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第325章

作者:长亭渡 标签: 生子 种田文 爽文 科举 成长 穿越重生

“粉条?”他一目十行看完了这个东西,想起来之前城中好像就有卖这东西的,看到这个计划书上写的内容,他不禁感叹道:“妙啊!这粉条如果真能这么容易保存,还方便易食,用来采购充作军粮的话,以后行军途中不就更方便了吗?”

卫项点点头,“的确如此。这个粉条你应该也知道,是肃昌的特产,下水煮出来之后滑嫩可口,听说是用红薯做的,能够充饥果腹。”

“父王,这个计划书是谁写的?看这上面叙述的十分详尽,就连合作的注意事项都写好了。”

“是宋声。刚才他来过府上了,就是谈这宗生意的。我接见了他,与他聊了聊,发现此子的确与众不同。”

卫豫州道:“我也这么觉得,他可真是处处给人惊喜啊!父王,我觉得这个生意可以做,每年采购的军粮种类少,还容易坏,尤其是行军的时候,军营里的弟兄们都只能吃饼子这种干粮,要是买一些粉条重做军粮,行军途中岂不是很方便。”

卫项点点头,正因为如此,他也觉得这宗生意可以做。从前行军打仗的时候,只能啃冰冷的馒头,夏天馒头都不能放,过几天就会坏掉。宋声鼓捣出来的这种粉条可真是为他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那你便着手下去办吧,宋声应该还会在城里停留几日,具体的细节你再去派人与他商议。”

卫豫州点头称是,然后拿着计划书回了自己的院子。

院中他的夫人褚玉正在侍弄花草,看到夫君今日回来的早,赶忙迎了上来,“夫君,今日怎么回来的这般早?军营的事务忙完了?”

她一边说一边帮卫豫州宽衣,卫豫州配合她把厚重的外衣脱掉,换成了常服,道:“嗯,忙差不多了。今日父王有事叫我回来,我就提前回来了。璋儿呢?没在院子里也没在屋里,这是又跑哪儿去玩儿了?”

褚玉虽然年纪也不小了,但她是大家闺秀出身,举手投足之间透着一股温婉之气,听到相公问儿子,她笑了笑,不紧不慢道:“跟着夫子在书房念书呢。”

“转性子了这般勤奋?这可不像是我儿子。”卫豫州打趣道。

“你还别说,咱们家璋儿啊,前两日不是见了那个宋知府嘛,还惦记着跟人家宋知府的儿子玩儿呢!现在瞧见了人家宋知府这个状元,不知想到了什么,就努力读书去了。”

“呵呵呵……璋儿这孩子,从小被父王宠坏了,如今竟也知道勤奋好学了。阿玉,过完年,父王让咱们带着璋儿一起回京城去,璋儿也到了正式读书的年纪,正好回去让他进国子监读书。”

景朝的最高读书机构是国子监,下面是太学,再下面就是书院。

国子监是隶属于京城的,只有王亲贵族皇子们以及三品及以上的大臣子弟才有资格进去读书。

而太学就要低上一等,也是给官员们的子弟们读书的地方。只不过是给三品以下的官员子弟们读书的地方。

卫子璋作为镇北王府的嫡孙,自然是能够进国子监读书的。而国子监开设的课程也是分年龄段的,即便年纪小也能进去读书。况且里面教书的都是颇有学问的大学士,能够到这里面读书自然是极好的。

褚玉笑了笑,儿子能够到京城国子监读书,她心里自然是欢喜的。

“好,那等翻过年我就让下面的人收拾东西。”

褚玉身为一个妇道人家,不懂官场那些弯弯绕绕,只是时移世易,还是要早做打算。

“父王说今日宋大人来府上了,明日我不去军营了,出门一趟,去找那位送达人商量点事。”

褚玉应道:“好,那明日就不穿军服了,给你换身寻常的衣服吧。”

“整日里为家里操持家务,辛苦你了。”卫豫州拉着妻子的手说道。

“这有什么的,本就是我的分内之事。”褚玉道,“说起来,听说肃昌最近新出了一种红砖,是完全用泥土烧制出来的,价格低廉,烧出来的砖还结实,那边好多人都用红砖盖房子了。”

“红砖?又是宋知府弄出来的东西吗?”

“可不是,我有个要好的姐妹家中有亲戚在那边,前几日有事情来这边,就上门探望了她,也是听她闲聊才知道的。”

“这个宋声,还真有几分本事。他弄出来的粉条听说都卖到京城去了,就连圣上都对他赞不绝口。”

卫豫州的语气里多有夸赞之意,褚玉觉得自家夫君对这个年纪轻轻的宋知府还挺欣赏的。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江山代有才人出嘛。”

褚玉对宋声的印象很不错,人家可是救了自家儿子的大恩人,要知道当初儿子丢了她整日以泪洗面,日渐消瘦,看着都要活不下去了。对方帮他们找回了儿子,她心里感激着呢。

宋声并不知道他走后王府里发生的事情,回到客栈之后,陆清上前问道:“怎么样?见到卫将军了吗?”

