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 第130章

作者:扶子不好吃 标签: 情有独钟 强强 末世 穿越重生

  封霖沉眸:“我不会做让你忧心的事。”

  杨奕钦轻笑:“你做的事还少吗?”

  封霖不是没有做过出格的事,从当初因为封爷爷过世, 悄无声息地失联多日;到后来的大学时,为了替他出口气, 偷偷暴打社会闲散人士……他年少时个性孤僻易怒,做事更加随心。

  钱国伟走过来, 好奇问说:“你们在说什么?”

  杨奕钦摇了摇头:“没说什么, 只是随便聊聊。”

  “你们两个人的任务积分, 李江已经让老元一起记清楚了,你们早点回去休息吧。”钱国伟说,“明天早上如果雪还是这么大,李江会继续给你们送早饭,你们吃完早饭再来这里集合。”

  “好。”杨奕钦应下,“我知道了。”

  封霖也微微颔首。

  李江笑说:“我刚刚看了一眼名单表,剩下的人家不多了,咱们明天应该不会忙到这么晚。”

  “那军队的宿舍呢?”杨奕钦问说,“等所有幸存者的住所都安装好了火炉和导烟管,就该给你们的宿舍安装火炉了吧。”

  李江挠挠头:“啊……我都忘了。”

  “用不着担心我们。”钱国伟不甚在意,“这两天大家先裹着保温生存毯睡觉,等有空再陆续安装上火炉就行。”

  “没错。”李江嘿嘿笑了两声,“大家都是有丰富经验的人了,熬两天不是事。”

  杨奕钦叹了口气:“那也要注意安全。”

  钱国伟点头:“放心,基地有分寸。”

  随后,众人便挥手作别。

  杨奕钦和封霖裹紧厚实的外套,围上早晨出门前塞进包里的围巾,沿着东区靠墙的通道,往小区的方向走去。撒了融雪盐的区域只有一米宽,其他位置全是厚厚的雪层,一踩一个坑。

  沿着养殖场外侧的墙走时,还能听到里面牲畜的叫声。

  杨奕钦的目光越过养殖区的墙,朝里面看去,发现穿过了墙壁,能明显看到连续的茅草屋屋顶,应该是为鸡、鸭、牛、羊搭建的简易窝。人类尚且难度过寒冬,家畜也不例外,如今荒地上的杂草全被大雪覆盖,牲畜没有了天然的粮食,必须要找来足够的饲料才行。

  在他的印象中,早期附近的村子里囤有一些饲料,几番搜集扫荡后都被基地运走了。中秋前后玉米丰收时,基地根据有经验老农的提示,将一部分的玉米秸秆碾碎、发酵后做成秸秆青贮当做牛羊的饲料,虽然这种饲料缺少含蛋白质和钙,但耐储存、具有营养成分。

  不得不说,老农的提醒十分有利,基地应该暂时不缺饲料。

  可一直这么持续下去,来年春天之前总有用完的一天,基地大概率会加快肉食的加工和烹煮。

  纵使大雪纷飞,€€望台上仍旧有军人严守,他们都戴着夜视仪,时刻注意基地外的情况。简易€€望台有顶却不能挡风,这些看守的人只好一小时一轮岗,免得有人在严寒中体能透支。

  杨奕钦和封霖每走过一处€€望塔,就会跟上面的人打个招呼。

  走到最后一处时,守卫的人笑着提醒他们:“你们快回去吧,都工作到这个时间了,千万别感冒。”

  杨奕钦朝对方挥了挥手,开玩笑说:“等取暖的事解决了,我一定要给基地提出合理建议,让咱们搭建一排挡风的€€望塔。”

  那人哈哈一笑:“借你吉言。”

  杨奕钦又问:“还好吗?冷不冷?”

  那人指向小区的方向:“偶尔往那边看一眼,就不觉得特别冷了。”

  他们便告别对方,继续往前走。

  踏进侧门后,两人抬头看向小区的群楼。

  火炉多装在客厅窗边,客厅落地窗又是小区精装修的统一格局,他们两人看向前方的居民楼,发现不少客厅的窗帘都没有拉上,将火炉烧得极旺,从窗内透出了点点红色的微光,依稀能看到三人成群的人正围着火光烤火。

  这还是夜间的小区第一次有这么多光点。

  确实有几分暖意。

  杨奕钦哈了一口气,继续往前走。

  两人回到家中的刹那,便感受到了一阵暖意€€€€虽然火炉取暖远比不上散热器和地热盘管,屋内温度只勉强位置在零上十度左右,且受热极其不均匀,可比起外面的冰天雪地冷风萧瑟,已经好上太多了。

  屋内花花一家子正爬在火炉前,像一坨坨毛茸茸的地毯。

  封霖走到火炉旁边,打开圆形铁盖,发现最上面的煤块还在静静燃烧。他拿出火钳,将下面烧尽的蜂窝煤夹了出来,换上新的煤块,然后又将早上的粥煨了上去。

  杨奕钦打开客厅通往后院的门,发现早上挂上去的门帘,下方的边缘如他所想凝了冰€€€€幸好门没事。

  他轻轻扯开门帘,抬脚走向了后院。

  后院的积雪有二十多公分厚,彻底盖住了他们辛苦开垦出来的菜园。墙角的冰柜上也落了厚厚的一层雪,里面想必早已经比冰箱还要寒冷。

  封霖也走了出来,问:“铲雪吗?”

