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邪神之后 第149章

作者:一口果 标签: 灵异神怪 爽文 穿越重生

  应不负高坐王位,神情僵木,双眼混沌不清:“传我,诏书。”

  仲冬行秋令,则天时雨汁,瓜瓠不成,国有大兵。

第119章

  澹台柳两眼一闭,晕了过去。

  朝堂上一片忙乱。隋相都被抬进偏殿了,殷使自然也不好再提天子令的事。隋王的传诏被打断,也就没继续下去。

  老大人为了隋呕心沥血,现在都九十多了!头发眉毛全白了,现在躺在侧殿里还没醒,周围围着一圈医官,怎么能还要坚持议事呢?那也太冷血了!

  医官看过澹台柳的情况,开口前先被侧殿里的大臣们使了一圈眼色。

  能当官的都是人精。医官不动如山,心道你们不使眼色我也知道该怎么做。老大人都快到期颐之年了,虽然平日瞧着身子骨还算硬朗,但这个年纪的人,随时都可能出点纰漏。他们做医官的,最重要的就是要稳,若是他们在老大人这儿说没事,那万一之后没治好呢?

  医官稳重得就像没看见周围一圈快抽筋的眼色一样,让人看得着急上火。但他一开口,就以最沉稳的语气表达出了最沉重的意思。他一个不好的字都没说,却偏偏让人觉得情况十分不妙,弄得给他使眼色的大臣自己都怀疑紧张起来,莫非……隋相真的不好了?

  于是,出兵伐卢的事情就暂时这么搁置下来。

  别初年不以为意。澹台柳的手腕在他看来不过是小把戏而已。他刚开始确实因为气急忧疑而晕了一下,但还没等倒地上就清醒了过来,再之后躺在侧殿一直没醒就是装的了。老隋相老而弥坚思维灵活,虽然不知道应不负是怎么回事,但她正要下诏,此事万万不能成,不如先装晕将此事拖延下去。

  但隋王要下诏,并不需要隋相啊。

  别初年跟在应不负身边。他这些日子常出入宫中见隋王,宫中之人已经习惯了。他们以为他深受隋王信任,但别初年很清楚,应不负一直在警惕着他,而她对他的怀疑,始于有关头痛症的巧合,盛于他拒绝了她的封赏。

  他拒绝在隋地出任官职,这在普通人看来,或许会认为他是个一心修行不慕人间富贵的有道之士,但实际上,别初年不在隋地任职,隋王的王气就很难辖制于他。故而应不负对他心生疑虑。

  别初年很清楚这一点,但这又如何呢?他不需要为自己套上枷锁来换取隋王微毫的信任,应不负也不得不走上他所安排的路。他给应不负用来抑制头痛的药并没有问题,那就是放在明面上给人看的而已,就像是应不负安排在身边的阿鹿一样,那也只是放在明面上给人看的,真正保护隋王的另有人在,所以应不负才敢让阿鹿离开她身边。

  那几个暗中护卫她的人一刻也没有停止关注应不负的情况,但在殷天子之气冲击之时,殿中有片刻的混乱。这正是掌控隋王的好时机。别初年已布置良久,只需要几个呼吸,就再无人能看出应不负的不自然了。之后澹台柳昏倒,应不负使侍卫将他送到侧殿榻上,又唤来医官为他诊治,对他的身体情况担忧不已。这一系列事情下来,都无人发现隋王有什么不对劲。

  应不负做的一切都是她本来就会去做的事情,她还是原本的她,只是在别初年想要她做的事情上被改变了思维。如坠梦中,虚以为实。

  澹台柳想晕就让他晕着去吧,他碍不了事。只是……别初年隐藏住困惑,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周围的宫人。她们看他的眼神怎么怪怪的?

