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沉迷搞基建 第72章

作者:媚骨 标签: 穿越重生

这个事情韩凛还是知道的,王家把王升穆放到蓟县来,可不就是方便王家到蓟县这里来圈地了。他猜蓟县外面圈地最多的世家,应该就是王家和严家两家的,这个事情虽然没有从王升穆这里得到证实,但是他大概还是猜得出来。

其实这个事情说来,还是因为整个大召的土地管理都有些混乱,像是燕地这里的那些地,之前都是被胡人占去了,后来大召收了回来,这些世家家族们都跑到了燕地这里来圈地,谁占先地就是谁的,甚至许多地连手续都没有的。对于这样的情况,朝廷在这方面也是默许的。就是普通百姓开出来的荒地都能成为普通百姓的,更别说那些有权有势的世家了,他们圈的地谁敢和他们抢了?

“贴出去就好,要尽快的把地租出去给百姓们耕种,抓紧点时间没准还能再种一茬粮食了。就算是赶不上,多种一点杂粮蔬菜也是好的、不管种什么,能种出来都能吃,总比饿着肚子好。”他们这里十月份的天就冷了,算了算时间,要是现在赶紧把地租出去,百姓们还能再种一茬粮食了。要是百姓们多收一茬粮食,百姓们家中就有了余粮,他们衙门也能多一点税上来,不比大家都两手空空的好了。

“是,下官也是这么想的,已经让朱县丞那边带人在安排这个事情了。”王升穆应道。

“行,你们有安排就好。我这里没别的事情了,你去忙吧。这次的事委屈你了,你们把这个事情安排好了,回头本王从别的方面补偿回给你。”蓟县这里发生的事情韩凛自然是知道的,所以他也知道王家的族老找到衙门去骂王升穆胳膊往他这里拐的事。

从他来到蓟县之后,王升穆也帮了他不少的忙,包括王望山那边,每次都特别的卖他这个康王爷的面子。从这方面可以看得出来,一个家族里有脑子清醒的人,肯定也有脑子不清醒的,那些找上门来骂王升穆的,可不就是属于后者了。

“下官身为蓟县这里的父母官,为百姓做事,是下官应该的,当不得如此。”这段时间以来王升穆也渐渐的找回了当初做官的初心来,从前他为的是家族的利益,现在为的是百姓的利益。而他自己也发现了,为百姓谋取利益,比为家族谋取利益更有意义,也更无愧于他的这一身官服和头顶上的乌纱帽。

因此,即便是家族里有人不能理解他,找上门来骂他,王升穆也并未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就像是他们康王爷说的,是做一个被世人称颂、流芳百世的好官,还是做百姓们口中臭骂的贪官,纯粹是看他们自己而已。

在此之前他虽然没有做百姓们口中的贪官,但是也并未为百姓们做过多少的事情,如今才算是真正的为百姓们做事了。若是能成为百姓们口中的好官,谁又想当一个被百姓唾弃的贪官呢?

“你能这么想就好,好好干吧,本王很是看好你。”韩凛对王升穆这个人也是比较欣赏的,他也发现王升穆近来的一些改变,总的来说改变的还是好的方面。

知道王升穆那边忙,韩凛就没有多留王升穆,让王升穆去忙了。

“下官告退。”王升穆行了一个礼,就转身往外出去,乘坐马车回衙门去了。

看着人出去后,韩凛才转头跟坐在对面的傅老师说:“王升穆这个人,是个可用之才。他要是肯留在燕地当官,我都想把他留在这边了。”

“嗯。”傅秋白点点头,对王升穆这个人的印象还不错。

不过他记得他上辈子的时候,到燕地再次沦为胡人的铁骑下,王升穆这个人还是蓟县的县令,并且随着燕地的沦陷,王升穆这个县令与这座城的百姓一起成为了胡人刀下的亡魂。

想起上辈子的一些事情,傅秋白希望他回来了,能改变日后还未发生的一切。而燕地和这一方百姓,他会和韩凛,还有这里的百姓们一起来一同守护,不再让这片山河沦为胡人铁骑下的牺牲品了。

第127章 租地

这一天,官府租地的告示贴出去后,城门口这里就聚满了围观的百姓。

官府派来的官差站在一旁大声的喊:“想租地的到衙门门口去办理手续,带上你们的户籍证明去,十五岁以上到六十岁以下的人,一人一年可租五亩地。七岁以上,不足十五岁,和六十岁以上的人,一人一年可租两亩地。带上户籍去,去了就能办,不收取任何的费用。”

“真的有这么好的事吗?”

