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咸鱼 第61章

作者:观海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轻松 团宠 穿越重生

可按照裴清的说法,这印刷术出来后,不说那些大部头,就天下惯常用的四书五经之类的书,印刷出来轻轻松松,成本低了,书价也就低了,买书学习的人自然就多了。

只要能学习,这么多百姓中有才华的人还能比世家人少。

皇帝下意识地就想让裴清去教工部的人如何用这雕版印刷,只是刚要开口又顿住了,这事事关重大,要是让裴清去做的话,等于是让他背上了世家的仇恨。

裴清本来就被世家盯上了,只是最近裴清没有什么动静,世家那边也是安稳着没动弹,可让裴清弄出一个印刷术,那就麻烦了。

固然这比不上科举制出现的可怕,可也足以让世家记恨裴清。

只是如果让别人去主持这印刷术,那这偌大的名声……

皇帝犹豫起来,这名声固然要命,可也有人喜欢名声,就算之后等世家没有这么大的能耐了,再将裴清捧出来,可这中间损失掉的声誉……

皇帝左右为难,可又不太好和裴清说这个事,毕竟他是皇帝,只要他开口了,哪怕裴清其实自己并不情愿,也一定会同意他的说法,那就弄巧成拙了。

裴清说完印刷术,本以为皇帝会召工部尚书过来安排,可是等了好一会,也没看到皇帝有动静,疑惑地看了眼皇帝,就见皇帝面带愁容。

“陛下,这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很不好弄吗?”裴清以为皇帝是被技术给难倒了,惊讶道。

活字印刷术就不说了,可能有点难度,但是雕版印刷应该还好吧,只要寻找到合适的木头再雕出来就成了,普通人干这事可能还要考虑到成本和人手的问题,可皇帝还能难到哪里?

“并非如此,只是……”皇帝犹豫着不知道怎么开口。

裴清看了眼外面的光,他算是趁着还没有关宫门前进来了,现在这个时辰也需要赶紧出去了,于是直接开口告辞。

皇帝看出裴清的心思,有些哭笑不得,他在这边纠结的问题,在裴清那里看起来都不算什么了,干脆也不扭捏了,直接和裴清说明原委。

“这事若是让别人来办,只怕要委屈一阵裴卿。”皇帝低声道。

“陛下,您是打算什么时候喊工部尚书来呢?”裴清沉默了一会问道。

“这印刷术至关重要,自然是马上便召他过来,让工部快点研究出来。”皇帝说。

“我这刚进宫出去之后,陛下又喊工部尚书来弄出这印刷术,那这印刷术是谁弄出来的岂不是……”一目了然。

皇帝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他发现他是太关心印刷术,然后又有些关心裴清,以至于关心则乱,忽略了这点。

最主要的是,裴清已经弄出来很多奇奇怪怪的发明来,哪怕是找个别人遮掩,也很容易让人猜到是裴清。

所以现在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等裴清离开后,过一段时间才将印刷术拿出来,不过也难免被人认为是裴清说出来的,只是没有证据罢了,而对于世家来说,没有证据也不能阻止他们弄小动作。

不过裴清确实不太想要印刷术的名声,因为这个名声实在是太大了,他现在还没有弄出科举制,所以皇帝考虑的还是世家那边的麻烦。

可一旦把印刷术弄到他身上的,只要这件事传出去,那百姓和学子对于裴清就是格外感谢,视作恩人,在这一步,皇帝还不会太多想什么。

可一旦等裴清将科举制弄出来了,好家伙,印刷术你做的,科举制也是你隐隐提出来的,那通过科举制当上官员的人要怎么看待裴清呢?

对裴清过于亲密肯定是不行的,哪怕那个时候裴清可能不是太子伴读了,可他以前身为太子伴读的身份在,若是官员过于亲近,很容易就变成太子一派,那就更完了。

哪怕裴清对于皇帝很有信心,也相信太子和皇帝之间的父子感情,但是对于这种政治党派,感情再深也扛不住。

至于说和裴亲疏远,那也不太好办,天下人都知道,这些人能当官有裴清的恩情在里面,这么对恩人,这批官员名声也不会好听。

所以裴清觉得,这个印刷术的锅,还是让皇帝背吧。

裴清看向皇帝,皇帝被他看的背后一寒。

第63章

等裴清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皇帝愕然不已,诧异地看着裴清。

要知道这印刷术可谓是古今从未有过的新技术,裴清之前弄出曲辕犁就是极大地造福百姓了,因此现在在民间,裴清的名声可以说是好得不行了。

而印刷术则是能让裴清在百姓,尤其是学子面前的名声更好,甚至还带着恩情,如今虽还没有科举制出现,可学子就相当于是官员的预备役,只是看有没有机会当官,能获得他们的恩情,皇帝相信不管是谁都会动心的。

