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第40章

作者:不问客 标签: 穿越重生

有粮才能安稳,才能让韶远县走的更远。

“普及基础,开化民智。”谢砚行心中感叹,自己的小徒弟真是志向远大,计划写的头头是道,还敢于行动。

他不吝赞叹道:“恒阳为政,百姓之福啊!”

江无眠道:“读书时最基本的餐补足以吸引大部分人,少做一顿饭,减轻大部分家庭负担。读书识字后,能负责书籍印刻、图书推广、抄写书籍补贴家用、给人写信。

此为初级教育,仅是基石。再向上细分专业,科举、术数、管理经营、工程建设、百般工艺……日后码头建设不可或缺的人才。”

“它和招引计划联合推行。”江无眠又将之前定下的计划交给恩师过目,“这份计划目的是招揽人才,引进技术。”

谢砚行看过后若有所思道:“招揽造船人才,你想建设码头,开设造船厂,发展近海商业?”

设计得很好,只有一个问题。

这个知县做到头了,码头可能刚建完,第一艘船还没出海行商!

“计划而已,连人还没凑齐。韶远县太远了,商队无意过来,何况是有一技之长傍身的人才。”江无眠说得也是事实,这份计划截止时间便是他三年任期结束那天。

谢砚行翻到招引计划的安置部分,“精通宝船技术,免安家费用,送韶远县城内房产一套、奖励纹银若干两,附赠……精通审核账本技术,提供员工住宿房……还算全面。”

只是被其他人看见,怕是能大骂一顿,砸钱招揽人算什么本事!

嗯,有钱怎么不算有本事啊?!

在这之后,师徒两人通过气,江无眠把他这边如何做的交代清楚,未免两人消息不通,出了岔子。

谢砚行琢磨了一晚,发现自己回韶远县一事的关键还在大徒弟身上,事是小徒弟挑起的没错,可达成这件事的是大徒弟啊!

“恩师,您在这里随意,学生先去见过官学教谕,商议官学细分一事。”

谢砚行摆摆手让他快去,自己寻来纸笔,写信给大徒弟问事情原委去了。

韶远县官学不大,有个教谕,下有一位夫子,两人承担官学一切事物。

在江无眠未上门之前,他们负责的是开蒙学生,教化科举,为韶远县输出人才。

江无眠上门之后,官学顿时化身扫盲班,学习从七岁抓起,培养基础人才。

许成恍恍惚惚听着江知县道来的前景,这是他听错了吧?昨日喝的酒太烈,今朝未醒吧?

韶远县七岁幼童开始全面识字?笔墨纸砚怎么来的?教授学习的夫子如何来的?束脩呢?

“大人。”许成斗胆开口,“官学夫子不够,韶远县招揽多年,暂且有两位夫子,一位年纪大了荣养,仅剩下官与另一位夫子支撑。”

教导圣人之言已全然占据他们的时间,分不出人来教导七岁孩童识字。

教学夫子实在不够,您真要按所讲的计划开办官学,还是另请高明吧!

此事不像是修路,修路有江无眠给出的方案,要的技术也不算太高明,用人数堆砌上去就行。

韶远县别的不够,有了流民聚集,后期的确不缺劳动力。

进学需要的是高级些的知识人群,它的技术含量说要高到哪里也不算太高,只是基础识字和百位数内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不涉及太高深的经义、术数方程之类的知识。

简而言之,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

难点在于如何找到足够多的人教导学生。

官学实际用途还是教导科举人才,不可因噎废食,本末倒置,让夫子全然去教导一些不参与科举的学生。

针对这点,江无眠也有针对性的对策,“初期试点,先收部分学生再向外拓展。”

不能一起收,还不能分开收吗?

官学就在县衙附近,那就从县城开始试点,先开一期工程,再开二期工程,和城外试验的外城区一模一样。

事情堆积在一起也有先后处理顺序,教学也同样如此。

规定名额,限制先后,框定区域,从一个点辐射到一个县。

前期教导的学生能化身夫子再去教导新学生,学生成长起来再投入教育事业或建设事业,理想状态中,人才会源源不断。

江无眠给许成画饼道:“到时,许教谕桃李满天下,韶远县诸多学子皆要承情。”

许教谕目光复杂,说来说去,还是逃不开给诸多人开蒙的事务!

知晓自身跑不了,许成认命翻看起江无眠的规划。

除却对学堂规矩、学生结课标准做了规定外,江无眠对教学夫子的教学任务以及教材都有所改动。

“新教材,基础识字,炭笔减轻负担……”许成紧皱的眉头缓缓松开,时而惊叹时而思索。

夫子曾有过学生时代,清楚其中有多艰难。

束脩仅是开始,真正压垮家庭的是培育读书人所需的笔墨纸砚与书本。

前朝时期曾用竹简、丝帛记载文字,价格高昂,因此催生出纸笔记载,初期纸张仍旧成本高昂,直至本朝降下。

然书本价格居高不下,至今未有解决方式。

江无眠给出的计划中,前期摒弃如此多的成本,转化成炭笔、木板,书本教材则是尽量简化,多是基础用词与简之又简的圣人之言。

“大人安排,属实精妙!”许成一改不情不愿的态度,整个人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刻开始教学。

不过在教学之前,还有一系列的前情准备,诸如找书坊印刷新教材,官学重新洒扫翻盖,贴告示告知县城中开蒙收人、县学上学时间新规定等诸多杂事。

初次试点,学生不是太多,所以官学只要多翻盖一下后院,加两个学堂即可。

有经验丰富的工程队搭建,新的官学很快翻盖起来,江无眠还从落户韶远县的人中找回两个夫子。

原预定的教学名额再度增多,官学不得不推迟落地时间,又增加两个学堂和学堂后院给新夫子使用。

按照当前的建设成本,建筑主体的红砖称不上太贵,外层糊了一层本地自产水泥,地基用的传统方法,算下来的成本并不是很高,也只有几十两而已。

自从开始翻盖官学,韶远县的热闹从过年转到称赞江无眠身上。

对比前任知县大肆敛钱的行径,新知县又是开矿又是水田犁,开肥料作坊,给大家修路,现在又开始修建官学,全是在为韶远县的百姓考虑啊!

