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男配罢工了 第139章

作者:杨柳垂堤 标签: 情有独钟 打脸 快穿 爽文 穿越重生

而太子,又是最不好当的。

既要面对父皇的怀疑和防备,又要防备一众兄弟们的污蔑和暗算,一个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身家性命不保。

太子不好当。

十几二十年的太子,更不好当。

萧锦荣建议四皇子先蛰伏,等其他皇子们斗得差不多了,再加入到最后的角逐中也不迟。

四皇子不解,还担心等到最后再加入角逐,会错失良机。

“正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现在我的兄弟们斗得这么厉害,我龟缩在后面,岂不是会让他们看不起,认为我没有进取之心?真等到失了先机,再来筹谋,岂不是晚了?”

萧锦荣摇了摇头,耐着性子解释道:“殿下此言差矣,自古成大事者,都必须能忍常人不能忍,昔年淮阴侯甘受胯下之辱,才能成就不世之功,如今,殿下只不过是被其他皇子看不起,认为没有进取之心,这又算得了什么?况且,古人云,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被其他人认为没有进取之心,说不定还是一件好事。”

四皇子没太听懂。

萧锦荣就继续解释道:“陛下雄才大略,是一代雄主,如今,诸位皇子斗得如火如荼,就差你死我活了,陛下看在眼里,又会作何感想?”

四皇子尝试着代入父皇的角度思考问题,隐隐约约明白了萧锦荣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父皇并不希望看到我们这些皇子明争暗斗?”

萧锦荣点了点头。

“是也,陛下虽为一国之君,但除开这个尊贵无比的身份,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身为父亲,自然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们手足相残,今天你陷害我,明天我陷害你,斗得不可开交。同时,身为一国之君,万民之主,陛下毫无疑问,是这世间最尊贵的人,没有之一,皇子们争来争去,也是为了这个最尊贵的身份,陛下心知肚明,可是,俗话说得好,高处不胜寒,殿下觉得,陛下坐在龙椅上,看到一众皇子们斗得你死我活,会不会心生凉意,觉得这些皇子们都有不臣之心,在觊觎这个皇位?”

能为了储君之位毫不留情地将自己的兄弟们清除干净,谁知道以后会不会为了一国之君的位子,逼宫造反,逼自己的父皇退位。

经过萧锦荣的分析,四皇子终于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

“所以,我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不争不抢,好让父皇对我更加放心?”

孺子可教也。

谁说四皇子性情暴戾,听不进谏言的。

萧锦荣再一次觉得,那些史籍记载,都是在黑四皇子的。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1]”

不争,就不会有过失,也就不会招人怨恨。

四皇子采纳了萧锦荣的建议。

最后,在萧锦荣的辅佐下,成功从一众皇子中杀出重围,坐上了太子之位。

永宁帝死后,四皇子登基为帝,改元泰昌,史称泰昌帝。

虽然泰昌帝和萧锦荣一路同生共死,感情深厚,但碍于世俗礼法和子嗣传承,泰昌帝还是没有甘冒天下之大不讳,封萧锦荣为皇后。

为了弥补萧锦荣,泰昌帝不顾文武百官们的反对,让萧锦荣成为了大宴朝立国以来,第一位异性王。

因为萧锦荣的封地在汝南,所以,历史上,也称萧锦荣为汝南王。

正史中记载,泰昌帝和汝南王君臣相和,感情甚笃,传为一时佳话。

当然,也有野史记载,汝南王还是安远侯庶子时,就曾经以和柔自媚于还是皇子的泰昌帝,俩人同吃同住,同卧同睡,关系明显不一般。

到了后世,关于泰昌帝魏嵩和汝南王萧锦荣是否有过超越君臣的亲密关系,汝南王萧锦荣到底是泰昌帝魏嵩的男宠,还是真爱,也是众说纷纭。

一千多年后,依然没个定论。

正因为这俩人的关系破朔迷离,一千多年后,还有闲着没事干的好事者们各种考据,求证,想要证明泰昌帝魏嵩和汝南王萧锦荣到底是什么关系。

元青并不关心这些,他只需要知道,萧锦荣和四皇子魏嵩的绝美爱情,是踩着安远侯全族的鲜血成就的,就足够了。

从萧锦荣能毫不犹豫地献祭安远侯一家,就能看出,萧锦荣虽然占了安远侯庶子的身份,但却没有真心拿安远侯当自己的父亲,更没有把安远侯全族上下百余口人,当成是自己的亲人。

或者说,自己的生父,再加上族人们的上百条性命,都不如四皇子魏嵩一个人重要。

若是放在狗血爱情小说中,这么恋爱脑的人设,还能往“傻白甜”上靠,着重渲染“爱情大过天”,什么亲情、友情,全都要给“这绝美的爱情”让路。

但是放在现实中,元青真的很不能理解这种极品恋爱脑的脑回路。

要不是安远侯就自己这么一个嫡子,自己的身体又太差,安远侯也不至于转移了重心,跑去培养庶子,萧锦荣也就没办法找到机会,设计陷害安远侯。

所以,当务之急,还是想办法让自己的身体好起来。

不说健健康康,长命百岁,但至少,也要能下床走动,而不是整天都躺在床上,连出门走走,都怕吹了风身体更差。

元青慢慢调整呼吸,积攒了一些力气后,慢慢从床上坐了起来。

就这么一个动作,就让他气喘吁吁,额头上,更是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这个身子真是太差了。

穿越过这么多个小世界,习惯了健健康康的身体,忽然成了一个从小药不离口的药罐子,元青还真不习惯。

调整好呼吸频率后,元青才用两手扶着床角的立柱,慢慢站起身。

哪怕元青已经很小心了,起身的那一瞬间,还是忍不住脑袋发晕,身形摇晃。

要不是元青意志力强,死死地抓住床柱,稳住了身形,不然,肯定会因为重心不稳,跌坐回床上。

“红袖……”

