感还是有的。若是冯玉行事,提前安排好皇帝的食物,务求一切尽善尽美,让皇帝感到舒适享受自不必提;见了面总也是先表白情感,再徐徐引入政务。伏德却不同,因为心中煎熬,既有公务催逼,也有私事困惑,因此一见了皇帝,便问道:“陛下还要歇息吗?”言下之意,虽然天还没亮,但如果皇帝还能打起精神,他很想立刻就开始谈话。

  刘协就在这简陋的驿馆中暂住下来,看一眼伏德面上神色,笑道:“朕与子脩在车上坐了大半日,这节气到底还冷,正要泡脚活血。你若急等着,就在旁奏事吧。”

  就是说伏德不介意的话,就一边看皇帝泡脚,一边谈事儿吧。

  伏德忙道:“那臣就在旁伺候。”

  刘协微微一笑,又道:“还有一事。子脩,取朕的密匣来。”一时密匣取来,他打开从底下取出一封文书,递给伏德,道:“朕知道你想问什么。给,自己看吧。”

  宫人捧了热水盆入内,又退下。

  伏德接了那文书,远看就见文书背面发黄,是旧物了;待到拿到手里,垂眸一看,就见母亲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

  这正是当日未央殿中,刘协在质问阳安大长公主后,要她亲笔写下的伏罪书。当时阳安大长公主只道必死,卷入谋害皇帝这样的案子之中,哪怕只是一丝嫌疑,也断无可恕了。阳安大长公主在以为自己必死的情形下,担心儿子伏德等人知情后莽撞做出错事,因此诚心实意写了这伏罪书,把一切的过错都揽到了自己身上,生怕儿子因为对皇帝生出怨恨而反害了他自己。

  所以此时伏德接了这份母亲亲笔手书的认罪书,连退两步,也顾不得在皇帝面前了,竟是站立不稳,跌坐在窗边的木凳上,来来回回把这份认罪书看了两遍,见母亲写着她如何与袁绍等人私下来往,如何将大将军何进的女儿养成了身边侍女菡萏,如何与先弘农王妃的母亲唐夫人相识,菡萏又如何在府中送毒物给汪雨,汪雨又如何暗害皇帝……伏罪书最后写到,她自知罪无可恕,只求体面一死。

  这真是字字惊心。

  伏德失魂落魄坐着,几乎握不动那一页纸,半响回过神来,见房中已经因为热水氤氲了一层水汽,痴痴开口道:“陛下,臣罪孽深重……”他发出声音来之后,才像是活了,撑着凳子站起身来,往前几步,到跟前,“噗通”一声给皇帝跪下了。

  刘协早已预料到他的反应,此时温和道:“不是朕有意瞒你,而是这等大事,自然要当面同你讲。”

  “是……”伏德痴痴应了。

  “你父亲当日也在府中,他不告诉你,也是一片苦心。”

  伏德又应了,“是。”

  “你妹子伏寿在吴地,也还不知内情。朕过几日往吴地去,若是遇见她,也就告诉她。”

  “是。”

  刘协看一眼伏德呆呆的模样,知道这个消息对于他来说是需要时间去消化的,便道:“这事儿跟你没关系。朕心里有数。起来吧,天寒地冻的,再把膝盖跪坏了。”

  伏德此时皇帝怎么说,他就怎么做,木愣愣站起身来。

  刘协原是捧了一卷书在看,此时只能暂放一放,无奈道:“你且去窗边坐着,挡到朕的光了。”

  “是,是。”伏德又道,僵硬着要退后,忽然又顿了,想到母亲伏罪书里最后所写,只求“体面一死”,而自从母亲入宫“修行”之后,就再没有只言片语传出来,心中一颤,低声问道:“臣母亲她……”

  “姑母好好的。”刘协平静道:“等你回长安就能见到她。”

  伏德退后两步,忽然又跪下来,这次却是五体伏地,给皇帝重重磕了两个头,便长跪不起。

  刘协叹了口气,只能暂且中断泡脚读书的快乐时光,匆匆擦干了双脚,趿拉着鞋子走过去,笑道:“你这是做什么?朕又不曾怪你。朕不是说了吗?这事儿跟你没有关系,朕心里有数的。”

  伏德顺着皇帝的力道仰头,却仍是不肯起身,已是泪流满面,泣道:“臣愧对陛下……”

