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渣了的前任是皇帝 第47章

作者:凔溟 标签: 穿越重生

  姚奇然颓废地跪坐在地上,此时再说什么也没用了,“哈哈……哈哈哈……”他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说不后悔吗?怎么可能,他大好的仕途就这么毁了,明明只是招惹了一个小官而已,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

  正月初五,这一天从皇宫里传出了一个好消息,皇后娘娘有孕了,虽然朝廷还未开印,但得到消息的权贵立即派家中女眷递牌子进宫贺喜,贺礼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忠勤侯夫人此时坐在凤禧宫内,激动地握着女儿的手,“锦容,你肚子可要争气些,争取一举得男,那你这皇后之位才算稳了。”

  魏锦容暗忖:哪来的一举得男?她一个人要是能生就好了。

  “才一个多月,你可要担心着,吃食务必都让心腹去做,不得经外人之手,这宫里宫外等着看你笑话的人可不少。”

  魏锦容嗯嗯啊啊地应了几句,反握住母亲的手,视线落在她鬓角发白的地方,轻声说:“母亲,女儿在宫里很好,你不用担心,皇上说过,以后后宫之中不会再有妃嫔,女儿知足了。”

  “你个傻丫头,男人的话怎么可能信?你父亲当年求娶我的时候也是如此说的,到头来呢,要不是……算了,提这个干吗,起码皇上现在是宠你的,你更要趁现在生几个孩子,有孩子傍身,就算以后色衰爱弛,也有奋斗下去的目标。”

  魏锦容点头,心想:她这辈子的目标就是安安稳稳无忧无虑地过一生,虽然不会有孩子,但这样的日子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好了,我不能待太久,你好好安胎,有什么想吃的就告诉娘,下次给你带进来,另外……你父亲说,要将许嬷嬷给你送进来,你觉得如何?”

  “许嬷嬷?”魏锦容嘴角勾起一点冷漠的笑容,这许嬷嬷是他父亲的奶嬷嬷,年事已高,在家里地位堪比老夫人,她小时候可没少被她教训。

  “许嬷嬷年事已高,哪里还用得着伺候人,让她安享晚年就好,本宫身边不缺人伺候。”魏锦容想也不想就拒绝了,到现在,除了皇上,也没人能勉强得了她了。

  忠勤侯夫人还想说什么,就听外头有人通传:“皇上驾到……”

  她忙站起身,扶着女儿一同到门口迎接,还未行礼,就听皇帝说:“皇后身体不便,免礼。”

  “谢皇上。”

  皇帝瞥了一眼忠勤侯夫人,这位算是他正经的岳母,可他并不是很想承认,他的岳母还在沈府里好端端地住着。

  说起来,沈嘉这一走也够久的了,不知道二老这个春节过的是否寂寞。

  沈父沈母在长安城没有认识的人,春节也没有亲戚拜年,虽然也有人上门送礼,但都不是能聊天的对象。

  直到大年初二,柳嬿婉提着礼物上门,沈母才终于活泼起来,对这个准儿媳越看越满意,曾经,她总觉得天底下没有哪个女子的相貌能配得上自己儿子,如今看到柳嬿婉,才觉得她与沈嘉乃天造地设的一对。

  两人一见如故,之后几天,柳嬿婉每天都会抽空去看望沈母,还经常在沈府用膳,府里的下人都知道这位就是未来主母,又是县主,自然精心伺候着。

  宫里传出喜讯,沈母还握着准儿媳的手说:“皇后娘娘有喜可是天大的好事,听说你与娘娘关系很好,但平日里也不敢经常去劳烦她,这怀孕的人最需要休息了。”

  柳嬿婉点头说:“婶娘放心,我知道的,只是娘娘寂寞时偶尔去陪她说说话。”

  “那也是应该的,等明年这会儿,说不定你也怀胎了,这女人一旦生了孩子可就忙碌起来了,趁现在还能走动就多走动走动。”

  提到子嗣,柳嬿婉脸上的笑容僵了僵,沈老夫人这么慈爱,她很喜欢,可她注定不可能给她生孙儿孙女,以后要怎么办?

  沈母只当她害羞,毕竟还未成亲,说这个确实不好,于是转移话题说:“听说长安的上元节格外热闹,还有好看的花灯,到时候我们一起出去赏灯可好?”

