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夫郎是二嫁 第153章

作者:端瑜 标签: 天之骄子 种田文 打脸 爽文 轻松 穿越重生

王牛吸了吸鼻子:“可以吃肉肉了。”

叶哥儿赏了王牛一个爆栗:“你一天只知道吃。”

王牛委屈的捂住自己的脑袋。

王虎脸上带着笑上前来做和事佬:“以后我们有什么好吃也送过去,牛牛也是想吃肉了,晌午就做点炒肉吃吧。”

叶哥儿应了一声。

这冬天越来越冷,有储备意识农村人家都会把粮食储备一部分在家里,所以他们还是不慌不忙的。

但这冬日在边境就惨了。纪凌就是为了躲避傅澜来支援边境,他是少年将军,带着边境的人打了几场胜仗,他们对纪凌就比较信服了。

军备不足,将士们穿的衣服不够暖和,然后西戎又开始疯狂的攻城,把边境的将士累得够呛。

“攻什么攻,我们城里也没什么粮食,这么冷的天就不能消停一会儿吗?!”一个军士有些崩溃。要是他们有粮食,他们还好想一点,但他们城里没粮食好。朝廷还没有把粮草送进来,他们穿的这单薄的衣服还在打仗。西戎人穿的都是动物的皮毛围在腰间上,看着就热乎。

想把他们的衣服抢过来自己穿上品如的衣服。

西戎是游牧民族,他们冬日基本上都没有储备太多的粮食。这个天气能把人冻死,草原上的动物抵抗能力比人还要糟糕,所以他们储备过冬的粮食已经死了,他们没有吃的,自然要拼命。

人都有求生的本能,他们把求生的本能寄托在掠边上,通过抢夺大楚的人口和粮食来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纪凌不会让他们来欺辱大楚的百姓的。

纪凌年纪小,他以前盛名在外,都是从南蛮打出来的名声。现在南蛮这边大楚的主将是温将军,副将是席衣。

听说这位席衣也是平民出身,深受温将军的信任,没几年就成了温将军的左膀右臂。等温将军老后,估计就是席衣接替温将军的位置了。

纪凌不去想这些,他来到西戎后一直就是和将士们同吃同睡,深受将士们的爱戴。

粮草官带着笑走过来:“将军!朝廷运粮草来了!”

朝廷换了一个皇帝,纪凌对昭德帝没什么感情,换了就换了,只求这个新上任的皇帝不要胡乱插手边境的事。

比如派一个什么太监来监督打仗。

这还是景元帝上位后第一次给边境送粮食过来。

纪凌跟着粮草官快步走过去,他听说很多人兴奋的在说着什么。纪凌看见足足十几车的粮草,这里还不仅有粮草,还有御寒的靴子和棉衣,还有一件单独的上衣。

还有烈酒,有的军痞子悄悄伸出手打开了酒盖子,一股酒味飘出来,整个人场面都静了静,他们屏住呼吸,吸着酒味,露出一脸陶醉的样子。

粮草官看见众人满意的样子说道:“这是秦大人按照陛下的旨意备下的,烈酒的方子是他们家酒楼的方子。这些御寒的靴子、棉衣、毛衣都是从户部的纺织坊和毛线坊做出来的。毛衣很暖和,诸位军士可以试一试。”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有一个军士大喊道。

这个声音带动了其他的军士,没有人知道在寒冷的冬天看见这么多的粮食和御寒的衣物,还有烈酒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大的慰藉。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声音响彻云霄,纪凌对新帝也升起了好感。他和粮草官走森*晚*整*理了一段路,“冬日路难走,你们回去时要小心一些。”

“多谢将军关怀。”

“听你说是秦大人吩咐你的,不知是哪个秦大人?”

纪凌离京时,户部侍郎还是顾侍郎。

“将军离京多时不知道也正常,这位秦大人就是户部侍郎秦青灼,陛下登基后让薛大人入阁了,顾大人成了户部尚书,这侍郎的位置自然就是秦大人的了。”

纪凌沉默半晌,喉咙有些干涩,他的手指攥紧:“是么。”

“对的,秦大人真是年少有为,而且他还洁身自好,身边只有一个夫郎,有些官员邀他一起去喝酒,秦大人也是拒绝了,秦楼楚馆更是一次都没去过。所有邀请他的人都说,只要邀他一起去秦楼楚馆,他就会去茅房,然后一去不复返。”

“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也真是好的,还有一个儿子在,看着长得俊俏。”粮草官多说了几句。

王生水在兵部做主事,和秦青灼关系好,不免就会多说几句。

纪凌听着脸色更冷了,“时辰也不早了,你该回去复命了,我就不耽误你的差事了。”

粮草官应了一声离开了。

……

又是一次大朝议,景元帝坐在龙椅上。

周首辅上前一步道:“陛下,灾民已经涌进京城中,需要派人施粥赈灾。”

“这事一向是户部来做,就交给户部做。”

文次辅跟周首辅打配合:“灾民没有睡的地方,还需工部修建房子以供灾民有房子可以避寒。不求多宽敞,只要能遮风避雨就行了。”

“还有治安问题,需要兵部调配人手维持秩序,这样的雪灾下不能乱了套。”

景元帝颔首:“诸位爱卿都说的在理,董大人就调配一些人手位置灾民的秩序,轮流换班。”