哪怕是皇帝自己,也很动心,只是他不想去抢裴清的功劳。

再说以这段时间裴清输出的各种技术,官员的恩情固然重要,可裴清也很重要,只不过是少施点恩罢了,对他也不碍事。

可没想到裴清居然能放弃这么大的功劳,这可是能让他名垂青史的大功,皇帝敢肯定,如果是其他官员,哪怕知道这印刷术的功劳不好得,也不舍得放弃。

别说什么世家能猜出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猜测是可以当世家动手,但是不能宣扬,就算宣扬出去,百姓也不会多相信,或者在史书上,那也只是可信度不高的野史。

“你当真要放弃?”皇帝看向裴清,心情有些复杂。

“陛下,只要印刷术能造福世人,发明者是不是我都不重要,或者说,发明者是陛下,反而更好。”裴清正色道。

皇帝沉默了好一阵,才让裴清先回去,他要好好考虑。

皇帝压力大,可裴清将印刷术一抛,整个人就轻松了很多,溜溜达达地回府去了。

回到谢府之后,裴清只是对着谢云煜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印刷术已经抛到皇帝那边去了,要是在家中再说什么,容易暴露。

裴清一夜好梦,皇帝却是辗转难眠。

裴清说的话诱惑太大了,对于皇帝同样也如此,可皇帝虽说心动,可抢夺臣子的功劳,却是他不太能接受的。

然而问题又来了,这个功劳放在裴清身上的话,又确实能引发不少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还挺麻烦的,尤其是印刷术推广后,一些学子当官后对于裴清的态度。

真是越想越难办。

最后裴清被皇帝召过去的时候,见皇帝面色沉凝,还以为皇帝是不想要这个功劳了,顿时又烦恼起来,因为皇帝只能看到印刷术的一点问题,还有个科举制的大坑在后面等着他呢。

可让他现在就说出科举制,那未免也过于找死了。

裴清正纠结着,就听皇帝说:“印刷术便暂时放在朕身上吧,等五十年之后,再将真相揭露出来。”

这是皇帝想到的最好的处理办法,五十年之后,消息传出来也不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裴清也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声誉。

“多谢陛下。”裴清知道皇帝能做出这个决定非常不容易,皇帝这是得到了名声,可也帮他挡下了危险。

要说名声一直得到的话还好,可等百年后解密,世人看来还是裴清的功劳,皇帝顶多算是个印刷术发明故事中的配角,哪怕形象再好,也只是配角啊。

他能想到这一点,皇帝又何尝想不到呢,可皇帝还是这么做了。

如果说之前,裴清对于皇帝的感官还是对方是个明君,而现在,心底则是多出了感激之情。

“行了行了,这事朕接下了,你之后就不要开口,别人试探也别承认。”皇帝叮嘱道。

裴清点点头,他清楚这点,他不承认,真心能顶住皇帝压力对付他的世家还是少,可他要是承认了,那就不好办。

“世家……”皇帝轻叹了一声,意味深长。

裴清全当自己没有听到,这些也不适合他去深思。

***

印刷术,几乎是皇帝让工部去研究的时候,就一下子传遍了整个朝堂。

哪怕工部还没有开始研究,可光是听说了印刷术的大致过程,京都的官员就大致知晓这个技术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一个个都激动不已。

尤其是礼部的官员,为了兴学教化,一个个的人都快熬干了,一眼就看出印刷术带给他们的便利。

像是以往,他们要推行教化,总得有些文字内容需要写下来,大盛这么大,抄写不光消耗人力财力,还消耗时间。

可按照皇帝提出的雕版印刷术,雕刻好之后涂墨按下就是一页内容,这比抄书不知道要快多少。

他们暂时还没有想到磨损之类的问题,可就算是有磨损,也比抄写轻松得多。

工部官员再一次感受到了其他同僚的热情,堪称热情似火,几乎见面就要先问一句印刷术弄得怎么样了,虽然没有明面上的催促,可那期盼的小眼神就是最大的催促了。

甚至不光是同僚在期盼,就连偶尔出门遇到人,听说自己是工部的官员后,都会忍不住探问印刷术的研究进展如何。

而工匠们的感触则更深,作为工匠,他们以前获得的尊重并不算多,直到裴清弄出了羽毛笔之类一系列的东西,尤其是曲辕犁后,其他人得知他们是在工部干活服役,都很是尊重。

而现在,更是对他们尊崇无比,肉眼可见的是希望他们能快点弄出完善的雕版印刷术来,好早些印书。

虽说印刷术还没有弄成,但是朝廷官员都清楚,这是迟早的事,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既然印刷术发明出来了,那最先印刷的一批书该印刷什么书呢?