元青话音刚落,门外就走进来一个容貌清秀可人的小姑娘,一看到元青起身了,马上吓得面无人色,说话的声音都变了。

“世子爷,您怎么起来了?快快躺下,小心吹了风,赶明儿,又觉得难受。”

萧元青是安远侯的嫡长子,刚出生,就被立为了世子,因为身份尊贵,吃穿用度,无一不精。

红袖,只是负责伺候萧元青的几个贴身丫鬟之一。

萧元青喜欢这个丫头的聪明伶俐,平日里,使唤得最多的,也是红袖。

“红袖,帮我换身衣服,我想出门走走。”

红袖不敢忤逆世子爷,但还是小声说道:“今儿天气又不好,我就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手就被冻凉了,世子爷的身子本就不好,吹了风,受了寒,那可就麻烦了。”

看得出来,小姑娘是真的很关心世子爷的身体,也很尽职尽责。

“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和父亲商量,要是耽搁了,可就来不及了,红袖,我的身体情况我自己清楚,你不用担心,给我换衣服就是。”

红袖拧不过,只能帮元青换了一身厚实暖和的新衣。

穿上后,元青的双手还是冰冰凉凉的,足见他的身体健康情况有多差。

第107章 架空古代(05、06)

元青来见安远侯时,安远侯正在检查几个庶子的功课,其中就有萧锦荣。

能看出来,萧锦荣应该表现得很不错,安远侯的眼中充满了欣慰,明显对这个儿子特别满意。

“给父亲请安。”

元青是安远侯的嫡子,也是安远侯的第一个孩子,对安远侯来说,意义完全不一样。

直到现在,安远侯还能回忆起自己当初等在院子里,焦急地等待着妻子产子时的心情。

等到孩子出生后,看到这个襁褓中的婴儿,知道自己有嫡子了,那种初为人父的心情,足以让任何一个男人热泪盈眶。

安远侯也是一样。

这十几年来,安远侯也在母亲和妻子的安排下,纳了好几房侍妾。

但是,安远侯只是在妻子产子时,焦急地等在门外,也只有在嫡子出生后,小心翼翼地抱过这个孩子。

其他的庶子庶女,安远侯都没怎么亲近,全都是安远侯的母亲,府上的老夫人在负责管教和照顾。

除了嫡子元青之外,安远侯还有三个庶子和两个庶女。

元青最年长,但也只比庶子中最年长的萧锦荣大了一岁多不到两岁,其他的弟弟妹妹们,年纪就更小了。

最小的那个弟弟,今年也不过五六岁,才刚刚启蒙。

安远侯把三个庶子全部叫到一起检查功课,萧锦荣仗着年纪加穿越者的双重优势,能在几个兄弟当中脱颖而出,鹤立鸡群,也就不足为奇了。

看到元青,安远侯忍不住面露担忧。

“元青,你怎么过来了?”

对嫡子,安远侯还是很上心的,哪怕明知道这个嫡子身体不好,很有可能会早夭,他也忍不住对这个孩子疼爱有加。

为人父母的,大抵都是如此吧。

哪怕明知道这个孩子活不长,自己很有可能会白发人送黑发人,但还是没办法对这个孩子不管不顾,不闻不问。

元青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答道:“整天闷在屋子里,躺得我浑身难受,趁着天气还不错,出来走走,散散心。”

大晏朝民风开放,即便是待字闺中的大姑娘,也不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虽然元青身体并不好,但也不能整天闷在屋子里啊,好好的人,整天闷在屋子里,也会闷出毛病来,更别说是一个身体本来就不好的病人了。

“今天的天气可不算好,刮风了,小心受凉,你的丫鬟呢?让她赶紧去给你弄一个手炉过来,暖暖手。”

实际上,眼下才刚刚入秋,还没到寒冬腊月,开始用手炉的时候。

只是,安远侯知道嫡子的身体不好,担心他吹了风,受凉,这才急着让元青的贴身丫鬟给他早早地备上手炉,有备无患。

“多谢父亲关心,我还好……”

元青说的话,安远侯根本不听,直接绕过了元青,吩咐红袖,让她给元青弄好手炉。

等红袖手忙脚乱地把手炉准备好,送到元青的手上,安远侯才松了口气。

“多拿一个手炉,又不是让你去舞刀弄枪,妨碍不了你什么,好好拿着。”

安远侯本人是个武夫,平时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孱弱文人,平时上朝,看到那些文官们一个个手捧手炉,还会在心里偷偷暗骂他们身体太弱,不够自己一个拳头招呼的。

但是对自己体弱多病的嫡子,安远侯的态度就直接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不仅不觉得大丈夫用手炉有什么问题,还觉得元青的身体这么弱,就该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把手炉抱在手上,走哪儿都带着。

安远侯坚持,盛情难却,元青只能抱紧了手炉。

不得不说,手炉虽小,但确实有大作用。

抱着手炉后,元青的双手马上就暖和了,整个身子也跟着变暖起来。

“元青,既然来了,就趁此机会,过来帮我看看你弟弟们的功课。”

安远侯记得很清楚,自己的嫡子从小就很聪慧,当初,安远侯本来还想亲自教导元青习武,奈何元青的身体太差,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别说习武了,就是能无灾无病,健健康康地长大,就算是漫天神佛保佑了。

不能习武,就只能转去学文。

安远侯一介武夫,为了找名师给嫡子启蒙,豁出去老脸,把元青送到了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大儒府上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