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吃点儿吗
作者有话说:
小宋总:带着战利品回家咯——
第104章
“殿下, 我们不等格日勒撤兵了吗?”丹仁吉抬头问道。
万一等他们带着玄甲军走了,齐格部落被格日勒杀个回马枪怎么办?
“你还当格日勒的军队时几日前刚起兵叛乱的模样呢?你大可放心吧。”
宋青远笑着摇了摇头,看了一眼歧山的方向, 继续说道:“不过明日,格日勒就会带着他的几千残兵退回歧山以西的。”
格日勒这个人,虽然野心勃勃,但没有相应的能力支撑, 脾气暴躁又刚愎自用, 身边谋士的话他也只当是空气。
仅凭他一人,根本翻不出什么大浪来。
丹仁吉愣愣地「哦」了一声,显然是接受了宋青远这个说法, 转身出去,为明日带兵回王庭做准备去了。
宋青远之所以着急回王庭, 除了格日勒这边翻不出什么风浪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此行的时间早已超出原本预计的五日之久。
虽说日常的公事交给达兰台他也比较放心,若是发生了什么紧急情况,王庭那边也一定会第一时间就联络自己, 但宋青远这几天仍旧挂念不已。
毕竟连提那边的进攻正进行到关键阶段。
上一封邸报显示, 连提已将大军分成三路进军,然后在邕宁汇合, 再集中兵力进攻通州。
通州一破,南周就再无天险可以抵挡漠北的铁骑了。
这个时候, 宋青远是一定要坐镇王庭的。
回王庭的时候, 他们比来时少了一大批制作火药桶的原料, 所以花费的时间比原先还少了半日。
因为宋青远走时吩咐过江铎, 不管谁来, 都用自己卧病在床,不便见客的理由回绝。因此,他回来之后,还得继续装几天病弱。
刚到王庭的这几天里,宋青远一直窝在书房,查看达兰台每日记录的类似于工作报告的东西,尽心尽力地演了几日身体逐渐好转的戏码。
终于等到差不多能出门的时候,宋青远这边就收到一封来自阿穆尔的加急的信件。
信中说这几日山里时常出现大雾,好几队想要前往南周的商队都望而却步。
因为怕在山里迷了落,他们要么决定改道,要么就在木和部落停了下来,打算等过几日再走。
而阿穆尔来信,便是担心山里的雾会影响后续辎重和粮草的补给,问宋青远要不要提前几日派出运送物资的军队。
宋青远看完信后,皱着眉坐回了书桌前,一边无意识地捏搓地信件的边缘,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他们在齐格部落时,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晨起时空气湿度大,丹仁吉当时还特地推迟了制作火药桶的时间,生怕火药受了潮失去作用。
这几天正值漠北雨季,空气里水汽丰富,而山中昼夜温差又大,确实容易有大雾出现。
宋青远之前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现在被阿穆尔一提醒,才发现大雾会会给军队行军带来极大的困扰。
不管补给军队的行军速度大幅减慢,更甚至直接在山中迷失了方向,都会给前线作战的将士们带来极大的影响。
见宋青远看完信后便一直沉默不语,一旁的达兰台忍不住问道:“殿下,可是遇到了什么问题?”
宋青远把信交给身后的江铎,让他递给达兰台,扭头对一旁的的副将开口问道:“你们从前若是在行军途中遇到大雾,一般会怎么办?”
副将低着头思索了一会儿,才回答道:“若是有斥候侦察到前面有大雾,大部分时候会选择绕路而行。因为在雾中行军,很容易迷失方向。”
“若是不方便改道呢?”宋青远又问。
“不方便改道的话……”副将斟酌着开口道:“那便会先派出一路斥候军探路,然后在沿途做好标记,大军在后面顺着标记行军。但这样一来,行军的速度便会减慢不少。”
“若是在雾中能认清方向,可会好些?”宋青远思忖道。
副将虽不知在大雾中要如何辨明方向,但还是认真回答道:“若是能辨明方向,再加上有地形图的话,迷路的可能便会大大降低,也不会影响行军速度。”
“我明白了。”宋青远点了点头。
恰逢达兰台看完信件,便开口问道:“殿下可是有办法在雾中辨明方向?”
见宋青远的表情并不着急,达兰台便只当他已经有了对付此事的办法,一脸期待地望向对方。
但宋青远并不像之前那样立马吩咐他们做事,而是有些犹豫地看向副将,“你们在行军时,难道不带着指示方向的东西吗?”
他明明记得指南针这种东西很早就出现了啊。
早在战国时间就有了司南,他们怎么却一副没有工具用来辨别方向的样子。
宋青远还记得自己在燕云见到的,本该在美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后才出现的脆甜苹果。
这毕竟是一个类似于平行世界的地方,万一真没有指南针,或是甚至连磁石都没有被发现呢?
但好在,这个世界并没有与宋青远所熟知的那个古代偏移太多,副将愣了一下便问道:“殿下说的可是指南车?”
宋青远疑惑地点头。
这不是有了可以辨明方向的司南吗?怎么还能在大雾中迷路呢?