  柳嬿婉忙点头:“这是自然,到时候我命人来接婶娘,您来长安还未出去逛过吧,不如我们明日出去逛逛?”

  “那感情好,我也正想给家里添置些东西,这男人过日子就是不够细心,家里缺了不少东西。”

  柳嬿婉陪着她说了许久的话,又一起打了叶子牌,直到天黑了才回府。

  她的贴身侍女见她郁郁寡欢,以为她在担心沈大人,笑着说:“县主这是望眼欲穿了吧?沈老夫人性情真好,有这样的婆婆,您嫁过去肯定能过的很好。”

  柳嬿婉自嘲地笑笑,她不过就是给沈嘉打掩护的,等哪天沈老夫人知道真相了,也就不可能喜欢她了,说不定不等真相曝光,她就因为生不出孩子被嫌弃了。

  沈老夫人也在与丈夫说:“这县主真是温婉大方,起初听说她是皇上后宫的美人,我还嫌弃来着,见过人才知道是这么出色的女子,换成我们自己找,可找不到这样的。”

  “柳家曾经可是高门大户,教养出来的女孩肯定不会差,这桩亲事确实是我儿高攀了,你明日与她出去多买些女孩子喜欢的布料首饰送给她,咱们家不兴苛待儿媳那一套。”

  “这还用你说,她可是县主,按理我见着她还要行礼呢,哪敢蹉跎她,你就放心吧,明天把芸儿也带出去,等县主进门,就让她嫂嫂替她相看起来,这个年纪了,想嫁个未婚的也不可能了,但也不能马虎了。”

  “嗯,你看着办就是了,也不急着嫁人,再遇到上次那样的,还不如不嫁。”

  沈母叹了口气,康芸是她大哥的二女儿,从小长的可爱,沈母一直很喜欢,也想过让她当儿媳妇,可惜沈嘉没那个心,后来年纪到了,家里知道沈嘉不想娶,于是就找了当地一位举人家的儿郎,本以为那孩子斯文上进,没想到却是个衣冠禽兽。

  康芸还未过门对方就因为在青楼与人争风吃醋打死了人,事发后求到康家来,希望看在是未来女婿的面上替他求情,康家与沈家在保宁府还算有些人脉,虽然不可能赦免他的罪,但轻判还是可以的。

  只是他大哥不同意,这样的败类救来做什么?难道还要让女儿继续嫁给他?于是他不仅没帮还上门提了退亲的事情。

  对方见岳家如此冷漠,不仅不肯退亲,还到处散播他儿子与康家女儿早私定终身了,就算他儿子死了,那也必须娶回家给他守寡。

  两家闹的不可开交,最后还是沈父做主,将死刑改成了流放,用他们儿子一条命换来了退亲,但康芸的名节也算毁了,不得已,沈父沈母才带她来长安,希望她能重新开始。

  如果没有圣旨赐婚,如果沈嘉同意,她甚至想将这个外甥女嫁给沈嘉,有自己护着,以后总不会让人欺负了她。

  但康芸不同意,她已经不是昔日那个单纯的小姑娘了,知道沈嘉对她并无男女之情,勉强凑一起也不会有幸福的,何况她哪里还配得上平步青云的沈嘉?

  大名府的奏报在上元节那天送到了长安,皇帝早三日便收到了锦衣卫的密信,但他谁都没说,甚至看到姚沾也没提一句,直到奏折在朝堂上传开,众人才知道钦差大使办了这么大一件事。

  之前通州县令被抓他们都不在意,一个小县令,在朝廷又无背景,谁会管他死活?虽然不少大臣都觉得他处理的并无问题,但也没人站出来替他说过一句话。

  姚奇然不同,姚家在朝廷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姚沾年纪轻轻就是禁军统领,他父亲是韩恩侯,韩家的子孙辈有出息的不少,又受皇上重用,谁都要给姚家一个面子。

  可如今,秦掌院与沈嘉竟然直接将案子定了,送到长安的不过是案卷与证据,根本连反驳的机会都没留给姚家。

  “秦掌院是不管事的,这件事恐怕还是沈郎中的主意,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他就不怕得罪了姚家?”

