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逆袭 第163章

作者:洛水伽楠 标签: 种田 随身空间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也摆了两组藤编书柜,摆着一套领袖文集以及马克思和列宁的书,一张胡桃色的圆形饭桌,阳台放着一个藤编圆桌,一把藤椅。上面放着一盆水仙花。

  他家的风格有点类似极简风,不用怎么装饰,只要别乱放东西,看着就很顺眼。

  第二家老周家,走的是居家朴实风,老周媳妇很会收拾,顾立春借给他们几样家具,还送了一副《工农同唱丰收歌》的宣传画。

  第三家是大胡家,这家的风格是田园风。墙上挂着一幅《农场劳动图》和领袖画像。画的旁边还挂着两把镰刀。客厅里摆了两套深色的柜子,阳台上,画着风干鸡鸭,腊肉和菜干。厨房里也是满满当当,窗台上挂满一串辣椒和大蒜。人家这风格统一,顾立春也不作干涉,只是嘱咐了他们几句,还送上一盆蒜苗,把大胡媳妇给高兴坏了。

  本来只打算弄出三家做样板房,可是其他人家听说了,都眼巴巴地望着顾立春,希望他这个领导能到他们家看看。

  顾立春看看车上还有一些东西,便带着团队继续串门。每到一家,他们或是给点指导,或是嘱咐几句,一般都会送上一点礼物,做为他们乔迁新居的贺礼。

  大家是眉开眼笑,人家顾同志送的礼,多少人求之不得呢,里面都带着好兆头。

  走访了一下午,终于把十二家样板房搞定。

  这些被选为样板房的人家个个既兴奋又紧张。

  顾立春忙完这些,又开始筹备新年联欢会。

  节目选拔和排练在猪场新建的食堂里,大冷的天,可是仍阻挡不了人们围观的热情,食堂外,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许多观众。人群中时不时地爆发出一阵笑声。

  顾立春、陈禹、张盼三人做为评委却很少笑出来,这节目水准实在不怎么样,没几个拿得出手的。

  唱歌的总跑调,大合唱的总跟不上,跳舞的像耍大刀,拉二胡的像拉大锯。

  到了知青代表出场来,顾立春发现节目水平也大幅下降,仔细一想,才发现原来是过年前走了一批知青中的文艺骨干份子,何铁梅、宋勇他们都回去探亲了。

  其实他们五场还有一批文艺骨干,就是劳改犯,这批人中会吹拉弹唱的人不少,顾立春怕引起争议,就没让他们上。

  经过一上午的选拔,最后定了节目,舞剧《红嫂》、京剧《智取威虎山》,其他的多是歌唱节目《国际歌》、《东方红》、《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歌,剩下就是一些职工和知青自编的节目,水平不高,但很有生活气息,也值得一看。

  节目确定下来以后,顾立春让他们抓紧时间排练。

  顾立春刚准备出食堂,却被陈禹叫住了:“顾哥,我们炊事班的也想出个节目。”

  顾立春停住脚步看着他:“那你说说能出什么节目?你和孟念群上?”

  陈禹摇头:“我倒是会点才艺,但我上不合适,以后我表演给你一个人看。”

  顾立春摆手拒绝:“不用了,你还是说节目吧。”

  他们炊事班表演的节目是做饭。

  顾立春一边想一边慢慢说道:“表演做饭也不是不可以,就是道具不好弄。”

  陈禹笑道:“我们把炉子搬上台,做一道水煮鱼,表演用刀削鱼片;再现场表演个拉面和扯面。其实表演什么节目是其次,关键是能把场子暖起来,这联欢会不就图个热闹吗?”

  顾立春一想也有道理,而且实话实说,他们五场的节目水平整体也就这样,不是努力就能解决的。既然水平一般,那就只能靠新奇致胜了。

  参观的时间定在了腊月二十八这天,上午开联欢会,中午在食堂招待他们,下午去新楼参观。

  顾立春这两天忙得是马不停蹄,晚上回到家里,就想瘫着不动。弟弟妹妹们贴心,大的小的一起围上来,有人捏肩,有人捶腿的,有人按摩,顾立春舒服地闭上眼睛享受着。

  正在这时,赵志军清清嗓子,喊道:“都让一让,面来了。”

  赵志军端着一只大钢精锅慢慢地进来,二奶奶也端着一托盘小菜进来,笑眯眯地对顾立春说道:“立春,赶紧洗手吃饭。今天这老鸭汤扯面是你赵叔做的。”

  顾立春一脸震惊:“赵叔,你还会扯面呢?”

  赵明华嚷道:“爸这几天一直在扯。”

  顾立春看着赵志军,反问道:“赵叔,你这是知耻而后勇。”

  不料,赵志军却骄傲地宣布道:“什么耻不耻的,我们基建科生产科还有食堂员工,一起表演大型舞台剧《工农兵扯起长长的共产主义面》。

  顾立春:“……”

  过了一会儿,他才问道:“你认真的?”

  赵志军轻哼一声:“认真的,还不是被你逼的?我知道老邓也会坑人,可他不会这么坑,主意肯定是你出的。”

  顾立春连忙撇清责任:“你冤枉我,这主意真不是我出的,我本意是想让邓场出个节目,结果他就想出这么个主意。”

  赵志军无言以对,这不是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贫道吗?