  “趁雪小赶快弄一下吧。”杨奕钦视线落在院内的皑皑白雪上,“积雪太深,不仅菜苗活不了,木屋和冰柜也会被压坏。”

  他们找来两个铲子,往院子高处挂了一盏照明灯,便开始勤勤恳恳地铲雪。

  此时的雪花就像细小的盐粒,打在脸上有轻微的痒意和痛感,落在他们铲开的土地上,很快就能凝结成一层薄薄的白霜,轻轻一踩又会融入土壤。

  两人将菜园内的雪都铲到了后院的角落。

  杨奕钦一时兴起,将那一堆堆的白雪搓成了四个大雪球,其中两个小的堆叠在大的上面,然后掰下几根枯枝,动作随意地插了进去。

  封霖默默帮他拍实雪球,整理雪球外形。

  堆好后,杨奕钦心满意足地弯眸:“这样省地方,还好看。”

  封霖凑了过去,吻在他微红冰凉的鼻尖上。

  “嗯,好看。”

  .

  次日,两人早早起床。

  他们没有等李江过来送饭,而是自己简单做饭、吃饭,然后就直接去了监狱的广播室,寻找老元。

  老元看见他们,吓得瞅了眼时间。

  “怎么来得这么早?饭吃了?”

  “吃了。”杨奕钦说,“早点过来帮忙。”

  老元笑:“你们这么积极,我是不是得给你们加分?”

  封霖并不推辞:“元叔看着办。”

  “好啊,完全没问题。”老元拿出册子,“现在才凌晨五点多,李江还没来呢,晚点他们还要给幸存者送饭……你们要不先帮基地搬点东西?”

  “可以。”杨奕钦欣然应允,“搬什么?”

  广播室旁原本就有一个仓库,仓库的门就在广播室的角落,里面摆放着各种监狱的器材。现在仓库里面的东西早就被清理出去,用来当做临时仓库,存放一些东西。

  老元一边用钥匙打开仓库的门,一边解释说:“这些本来也是李江他们的任务,里面有几套小型的发电机、呼吸机、测压仪、注射器……我想让你们给临时医院送去。临时医院只有一部分楼层有电,现在那里日常人满为患,必须得加大资源投入。钱国伟昨天从外面找来了这些东西,听说还顺手拆了好几个房车的小型发电机,才勉强凑齐了这些。”

  杨奕钦问:“一般医院不是都有备用发电机吗?”

  “有,只要能找到的都搬来了,现在都是实验室的备用电源。”

  “我明白了。”

  在广播室中其他人的帮助下,杨奕钦和封霖将东西一一搬上车,拉到办公楼楼下。这个时间,王彻已经哈气搓手,在楼下静静等待。

  看到是他们来送东西,王彻兴奋招手:“怎么是你们?”

  杨奕钦笑:“起得早,为基地做贡献。”

  封霖:“嗯,做贡献。”

  “哈哈哈!”王彻一起搬东西,“我们也是。”

  临时医院的一二层都亮着灯,王桉民医生已经在查房、整理东西,等待为幸存者抽血检测。三人将东西搬过来,又帮王医生整理了病房和诊室。

  凌晨六点多,梁博士并两位科研人员背着一包资料,来到了临时医院。

  王桉民问:“今天院士还来吗?”

  “不过来了。”梁博士回答,“被我们劝住了。”

  今天仍然在断断续续下雪,谁都担心陈院士会不小心摔一跤。梁博士三人承诺自己会全程监督,才将对方劝了下来。

  王桉民放了心:“那就好。”

  封霖走过来:“三层病房弄好了,还有其他事吗?”

  “没有了。”王桉民说,“辛苦你们了。”

  封霖淡声说:“没事。”

  梁博士习惯性地扶了扶眼镜,朝他笑着点了下头,然后与他擦肩而过。

  看起来没有任何异常。

  又过了片刻,杨奕钦从二楼走了下来。

  再次回到广播室,李江已经在确认今天的安装任务,见他们回来,众人就马不停蹄地“开工”了。

  一直忙到中午时分,大雪又变大了。

  他们完成了几户人家的安装,正要回监狱去吃午饭,却忽然被人拦住了。拦住他们的是两男两女,其中男人左右手各提着两个桶,桶里正腾腾地冒着热气,女人则抱着一叠碗。

  李江不明所以:“怎么了?”

  “我们也想做点什么……”

  “是啊,我们也想做点什么……”

  霎时,李江更加费解了。

  女人主动解释说€€€€

  “自从来到基地,我们就一直没能帮上什么忙,什么危险事都要靠你们来做。现在下了大雪,你们又冒雪给我们安装火炉,让我们可以取暖、可以在吃饭上自给自足……说实话,我们帮不上什么大忙,但小事总是能做一点的,昨天大家去各家各户敲门,问谁家里还有姜和糖,愿不愿贡献出来煮姜汤。”

  说到这里,她有些局促地打开了桶盖:“你看,姜汤煮好了,现在给你们送过来祛祛寒。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你们一定别嫌弃。”

  “不嫌弃,不嫌弃。”李江乐呵呵地说,“你们费心了。”

  女人便欢天喜地地给他们盛姜汤。

  即使是不怕冷的人,也接过了她递过来的碗,笑着道谢。

  一碗姜汤下肚,从身到心都暖热了起来。

  女人热切地说:“再来一碗?”

  “不了不了!”李江忙摆手,“我们得赶紧回去了,下午还有其他任务。”

  女人转而看向杨封两人:“杨哥和封哥呢?不再来点吗?来点才能继续教我们战斗机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