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倒霉穿越 第140章

作者:怪诞江阳 标签: 强强 甜文 穿越重生

许久许久他长叹一声,才去思量谢问渊的话。他原本以为就算再快,这场战争恐怕也要拖到年末或是明年初时,但哪里晓得竟会这么突然。

但这段时日,他在杭州却从来没有听到过一点传言,甚至让人探查胡家等都未曾发现异样,只怕这个是绝密,暂时无人知晓的。

钟岐云思量着之后的策略,船早就造了许多放着,只待那些商贾亲自上门找来,就能尽数下水行航了,只是,若战事一开,船工倒是能让一部分走漕运的跟着行海,但还是不足,看来得早些雇佣谋划了。

这么一想,钟岐云起身去拿了谭元雍的信件,谭元雍在信中提到,让他暂且不要去寻李家老爷,待哪日李家寻来想让他帮忙,他势必想方设法让李家倒戈。

“如是事成,裴家的位置,你便替了吧。”

钟岐云笑了笑,往后李家会寻他帮忙的事,钟岐云只想得到一个,此番战争必然不同以往,战争开始,大商巨贾瞧见不对,必定会取出放在李家钱庄的金银,保有钱财在身,那般时候,放出去必然贷收不回,李家再是家缠万贯,那也是招架不住的。李家能做的就是请几大商贾帮忙了,但是胡家这些与其素来敌对,不横踏一脚已算有情了,怎可能去帮他?

如此他钟岐云倒是可以做些文章了。

谭元雍让他这么做,就是针对的六王爷,只怕谭元雍已经知晓六王爷的遗孤意欲乘机动作了。钟岐云细细算了算,倒也对谢问渊无甚影响,谭元雍提的这个交易也是做得。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支持。

第176章

这一次与回鹘的战争,朝廷将消息隐了下来,在战前几乎无人知晓,也是到了九月二十八战事打响那日,西北大军突袭回鹘驻于交勒城兵营的消息才猝然炸响大€€上上下下。

只是,不同于西北将士们那般的英雄壮志无惧生死、气吞万里奋勇直前,大€€朝太多文人墨客皆受这数十年重文轻武思潮浸染,再加之这两年的数次战败,听得西北大军竟突袭回鹘意图夺回交勒城时,竟是一片又一片的驳斥指摘甚至于唱衰。

“这战争且歇,朝廷怎会在这个时候做下如此糊涂之决定!”

“回鹘铁蹄如何,西北大军经受这数次战败,心下还不明白?!”

“就是!交勒等城当然要拿回,但也不是这个时候啊,谢成老将军退位,新任大将不过十九的年岁,怎么可能得胜?”

“这般若是激怒回鹘人,莫说夺回交勒,只怕西北等地都守不住了!”

“完了完了,今上好大喜功,不顾惜天下百姓啊!”

如此之类的话,说之不尽。大€€向来崇敬之文人都这般说着议论着,普通百姓不明缘由,又看不清背地里的深意,更是将文人说的奉为圭臬,以一传十。

战事开始就已闹得人心惶惶,传到后边更是有人说着不知几时这战火就要烧到中原烧到江南,回鹘人恼怒的铁骑就要踏过玉门关了。

必定战败的消息甚嚣尘上,甚至湮没了西北大军夺取了西北交勒等三座城池、打得回鹘措手不及的喜讯。待到十月二十五,回鹘王叶赫€€怒极举重兵攻袭阿沙里城,两军僵持不下的消息传来,国中骂声又是一片。

这其中自然是有张家等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但确实是拿稳了国中文人的秉性,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境。

十一月初,慎度国数万大军绕道天山北上与回鹘军汇合的消息传来时,出人意料的,那些坊间吵吵嚷嚷的声音,茶坊、书坊文人议论纷纷的话语刹那间消失不见了,与之一同消失的还有街头巷尾攒动的人、热闹的街景。

亦是在这个时候,人们才

明了,当真的知晓恐惧时,却是什么都说不出了。

也是这个时候,那些一直观望战事的商贾,一个一个的找到了钟岐云家中。

应当说,这么多年来,五大家中最大的胡家家主胡岩章,是第一次亲自赶到别人家中商讨生意。

胡岩章望着眼前笑着与提出条件的钟岐云,忽而就想起几年前在府中第一次见到钟岐云的事。

身上不过千两银子,却舍得将台州囤地一本万利的生财想法‘透露’给温旬阳和沈谙两人,借此结交温家和沈家以取更大之利。

当日胡岩章便觉着此人定不会只是一般商贾,纵然白手起家假以时日定能走到温家那般地位。但现在看来,反倒是他胡岩章低估了这人......

想到那一次他暗中推波助澜的船商之战,却败在钟岐云手上,让钟岐云借机吞没其余商队壮大钟家,胡岩章笑了,终究他还是点头道:“你方才提的我应了。”

钟岐云听到笑道:“胡老爷不急,晚辈刚才只说了一个方案,其实我早些时候备下了两个,胡老爷不如再听一听第二个合作的办法?”