“是,陛下。”

说起来董尚书还是景元帝的岳父。

顾尚书领了差事,然后把差事交给秦青灼来做。

秦青灼:“……”

会谢。

秦青灼把差事交给底下的人去做,他要去灾区监督的,主要是他知道大楚有些官员的尿性,还是要去监督一下,不然就没了王法了。

他这边带着户部的人去朝廷临时支着的棚子里,明南知看见这些可怜人,卫大夫看见他们脸上的冻疮也是一阵心惊。

“用大锅煮一些姜汤送给他们喝,先暖一暖身子。”卫大夫让三个徒弟烧水煮姜汤。

等姜汤煮好了,杨师兄和卫师兄用桶装起来运到了棚子里,给灾民们一碗热腾腾的姜汤喝。

户部的官吏就是在这时来支棚子施粥,他们倒下了大米,秦青灼去仓库那边去了等会才回来。

灾民们纷纷涌过去。

“朝廷施粥了!”

“朝廷施粥了,快去喝粥!”

灾民们拿着碗就过去了,人群还有些混乱,有官兵维持秩序,让他们排队喝粥,不然就不让他们喝。

“一个一个排好队,每个人都有粥喝!”

灾民们老实下来按照顺序排队。

明南知等了一会儿跟着过去看了看,看见灾民们碗里有些稀粥就狼吞虎咽起来,把碗都舔干净了。

他瞧着灾民碗里那么稀的粥,心里有些难受。

秦青灼让人从仓库里搬来了厚厚的棉被,总不能让灾民躺在雪里,太冷了。

“秦大人。”

“秦大人。”

秦青灼从外边走进来,摆摆手让他们不必多礼。

棚子里面烧着火煮粥,秦青灼一看锅里的粥,脸上的笑意就淡了下来。

“这么稀的粥,你们家里自己喝吗?”

煮粥的官吏被他问得哑口无言,再加上秦青灼曾经在英王府的威名,他就更不敢反驳了。

“这锅里的粥,我要筷子立在里面不倒。”秦青灼冷冷的说。

“是,秦大人,下官这就加米!”那官吏小鸡啄米般点头,生怕开罪了秦青灼,他看见秦青灼离开了,后背都湿透了。

这活阎王真愁人。以前秦大人做户部主事还是笑眯眯的,现在做了户部侍郎,手里的事情多了以后,他们和秦青灼接触多了,才知道他的厉害。

他加了米,秦青灼让人又去送铺盖,现在房子还没有,可以先搭棚子避一避,这棚子秦青灼也做了改良,更像是蒙古包一样,四面都遮住了,就是不保暖。

“大家排队喝粥,这里有一些户部库存里棉被,数量不多,每一家人领一床,另外是村长和乡绅的人到我这里来一趟。”

秦青灼带着村长和乡绅去一个棚子里谈事,他远远的就看见明南知了,他的眼睛里有些惊喜。

可惜现在不能和他说话。

明南知说道:“我在这里。”

他伸手指了指杨师兄正在舀姜汤的地方。

秦青灼没学过唇语,读不出来。看明南知的手势他也看懂了。

他笑着指了指棚子,又低声对身边的官员说了什么才进去了。

明南知看见秦青灼的身影消失在棚子里,他吐出一口气,也回到舀姜汤里棚子里。等姜汤舀完了已经是晌午了。

杨师兄听事情都忙完了,“青灼看起来心里有百姓,这样有百姓的人做官就好。”

“相公一直是一个好官。”明南知为秦青灼说话。

那棚子里的村长和乡绅也出来了,秦青灼让他们先一步去管自己村里的人,这样分层管理下来就轻松多了。

秦青灼见明南知还在,粥棚里也都有了秩序,他就走过去看看老婆。

“南知,这么冷的天,你怎么来了?是来看我的?”秦青灼笑吟吟的故意这样说。

明南知脸红,摇摇头:“师父让我和师兄给灾民送姜汤过来。”

第109章 贺寿

杨师兄说道:“姜汤已经送完了, 时辰也不早了,我先回去了。南知,医馆现在没什么要忙的, 你可以留在这里。”

秦青灼的眼睛一亮, 明南知抿着唇, 轻轻的点点头:“杨师兄, 我帮你把这些搬到推车上面。”

“我来搬。”秦青灼怎么能让老婆来搬这些桶,他为其代劳。

等杨师兄走了, 秦青灼就带着明南知进了他办公的帐篷,这里也是简陋的很, 桌子上放着公文和户籍册子。他打算明日在给百姓施粥时就把百姓的户籍和姓名对一对,有村长和乡绅在一侧帮忙事半功倍。

“这天还冷着, 你抱着汤婆子。”秦青灼把桌子上的汤婆子塞到明南知手上。

“明日我让府上的人再熬制一些姜汤送过来。”回春堂还要看病人,冬日受寒的人也多, 回春堂只有师父和两位师兄还有他在,不能时时来这里煮姜汤。

“南知你真是太好了。”秦青灼握住他的手。

明南知怔了怔, 眉眼弯弯, 他垂着眼眸道:“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秦青灼这人到了冬天也像个小火炉一样, 全身都是暖的,晚上往被窝里一钻,明南知最喜欢被他抱着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