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154章

作者:肥皂有点滑 标签: 种田 爽文 美食 穿越重生

  这两人,偷偷摸摸地竟然什么都算计好了。

  他们都可以想象,将纸张卖到诸国的话,得赚多少钱。

  因为影响太大,其中具体事宜还得和朝廷商议。

  现在的重点是,刚才反对派的几个代表说,要是寒门的读书人多起来了,他们一点也不建引一些寒门入仕。

  入仕的寒门多少其实并不重要,而是开了这个头,定了律法常规啊。

  一片鸦雀无声。

  哪怕明知道这是莫少珩给他们挖的坑,但他们刚才跳了,在文武百官面前,在圣人面前跳了。

  这叫他们如何反驳。

  但也不可能因为这么一个坑,就真答应变法了,贵族世家还不得恨死他们。

  所以说,里外不是人。

  莫少珩其实也十分清楚,变法直接影响了这些贵族的利益,绝不是这么简单一个套就让人同意的。

  莫少珩说道,“一边是北凉的长治久安,一边是贵族世家的权益,不如……”

  莫少珩看了看三公,又看了看反对派的几人。

  “不如,我们折中一下如何?”

  “我们可以实行双规制。”

  “贵族推举制度依旧有效,而不是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律法。”

  “我们要改变的,仅仅是给寒门再立一条入仕的规则。”

  “让寒门子弟可以通过这个规则,进入朝廷,入仕为官。”

  众人:“……”

  贵族推举制度依旧有效?

  也就是说,保住了贵族的基本权益。

  寒门通过另外一套规则进入朝廷,让寒门有个盼头,算是召贤纳仕,为北凉的长治久安做努力。

  “双规同时作用于我北凉朝廷,你们觉得如何?”

  无论是变法派,还是反对派都开始议论了起来。

  以前变法不成功,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双方都没有变通的可能,但莫少珩给他们找了一个变通的渠道。

  变法,从来都是凶险无比,并非是好法就一定能顺利的推行下去的。

  要想让各方都满意,实在太难了。

  哪怕是莫少珩现在提出的折中一下,也是在贵族推举制度的弊端被完全暴露出来的情况下,大家不得不思考一些可行性的这种特殊时候。

  不然的话,别说莫少珩,三公都无法动摇根深蒂固的贵族。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这时候,有人道,“说起来简单,但重新拟一套适合寒门的入仕的规则,哪有那么简单。”

  “况且,寒门入仕的数量,又当如何?”

  多了,就占据了贵族的该有的权益。

  少了,又称不上召贤纳仕,如何防止贵族推举制度产生的不思进取,尸位素餐,内部腐败等问题。

  贵族其实也明白,只有北凉强大,他们才能强大,北凉不发展,他们依旧是诸国眼中不起眼的小世家。

  这就形成了一种矛盾,除非进行合理得当的调控。

  莫少珩犹豫了一下。

  “我这里倒是有一套适合寒门入仕的规则,就是难免苛刻了一些。”

  众人心道,苛刻好啊,哪有那么容易就让寒门轻易进入他们的圈子这样的好事。

  连圣人都开口了,“说来听听。”

  莫少珩说道,“我这套规则被称为科举。”

  “我北凉各地,分为洲,洲下有郡,郡下有县。”

  “首先以县为单位,以三年为期设置一次县考,在县考中脱颖而出的寒门子弟,需要进一步参与郡考。”

  “依旧以三年为期,再次脱颖而出的参加洲考。”

  “洲考中获胜者,再聚集凉京,参加最后的京考。”

  “如若能在京考中脱颖而出,方才能入仕。”

  众人:“……”

  咕噜。

  这何止是苛刻?这简直是重重险阻,跟过三关斩五将一样。

  能……能顺利通过京考的人,那得是怎样人。

  想想都有些不可思议。

  对于没有科举概念的人来说,的确足够震惊的。

  以前都是推举,只需要几个人说你有才能,你就有才能,直接上位就行。

  但这科举制度,一层又一层的筛选,跟过独木桥一样。

  他们甚至都觉得,莫少珩不是给寒门寻了一条入仕的道路,而是在故意刁难吧。

  莫少珩道,“每三年选拔一次,寒门入仕的数量也由圣人和诸位决定。”

  “而且,你们就不想看看,这么选拔出来的人,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咕噜。

  他们觉得选出来的还是人吗?

  “你们就不想看看,从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贤才,会将我北凉带领向何等繁荣昌盛之景?”

  “北凉,从未见过山顶的风光,你们就不想去看看吗?”

第57章 天子门生

  金殿上。

  所有人都在看着莫少珩。

  包括变法派,他们一心想着官员制度变法,改善贵族推举制度。

  也的确修改了贵族推举制度,所以才导致贵族反抗那么激烈。

  但现在……

  莫少珩说依旧保留原制度,在此基础上,为寒门添加了一个科举制度。

  北凉施行双规制,两条规则同时生效,最大程度保证了贵族的利益不受侵害。

  关键是这个什么科举制度,从莫少珩嘴里说出来,还有模有样的,让人眼前一亮,心神都能沉进去一样。

  说实话,还真有点想看看从科举之中脱颖而出的寒门子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莫少珩继续道,“以前,凉京的贵族,最怕去远的地方当官,地方官又苦又累。”

  “如果选拔出了寒门子弟,可以直接将他们发放到地方上,你们不愿意去的,让寒门子弟去,也算是对他们的一个考验。”

  “等他们在地方上做出了政绩,再以政绩调升他们的官职,直到调他们回京。”

  寒门入仕,的确艰辛,特别是让贵族放开这个口子,更加艰难。

  想要打破阶级的壁,注定是要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才行。

  所以,莫少珩往艰难的方向说。

  这样,才有可能让贵族松口,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打破阶级的途径。

  当然,一但贵族肯放开这个口子,恐怕科举带来的影响,是他们也绝对始料未及的。

  众人:“……”

  别人千军万马杀出来,结果,莫少珩说,将人放地方上去。

  没有政绩,连个回京的机会都没有?

  咕噜。

  也……也太苛刻了。

  怎么感觉,不是让寒门来当官,是让他们来吃苦,当牛当马使啊。

  像发配到地方当官,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地方,贵族的确是不怎么愿意的,越偏远的地方,生活越艰难。

  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若是……若是控制寒门子弟入仕的数量,让他们去干贵族不愿意干的这些苦差事,也未必不可。

  其实,莫少珩却知道,在他们看来的苦差事,在寒门子弟心中,却是……可望而不可及。

  身在不同的阶级,对一件事物的价值的判断,也是截然不同的。

  莫少珩见众人有些意动,趁热打铁的道,“诸位,不若我们今年先尝试一届科举,看看效果如何?”

  “再说。”莫少珩看向几位反对派的代表,“再说刚才几位可是答应,只要寒门的读书人数量足够,你们是不建议引一些寒门子弟入仕的。”

  后面一句话,就有些堵人的嘴的意思了。

  众人:“……”

  议论纷纷。

  若说科举制度,的确功在北凉。

  这种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自然有它的可取之处,对读书人来说,每三年就是一次“鱼跃龙门”的机会,甚至比现代一生直接由一次考试来决定命运,还善意一些。

  当然,各有各的优缺点,莫少珩不做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