  “年轻人,被皇上宠信几天就不知天高地厚了,比起姚统领,他的分量还轻了些。”

  “也不知皇上会如何处理,这贪墨的数目也不算大,如果皇上轻拿轻放,估计也就是贬谪。”

  赵璋下了道旨意,命大理寺配合审理此案,再将姚奇然押解回京,关入大理寺监牢,待案情查清后再判决。

  姚沾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二叔怎么可能会贪墨?姚家虽然不是大富,但从未短缺过银子,不提知府的俸禄,就是公中补贴的就不少。

  他甚至起了疑心,怀疑是不是沈嘉趁机报复他二叔,于是他私下找大理寺官员了解了案卷,看到了那些所谓的证据,以及他二叔画押的口供,依然有不真实之感。

  家里已经乱了,从堂妹低嫁开始,二房就陷入一片阴云笼罩中,姚二夫人天天以泪洗面,老夫人也因此生了场病,到如今还躺在床上。

  姚沾一回府就被父亲叫去书房了,同他说:“你二叔虽然有错,但最终要如何判决还是要看皇上的意思,你看看能否找机会求个情,也不要说的太明显,只让皇上从轻处理。”

  姚沾觉得没希望,这个案子是沈嘉查出来的,这个案子一定,沈嘉就立了大功,说不定从北边回来就能升官了,皇上怎么可能为了他二叔从轻处理?

  “父亲,恐怕希望不大。”他委婉地回答。

  “你二叔也是煳涂了,居然会干出这种事,不过在地方为官的,哪个没点猫腻,你二叔不过是刚好撞到枪口上,那沈嘉也确实有能耐,听说你二叔的账都做的极好,一点也看不出来。”

  姚沾试探着问:“父亲,二叔会不会是被冤枉了?”

  韩恩侯苦笑一声:“冤枉倒不至于,你不知道你二叔的为人,表面是个正直君子,其实肚子里的弯弯绕绕一点不少,你难道没注意到,这几年你堂妹二婶他们的吃穿用度比以前好了许多,就光这次珍珍出嫁,你二婶就陪嫁了六十八抬嫁妆,全是好东西,这些钱怎么来的,你难道猜不出来?”

  “那皇上……”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猫腻,只是大家都半斤八两,自然也不会有人去告发,皇上也许本来不知道,但凌靖云也在大名府,他肯定早就收到消息了,为何没告诉你,说明他心里已经认定了你二叔有罪。”

  “父亲……就没其他法子了?”

  韩恩侯看着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也是运气好,否则凭他的心机和手段,哪里能爬到禁军统领的位置,“你要记住,皇上看重你的就是你的耿直和忠心,万万不可丢了本分,你二叔也算自作自受,我们姚家一大家子可不能被他拖下水,你二婶堂兄妹还需要家里照顾,你求情也得求,但不可坚持,免得触怒皇上。”

  姚沾虽然没什么心机,但他懂得判断是非,也最听话,当即同意下来。

  等姚二夫人求到他面前,他也只会答应会去求情,但不保证结果。

  赵璋对他的性情了如指掌,见他跪在地上也没说什么,低头看沈嘉写给他的私信。

  他已经知道了沈嘉在向府的遭遇以及他被人告上公堂的事情,看待姚奇然已经是看死人的心态。

  看完沈嘉的信,听他撒娇说自己那天晚上有多需要他,可是他能碰到的只是冷冰冰的水以及苦苦的药,心里的愤怒与怜惜更上一层楼。

  “下去吧,不用在这跪着,你该明白,姚奇然是自取死路!”赵璋看也不看姚沾一眼。

  姚沾磕了三个头退下了,一句话也没敢多说,杜总管看到他提醒道:“皇上昨夜几乎一夜未眠,姚统领可不能在这时候犯傻。”

  “多谢总管提醒。”姚沾也明白,事关沈嘉,皇上能不牵连姚家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这件事因为证据确凿,大理寺很快就把案子审定了,姚奇然刚被押解回来判决就下来了,秋后问斩、归还贪墨银两,三代之内不得入仕,可以说,姚家二房这一支以后就要废了。

  沈嘉无暇关注姚奇然的案子怎么判,他们过了初五就启程了,有了前头这几桩案子,他们后面的路越走越顺,地方官员看到他们无不殷勤备至,账务上也没有姚奇然那样的手段做到天衣无缝,沈嘉很容易就找出了几个贪官污吏,甚至有个贪官还曾经动用江湖人士暗杀沈嘉,被锦衣卫当场抓获,后来那贪官被当着全城百姓的面斩首示众,从此,北地的官员一看到钦差一行人就跟老鼠见到猫似的,一点歪脑筋也不敢动了。

