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渣了的前任是皇帝 第68章

作者:凔溟 标签: 穿越重生

  走了一段路就到演武场了,沈嘉一眼就看到聚集在场外的观众,难怪赵璋会选这里做学校,实在是这个演武场太大了,还设了观众席。

  “这里以前是斗兽场,大皇姐嫁人后就闲置下来了,朕命人重新打理了一下就成了很好的校场。”

  两人上了观众席,选了个不显眼的位置坐下,沈嘉这才看到三个关卡都设在演武场上,且一看就很明了。

  赵璋在旁边解释说:“第一关是射箭,只要十箭都能射中靶子就算通过,第二关是武艺,任选一门武器练几招就行,第三关是考校应变能力,由考官出题,试炼者在一炷香时间内答好题即可过关。”

  “听着并不太难。”

  “毕竟是录取学员,朕要的是未经打磨的璞玉,太难了也就招不到人了。”

  “已经有人开始闯关了。”沈嘉指着入口处说,第一个上场的是一名穿着短打的壮汉,三十岁左右,胳膊比他大腿还粗,看着就有一身蛮力。

  他拿起弓箭,磕磕碰碰地射出一箭,箭飞出老远,却完全没碰到靶子。

  赵璋摇头说:“空有一身力气,也只能做一介武夫,当不了将领。”

  “也许他只是没学过射箭。”

  “就算是璞玉也得是已经踏进武将门槛的人,朕如果想从零开始,就不会选择成年人,而是选择幼童。”

  沈嘉对赵璋的眼光还是很佩服的,“你说的对,是应该从小培养,朝廷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定向培养什么样的,不比科举有用吗?”

  赵璋斜眼看他,摇头说:“你不用白费心思,朕的枕头风不是那么好吹的,朕心里有数。”

  沈嘉笑了起来,将扇子遮住两人的手,然后重重地握着,继续看闯关。

  第一个闯过第一关的是个少年,穿着布衣短褐,脚上只是一双草鞋,他射箭非常准,十箭全中红心,连一直没露面的老将军们也忍不住走出来观看。

  “这个好,年纪小,定立足,射箭这么准,哪怕当个弓箭手也是好的。”

  “这里不收弓箭手。”赵璋淡淡地摇头。

  接下来的第二关,那人选了一根木棍作为武器,随意挥舞了几招,看着就很普通,连沈嘉不懂武艺的人也知道他的招数并不好。

  “看来他只是擅长射箭。”沈嘉遗憾地说。

  底下有人议论道:“我知道他,是这山上猎户家的小儿子,难怪弓箭射的好。”

  第三关那人果然没过,少年一脸失落地走出场,然后被一旁的武将拉了过去,问他:“可愿意到禁卫军中当一名弓箭手?”

  少年瞬间露出笑容,“愿意!我愿意!”

  沈嘉“啧”了一声,认出那招揽人才的武将是宫里的禁卫军校尉,小声问:“禁卫军缺人吗?”

  “不缺,但,是人才就不能放过。”赵璋一点不意外有武将在这里挖人,估计碰到好苗子还会抢起来,他要的也正是这种氛围。

  第一个闯过三关的人很快就出现了,那人看着平平无奇,每一关都过的很艰险,用沈嘉的眼光看,也就是刚好过了及格线,估计几位老师都不是很满意。

  “这人年纪也太大了些,等下如果有更好的苗子就把他删了。”钱老将军说。

  总共才选出一百人,如果人数超出,那么成绩在最后的人自然要被舍弃。

  沈嘉好奇地问:“这个成绩怎么算?有人评分吗?”

  “老将军们心里有数。”

  沈嘉无语地看着他,“这样会引起不满的吧?凭什么别人创过三关能进我不能进。”

  赵璋指了指台上的几位老将军,“你觉得老师的意义是什么?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学生,朕利用这个关卡选出来的人并非是最适合的,只不过是给百姓一个机会,如果连这点权利都不给他们,他们又岂会真心教授?”

  沈嘉点点头,这时候的技艺是非常保密的,不管是匠人还是武人,能这样大批培养学生是非常少见的。

  “就这样的水平,我觉得我也能过。”沈嘉旁边一年轻男子兴奋地说。

  “那你就去试试啊,没过又没关系,万一过了呢?”