宋声摇摇头。

陆清以为事情没成,自家相公心情不好,也是安慰道:“没事,咱们明天第一个帖子过去,也许是冒昧上门失了礼数,也可能卫将军公务繁忙,咱们明天再去试试。”

宋声等他说完,又说道:“倒也不是,虽然没见到卫将军,但见到了王爷。”

陆清啊了一声,这才明白过来他被自家相公耍弄了。

他佯装怒意,嗔了他一眼,哼了一声转过了头去,振振有词的指责道:“相公,你变坏了!”

宋声不敢把人真惹急了,赶紧把手放在陆清的肩膀上,把人掰转了回来,眉眼间带笑的道歉:“好清清,你大人有大量的我错了,快别生气了。”

陆清也不是真的生气,有时候两个人相处也是需要情趣的。

“好吧,我不跟你计较。你快说,今天的事情怎么样了?”

“当然是很顺利了。王爷看起来挺慈祥和蔼的,他看了我的计划书,觉得这个生意不错,答应合作了。”

“真的!”陆清听到事情这么顺利的做成了,小鹿似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着喜悦。

这可不是一笔普通的生意,这可是给军队供应物资啊!那可是一笔不小的产量,这样粉条厂就又多了一项销路。

“相公,这个合作如果谈成功了,粉条厂恐怕又该扩大规模了。”

这样一来,也得多增加一些田地用来种植红薯了,毕竟作为原材料,还是很耗费的。

“嗯,王爷说,明天会让人来找我谈具体的事宜。咱们再在这里多待几天,把这事儿落实了之后再回去。”也算不虚此行。

第二日卫豫州如约前来,宋声没想到来的人竟然是王府世子。

镇北王的名声太过响亮,以至于王爷的名号一直挂在他头上,如今他年事已高,打算等过完年儿子带着儿媳和孙子回京之后,就上书请辞,由世子接替他的王爷之位。

卫豫州虽然是个武将,但为人心细,很多的合作条款他都不厌其烦的全都一一过目,遇到有疑惑的还会询问宋声。

两个人在一个僻静茶楼的包间里谈了一上午,算是把事情敲定了下来。

正午的阳光有些热烈,卫豫州同宋声吃了午饭之后才离开。

粉条能够供给军中做军粮,所要的量可不小。宋声没法保证一次性全都给到,说是分期送过来,军队这边也可以分期付钱。

宋声没想到这次出来除了探望宋成之外,还能有这么大的收获。宋成的事情也不用再担心了,这下可以神清气爽的打道回府了。

宋成最终成功请了半天假出来,陪着宋声和陆清在城里逛了逛,第二天宋声他们就回去了。

如今路也修了,粉条厂作为肃昌的第一大经济支柱,发展的势头也很迅猛,砖厂的运转也很顺利,等成功给西北大营的军队共上第一批粉条,应该能有不少的进账。

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了,文化也不能落下。先前那座慈佑院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宋声打算在府城开个书院,作为肃昌的官学。

说来也可笑,按道理来讲,每个州府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院。就像宋声曾经在宛平府城就读的宛平书院一样,各地的秀才们想要应试考科举,就得去书院读书。

可肃昌压根就没有一个正规的书院,听说头几年还是有的,可是因为地方太穷了,官府也不作为,经济压根支撑不起书院的运转,只能问学子们收取高于原来十倍的束脩来维持书院的运转。

但这个钱实在是太贵了,一般人根本读不起。即便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也不愿意来这种书院读书。交不起学费,就请不到好的夫子,没有好的教育资源,谁家愿意花钱把孩子送到这种地方来读书?

是以,肃昌境内的秀才很少,即便是有很多,也没那个条件去书院读书参加科举。有那个条件的,便去了别的书院读书。时间一长,肃昌的书院便倒闭了。

宋声不只想把书院办起来,按照规定,书院只招收秀才,那么秀才以下的学子怎么办?