  ……

  偏殿中,澹台柳睁开眼睛。医官又给他看了看,交代了几句之后,就很有眼色地退出了室内。房间里只剩下澹台柳和几个亲近的大臣。

  “您身体感觉怎么样?”其中一个凑上去关切地问道,其他人也眼巴巴地看着他。

  他们是真害怕澹台柳出问题啊,隋国现在就像一架行驶在窄道上的马车,两侧皆是悬崖。隋王以前还是靠谱的,最近虽然有点懒怠,但因为她以前很有脑子,所以大家对她还是放心的,今天看来,放心早了!

  现在身份够高还够靠谱的只有隋相了,要是他再出了问题……

  澹台柳慢慢看了一圈周围的人,这些里有不少是他的学生。他年轻的时候,也曾想过参玄修行、仗剑人间,但没有那个天资,也就只能放弃了,一心放在隋国上,能在高庙堂之上调理一国,也算是另一种仗剑人间。

  后来读得多了,他也看得明了。他不是没有修行的天资,而是没有修行的心。修行要看破凡尘如戏,他所愿的却是仗剑人间。凡尘之身,人间荡不成,只能安在隋国上。年寿已高,从老隋王之祖开始,到老隋王之父、老隋王、老隋王与大公子死后的小隋王,再到小隋王死后如今这位隋王,已经经历了五朝,桃李天下。人人皆尊他为老臣,但这其实是不祥事。他能历经五朝,是因为隋国不安啊,若是老隋王没有暴毙,如今还应该是他当位。隋国动荡、应氏不稳,才使得隋王频繁轮换。

  后来轮换到应不负,才算安稳下来。但这安稳也随时都有可能被打破。

  澹台柳暗叹了一口气,打起精神与周围的人紧急商讨。他不敢病,也不敢倒下。因为出问题的是隋王。

  武英堂和勇胜塔的建立依赖王气,它们都握在隋王手中,隋相虽然有驳回王诏的权利,但应不负若是一定想要做什么,完全可以通过武英堂绕过他。

  他这一昏让朝会草草结束,但也只可作为权宜之计,他若是一直昏下去,人家把他撇到一边就行了。隋相必须醒着,他只有醒来了,才能想办法阻止伐卢。

  澹台柳慢慢把事情跟几个人交代清楚,细细安排。这些人里有他的得意弟子,他已将近期颐之年,所授弟子无数。他们把他看做主心骨,但澹台柳自己也无法确保一个无虞的未来。他没查到当年隋王与大公子暴毙的原因,他当时的全部精力都在稳住隋上,根本没有心思去追查,事后错过了时机,也不再好查了;他没能改变小隋王被教导挑唆,导致后来小隋王之死;他也不知道现在应不负突然的转变到底是因为什么。他只是一个凡人而已。

  他希望在他这个凡人寿尽之后,他的弟子们,要扛得住、撑得起隋。

  等该安排的都安排好后,澹台柳示意他们可以离开了,自己闭上眼睛养起精神。

  他的弟子最后一个离开,轻手轻脚绕出屏风,忍不住回头又看了一眼。老师没事,他松了口气,可是此时看见老师歪在榻上闭眼养神的样子,白发因为之前的慌忙有些散乱,脸上皱纹深深,暗青血管凸起的手上老年斑遍布。

  老师……老了啊。

  ……

  冬至月头,卖被买牛;冬至月中,日风夜风;冬至月底,卖牛买被。

  今年的冬至日在下旬,人们注定将迎来一个寒冷的冬天。

  太史令早早推算出天文天文历法,隋王按照旧例,提前一个月开始对各家赐物,各家谢恩之人也开始入宫。宫门频启,往来之人却不见喜意。

  隋相到底还是没能抗得过隋王,伐卢的王令已经发下,各地厉兵秣马,武英堂中也发下了相应的任务,各个府城在接收到王令后还有拖延迟疑,武英堂中受供的修士们对此却大多雷厉风行,好似比隋地实职的官员们更忠于王令。