“上头都写着呢,咱们县令大人盖的章,骗你们做啥了?”

“赶紧的赶紧,咱们快走。”

“对对对,快走,去迟就轮不到咱们了。”

众人在得知可以在衙门门口去办理租地的事后,想租地的百姓们都往衙门那里跑,生怕落后于别人了,一个个的都跑得飞快。街上一些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人,一打听才知道这么回事,也纷纷的跟着人往官府衙门跑,一时间整条路上都是在跑的人。

很快的官府衙门这里就来了许多人。

为了方便给百姓们办事,朱县丞直接的让人摆了两张桌子到衙门的门口去,还在旁边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租地处”三个大字。

来了这里的百姓们也是第一次遇见官府衙门把桌子椅子摆到门口来的,跑到最前面的百姓们还有点踌躇,不过租地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就有人鼓起勇气上前来问:“大人,小的们想要租地,是不是在这里登记啊?”

“对对,是在我们这里登记。你想租哪里的地啊?有带户籍过来吗?”今日朱县丞亲自在外头坐镇,面对询问的老百姓,他的脸上还带上了可亲的笑容。最近看着他们县令大人一次次在康王爷面前露脸,朱县丞的面上不显,心里也是暗暗着急的。只是他官职小,每次露脸的机会都是县令大人去,轮也轮不到他去,若是再不想办法露露脸,以后升官可就没他这个县丞什么事了。

虽然县丞比县令小一级,但是官大一级和官小一级,是天差地别,这世上没有哪个县丞不想当县令的,朱时令也不例外。因而得知那位康王爷是要真正能干实事的人后,他也努力的往这个方向靠近,想做出一点政绩出来让上官看到。

“带了带了。”问话的男子忙的掏出随身携带的户籍来。

朱时令接过男子手上的户籍看了一眼,说道:“成年男子一年可租五亩地,你是一次性租五亩呢,还是先租少一点呢?这些地租了可是要种完的,要是租了不种,你们全家人明年可就没有资格再租地的了。”

“所以要租多少地,你们一定要想清楚了,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跟着别人租。”后面这句话也是告诉所有在场的百姓们,不要盲目从众。

“就五亩吧,我们家人多,种得完。”男子搓了搓手,有些紧张的问道:“大人,真的只收一成的租子,不收别的了吗?”

“不是一成的租子,是一成的粮税,不收别的了。既然你要租五亩,就给你租五亩吧。你们村是在……”朱时令记得男子所在村子附近是有不少地的,就找到了册子上登记的地,同时拿出了两张纸和一块牌子,“你在这两张纸下面这里签字画押,这是你租地的凭证,不会写字就直接点个手印上去。这个牌子你也拿好。我们的地上面插了牌子,上面做了记号的,这个牌号是不能拔掉的,万一被风吹倒了你们要立回来。你找到和牌子上同样的牌号,就是你租的地了。”

“每三年回来衙门做一次登记,时间是在每年的六月和九月,可以提前不能往后,记得不要错过时间了。好好种地,以后我们衙门每年都会不定时派人去下面检查的。”朱时令把一张纸留下,把一张凭证给了租地的男子。

“是是,谢过大老爷。”男子不会写字,就在纸上面点了个指印,拿了牌子和凭证就高兴的走了。

后面的人见到前面的男子拿了租地的凭证高兴的走了,他们才一窝蜂的围上来。

“不要乱,排好队,一个一个的来。”一旁的官差见状,忙的上前去把这些人拦住了,让后面想要租地的人排好队。

等到王县令从康王那里回到衙门,见到的就是衙门门口围了许多人的场面。

在外面的官差第一个发现他们大人的,忙的拱手喊了一声:“大人。”

“这边还忙得过来吧?”王县令示意手底下的人不用多礼,看了一眼在忙的那边,问道。

“忙得过来,忙得过来。”官差忙的应道。

那边朱县丞看到一张户籍不是他们蓟县的,就对拿了户籍来租地的男子说:“你不是我们蓟县这里的人,不能在我们蓟县租地。你拿了你的户籍,回你们本县去租,你们县那边也有这个租地政策的。”

“好的好的,谢谢大人。”男子只好收回了自己的户籍,准备回去自己所在的县租地,不过走之前他还多问了一句:“大人,是不是哪里都有地租啊?”