许是看懂了宋青远眼里的疑惑,达兰台主动解释道:“殿下您有所不知,指南车的个头庞大,又极重,并不方便在山中行军携带。只有需要穿过戈壁或是荒漠时,才会用上指南车。”
宋青远对于古代指南针的印象还停留在后人复原的那个,由一块刻有方位的方形铜盘和勺形的磁石组成的司南。
但那个东西并没有实物出土过,听副官描述的指南车,想来和他认知里的司南没什么关系。
被雕刻成勺状的磁石,球形的底部会大大减小摩擦力,同时降低重心,若是配上一个足够光滑的平面,应该的确可以用来指示方向。
但宋青远还是觉得,若是把磁石制成勺子的形状,不仅需要磁力极强的磁石,而且还要耗费大量打磨的功夫,实在是不够划算。
还是磁针好。
思及此,他还是命人准备了不少磁石过来,让工匠制成一根根磁针。
看着眼前比磁勺不知缩小了多少倍的磁针,宋青远很是满意。
这样一来,出门在外的人直接把它装在怀里就行,辨明方向不知方便了多少。
但很快,宋青远就意识到了另一个问题。
一个直接关系到指南针能否制造成功的问题。
那就是如何才能将磁针架起,让它在水平方向上灵活转动。
宋青远突然想起,后世的指南针大多是把可以指示方向的磁石制成菱形的薄片,然后在底托上竖一根细针,支撑着上面的磁片,让它可以自由转动的。
但现在他把磁石磨成了针状,要怎么样才能把它架起来呢?
宋青远看着面前和缝衣针一般粗细的磁针,难得陷入了沉默。
指南针这个名字误他太深!
以至于宋青远想起指南针的时候,下意识便让人做成了针形。
不能灵活转动的磁针还怎么指明方向?宋青远一时有些茫然。
这段时间都用在在让匠人打磨磁针上了,若是推翻重做,原先的辛苦都浪费了不说,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时间也不一定够了。
宋青远便打算做两手准备,一边让工匠们加紧制作菱形的磁片,一边思考现有的磁针该怎么利用。
总之,这几天的辛苦决不能白费!
就在工匠们加班加点制作着指南针二代时,宋青远也突然想起,在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好像记录了几种指南针的制作方法。
书里主要介绍了四种方法。
第一种就是水浮法,利用水的浮力将磁针悬浮在水面,指示方向,和后来人们航海时用的罗盘的原理类似。
而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则比较相似,都是将磁针放在一个比较光滑的地方指示方向,例如指甲盖或是碗沿上。
但这两种方法都被宋青远在第一时间就排除了。
主要是因为这种办法虽然可以让磁针悬浮,但还是不够方便。
试想一下,在大军行军途中,还要找个平稳无风的地方,掏出一口大碗来让磁针悬浮。
要是一个不小心,磁针掉进草丛里去,那么小的一根针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到。
宋青远光想想那个画面就觉得头疼。而且这种办法指示的方向也不够准确。
至于最后一个方法,也就是沈括比较推崇的方法,那就是在磁针的中间粘一根极细的蚕丝,将其悬挂在空中指示方向。
这个办法的准确度还可以,但同样也不太适合在行军时使用。万一哪天刮大风还需要指示方向呢?
况且以漠北的气候来看,这样的情况才是常态。
现在就只能寄希望于工匠制作的速度和水罗盘身上了。
宋青远在图上画出了水罗盘的样式,一个四周平滑中间凹陷的圆盘。
到时候在中间盛满水,再将磁针置于水中悬浮,就能用来辨明方向了。若是担心行军途中里面的水洒出,还可以在上面加一个透明的盖子。
之前制作望远镜透镜的那几个琢玉师已经有了不少打磨水晶片的经验,想来再磨一个更简单的平面镜也花不了太多时间。
虽然水晶是昂贵了些,但若是到了明天,后世的那种指南针还制不出来的话,宋青远也只能再友情支援几块品质极佳的水晶了。
总之在运输粮草的将士们出发前,他必须把指南针制出来。
这几天王宫的某个偏殿里,时不时就传来叮叮咚咚的敲打声,那就是宋青远在带着工匠们制作指南针。
至于为什么不在外面制作,那当然是因为宋青远如今还有一个「风寒初愈」的人设,不方便每天奔波于作坊和王宫之间。
况且,自连提带兵出征后,偌大一个漠北王宫就只剩宋青远这一处宫殿住人,其它的地方空着也是空着,倒不如用来做他的手工间。
作者有话说:
宋青远: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指南针不是针。
蒽,司南这个东西是真的没有实物出土,甚至到底是不是个勺都难说……
第105章
在工匠们铆足了劲儿的制作中, 菱形磁针的指南针终于在军队启程前给赶制了出来。
但宋青远最后还是没有省下那几块品质极佳的水晶。
主要是因为他发现,用银针在下面作支撑制出来的指南针,依旧少不了在顶部镶嵌一块透明盖子。
上一篇:我死后渣攻们都疯魔了
下一篇:美强惨受对我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