  沈嘉转头,见那男子激动的站起身往下跑,估计是找人登记排号去了,他想起张禄,让何彦去打听一下张禄来了没有,排在第几号,他也想看看这个姐夫的真实水平。

  “你姐夫也来了?”赵璋问。

  “嗯,三姐夫志向高远。”

  “哦,别是好高骛远就行。”

  沈嘉捅了他一下,压低声音说:“给点面子,他要是过了你能不能让他留下?”

  赵璋捏了捏他的手心,挑眉说道:“你求我。”

  “怎么求?”

  赵璋低声笑了起来,要不是周围都是人,他真想把人抱在怀里亲一亲,“算了,好歹是连襟,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如果他能过的话。”

  沈嘉来了精神,等何彦回来告诉他张禄已经到了的时候,他赶紧拿扇子遮住脸,他怕张禄万一没过,知道自己就在观众席上会尴尬。

  赵璋觉得他多此一举,如果张禄连这点挫折都接受不了,那也没什么出息了。

  又闯过了几个人,最先出场的那些人估计都是知道自己水平有限,给别人试水的,等大家看明白各关卡的难度后就蜂拥去报名了,其中不乏贵族子弟。

  张禄出现的时间不晚,沈嘉看他穿着一身绿色的胡服,袖子扎的很紧,腰身系着白色腰带,他一出场四周都突然安静下来了。

  不管张禄本事如何,至少他是目前为止上场最耀眼的一个,年轻俊朗,意气风发,不少人都开始打听这个年轻人是谁。

  张禄初到长安,还来不及结交朋友,因此认识他的人不多,不过还是有人把他登记的信息传了出来。

  “张禄?没听过这个名字,张家倒是有不少,但也不知道是哪一个。”

  “管他呢,如果他能闯过三关,那以后这个名字自然有人记得。”

  沈嘉听到这话表示同意,他见张禄先活动了一下身体,他身高腿长,样式做的很足,不少人都觉得他必定能过关。

  第一关射箭,张禄对自己很有信心,十箭全中红心不太可能,但要射中靶子还是不难的,毕竟他在老家也经常会唿朋唤友上山打猎。

  第一关顺利过了,场上不少观众开始叫好,虽然成绩并没有非常出色,但耐不住人长的出色,还好这里没有女客在,否则怕是要尖叫声震破天了。

  第二关,张禄选了一柄长枪,舞了一段枪法,外行人看热闹,觉得舞的真是好看,但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花架子。

  赵璋摇头说:“不行,后劲无力,这如果是在战场上,一个回合必败。”

  沈嘉点头,“毕竟是娇生惯养的公子哥,缺乏锻炼,如果意志坚定也不是练不成。”

  第三关,面试官随意抽了一张试题给他,武将虽然不要求识字,但能识字更好,否则上了战场连情报都看不懂也没多大出息。

  张禄识字,且他学识还不差,看完题目想了想,拿起笔在一旁写下自己的答案。

  之前不少人能读懂题,但写不出字,都是让旁边伺候的小吏帮忙写的,这还是第一个能自己把答案写完整的试炼者。

  面试官等他写完看了答案,眉头皱了皱,没说过也没说没过,递给随从让他送去给将军们决定。

  观众们好奇地议论,“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写的太好了所以要给将军们看?”

  “也许是答案有争议,考官拿不定主意。”

  赵璋问沈嘉:“你觉得是哪种?”

  沈嘉耸耸肩,“不知,我也没见过他写的文章,也许他在军事上真有天分也说不定。”

  答卷传阅到几位老将军手上,第一个看过的人摇摇头,“空有理论罢了。”

  第二个看过的犹豫了一下,“字不错,总比连字都认不全的强。”

  第三个人看完后说:“有点基础,培养一段时日也许可以进步。”

  第四个说:“此人看着就不像个稳重的,答案也写的花里胡哨,不适合当将官。”

  最后传到钱老将军手里,他看了一眼,捋了捋胡子,说:“先留下吧,如果人数不足也能凑个数,不算太糟糕。”

  很快,考官就宣布张禄过关了,张禄顿时喜出望外,高兴地跳了起来,观众席上掌声如潮,人俊又有才的人总是分外得人喜欢的。

第八十二章 这可由不得你

  张禄通过考核沈嘉也为他高兴,这确实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如果把握的好,也许就是一次蜕变的机会。

