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型工种 第165章

作者:莫向晚 标签: 快穿 系统 穿越重生

纪墨把那碗拿在手中,反复看了看,修复得的确是不留痕迹,哪怕过去这许多年,擦去浮尘,还能看到表面的光滑细腻来,可惜纯用胶,胶的质量就不一定能够坚持十几年了,某些地方流露出一些细微的色差痕迹来,倒是没有解体,却也能够猜测出修复走向了。

同一样东西,同样的修复方法,出自不同的人手中,多少还是会有些细微的不同,这些不同,大抵可以称呼为个人特色。

有的人会削减这种个人特色,尽量让人觉查不出来,有的人却会留下这种个人特色,像是在彰显自己的能力,那种我就是留下暗门,但你们就是看不到的感觉,似乎还有些中二傲娇。

为了保证修复的完美性,这种个人特色又是细微的,不易被外行人察觉的,便是纪墨这种内行人,看到了也只有那种约略的眼熟感,只当是难得见到同行修复的东西,对这种方法的熟悉。

纪墨跟老太太商量,把这东西拿上去让自己父亲看看,也算是见识见识这等手艺,老太太犹豫了一下,同意了,“你若是不嫌忌讳,拿去看就是,可别坏了,我也就这一件,留着是个念想……”

老物件,老东西,哪怕不值钱,但当年肯花钱去修复,本身就是有些感情的。

纪墨连连应声,准备拿去让莫秉中看一看,是否是熟人手艺,只看莫秉中进城之后的熟练程度,这里必也是故地了。

第293章

手指摩挲着瓷碗上的花纹,看着那已经微微显露出来的淡黄色胶痕,莫秉中有些出神。

“师父看这瓷碗修复得如何?历经十几年还能这般完好,当年必然是了无痕迹。”

纪墨询问着,他少见其他人修复的物件,修复师经手的那些,除非是为了练手用,否则都是选一些昂贵的古物,这样的物件修复好之后都会回到旧主手中,或者另觅新主。无论新旧主人都是富贵人家,不是外人轻易能够看到的。

不知同行手艺如何,只与莫秉中对比,若不是纪墨心态好,恐怕早就对自己没有自信了。

现在看到这位同行作品,倒是堪堪一比,心中也算是有了些底,如莫秉中这样的人,到底还是少。

“当年,怕是与你相当。”

莫秉中似看出了纪墨所求,这般评价了一句,便把瓷碗放在桌上,清脆的碰击声后,淡淡一句,“既原主爱惜,就还回去吧,莫损坏了。”

“嗯。”纪墨应了,又笑着说,“便是坏了,师父再修,还更好了,也不怕的。”

若是往常,莫秉中必要对这话回应一句,或嫌他轻狂,或微嗤一笑,这会儿却没言语,也没什么表情,竟是一时看不出深浅。

见状,纪墨也不戏言,小心拿了瓷碗下楼还了回去,再上来,就看莫秉中竟是没有马上开始修复工作,而是盯着着手中刻刀发呆。

桌上等待修复的是一尊小佛像,慈眉善目的尊者立在莲花座上,衣带飘然若有风,各种颜色缤纷若云霞,浸染在雕塑上。这是一种名为白石的次于玉而优于石的材质雕成,这白石有一项好处就是易上色,同有一项劣处是易掉色,天长日久地触碰就会让一些颜色剥落,同时也会因为材质疏松的缘故易损坏。

这样的材质本是不太适用于雕刻的,可正因为其可上多彩,也为时人追捧,尤其在这城中,家家户户,倒有不少人会选择这样的白石佛像摆放在自家供奉。

若是不小心损坏,修复起来也较为容易,雕琢出可供弥补的部件,直接用胶相连即可,便是颜色部分,若不能补全旧色,重新调配了新色覆盖,也是可以的。

这几天,莫秉中都在接手这样的小佛像修复工作,纪墨也跟着做,只觉得其中难度较少,倒是方便练手了。

几次之后,就能对勾勒佛像线条更有心得,这些雕刻并不是出自同一家同一人之手,但对佛教的信仰年深日久,这城中的雕刻匠大约都以此为定式,没什么创新,千人一面的手艺下来,除唯有瑕疵之处,其他都相似仿佛,除去特别好和特别差的,竟也看不出多少个人特色来。