所有人都清楚,只要雕版完善了,这一批印刷的书数量绝对不小,虽说如今是儒学当道,其他学说衰弱得厉害,可从皇帝的态度他们也能看出来,皇帝其实并不在意用的是儒家还是其他家学说,只要有用就好。

而这么大批量的书冲进市场,但凡有点向学之心的人都会去买书,自然也能扩大这家学说的影响力了。

世家大部分是学儒,自然是希望雕版书籍是儒家的四书五经了,而朝堂中其他官员也都有各自的学派,别的学说不谈,就算是儒家,书的雕版具体用哪一版也是一个大问题。

早些年,世家最大的资本就是对于经学的讲解注释,他们掌握了文字的解释权,而现在,虽说没有这么厉害了,可是用哪一版的书也影响巨大,这不光是影响现在,甚至可能影响后世发展。

为了争这个先,朝堂上是吵得不可开交,谈论政事的时候也时不时会提到这点。

裴清原本以为世家多少能联合起来,没想到世家居然会为了到底雕版哪家的学说而吵起来,而听了谢云煜的解释才明白,学说之争看似只是口头的理论,可落到实地却是利益之争。

凡是涉及利益,自然不能退让,而且这种退让是一步退,步步退,很难再反击回来的。

而趁着这个机会,皇帝也能从中谋取一些利益,这也算是意外之喜。

裴清听的头昏脑涨的,感觉自己是真不适合掺和这些东西,还好他退得快,不然搅和进去就麻烦了。

不过争论到最后,朝廷决定等雕版印刷术研究好之后,第一本印刷的书就是农学研究院正在著的农书。

给出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农书对天下百姓都至关重要,二是其他的书需要校对修撰,确定无误后才好去印刷,不然万一这书上有什么错漏,朝廷直接印刷出版,那造成的危害可不得了。

而农书是新修著的,校对清楚后就可以雕版印刷出来,没有这些麻烦。

虽然有的官员对这个决定有些不满意,可他们争执了这么久,也没争执出个结果来,反而损失不小,考虑到农学影响并不是很大,最后咬咬牙还是同意了。

毕竟农学学得再好,也不可能像儒学这般遍布朝堂,因为农学是需要实践,并且格外耗费时间,算不上是儒家的对头。

如果皇帝是要印刷法家学说什么的,那不少官员定然不会这样罢休。

***

虽然确定了第一批要印刷什么书,可还有人蠢蠢欲动地想钻空子,这群人就是太医署的太医。

裴清之前在太医署弄出来的战场急救小册子给太医署的人一些灵感,既然有战场急救,那有没有日常急救呢。

不过日常急救也能加上战场急救中的一些问题,虽说遇到的次数会少,可一旦遇到还是要有解决办法。

不过办法就不能再用那本册子里的了,因为战场急救小册子里的方法是赶时间的方法,不是那么的细致,日常急救需要多注意一些。

在产生这个灵感之后,太医属就群策群力的写起了日常急救小册子,考虑到裴清之前给他们提供了不少灵感,太医署的人也没忘记裴清,时不时的就找裴清问问,看下他有没有想法。

裴清还真给他们想了不少会遇到的急救难题,比如被动物咬伤、骨折、喉咙卡刺、扭伤、切割伤,烧伤烫伤、食物中毒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还只是在家中遇到的问题,还没有包括户外的问题。

太医署的人一听裴清说的问题就感觉自己没有找错人,一般人哪里能一下子就想到这么多问题啊。

然后经过太医署的太医们辛苦劳作,总算是把一本日常急救小册子给写出来了,不过这时候说是小册子可能不太适合了,因为字数还真挺多。

在裴清的建议下,这本医书上写的内容都是用大白话写的,裴清也说得很明白,这本急救册子就是要让看的人一下子就明白该怎么该怎么操作,不能出现误解。

不过这么一来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字数格外地多,尤其是在一些需要精细处理的情况下,光靠字讲解的还不够清楚,需要画上图,册子就更厚了,抄写起来的难度也就更高了。

日常急救小册子写出来之后,看过这本书的人都清楚这绝对是一本好书,若是自己知道怎么处理,就可以自己动手了,而不是要等大夫过来。毕竟有些伤势急救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比如说烫伤,按照太医署加上裴清的提示研究,就发现烫伤最开始的时候用冷水冲洗效果最佳,而若是不知道怎么处理,去找了大夫来,也就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