  冬去春来,北方的冬格外漫长,三月后,北地才逐渐有了一点点要入春的气氛,而此时,沈嘉他们也终于可以回去了。

  一得到消息,赵璋就跳起来了,在御书房里走来走去,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甚至已经开始想要给沈嘉准备什么奖赏。

  杜总管进来看到这一幕,心情有些微妙,他跪下说:“皇上,刚才冷宫传来消息说,芳嫔离世了。”

  赵璋挑挑眉,淡漠地“哦”了一声,吩咐道:“找个地方安葬了吧。”

  “是,那皇后娘娘那边,可要去交代一声?”

  “不必了,皇后还在坐小月子,后宫的事情你多看着点,母后那边也让人多注意些,芳嫔离世的消息先不要告诉她。”

  杜总管答应下来,可是心里却知道,这消息要瞒住可不容易,芳嫔害皇后娘娘小产,这件事无论前朝还是后宫都是天大的事,皇上没立即处死芳嫔已经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了。

  听说太皇太后第一次对太后发了脾气,要不是皇上拦着,她已经要赐死芳嫔了。

  想到皇后小产的事,赵璋突然想起自己还没告诉沈嘉这件事,虽然是假的,可外人不知道啊,连杜总管都拿不准这个孩子是真是假,万一沈嘉误会了他……赵璋突然不敢想了。

  赵璋急急忙忙去写了一封信,交给杜总管,“快,通过锦衣卫的渠道将信送到沈嘉手上,务必要快!”

  杜总管憋着笑回答:“是。”他估计能猜到信里写了什么,也好奇沈大人知道这件事后会如何看待皇上,等沈大人回来,这宫里又该热闹起来了。

第六十章 替朕更衣

  “老头子,老头子……”沈老夫人拿着沈嘉的来信高兴地跑去找丈夫。

  沈老太爷最近迷上了下棋,与邻居家的韩老太爷成了莫逆之交,每天一起下下棋,钓钓鱼,日子过的悠哉自在。

  看到妻子闯进来,他不悦地问:“什么事情高兴成这样?”

  沈老夫人对韩老太爷福了福身,高兴地将信给丈夫看,“快看看,嘉嘉要回来了,真是太好了!他在外头也不知吃了多少苦,我这成天提心吊胆的。”

  沈老太爷忙接过信扫了一眼,脸上也有了喜色,“臭小子,再不回来我都想回老家了。”

  韩老太爷偷偷悔了一步棋,问沈老太爷:“你们家这儿子怎么养的?要是我家那几个不成器的能有他一半的能耐,我也就不愁家业保不住了。”

  这位韩老太爷曾经也在朝为官,后来生了病就提早致仕了,他家的儿孙也没一个有出息的,估计过不了几年,韩家就要搬出玉井坊,沦为普通的百姓了。

  沈老太爷一脸嘚瑟,嘴上谦虚地说:“嗨,那臭小子自小就主意正,我们说什么都是不会听的,他就一心想当官,说是要为民造福,我也不求他做多大的官,这辈子安安稳稳地给百姓做点事就足够了。”

  韩老太爷最近听说了不少沈嘉的事迹,年纪轻轻就能有这样的成就,只要路没选错将来入阁拜相是迟早的,可这是别人家的孩子,他羡慕也羡慕不来。

  “韩老爷子留下来用膳,我已经命人做了你最爱吃的桂花蒸糕,等嘉嘉回来再让他去拜见您。”沈老夫人可是打听过的,这位韩老太爷在官场上也是有名的大文豪,虽然现在致仕了,但学生可不少,有这样的邻居不常走动怎么行?

  “好好,我回去就给他准备见面礼。”

  虽说沈嘉的信在三月就寄回来了,可他们一行人却是在四月才真正回到了长安。

  “终于回来了!”秦掌院下了马车,抬头望着长安巍峨的城墙,脸上露出笑容来,他在回来的路上病了一场,一场风寒差点要了他的命,为了照顾他的身体,这回程的路耽搁了大半个月,锦衣卫提前走了,只有沈嘉一路照顾着他。

  对于沈嘉这个后生,秦掌院既喜爱又佩服,都想与怀安先生抢徒弟了,当然,更想的是抢回来当女婿。

  “大人,是进宫还是先回府休息?”秦佟扶着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