静默片刻,莫秉中又开始修复,纪墨在旁看着,这次修复已经到了尾声,莫秉中在微调一些线条的位置,新增的痕迹更显灵动,竟是把雕刻匠的手艺都跟着精修了一下。

等到小佛像完成,莫秉中放下刻刀,纪墨自觉上前收拾,把工具放入箱中,那些碎屑都一并清掉,小佛像垫上垫布放在匣中,明日可交给旧主,同时收取尾款。

修复物件所收的款项是分期支付的,先付一个定钱,包括修复所要用到的材料支出,等到修复完成之后,物归原主的时候再付剩下的那些钱,若是做得好,还能得一些赏钱,这赏钱也不独是富贵人家的专属,普通人家也给得,便是没钱,给个吃食茶水钱之类的,也是个感谢的意思。

纪墨之前一直在做修复师的工作,他在修复木器和瓷器上,也都算是出师了,字画可能还差点儿,练手的时间不多,所做不多,专业知识点的增长也不尽如人意,但真正被别人当做修复师对待,接些修复工作,还是在来到这座城中之后的事情。

与佛有关,在城中都要高一等,连修复佛像都较其他不同,更为郑重,也更讲究礼数,同钱一起来的说不得还有些点心,有点儿收买贿赂的意思。

“我明日就把这小佛像送去。”

纪墨说了一声,把匣子搁到一旁。

“嗯。”

莫秉中点头,并不多话,两个默默用了饭,纪墨把碗碟送到下头,那老太太还在,看到他下来,笑着跟他招呼,让他去锅里盛了两碗热汤上去,“你师父也辛苦了,竟是总不见人,拿上去,跟他喝了,热热地喝了,发些汗,免得总在房中阴冷。”

“好,多谢您了。”

纪墨接过,道了谢,在这里住了些时日,发现人都极好的,像是某种家庭旅馆的意思,见人说话都有三分亲近之意,若住的时间久了,怕是也如亲人一样。

如这等热水添饭的事情,不必自家想着,别人就先惦记着了,让人心中一暖,便是再有几处不好的地方,也不好多计较了。

这可能也是店家的狡猾之处,却不让人讨厌。

热汤端上楼,一边递给莫秉中,纪墨一边说:“这老太太倒是个热心肠,关心师父你在上头好不好呐,说是总在房中坐着不好,这面儿阴冷,有几分湿气……”

“是好,信佛,能不好吗?”

莫秉中接过汤碗,喝了一口,似喝得猛了,觉出烫嘴来,话语都透着怪腔调,倒像是热讽一般。

诧异地看了莫秉中一眼,纪墨觉得这故地只怕故事也多,否则不会惹他这般阴阳怪气,不好多说免得惹他不快,早早收拾了让他休息。

次日一早,纪墨就带着匣子出门,去送还佛像的时候顺便还收了钱,对方当面打开了匣子验看佛像修复如何,眼中赞赏连连,“你师父这手艺,没得说,若是不急着走,不如多留几日,再修复一尊佛像如何?”

“是什么佛像?”纪墨询问了一句,他看莫秉中的意思,短期内怕是不会走的,怎么也要佛诞节后再说了。

那人是个大户模样,说出这佛像来历才道出自家根底,是个大户的管家。

“年年我家主人都要把那佛像修复一回,不少人来,凑那万佛盛事,你师父这手艺,也能过来走一趟了,若是能够修成,少不得要多给些赏钱的。”

管家脸上热情洋溢。

纪墨猜测这种推介,成功之后不说提成费,起码也会在主人家那里留一个好印象,这才让人如此积极。

这佛诞节当日,家家户户都会把自己的佛像请出来,沐浴在阳光下,又有鲜花香露,泼洒其上,有点儿浴佛的意思。

因所有佛像都会放在一处,连寺庙中的大尊佛像也会被搬出来,按照大小顺序,佛家座次,依次排开,整个城,真如天上佛国一样,万佛齐聚,蔚为壮观。

这家主人为了这等盛事,专门准备了一尊高大佛像,仅次于汉王府中的那尊,到时候请出来,可位于汉王府中那尊之侧,算是极高的位置上,从这种排序上,也可见地位高低。

管家说起来的时候吐沫横飞,颇有些指点江山的意思,那模样,似为家主骄傲。

纪墨却从这话中听出了些别的,原是之前早就说好的一位修复师被旁人请了去,那旁人不是别的,正是这家主人的对头,两个别苗头,少不得再找个替补的,莫秉中和纪墨这两个外地人,就有幸入了对方的法眼了。