虽然他无法普及几年的义务教育,但办个类似于小学到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可以就读的官学还是可以的。

读书不只是为了让他们考科举,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他们开阔视野,明事理。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教育也得跟上。这样时间久了,在氛围熏陶下,民风就会变的好起来。

他想把前世的教育制度给搬到这里来,直接开办不同层次的学习,小学初中高中,可以对应不同的阶段。

不论男孩女孩还是哥儿,都可以上学读书识字认字。

现在的私塾年纪小的允许男孩和哥儿一块读书,年纪再大些超过七岁就不允许了。

圆圆已经七岁了,过了今年,圆圆就不能跟着哥哥一块到私塾念书了。宋声多少也有些自己的私心,不过也不光为了自家儿子,乡底下还有那么多的孩子,懂得了知识,以后对于生活的选择能更多一些。

他想了想,这件事儿得抓紧时间办起来。

第295章

宋声和陆清肃昌之后俩人也没闲着过,宋声第一件事就是粉条厂的生产事宜。

现在订单多,粉条的供货量大,很容易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尤其是供给军队那边的,要严格把控质量问题,绝对不能出岔子。

陆清把酸辣粉铺子的事情全都交给宋晓去打理了,他现在主要操心的是慈幼院的事。

慈幼院收容的孩子越来越多,虽然经过上次的事情之后,那种有父有母的穷苦人家不敢再把孩子送来了,但一直到目前为止,慈幼院收容的孩子多了不少。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听话的,人一多就容易出事情,吵闹不说,最恶劣的就是出现孩子互相打架的现象。

陆清今天匆匆忙忙赶过去,就是下面的人来报,说是慈幼院有两个孩子打架,其中一个下手有点狠,把另外一个孩子打的不轻。

这可不是小事,下面的人赶紧报了上来。陆清这才从家里赶过去看情况。

慈幼院的管事是个会来事儿的,在陆清到达之前,就把受伤比较严重的孩子送到医馆去了。

陆清听到医馆那边的消息说虽然身上的淤青看着有些严重,但好在并无大碍,多休息几日就好了,他心里是松了口气。

只是这件事情不能盲目的教训孩子,他得先了解一下情况。

在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里,慈幼院各种各样的事件层出不穷,还都不是什么好事,不是几个孩子闹别扭打架,就是一些性格比较霸道的孩子抢别人的饭吃。陆清觉得这样一直下去不行,还是得规范一下慈幼院的管理制度。

只是应该怎么样管理才好,他也没想明白。等到晚上宋声从衙门回来之后,他与他说起此事。

“现在的孩子太多了,而且年龄个头都相差的多,光是这个月就出了不少这样的事儿。相公,你说有没有什么管理办法能让情况好起来?”

其实自从那次打架事件之后,陆清就让底下的人出了一个新规定,禁止在慈幼院内打架。但明面上是制止了,私底下还是有这种事情发生。被欺负的人并不敢多言,怕随后遭到更厉害的报复。

想到这里,陆清忍不住叹了口气,“你说这些孩子是怎么想的,以前吃不饱穿不暖也就算了,现在都给他们提供好的衣食环境了,怎么他们还怎么顽劣呢?”

宋声知道他是好心,才收留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的。但有些野孩子在外面流浪久了,性格一时之间很难扭转过来,还是得接受教育才行。

想到自己之前想要开官学的打算,宋声道:“不如这样,你让下面的人把慈幼院里这些孩子们按照年龄进行分班分类,相同的年龄段放在一起,让他们免费上官学。”

义务教育虽然不能普及九年,但是普及个一两年他暂时还是可以做到的。让所有的适龄儿童都接受入学教育,读书懂得道理,大概就不会如此野蛮妄为了。

至于那些个别的有劣根性的,如果读书也不能使他们明事理,那就教不好了。这样的人也不适合继续待在慈幼院。

“官学?相公,你是要重开肃昌书院吗?”陆清双眼发亮的看着他,肃昌的书院是什么样子的他也知道一些,一般一个地方的发展如何,看书院就能知道。

要知道有时候文人的口诛笔伐可是很厉害的,一个人一口唾沫星子都能喷死一个人。

在大景,书院并不是私有性质的,而是归朝廷和官府所管,旨在为大景培养优秀的人才。

肃昌的书院说是荒废也不为过,如今里面也没有学子了,教书的夫子更是全都走了。他很期待自家相公能够把书院重开起来。

没想到宋声摇了摇头,说道:“我说的官学,是要先开设一个蒙学班,让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够读书识字,后面再考虑重开书院的事。”

在这个时代,因为交通不便,义务教育很难实现。宋声打算在府城和各个县里都设置一个蒙学班,只要年纪到了,都可以免费听学。

聘用夫子的费用都从官府这里出,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书院自是也要重开的,只不过这样一来府城衙门账上的钱就不够用了,想要尽快把书院和蒙学班开起来,就得集资了。

陆清一听就知道这件事不好办,自古以来知识都是无价之宝,前朝有个大儒,在两国交战的时候宁死也要护住自己祖上留下来的书籍,说明在这个时代书籍是非常珍贵的。

想要把蒙学班和书院都开起来,可想而知有多大的难度。光是夫子就不好找,还有学习所用的书籍,都要花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