  大家一边说话,一边吃面。

  顾立春诚恳地称赞道:“赵叔,还别说,你这扯面的手艺还不错。”

  孩子们也给出了公道的评价。

  赵明光一脸严肃地说道:“爸,我没想到你做饭也有这么好吃的一天。”

  赵明华:“哥哥说得对。”

  小满进行总结性陈词发言:“赵叔,你还是很有潜力的,在咱们家里,男同志们中你的厨艺排名第二。”

  赵志军:“小满是当干部的料,很会鼓励人。”家里一共就两个男人,他排名第二。

  没想到就这排名,还有人提出异议,立冬第一个表示不满:“小满,你是不是把我和立夏忘了,我们也是男同志。”

  小满瞥了一眼立冬:“我当然把你们算进去了,要是只算咱哥和赵叔,他的面子往哪儿搁。”

  立冬似乎懂了。

  田三红笑着说道:“别光说话,赶紧吃饭,明天咱们还吃扯面。”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八,五场食堂里是红旗招展,人声鼎沸,里面搭起了简单却结实的大舞台。

  台下挤满了密密麻麻的观众,总场的领导和各分场干部坐在前排。

  顾立春身穿一件蓝色毛呢大衣,拿着话筒充当主持人。

  “同志们,大家上午好。充实又让人振奋的1973年过去了。让人期待的1974年即将到来。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五场干部心潮澎湃,感慨万端。干部和群众集体创作了一首革命化的属于无产阶级的诗歌,我在这里朗诵一下,做为联欢会的开端:

  农场乌云滚滚要遮天,魑魅魍魉横行在人间。

  工农团结一起无人敌,反帝修揪叛徒抓特务。

  跟天斗跟地斗跟人斗,天下的红色咱们来绣。

  东风浩荡红旗迎风飘,镐头铁锹闪闪发金光。

  干群紧握革命方向盘,明年又是灿烂的一年。

第139章 新年联欢会(下)

  这哪是什么诗歌, 这是顺口溜吧?是大家集体创作,你写一句我这写一句,也不怎么押韵, 不过却反应了五场群众的心声, 做为开场白也可以了。

  顾立春一念完, 台下掌声响起来。

  那些参与创作的群众鼓掌最用,情绪也最激动。

  接下来, 顾立春唱了一首《大海航行靠舵手》,做为联欢会的暖场歌曲。他的声音清亮悦耳, 感情充沛, 一首唱罢,台下观众热烈鼓掌, 还有人嚷着再来一首。

  再来一首?不, 坚决不唱, 他会的歌就那么几首,得留两个压箱底的关键时刻用。

  顾立春把舞台交给后面的人, 自己悄然退出。接下来的主持人是孙厚玉和张盼。

  孙厚玉穿着一件军绿棉袄, 张盼一身蓝棉袄, 两个人青春正盛,仪态落落大方, 主持得也不错。

  接下来的节目仍以唱歌为主, 《国际歌》、《东方红》、《我们走在大路上》一首接一首的,中间是舞剧和职工自编的节目。

  这表演水平真的一般般, 大家照样看得津津有味, 掌声热烈而持久。

  中间因为有人劈了嗓子,顾立春只好临时顶上去唱了首《阿佤人民唱新歌》。

  唱完歌,他走下舞台, 又让人给前排的领导添了茶水,重新摆上瓜子、零食、糖果。

  后面的观众也有瓜子和茶水喝,大家乐乐呵呵地,一边磕着瓜子一边欣赏表演节目。

  朱书记笑眯眯地对顾立春说道:“小顾,你的嗓子真不错,以后要多开口唱嘛。”

  顾立春谦逊地笑笑,挨着朱书记坐下,静静地观看节目。

  邓场忍不住瞥了他一眼,什么话也没说。

  赵高他妈和周姐跟田三红坐在中间那排,两人对顾立春一直赞不绝口。

  周姐说道:“你家立春就是好看,往那儿一站跟一颗挺拔的小白杨似的。”

  赵高妈说:“小顾哪哪都好,你说你是不是有啥秘诀?咋生了这么个好儿子?”

  田三红尴尬不失礼貌地笑笑:“那什么,立春不是我生的。”

  赵高妈猛然想起这茬,连忙说:“哦哦,忘了这事了。€€€€那你咋捡的?怎么我就捡不到?”

  周姐笑道:“你家都三个儿子了还想捡孩子?”

  三人说说笑笑,闹成一团。

  她们正说着话,坐在后面的女同志突然捅捅田三红:“哎,老田快看,你家志军上台了。”

  大家都伸长了脖子往舞台上看,都想瞧瞧赵志军到底要表演什么节目。

  田三红闻言连忙抬眼往台上望去,只见赵志军和老金还有张科长等人一起把三个铁皮炉子抬上去。

  接着又抬上来两口大锅、案板、一只大瓷盆等道具。

  台下的观众好奇地看着这些道具,这是不是走错场了?怎么把食堂里的东西搬上舞台了?

  就有人问田三红:“老赵他们这是要干什么?”

  田三红笑着回答:“这是舞台剧,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主持人报出了那个长长的名字《工农兵扯起长长的共产主义面》。

  台下的观众听到这个名字,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

  这个舞台剧也是有剧情的,讲的是麦收时节,农场职工为了节省时间,就在田间地头吃饭,食堂工作人员和场里干部、民兵队一起为全体职工做饭。

  有人负责旁白,有人负责动作表演,像张科长等人正拿着镰刀表演割麦子,而赵志军只负责扯面。

  只见他熟练地抓起一块面团,两只手又是扯又是抻。他扯得很认真,大家也跟着认真起来。

  舞台上的炉子里,火熊熊燃烧着,大铁锅里的鸭汤咕咕地冒着热气,香气慢慢地在食堂里弥散开来。

  随着旁白和剧情的发展,赵志军的面扯得又长又宽,像一条白练似的,还炫技般地在半空中晃了几下,然后丢下汤锅里。再抓起一个面团,继续扯面。

  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汤锅,有饿得快的人,肚子也跟着一起表演唱歌节目。

  大伙:“……”节目还能这么表演,长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