瞧着钟岐云眼里狡黠,不知钟岐云又打什么主意,但胡岩章想了想亦笑道:“钟老板且说。”

“方才所提十五年要约之事不变。”钟岐云缓缓道:“胡老爷您也知道,行航再稳总归会出差错,出错那一趟不但血本无归,甚至还有可能损失惨重,为规避这般风险.......这段时日不少生意上的友人都来寻过我,我提出的皆是撇开本钱的净利四六分帐,我钟家取六,至于亏损就是共同担负,但胡老爷,我可以应允您五分净利,所有赔本的风险我担着。”

胡岩章听了神色一动,钟岐云这话的意思就是不管运送丝绸到外邦是亏是营,他都自己承担,每一次走海都不会让他胡家亏一分。

而五分净利......

提高一分利,那就是万两白银,胡岩章不可能不明白钟岐云这是让了多大的利。

但,哪里可能会有无缘无故的让利?胡岩章看向钟岐云,没有说好,也没说不好,他只是观察

着钟岐云,瞧着钟岐云面上的表情,慢慢问道:“钟老板还想提些什么条件?”

胡岩章这么问了,钟岐云也不再藏着,他说道:“不是什么大的要求,晚辈不过想要胡老爷送些东西给我。”

“你说。”

钟岐云低声予胡岩章说了一句。

胡岩章听得一顿,随即疑惑道:“就只要这个?”

“是。”

胡岩章细细思量,随后问道:“可是皇上令你要的?”

钟岐云想了想,摇头道:“倒也不是,只不过想着有备无患罢了。”

“这点东西拿十五年的一分利来换取,你真觉得值当?”

钟岐云听了,给胡岩章斟了一盏茶,含笑:“若论价钱,自然是不值的,前些时日咱们两家有些不必要的矛盾,若借此能化干戈为玉帛,与胡老爷您交好那也是千值万值了。”

钟岐云说的当然就是那次商战的事。

胡岩章听了,坦然一笑接过了钟岐云的茶。他望着跟前年轻一辈,越发的欣赏起来,不过二十六七,却心思通明聪明得很,他家中那小子若是有其五分之一的本事,那就不用他操心到现在了。

想到此处,胡岩章眸光一动,他品了一口茶,才慢慢问道:“我听闻钟老板尚未婚配?”

钟岐云一听就明白了胡岩章的意思,他随即应道:“确实还未,不过早已心有所属,想来也快了。”

“哦?原是这般。那胡某先在这处恭喜钟老板了。”

一言一语虽没一句点明,但两人都明了对方的意思,之后钟岐云和胡岩章又说了些其他生意上的事,此事揭过不再谈起。

盛宁元年十一月初三始,冬日北风吹起时,钟家海上船队浩浩荡荡乘风南下。

十一月初八,钟岐云等来了川蜀李家的当家李崇淮。

回鹘伙同慎度一齐攻击大€€逼退西北大军之事传到杭州时,国中上下的大商巨贾陆陆续续到了李家钱庄将银钱取要了出来。

两人在乘风驿的三楼谈了一个时辰的话,李崇淮长叹一口气:“钟兄弟势必要帮我啊。”

李崇淮不过三十四五的年岁,正值壮年,个子不高且瘦削,但

却机敏得很,说着一口的川蜀话,两人不过第一次见面,就句句称兄道弟,话里话外一股子江湖气。

“哎,李哥实在是高估我了,我钟家行船不过几年,也是今年才见些起色,手头的银两也就那么些?比之其他兄弟伙儿们抽出去的那些实在是杯水车薪,哪能帮到忙啊!”

“钟兄弟说这话!”李崇淮笑呵呵道:“现在谁人不知道现在你钟家说啥,那些人家就听啥嘛,其实这是也不算大,大家就只是怕我李家中途变卦收拾包袱跑了,但我李家祖宅就在川蜀那地,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啊,我李家也不是没得钱,只是忽然大伙儿一起跑来取那么几千万两,哪一户钱庄受得了?钱财先不取出来也是可以的,不过就是打个仗嘛,我李家一百多年前经历过的战事比这还多,还不是留存至今?钟兄弟给他们说道说道就好了嘛。”

钟岐云望着笑眯眯的李崇淮,前势也造了,他瞧着也差不多了,就松口道:“要我帮李哥也不是不行......”

李崇淮当然知道还有条件,他连忙说道:“你说你说,只要为兄的办得到必定赴汤蹈火。”

钟岐云瞧了瞧四周,见无人在侧,他才靠近李崇淮些,说道:“我听闻,李家与六王爷有亲?”

李崇淮神色蓦然一变,随即想到钟岐云就在一旁看着,他假意惊慌道:“哪个说的啊!我李家咋会和六王爷有牵扯,钟兄弟莫要乱说!”