  可这是假象。

  隋卢之战,无论胜负,隋都只会受到消耗。隋地不是隋王的隋地,是隋人的隋地。爱护隋地,才会知道隋王此令的问题,才会想方设法地悖逆。可对于武英堂中来自四方的修士们来说,他们与隋的关系在于隋王,与隋王的关系则像商人与其雇佣的护卫们。受雇的护卫们从商人那里取得佣金,听从商人的吩咐。至于这个吩咐会是商人是赚是亏,他们是不管的。而假使商人家业败了,又或是要他们面对远高于佣金的性命之忧,他们也就离开了。

  武英堂是国之利器,这利器握于一国之君掌中,在她英明神武的时候,可以让她不受掣肘为隋开辟前路,可在她昏聩颟顸的时候,这不受掣肘的利器乱劈,必会伤隋。

  隋相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他做了最后一件事。

  ……

  “老臣欲拜见隋王。”澹台柳站在宫殿外,肃容正衣,被侍卫们拦在殿外。

  五朝老臣郑重起来的威压沉沉如岳,衬上他满头白发,竟有一种决绝的气势。几个身强力壮的侍卫在面对这已无杀鸡之力的老人时,竟被迫得生出汗来。

  其中一个暗暗打了个手势,就有一个侍卫从不起眼的角落匆匆而去,剩下的人拦在阶前,紧张地盯着澹台柳。他们倒不是怕这位老大人硬闯进去,就算再来十个澹台柳也做不到这个。他们是怕这位老大人要死谏。

  谁不知道这几日隋相为了拦下一道王令费了多少心力,却始终未能扛过隋王的一意孤行?老大人已至山穷水尽,他要是一头撞死在阶前……

  澹台柳立在寒风之中,双手笼在袖中于胸前平举而礼,深深凝望着紧闭的殿门,好像目光能穿进去。

  殿前侍卫苦劝:“老大人,您不要在这儿等了。外面风硬,您去侧殿中吃盏热茶暖暖吧。我们去通禀王上,王上若召见您,我们立马来通知您。”

  澹台柳缓缓摇头。他已年迈,最近又熬心血,此时受寒风一吹,嘴唇白得吓人。

  侍卫们正心惊胆战,殿门突然打开了。阿鹿匆匆走出来。

  “王上召老臣入殿吗?”澹台柳问道。

  阿鹿为难地摇头,要请他入侧殿休息。

  澹台柳拒绝了,他看上去还是那么沉静:“我有几句话想同阿鹿姑娘说。”

  阿鹿点头道:“老大人请讲。”

  澹台柳寥寥几句将近日朝堂之事概述了一下,讲清隋王伐卢是乱命。阿鹿听得半懂,眉毛渐渐结起。她对朝堂之事不感兴趣,却也能听出这其中有不对之处。

  澹台柳看着她:“这不是王上会下的命令。”

  阿鹿心中一跳,澹台柳却已对殿中揖身告别,转而上了马车。

  殿前侍卫松了口气,这样一位年迈的老人,能为了国事顶着寒冬在这里请见隋王,他们也不由得生出敬重,感叹道:“老大人无法,只能请托姑娘将话转劝王上了。”

  是如此吗?阿鹿紧紧颦着眉。

  刚刚老大人看她的眼神,不像是颓然放弃,那目光太平静通透了……

  阿鹿转身回到殿中,殿前匆匆赶来一个头发半白的中年男子。他是跟着之前跑出去的侍卫来的,大冬天硬是跑出一头的汗,等他再见到空荡荡的阶前时,腿立时就有点软。

  侍卫忙迎上去:“澹台大人。”这位也姓澹台,是隋相的老来子,现在也五十多岁了。

  “我父……”澹台甑喘道。

  侍卫忙道:“老大人无碍,已经坐车回去了。”

  澹台甑松了口气,他听来找他的侍卫说他爹在隋王殿前,可能要死谏,来了见阶前无人,就怕是他爹已经躺下让人送去就医了。他对侍卫拱拱手表示谢意,等喘匀点后,又去撵他爹的车。

  宫中车行的慢,澹台柳刚离开没多久,倒真让他撵上了,撵上之后,五十多岁的老头子又喘得够呛,脸色都有点青。澹台柳把儿子叫上去灌了一碗热姜汤,这是车里提前备好的大铜壶,底下分隔层埋着炭。等澹台甑缓好了之后,再看他爹,不由瞪大了眼睛——他爹刚从俩大袖里各掏出一个小汤婆子,此时正解开衣服从腰上扒拉第三个。

  见他缓过来,澹台柳招呼他:“快来帮我把这个解开,烫死老夫了!”