快速修复小佛像,又修复得好,首先这手艺就有,速度也有,其次再有什么差的,也不会太多,矮个儿之中拔高个儿,凑个人头罢了。

主力也不是他们,只是多了他们多个帮手的意思。

那大佛像足有两米多的高度,用的是白石,不是不能用玉,而是汉王府中那尊近三米的佛像用的就是一整块儿玉石而成,他们便不能再用玉了,要次一等,有个忌讳。

纪墨不是第一次听到那汉王府中的佛像,哪怕年年都会被请出来,让平民百姓也有幸一观,但难得一见,总有人仔细看了,说那佛像并不是一整块儿玉石而成,分明是好多玉石拼接而成。

玉石难以上色,一整块儿玉石的色泽变化也有限,再者难得这般大的,便用上多种玉石,多种颜色,在底座之上逐一拼接,最后形成的佛像便格外光彩动人。

这种说法是否可信,纪墨未曾见过那佛像,还不可知,却听说过一事,那佛像的手指曾经碎过,据说是某次搬运的时候不小心磕坏了,而佛指断落便有祸事,果不其然,当年便有蝗灾天降,周边多少地区都不能幸免,幸得佛像断指提醒,广丰城中积有余粮,不仅没受蝗灾影响,反而能够赈济周围,换得偌大名声。

因此,人人都道那玉佛灵验,最是慈悲。

后一年的佛诞节前,佛像被那王魁修复,那王魁也是因此一举夺魁,之后改了名。

这个魁首,就是修复师自己在佛诞节前的比试,由汉王府给出最后的彩头,就是让那魁首去修复玉佛,修复好之后,玉佛光芒万丈,那负责修复的修复师,也有万里名声。此外更有不菲的赏钱,就是所谓的彩头了。

今年他们来得晚了,竟是来不及参与此事,等到明日就见结果,有说必还是那王魁夺冠,竟是再无新意了。

第294章

纪墨回去转述了管家的邀请,莫秉中答应了,他似乎早就在等这样的一个邀请,还亲自过去了一趟,而他身为道人,却给佛家修像,在几个修复师之中也难免落得一二嘲讽语。

同行是冤家,能够心平气和交流彼此技术的,还是少数。

莫秉中无意跟他们交流什么,摆出一副高冷姿态来,左右不搭理就是了,纪墨有心看看别人的手艺,却碍于门墙所限,到底不能随心,只能在别人防备的目光之中充当莫秉中身后的小道士,增添一点儿排面。

这家主人的佛像虽是用了白石,却是那种质地极好的白石,许多地方更为细腻一些,这种细腻也让质地更为坚固,上面附着的颜色就无法浸入内里,不是那么牢固,每一年,都必要重新修复一次,主要就是修复这些色彩,让其光鲜,再有一些磨损掉的地方线条需要修饰。

佛像大,所有人能够被分配的地方就是一小块儿,好与不好,也要看跟众人的配合程度,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是稍微分派了一下工作的。

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刁难,佛头部分,被分给了莫秉中。

“听说云守道人的修复手艺很是精湛,难得修道的出名的竟不是画符做法,我等早就有心见识一二,如今,托赖主家之幸,竟是能够见到道人手段,便是和尚知道,也要面带微笑了。”

这一番话说得夹枪带棒,偏偏又没多少落于口实的污言秽语,就连给的任务,说是最重的,却也同样是最容易出彩的,让人争辩不得。

危机,机遇,两者合并一处,像是裹了毒药的吃食,不吃饿死,吃了毒死,怎么死,总还是要选一下的。

运气好的话,先吃了,再想法子解毒啊!

