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问客
意思是打下来了地方就归大周,这不是送钱送地的?
要命是真要命,稍有不察,还不到送敌人命丧黄泉,自己人先行探路。
建元帝将公文拿到朝会上讨论,是想问工部有无条陈。
他江无眠做按察副使监军才多久,这等物件都能做出来,你们工部年年要钱怎么不见成果?
工部尚书陶杨见了公文,倒是能说出一二三来,“此物实不稳定,伤人伤己,历来没能有个章法,吃钱又重,不若刀枪剑戟,故而便撇了此物。”
这话不假,看江无眠递上的公文,条条框框的支出列得明明白白。
原料卖价不低,有的要现场开采,开矿要大量劳工,依江无眠的性子,是给钱管饭的,花销便上去了。
弄来原料,进一步提纯,工具、人工、场地、保密等事,又是成本。
正如工部所言,此物初期格外不稳定,威力大但容易伤人,或者白白浪费功夫,不能炸开,开支一度提高。
多年下来,也只有现在南康府发达了些,才敢研制火药。
迄今为止,南康府还欠几个商队银子未还,布政司也左支右绌,亟待要钱。
所以南康府上下,无数双眼盯着盐课,一旦有了产出就被拉去换钱。
然如今市面上流出的精盐细盐只是一小撮,更多的还在盐商手中捏着,预备抬价炒作,江无眠也在盯着相关市场,只要他们敢抬价,他就敢联合建元帝放出这几年来的细盐!
此事暂且不表,只看此次江无眠给出的数据,其中或许掺了水分,但若真细究起来,也是那么一回事。
所以建元帝一看附上的研制过程与花费,便深觉肉疼,花销太大,好在现在有了成果。
然江无眠在公文中强调,不过是初级火药,还要增强稳定性与杀伤力,故而投入还未结束。
另外,此物稍加改动,能在海战中出其不意打击贼寇,目前正在研制。
但南康府银钱有限,此番上书,请朝中拨款拨人,为新式武器的研发制作试验应用添砖加瓦。
结尾还道,若是其他将士有所需要,欢迎众人来岭南现场观摩火药在战争中的应用,更欢迎在岭南购买,南康卫包教包会。
先不提最后让列为朝臣一看便心生无语的军火订单,单单是前头的拨款拨人就有人忍不了。
陶杨正盘算着如何拿下结果,怎么将人调到京中,可江无眠抢先一步要先抢人到岭南!?
这他不能忍!
陶尚书张嘴便要反驳,就听建元帝问:“每年工部铸造的铁甲刀剑用钱几何?耗损几何?研制钢铁之法是否出了结果?”
这几个问题他张口便能答,就是有江无眠公文在前,他说了便显得工部多么无能,多年下来还不如一个初入官场的毛头小子会干活!
“我朝历来重农重兵,军户庞多,所需刀剑弓弩,少则备上一二之数,多则是三五之数,总额居高不下。武器损耗达六成之上,铁甲稍次,至多四成。若是水师,还要有船只等物随军作战,每年船坞处修缮船身、建造新船,所买的木板要年份长、又耐水侵蚀、全船木板需多上桶油清漆延长使用年限……故而,花销靡多。研制钢铁之法,恕臣驽钝,此法尚在实验之中,暂未得到合适成品。”
在场各部尚书为了向户部要钱,多得是本身算数好的,只要一听就知道如何算成本,一边算一边对比自己要的钱是多是少。
当前北地多是小船,榆木为主,但水师用海船,多是以铁力木、柚木等木材为主。
海船本身体积偏大,载重需达上千石,这便要求百年之久的树木,故而价格一度偏高。
一艘船起码要几千两银钱,若是再研制些新式船,光是用料就要达上万两。
简单得出数据后,其他部门不由深思,工部这么多年的钱吃到那儿去了?百万两研究新船新武器的经费呢?
兵部尚书与五军都督府的人很有话说,他们曾经要钱要得多也是情有可原啊!
工部的人出武器出船都是往死里要钱,他们扣扣搜搜凑够了钱交上去,得到的什么破铜烂铁!?
因此兵部与五军都督府闹腾得改了规矩,他们自个花钱去民间找人买,起码买多了还有添头。
户部挺直腰杆,他给的钱没多少水分,工部研制不出东西的问题必然不在他们身上。
建元帝将众人神色收入眼底,略沉思一会儿,“江无眠既有此等天分,不若给他机会尝试一二。列位若是不信,可随朕南下一观。”
建元帝轻描淡写扔下这句话,下首朝臣忍不住傻眼,啊?
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您要南下一观?就为了看江无眠那一出火药?
稍过几息,就反应过来,建元帝要南巡!
这……这事儿……
不好说,实在不好说。
殿中众臣耷拉着脑袋,目视身前书案,无人吭声。
暂不说建元帝出行一事的麻烦,单看这态度,就知他对江无眠极为看好,不然多年未有巡视之下,为何岭南公文一到,建元帝张口就要南巡?
再说这南巡,天子出巡岂是易事?
看似只要做好防护,带上随行禁军,备好仪仗,打出牌子就能出发,实际上里头安排不少。
就说建元帝的随行人员,虽然说要臣子一块,但实际上的巡视,还得带上后宫。
带皇后,后宫交给谁掌管?带贵妃,让皇后如何自处?带妃嫔,好啊,你看皇后与贵妃背后的闹不闹腾?
当然,这算是皇帝家事,他下定决心带谁,朝臣虽有劝谏义务,但也不能太过。
这都小事,问题在于朝中留谁,跟随建元帝的臣子又是谁?
此番南巡虽有巡视大周国土之意,但主要目的之一还是要去岭南南康府见江无眠,一探火药究竟。
那是要带与江无眠有仇的还是没仇的?全都要加入南巡,韩党、伍党、清流又要按什么比例?