钟岐云笑道:“李哥,兄弟我说的是太祖的第六子,镇远亲王。”

李崇淮一听,心知中招,钟岐云是故意套的话,想到钟岐云帮着谭元雍对付魏和朝,虽说不知钟岐云知道多少,但他还是斟酌着说道:“好嘛,我也不骗兄弟,我父亲生前确实与六王爷有些故交,但那也是上一辈的事了。”

钟岐云当然知道李崇淮没有全说真话,他道:“实话告诉李哥,今上托我告诉你一声,六王爷的遗孤已不成气候,凭他和那几个老爷还夺不了权,既然是上一辈的事了,就不要因此影响着这一辈了。”

李崇淮听了就知

道盛宁皇帝是什么都知道了。

钟岐云见李崇淮不说话,又继续道:“其实我心下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李崇淮看了看钟岐云,“钟兄弟且说。”

“张家帮着那个卓晚舟是为着权势,为着改了商贾的命,但李哥你这处又是为了什么?当官?我看李哥不像想要做官的模样。要权?有权就有责,虽未接触几个时辰,但我瞧着李哥当是不喜欢拘束才对。”

“李哥,我看你性子豪爽,但眼睛却看得清明,也是重情重义之人,来寻我之前,你必定已经知晓我的根底,知道我是受皇恩领帝命的商贾,那就是与你不对盘的,可即便如此,你还是为着李家钱庄来找我了,是不是兄弟我就可以认为,在那未知的缘由和钱庄的前途里,李哥选了钱庄?”

李崇淮怔怔不能言,似是说到他心上,许久他才叹道:“有时候,恩情啊,更难还。”

钟岐云不知李崇淮口中的恩是何事,但不管怎么样,那肯定也是上一辈的事了,他想了想还是说道:“李哥冒着天大的危险庇护卓晚舟这些多年,那就算是偿还了吧,皇上的意思,我想来也不是要李家真的做那背信弃义之人,只要李家这处不做不为便可,之后皇上亦不会怪罪。”

李崇淮叹了一口气:“他是要我不给卓公子供给兵器吧?”

“是。”钟岐云想了想还是说了句:“兄弟给李哥说句实话,不知李兄如此思量,若是拿卓晚舟与谭元雍比,你觉得谁谋略更甚,谁胜算更大?我虽对其不了解,但这么多年一直躲在众多谋士之后不敢上前,说句难听的话,这样的人胜不了。”

“若是败了,李家必定万劫不复,李哥何必为着那已经还了的恩情,搭上两百年的大家族,不若趁早收手。”

第177章

十一月中旬,在国中百姓惧怕战火痛骂朝廷的时候,在两湖米粮告急时,门下省拟定降农税令在各州、各城、各村、各镇张榜告示天下。

榜文明示:盛宁元年十二月起,原三十三之一的农税降至五十五之一。

“这,这是啥意思?”

“啥意思?这还不懂?原本咱们收成之后不是每三十三斤粮食要缴纳一斤给朝廷吗?榜文说啊,从今往后,咱们五十五斤才需交一斤粮了!”

“这种好事儿!”

“可不!盛宁皇帝是好人啊!”

大€€国中百之七八十的皆是农户,降低米粮的消息一出,正如谢问渊预料的那般,一时间国中热议的西北战事就被盖了过去,毕竟比之还未烧到眼前的战火,少缴纳粮食税赋更贴近百姓切身利益,也刹时稳固了民心。

某些居心叵测之人肆意散步于朝有害得话语,让这一纸降税令击得溃散开了。

之后一日,随之而下的,还有一纸暂行两年的海商律,律中载明:大€€朝征收四十之一的海商税与三十之一的外邦关税,大开杭州、泉州、玉环、松江、茂江、青州、燕尾、颍州八处通海行商口岸。户部增设行海司,沿海州府增设海缉蜀,专司海岸巡查备记等事宜,并在律中定下行海通行要件、海商行海之规矩,其内容与当初钟岐云予冯评提及的大同小异。

而其余涉及的事宜,不外乎官府巡查护佑海商之责,稍有些脑子的都能瞧出,那八大口岸不就正好是钟家建好或在建的行海口岸,通海口岸都是钟家的,那不暗示着行海几乎钟家做主了吗?更何况那些官府巡海护佑船商、维持海商秩序条款,说白了也几乎算得是在保护钟家船只了。

朝廷想要钟家拿出钱来,所以就给钟家大开方便之门了。

如此,朝中其余还在观望的商贾,就都寻到了各处乘风驿找到管事商谈往后的生意了。

虽说眼下的海商律出的仓促有些东西还未完善,但望着其上所列明的事,钟岐云还是颇为满意。

所以,在听说两湖再一次缺了粮食的时候,知晓谢问

渊钟岐云大手一挥,在国中上下米粮富足之处重金购买米粮,而后让钟家商队送往两湖。

这样,其余近日与钟家结好的商户亦不能视如无睹,多多少少都拿出了些家中存粮,一同助两湖度过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