“目前只有咱们燕地各县有这个政策。至于其他地方的话,这个我们就不清楚了。”面对不解的百姓,朱时令特意的拍了一次上官的马屁,告诉围观的百姓们,这是他们康王爷体恤老百姓,特意把荒地收回来租给百姓们的。

至于其他的地方是不是有,朱时令也不敢说不会有,只是模糊的说了一句不清楚。

而围观的百姓们才知道这是他们康王爷的意思,心里都记住了这位来他们燕地不久,却处处都为他们着想的好王爷。

站在不远处的王县令听到县丞的话,只是笑了笑,并未说什么。见外面有朱县丞在,他就进衙门里头忙别的事去了。

朱县丞这边经后面的人提醒,才知道上官刚回来,还站在外面看了他一会,他回想了一下自己刚才做的事和说的话,发现没有不妥之处,才是放心的继续为后面来的百姓们办理租地的事情。

后面得知消息赶来的百姓越来越多,他们官府衙门这里聚集的百姓就越来越多。

站在后面的书吏见到他们县丞大人从早上忙到快中午都没有休息过,怕他们县丞大人累坏了,就好心的问了一句:“大人您要不歇一会儿,换小的替您一会?”

“行,你来吧,老夫去喝口水歇歇。”朱县丞还想继续坐在这里忙活,但是奈何他一把年纪了,忙了一个上午,说了一个上午的话,已经是说得口干舌燥了。因而他只好起了身,让后面的书吏来替他的位置,他自己则是由官差扶着回衙门里面歇息去了。

外面替了朱县丞位置的书吏,则是按照刚才他们大人办事的规章,继续给后面来的百姓们办理租地的手续,按照户籍上就近的原则给牌号,很快的一筐的牌号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在减少。

衙门口这里一忙就忙到了下午太阳快下山,来租地的人才少了。

***

不过第二天一早,衙门都还没有开门,外面就聚集满了来租地的百姓。

与蓟县衙门这里的情况一样,其他各县衙门在张贴出了租地的告示后,各县衙门门口也聚满了租地的百姓。

可见只收一成粮税的地,对百姓们的诱惑还是太大了,只要是家里还有富户劳动力的人家,他们都会想来官府这里租地。

而且,比起跟地主租地,很显然还是跟官府这边租地更可靠一点,他们与官府租地还有一块租地的凭证,上面清楚的写了他们租的地多少,以及来年的粮税要给多少。另外官府还特别的注明,若是遇到天灾人祸,他们这一成的粮税都可以免除。

特别是后面的这一点,对与这些百姓们来说简直就是一根在为难之时可以救命的稻草,万一遇到灾年他们不会因为交不上地主的粮税卖儿卖女了。而且,只给一成的粮税就没别的杂税了,只要他们全家努力一点,来年过个丰年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官府这边租地的消息一出,许多佃农都打算来年不再继续跟当地的地主租地,只租官府的地种。

其实若不是因为跟地主那边的地早就租下的,现在他们把地还回去也是要交租子的,他们所有人肯定都会把地主家的地还回去,改为租官府的地。但是因为现在还地是要交租子,再加上庄稼都已经成长,眼看再过两个月就能收成了,他们只能忍忍,等收了庄稼再还地,以后可以专门只租官府的地种,就不用跟地主租地了。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只要是在燕地地界内,以后所有的地都只收一成的粮税,免去所有的杂税。这也等于如果他们跟官府租地,是不用给租子的,给的只是一成的粮税而已。但是他们跟地主租的地,还是要给租子的。

在各县租地的政策出来后,一群各世家来的老头们就聚在一起喝茶和讨论这个事情。

有一个老头就看出了问题来了,跟众人说出自己的一个猜测:“官府那边只收一成的粮税,不收租子,以后那些佃农们可不都不租咱们的地,改为租官府的地了?”

“要是咱们的地都没人耕种,康王那小子不会又派人来把咱们的地都收走吧?”

“这个……还真的有可能了!”

一想到后面这种可能,这帮老家伙们一个个才是真的慌了。

第128章 玻璃

对于那些世家地主们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立身之本,现在他们所有人被康王用一招直接给釜底抽薪了,一想到他们手上的地来年可能无人跟他们租,这些无人耕种的土地会被康王收回去,他们一个个顿时都慌了。虽然说燕地现在成了康王的封地,但是他们也不能容忍康王在这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们,他们在朝中也是有人在的,因此他们在私底下密谋了之后就决定联合起来给那位康王殿下一点颜色看看!