朝中留太子建国,内阁辅政也要留人,是留个亲近太子的还是中立保皇的?
一来二去,这场南巡牵扯的内情颇多,少不得一番角力,故而在建元帝扔下这番言语后,殿内鸦雀无声。
倒是太子出言劝导,先过年关,再做商议,“……依江大人公文所言,此物研制需得朝中助力,正巧各衙门也递上了预算,连带江大人预算一块算进去便是。”
陶杨脸色称不上好,那要的是预算吗?要的是他工部的命!
真要把江无眠的预算批了,那是落工部脸面,完了还要眼巴巴凑上去让人分口汤喝。
堂堂六部之一,给他一地方按察副使让路,这像话吗?!
再听听那江无眠要的钱,张口就是六十多万两银子,一个地方要六十多万两?
往年里,工部顶了天了也只敢要上百万两,这还是船坞、兵器、城墙修缮等司加起来算的。
一个小小行省就敢开口要六十万!他江无眠一顿吃几个熊心豹子胆?
哦,这个还真不全是为火药研制,得结合谢砚行公文一起看。
岭南南康府能有今日,多是仰赖因交通便利,在验证过这种建造模式可行的情况下,他想试试在南康府附近的府城推行。
多个码头是不太可能,如今有南康府码头在,其余诸地要等上一等,故而计划要向北铺路,另外是在南康府附近铺设铁路试验路上运输。
照着现在的物价与生产水平,节省一点的算,一百里地要十几万白银。江无眠有意让商队出钱投资,算官民合营,所以朝廷要出十万两白银左右,加上后续养护,有过路费在,倒是收支相抵了。
但无论是修路还是火药,这要的钱确实也多。
建元帝也有点欣慰不出来,东西好是好,花的钱也着实多。
忍痛批了银钱,殿内继续下一个议题。
散朝后,户部余尚书与伍陵一道商论此事,“伍辅政,不知你对蜂窝煤一物,是否有些印象?”
早朝时被火药一事轰得思绪翻滚,他险些忘了今年伍德信南下采买,借户部路子拉回几船蜂窝煤一事,如今见着伍陵,少不得得问问情况。
得知蜂窝煤大多出现在西区,他特意遣人买来火炉、蜂窝煤回家一试。管家去的晚,只拿到了条子,还不见实物,但就他听闻的功能,这的确是过冬御寒利器。
造价低廉,卖价不高,保暖耐烧,除却烟雾大了些,烧起来门窗需保持通风外,没有其他缺点。
明面上看,蜂窝煤与火药不相干,但余尚书直觉两起事情背后都牵扯到了江无眠。
但他着实猜不透,这俩物件为何会在此时显露?
伍陵邀人一同上轿,余尚书刚踏上去,撩开帘子便见那形状古怪又熟悉的火炉放置其中,上面竟还放置一锅子,隐约的咕噜声传来,香味凝聚成白气直往人鼻腔里钻。
余尚书瞠目结舌,一时之间竟是愣在那里。
堂堂辅政,竟在轿中煮菜用饭?!
这、这……这成何体统?!
伍陵见状,哈哈一笑,颇为得意道:“小儿在那南康府的醉流霞见过一回,便心心念念记挂,老夫也是头回见此物能这般使用,深觉有趣,便借来一用。”
他毫不客气地掀开锅灶,随口对余尚书道:“你且来看,此物使用的确方便。就地不必埋锅造饭,只需带上火炉与蜂窝煤,便可实现急行军的需求。”
埋锅造饭、急行军、火药、战争……
余尚书脑中灵光一闪,原地顿悟,这两者看似不相干,实则是为行军打仗准备!
江无眠还真是个好“监军”啊!
第129章 出手
这倒是思虑多了,江无眠本意是解决冬日取暖问题,眼下被两人误认为是为军中考虑。
思虑重些,便要分析这是否得了某些人授意,意在直指戍边军。
两人合计许久,品出来个一二三,伍陵拍板定案,即使江无眠无意于此,但从实际来看,是有利的。
单看火药的研制与公文提到的铁路二事,足以看出江无眠的野心。
与之有所合作的、保持中立的大多乐得看此发展,并试图从中谋利。
——拿到银钱,肯定是要采买东西的,盘算手底下有什么相关的商队,略提一提价,转手倒卖就是一笔大钱。
与之相对的,恨不得对方原地暴毙腾出空子的,则是一边想赚钱,一边想掏出江无眠的法子。
但现在谁也不敢轻举妄动,那火药说得邪乎,自己制作都能炸了,这江无眠找的哪儿的人才?
又过几日,以韩昭鸿为首的一群人再度聚集,这回是工部尚书陶杨做东,在府中宴请韩昭鸿、顾念瑾以及礼部尚书赵腾等人小聚,即为火药一事上的失利也为明年建元帝南巡安插自己人手。
酒过三巡,歌舞不停,陶杨向韩昭鸿哭诉自己经营工部的多年辛苦,不想一朝叫那江无眠蹬鼻子上脸,夺了工部,在建元帝面前仅剩无能的印象。
顾念瑾冷笑一声,工部落不到好,顾家也即将要指望火药过日子,有的是腆着脸上门的时候。
倒是可以让江无眠公开火药方子自行配置,只要他敢给,自己就敢找人配!
问题是,建元帝会开口要吗?江无眠会给吗?
最大可能,建元帝感念江无眠功绩,提拔人去工部当差,好吃好喝地做他的研究!
“陛下近来对江无眠是越发信任。这新火药成与不成,铁路铺与不铺,还没个数,仅是见了公文便眼也不眨直接批了银子。”
几人对顾念瑾所言也是心中有数,近来朝中大的变动很少,多是与岭南相干,背后全然是江无眠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