  一旁曹昂见状,不愿继续目睹伏德难堪之态,因此已是悄悄避了出去。

  此时室内只剩了皇帝与伏德二人。

  外面守着的众郎官只能看到窗户上那两个影影绰绰的身影。

  伏德短短片刻,感情经历了巨大的起伏,先是被母亲这一封亲笔所写的伏罪书吓得魂飞魄散,又担心母亲已死失魂落魄,待得知皇帝宽宥后骤然放下心来,便情不自禁泪如泉涌而出。在这不知内情的一年内,伏德心中不是没有闪过对皇帝的埋怨,虽然也猜测是不是因为母亲行事触怒了皇帝在,这才将母亲接入了宫中去,否则母亲能在自己的公主府中逍遥自在,又怎么肯入宫去?但是给伏德猜测一万遍,他也不敢想母亲卷入了谋害皇帝这样的大案。而皇帝竟然还保全了母亲性命,更捂住了这样惊天的大事。

  此时面对皇帝,伏德唯有感激与愧疚,跪在地上,不肯起身,泣道:“陛下天恩,臣如何能偿报?”

  刘协笑道:“足见表兄对姑母诚孝。你有这份心,就已经是在偿报于朕了。”说着手上用力,到底是把伏德撑了起来。

  伏德胡乱擦着眼泪,情状狼狈,哽咽道:“陛下留了臣母亲性命。臣没有旁的能报答陛下,从今而后,臣这条命就是陛下的!”

第207章

  驿馆正屋内, 皇帝与南阳郡守伏德私下说话,细细长谈。

  曹昂则到东厢点了灯,接着看各地举荐来的人才文书。遴选良才之事, 在河内郡与南阳郡试行后,效果还不错。后来皇帝就将这事儿交给了他和杨修。如今天下归附, 除了正常的举荐, 还有许多当地长官觉得好的人才, 也会私下写信送呈皇帝。此时天下刚刚平定,大家都想要把原本跟随自己的人推上去,所以皇帝只是稍微透了一个口风,举荐良才的信就雪花般飞来了。如果皇帝要自己看这些信件, 那从天亮看到天黑,别的什么都不用做了。所以现在这等举荐信, 都是分了三等,寻常地方官举荐人才的信, 送到长安给尚书令杨彪汇同中枢要员查阅。中等的则由卢毓与贾诩查阅。由两处选过的, 才会再统计之后送呈皇帝。而只有少数顶尖要员的举荐信,才会直接发到皇帝这里。与其他事宜一样, 往往也是先由曹昂过一遍,再向皇帝做简报。其中比较有意思的, 皇帝才会选择来亲自看一看。

  不知过了多久, 门上轻轻一响, 外面有人低声道:“下官是此地驿丞秦仲, 来给大人送点心。”

  曹昂仍看着文书,不甚在意,道:“进来吧。”

  那名唤秦仲的驿丞小心推门进来,轻手轻脚将一盒点心搁在桌角, 看一眼已经没有一丝热气的茶盏,轻声问道:“下官给大人换壶热茶吧。”

  “有劳。”曹昂又问道:“陛下那里也送过了吗?”他此时才抬头看向来人。

  驿丞秦仲笑道:“陛下身边,下官还去不得。”他见曹昂抬头,忙又笑道:“大人可还识得下官?”

  曹昂愣一愣,认出了他,笑道:“原来是你。”

  秦仲笑道:“当初大人来南阳郡遴选良才,下到我们五里乡中,说凡是识字超过三百个的都能去见大人。下官年轻时候给别人当佃户,农闲时候送主人家的儿子去县城里上学,趴在窗户边听着学了几个字,不多不少,刚够三百的数。得了这消息,小人当时想着就算是去看看热闹呢?小人真是做梦都没想到会有今天。小人哪里比得了那些富户家正经读书的公子哥呢?就是我们老秦家往上数五代,也没有一个读书人。还是大人心善,说小人有向学之心,只是可怜以前没有条件,所以通融之下,给了小人一个驿丞随员的位子,又叮嘱小人以后要努力向学,慢慢的还能做更大的官。小人从未见过像大人这样的人物,从前四十年也从没有人教导过小人这样的话,小人当时真是痴了傻了,竟是除了哭说不出话来……”他说到当日情形,又激动起来,眼中含了泪,充满了感激之情,“小人做驿丞随员后,只怕不够尽心,辜负了大人,原本的驿丞老爷年纪大了,回乡休养去了,见小人做事勤恳,临去之前就给上头写了文书,提携小人做了驿丞。小人日日夜夜感激大人,可是从来没想过还能再见到大人——大人这样的人物,小人一辈子能见一次,便是十辈子积来的福分了。小人真是不敢想,竟能叫小人再见到大人,还能服侍大人……”他努力想要忍住不哭,“小人如今已经认得一千字了,小人一直记得大人当初说的话……不能丢了这份向学之心……”