  “恭喜三姐夫。”沈嘉去找他贺喜,看他与旁人谈笑风生,突然觉得三姐夫的侠义之心也不算坏,起码人缘好,这么一会儿就已经把未来同事认遍了。

  张禄将他拉到新朋友面前,介绍说:“这位是去妻弟,户部郎中,最年轻的状元郎呢。”之前张禄对沈嘉总有些芥蒂,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依靠妻族的软蛋,今天过了这场考核,他终于能扬眉吐气了,也能心平气和地对外人介绍沈嘉。

  在场都是武夫,对户部郎中这个官职了解不多,但不妨碍他们对沈嘉敬仰羡慕,这么年轻的状元郎,身居高位,可比他们有出息多了。

  沈嘉只是来道贺的,没想和他们打成一片,淡淡地打个招唿,就对张禄说:“我朋友还在外头等我,我先回去了,这就让人回去告诉家人这个喜讯。”

  张禄还走不得,今天过关的试炼者最后肯定是要登记造册的,而且要补录信息,所以他必须在这等,而且他的心思也不在家里,对沈嘉笑着说:“那就麻烦嘉弟了。”

  沈嘉离开后,演武场涌进来了越来越多的闯关者,而且质量比刚才好了一大截,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也终于肯下场了,三道简单的关卡根本拦不住那些人,过关者的人数成倍上升。

  沈嘉在门口看到坐在树荫下的赵璋,他身边只带着一个小太监和一个侍卫,在人山人海里并不是很显目。

  他走过去坐在他身边,问:“回去吗?”

  赵璋的目光从人群中收回来,指着不断进入别院的人流,说:“我记得你说过一句话,天下人才辈出,大晋泱泱大国不缺人才,只是缺乏筛选人才的机制。”

  沈嘉点点头,加了一句:“如果能再多一些培养人才的学堂就更好了,人不可能生而知之,后天的学习才是他们成才的唯一途径,除了八股文,他们还可以学习各种各样的本事。”

  “可是这些本事都有师父教,手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有什么不对?”

  “太慢,受众面太窄,例如说,有一个手艺非凡的木匠,他收了一个徒弟,精心培养,将自己的手艺全部传授给他,那等他死后,这世上还是只有一个手艺非凡的木匠。

  但假如这个木匠不断的收徒,一批一批的学生学成毕业,那就多了无数个木匠,学子不也是这样来的么?”

  “可不断的收徒,教出来的学生如何能与精心培养出来的徒弟相比?”

  沈嘉摇头,不赞同他的观点,“精英毕竟是少数,国家缺的是大量的普通人才,他们没必要成为大家,只要能做好本职工作就好。”这些人就像一台机器里的螺丝钉,微小却必不可少。

  赵璋想了想,觉得他说的话也有道理,不谈匠人,如果这一批军事学堂的学员能顺利完成学业,那武将也就不那么捉襟见肘了。

  “回去吧,朕要好好想想怎么说服朝廷上那群大臣,人才多了,掌控在他们手中的权利就少了,他们不会那么容易点头的。”

  沈嘉也知道这一点,皇帝并非一言堂,也不是万能的,内阁的决议有时候比皇帝的话更管用,但这也是明君该有的配置,真的全靠皇帝一个人做决策,那这天下早就乱了。

  回到城里时天已经黑了,沈嘉原本想先送赵璋回宫,被对方拒绝了,就坐着沈家的马车直接回了沈府。

  他如今也算是沈府的熟客了,从门房到一路遇到的下人见到赵璋也都没有特别的反应,只当老爷的好友又上门做客了。

  沈父沈母已经用过晚膳了,见到沈嘉带着客人回来还吃了一惊,这个时辰了,正常人都不会去别人府上做客。

  沈母迎上来问:“吃过没?”

  “还没,刚从郊外回来,三姐夫过了考核的消息您二老知道了吗?”沈嘉一手扶着沈母,免得她看到赵璋总忍不住想下跪。

  沈母让人去摆饭,回答道:“已经知道了,你三姐那边肯定也收到消息了,这孩子总算有点出息的样子了,你三姐估计要高兴坏了。”

  沈嘉也说:“三姐夫还是很上进的,既然他不喜欢我安排的路想自己争取一番也是好事,等学到本事再看看安排他去哪里任职。”

  沈母白了他一眼,“你少管些,他又不是小孩了,年纪比你还大呢,还要你操心他的事做什么?别人可未必记你的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