  汤婆子缠得紧,在外面裹了好几层棉布,被厚重的官袍一压根本看不出来,顶多让人觉得他爹胖了点,当然也可能是老年浮肿。澹台甑一放松下来思维就有点飘。

  他帮他爹把汤婆子解下来,小声问他爹:“爹啊,您刚才……就带着这些在门前谏隋王啊?”

  澹台柳冲他瞪眼:“大冷天的,不带着它们要冻死你爹啊?”要不是宫中有阵法,他还想贴几张符呢,那个温度适宜,也不必挨这汤婆子的烫。

  “我还以为……我还以为……”澹台甑没好意思说下去,不过也松了口气。他爹能带着仨汤婆子去谏隋王,肯定是不想死的。他爹裹得比他都暖和!

  “你还以为我要死谏?”澹台柳道。

  澹台甑点头,把他爹解下来的汤婆子自己抱着暖手,他听人说他爹要死谏,吓了一跳,出来时衣服都没穿多厚。

  澹台柳恨铁不成钢地问他:“隋王下这命令正常吗?”

  澹台甑摇头。

  “那她都不正常了,我死谏有用吗?”

  澹台甑继续摇头。

  “那我干嘛要死谏?”都知道没用了还白搭一条命,他蠢啊?

  澹台甑虚心挨骂,问道:“那您去干嘛了?”

  死谏都没用,正常谏肯定也没用啊,您跑这一趟图啥?

  澹台柳看着远方,眼神有点深:“我这一趟……”他摇摇头,不说话了。

  他这一趟不是来见隋王的,是来见阿鹿的。他觉得那小姑娘并不只是应不负用来摆着的,隋王是真的信她,从很久之前,他们议事的时候几乎就从没避过她,况且,以应不负的心智,她对今天的局面不应该一点准备都没有。如果她有所预料,就该有所准备。

  澹台柳想着上次与隋王相见时的种种细节,长长吐出一口气。希望,他没有猜错吧。

  老头子已经别无他法啦,最后能做的一件事,也只有引您自救了。

  ……

  阿鹿回到殿中,殿中缭绕着辛热的香,并不浓。这几日王上的头痛症似乎减轻了一些,香丸用得并不频。

  应不负斜切在榻上闭眼,一旁的老琴师手下琴声舒缓,如泉水潺潺。

  阿鹿悄悄走到应不负身侧,像之前那样替她梳头皮。

  “老大人走了?”应不负问道。

  阿鹿应了一声:“他同我说您最近下的王令不对呢。”

  “他都说了什么?”应不负问道。

  阿鹿学了两句,应不负打断她,意兴阑珊到:“算了,无非还是那些老话。”

  阿鹿沉默不语。她学的不是老大人刚开始对她讲的朝堂事,而是后面对她说伐卢是乱命的话。老大人前面的话是在告诉她发生了什么,后面的话才是需要转达给王上的。可这些话王上早已听过了,是劝不动王上的。老大人既然知道,为什么要让她在对王上再重复一遍呢?老大人如果是为了让她传话,又何必先讲解朝堂上发生了什么呢?

  阿鹿想起老大人是对她怎样说的。他对她说“有话要同她讲”,而不是“有话要请她转达给王上”。

  阿鹿只是对朝堂上的事情不感兴趣,她并不是傻。她想,老大人不是要她做他与王上之间的传话者,他就是在教她,先教她知道发生了什么,再教她知晓伐卢的事情有百害而无一利,最后再告诉她……“这不是王上会下的命令。”她想到老大人最后对她说的那句话,心中沉重起来。

  “王上,”阿鹿悄声对应不负道,“老大人说您的王令不对,您为什么要下伐卢的王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