所以,很快的,一封封的信从北地寄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去。

此时正带着人跑到窑厂来看新出玻璃的韩凛,并不知道有人在背地里暗戳戳的密谋着搞他。

“主子,这是我们师傅最新烧制出来的瓷片,你看看这次的是不是你想要的东西?”陈武把师傅新烧制出来的瓷片给他们主子看,不过这一次的瓷片和上次他带给他们主子看的瓷片不一样,这些瓷片是透明的,上次他带去给他们主子看的瓷片是有颜色的。

韩凛接过来一看,这不就是他想要的玻璃了吗!有了这个东西,他的灯就成功三分之一了,“对,是我要的东西。哪个师傅烧制出来的,让他出来见我。”

“是我们吴师傅和他的徒弟一起烧制出来的,小的这就让吴师傅过来。”说完陈武忙的让身后跟着的人去把吴师傅喊出来。

很快的吴师傅就跟着喊他的人出来了。

“小的吴大,见过东家。”吴师傅认得眼前这位是他们窑厂的东家,前两回这位东家上作坊来的时候他是见过的。

“吴师傅不必多礼。”韩凛还记得这个吴师傅,五十出头的年纪,身材高壮,长相粗犷,还有点驼背,剃了一个大光头,许是刚从窑厂里干完活出来,外裳脱了下来扎在腰上,一头一脸都是汗水。

现在天气热了,作坊这里整日烧火的温度比别处都高,这里头的工人大多都是光着上半身干活的,对此他倒是没觉得有什么。

“听陈管事说你烧制出的玻璃,哦,就是这种透明的瓷片。我想让你烧制出圆形的,类似于灯罩形状的玻璃,可以烧出来吗?”韩凛是想用玻璃来做灯罩的,若是他这边能找人炼制出铜丝和钨丝的话,做出电灯来也不是不可能。

到时候他想给整个蓟县的商铺和街道都安装上电灯,若是还有可能的话,给普通的百姓也提供电灯也不是不可以。

当然,玻璃的作用除了做灯罩,还有其他不小的用处。

“应是可以的,小的回头试试。”吴大一听就明白东家是想用这个东西来做灯罩了,用这么一个透明罩子来做灯罩,似乎也是不错的。

韩凛直接的对陈武吩咐道:“陈管事,你一会找账房那边申请两百两的奖金给吴师傅,跟着他的徒弟一人十两吧。”

“好的主子。”陈武应道。

韩凛看向吴大说道:“这是给你们的奖励,你们好好干,只要你们能做出成果出来,我这里少不了你们的奖赏。”对于能真正干事的员工,他在金钱上是从不吝啬的。他这么做也是想让其他的师傅们看到,想从他这里拿到高额奖金,就要努力干出一点成绩出来。

至于吴师傅这些人会不会把这里头的技术泄露出去,这一点他倒是不担心,一来是在进来作坊里做事之前,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跟他们作坊签订了保密协议;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他相信离开了他们作坊,吴大这些人到外面任何一个地方都找不到比他这里更好的待遇了。

所以只要不是脑子有坑的人,都不会敢泄露技术出去,只会好好在这里给他干活。

“谢东家,小的一定尽快把东家您要的东西烧出来。”吴大一听自己又有两百两的赏银,脸上的高兴是怎么都掩饰不住了。上个月他才拿了一百多两的银子回家去,没想到还不到半个月他又拿了一笔赏银,而且这次比上回还多出一百两。

若是再加上他的工钱,他这个月就能拿两百多两银子回家了。

吴大从前在地主家的砖窑里干了半辈子,家里都存不到十两银子,来这个新东家这里干活还不到三个月就赚了好几百两的银子回家,简直就跟做梦一样。

跟着吴师傅的小徒弟们知道自己有十两的赏银,那也是很高兴的,虽然比不上他们的师傅多,但是也已经比许多人多了。

其他没能烧制出这种透明瓷片的师傅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吴大拿两百两的赏钱,他们的心里即是羡慕又是嫉妒,若是他们自己能快一步烧出这种透明瓷片,拿到这两百两赏钱的就是他们自己了。只可惜,他们技不如吴大,这个赏钱被吴大拿走了。

他这里是提前把烧制出灯罩的奖金一并给了吴大,所以韩凛就不客气的跟吴大提出要求道:“你们到时候多烧一点形状的出来,要漂亮一点的。哦,是了,我这里还要你们帮我打磨两种瓷片出来。”

“东家您说,要什么样的。”吴大说道。

韩凛就把自己要的凸镜片和凹镜片告诉吴大:“我要两种瓷片,一种是中间凸起的,一种是中间凹进去的,你们看看能不能一会做好了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