  曹昂扶他起身,温和道:“如今识得一千字了?那很好。我当初也是奉陛下旨意行事,你勤恳好学,这官职原是你应得的,不需谢我。”

  秦仲擦着眼泪,道:“若不是大人伸手,小人如今还在泥地里。小人若是不谢大人,岂不是连猪狗都不如了?小人的内人在家中给大人立了长生牌位,日夜给大人一家人祈福。以后大人有什么事,但凡有用得到小人之处,只要大人一句话,刀山火海,小人也绝不推辞。”又道:“小人原想借着送点心,进来悄悄看一眼大人,也就了了心愿,谁知道一开口就停不下来,叫大人听了小人半日糊涂话,扰了您的清静,可别耽误了您的正事儿。您快忙吧。”他擦着眼泪往外走,又道:“大人要茶要水,只管说话……”便不再停留,生怕自己再占用了这位尊贵大人的时间,立时退了出去。

  门扉重又关紧了。

  曹昂立在原处,在轻微的不知所措之外,更感到一种深切的忧虑。他固然为秦仲保持向学之心感到欢喜,但与此同时,秦仲的感激更多是冲着他来的,而不是冲着皇帝的旨意、不是冲着朝廷。现实一点来说,秦仲既然能为他上刀山、下火海,那么如果是他族中的人吩咐秦仲去做事呢?便譬如就在身边的二弟曹丕。这不正是汝南袁氏,乃至所有豪强大族的积累过程吗?当初皇帝派他与杨修去遴选良才,实际上是培植了他们两人的势力。人都有偿报之心,今日他与杨修提携了谁,那人总是会心存感激,想着来日要报答他们的。所以这等依靠人来选官的制度,积年累月,就一定会诞生如汝南袁氏这样的势力。届时,与朝廷互成犄角,甚至强过朝廷的势力,就会从如今的豪强大族,转为新的族群,譬如他与杨修这等遴选官的家族。哪怕是由忠诚可靠、公正清廉的人去走访选出官员来的制度,看似比从前只靠高官举荐的制度好了许多,实际还是治标不治本的。

  此时天已蒙蒙亮,外面有郎官道:“曹大人,陛下问您睡下了吗?若是醒着,请您过去说话。”

  曹昂从沉思中回过神来,道:“我这就过去。”

  正屋里,伏德已经离开了。

  刘协正翻着几本奏章,一见曹昂进来,便问道:“怎么回事儿?这边伏德刚哭完,你那屋又有哭声。”

  驿馆狭小,一点动静便都听得到。

  曹昂便将秦仲之事说了,“……他便来见臣致谢。”

  刘协笑道:“投桃报李,这是好事儿啊。子脩为何发愁?”

  曹昂便将自己的担忧说了,又道:“所以臣想着,这样依靠人来选官,还是不妥,应当有个统一的标准……”

  刘协明白曹昂的意思,道:“以后时机成熟了,就用考试来选人才。”于是把科举制简略一说,“只是如今书本昂贵,寻常人家也读不起书,所以得先把这个事情解决了,使得天下人都能在吃饱饭的基础上,读得起书,到时候就可以科举取士,革除弊端了。”

  皇帝说得平淡,曹昂却听得心潮起伏,且不说此时发宏愿要天下人都吃饱饭已是艰难,更在此之上还要让天下人都能读书。要知道如今书籍昂贵难得,非豪族名门不能有足够的藏书支撑子孙学习研读。而皇帝随口道来,就像是在说明天太阳会升起一样,是在说一定会发生的事情。这种自信从容影响了曹昂,使他一改愁容,露出向往坚定之色。

  刘协又道:“伏德着急见朕,也不只是为了他母亲的事情,他现下是捉襟见肘,南阳郡的银子难收啊。”

  南阳郡原是极为富庶的,但因为是帝乡,大族豪强云集;但是在袁术占领的几年内,此地民众饱受剥削,因为袁术不敢去敲打本地豪族,只能欺压普通百姓,只几年间,就把南阳郡弄得再无殷实之家,现如今一边是豪强歌舞升平、富贵滔天;一边是贫苦之家等米下锅、卖儿鬻女。伏德接手这一年多来,南阳郡收不上足够的税金来,一来是自耕农群体太少了,大多都卖给了豪强做佃农;二来是南阳郡内势力盘根错节,豪强同气连枝,合起伙来隐匿藏物。如此一来,南阳郡收上来的税金尚且不够呈现给长安的,更不必说在本地兴修利于百姓的水利沟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