“好。”莫秉中没有推脱,“等我修复好了,你们再看就是。”

这般应得大气,竟是让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那说话的人被堵了嘴似的,有些憋气,看了一眼这边儿,再不理会,又跟身边儿几个修复师说话,他们都是本地人,怕是早已抱团,言语都透着熟稔,声音压下来,似有几分神秘:“听说那王魁的师兄这次也会过来。”

“师兄?王魁竟然还有一个师兄?”

有人对此表示惊异,王魁成名十几年了,只看众人都知道王魁这个名字,而不知道他原来的名字,就知这人的名气已经深入人心,这样的名人,有个什么,少有大家不知道的,便是风吹草动,也会传得人尽皆知。

“没听说他有师兄啊!”

“怕是不甚出名吧,莫非去了外地?”

“这是学成归来,挑战王魁地位了?”

这都是按照一般的揣测在猜对方的举动为何,之前不曾听闻,这会儿突然冒出来,难道是有什么好意不成。

普通人家的两兄弟,还要为了争夺家产大打出手,一个修复师的资产,不仅是名声的,还有实际意义上的好处,宛若王魁这个“天下第一”,年年不知道多少人挑战,就想要把那个“魁”字夺下来,安在自己头上,也能光宗耀祖。

一个师父教导出来的两个师兄弟,一个出名,一个不出名,不出名的那个真的就不会嫉妒吗?

一样学的手艺,又能差多少呢?

那先说话的有些城府,也是这些人中年长的那个,见得众人好奇,继续道:“你们怕是早就不记得了,王府的玉佛曾断过指,那时候先请的就是王魁的师兄去修复的,王魁那时候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无人听闻,倒是他师兄,据说继承了王师傅的衣钵,是真正的衣钵传人,开山弟子那种……”

这人心中怕是对王魁有些不满,说话之中使劲儿托抬那位师兄,非要把王魁贬损到地底下去的意思。

“别€€嗦,快说快说,后来怎么了?”一人推了他一把,不让他废话。

另一人则笑道:“还能怎么了,若是他修复成了,哪还有王魁出名?”

这一句话可算是揭穿了谜底,说话的那人难免觉得有几分没意思,却还是强行道:“便是不成,也是有不成的道理的,你们知道怎地不成了?”

这一段隐秘,还真的少有人知,当下便有外围的两个催促:“快说,快说,到底是什么道理竟是不成了?”

他们说话没有避着人,主人家把他们请来一起修复佛像,众人都在一个房间之中,佛像周身架设了不少梯子,莫秉中要修复佛头,得了任务就背着工具箱兀自登梯,纪墨没有上去,就在下头扶着梯子,难免无聊,听他们说得热闹,注意力就跟着过去了。

那几人手上也没闲着,一边儿摆弄工具,一边儿说话,倒是没马上往佛像上动工,但站位俨然,若是有人进来看,他们随时都能够拿起工具摆出一个正在用功的姿态来,像是那些想在课堂上偷懒的转笔学生一样,老师不看就在转笔玩儿,老师看了,那笔就是写字的了。

纪墨没有把目光移转过去,只是在专注扶梯之余,竖起了耳朵,认真聆听,他隐约听过类似的事情,外人都说王魁好,但修复师自己内部……同行吐槽,最为犀利啊!

被周围的人催促了几声,率先发起这个话题的人才得到了满足,喝了一口水继续往下说:“你们知道那是怎么不成的?”

“怎么不成的?”

有人特意捧场,追问着。

他便道:“那佛像损了三指,”他做出了一个手势来,那是佛家的一个手印,两指合而三指并出,若配合上另一个手平伸的兰花指,可为□□印,算是比较常见也经典的一个姿势了,纪墨余光看了一眼,衣裳缝隙之中,约略可辨,不知道自己所猜对与不对,不是此中重点,便也不论,继续听他说道,“那师兄修复了许多时日,劳累不堪,完成之后就去休息了,次日王府来人查看,是王爷亲来,看到那佛指登时大怒,知道是谁修复的之后就把人拽过来,硬是砍下了那师兄的一指泄愤……你们猜这是什么缘故?”

到了这里,他竟是还要卖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