新知县上任不到一年,抵得过前任知县上任六年还多!

不过专门掌管账簿的蒋秋只想说:上任一年,比前任知县六年花的还多!

看看衙门收支,全靠矿产支撑!商队收益只能填平一部分开支,肥料作坊尚未盈利,水田犁收益逐渐饱和,水泥收益刚起步。

刨去矿上收益,剩余的支出盈利加加减减,县衙账簿留的数字竟是负的!

江无眠扫了一眼,“盈利逐渐增长,过不久能收支平衡,再过不久能完全盈利。”

衙门的钱多是为了买粮、办官学、修建水利而已。

晚稻刚收割入粮仓,韶远县免税,家家户户留有余粮,有抵抗风险的能力,暂时不必考虑从其他地方买粮的情况。

官学是当务之急,修建水利设施是下一步。

而衙役的紧要事则是清查人数,日后试点推行时,不至于落下任何一个该被普及知识的人。

江无眠则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新教材印刷上。

韶远县有家书坊,半死不活的那种,平日全靠与官学合作才能糊口饭吃,衙门散发出去的告示也都是这家书坊出的,真要靠人手动抄写,猴年马月都出不来这么多的告示。

带上新教材,江无眠去寻人印刷。

书坊掌柜一见人来,立刻笑着引他进门,江知县可是他们的大主顾,从来给现钱,绝不拖沓。每逢上门,必然是桩大买卖。

“江大人,您今天又是准备印多少告示?”

江无眠提出一摞按顺序排好的纸张,“印书,每本首印三百册左右。”

初定的生员名额是二百人,多余的是衙门里用的,剩下的是给过来凑数听课的人用的。

单本书页数不多,但是架不住书多、首印多啊!

掌柜一听喜笑颜开,欢庆自己终于有个能吃一年的大买卖,可一算所需数量,又愁眉苦脸道,“大人,您要的太多,书坊的纸不够,需宽限半月从青州府运纸回来。”

江无眠:“……”

南康府八个县没一个卖纸的吗?

第042章 造纸

大周纸张产地分南北,北方以宁西道为主,多产苎麻、麦秆纸张,南方以淮扬道为中心,多产桑柘纸。

岭南道产的桑柘运往淮扬道,经作坊加工为纸,顺商队南下,运往各州府之中。

后经前朝末年动乱,两地书坊向其他州府移动,从此在各地扎根。南康府中本有造纸作坊,动乱之中遭了乱党,眼下已经荒废,只能从青州府一侧寻货源。

韶远县急需自己的造纸作坊,能自产自销,县内饱和还能向外拓展,整个南康府都是潜在市场。

江无眠不再提此事,下定金定下印刷量后离开,不过他倒是让张师爷带人过来检查,保证雕版不会有错漏之处。

造纸作坊一事放入江无眠的计划案中,不过先以官学为重。

刚回衙门,还未走入侧厅,周县丞的声音从户房传出,“诸位,今年仅在县中展开试行,名额满了,明年请赶早再来。”

“陈员外,官学里满了,回头教完再教你们村里,江大人安排了。”

“明年,明年一定。”

江无眠心下摇头,明年农闲时不知能教出几个学生来,若是人多,直接进村扫盲。

声音逐渐远去,回到侧厅,谢砚行正批着计划。

见他到了,指着批改出的计划问道:“来时试过水泥路,地面坚实整齐,的确适合铺路。县中新城墙又用了所谓的水泥,效果如何?”

江无眠看了眼批改的计划,他曾设想先将水泥推到各个县中,最终因卖价没谈拢,只韶远县用上了。

明年开春忙完,韶远县自行组织的商队会去附近县中销货,行货单上能添上水泥、红砖等诸多特产。

韶远县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不怕没有销路。

“纯水泥并不适合,时间一长开裂脱落。县里的墙是按比例混合砂浆,又抹面溜缝的。砂浆增强黏着性,水泥本身坚固,能撑上三五年。”江无眠给的数据较为保守,水泥混合砂浆抹面还在试验中,一切皆是推测。

三五年?!

谢砚行心惊,稀奇问道:“不需征发徭役修墙,仅靠平日维护,单单如此能撑三五之数?”

“岭南多湿气。”江无眠皱眉,略有嫌弃地道,“时间一长仍然会浸水破裂,三五年已是极限,时间一到,城墙必须换新。”

谢砚行爽朗一笑,“往年皆是一年一次徭役,征用人手修筑城墙、水渠、河堤与防御工事等等,如若能减轻徭役,是大周百姓幸事!”

说到这里,他沉吟片刻,“公文暂且按下不表。”

小徒弟刚做出水田犁,加之月上霜的交换,不适合再出面。

上一篇:炮灰觉醒了

下一篇:我靠种田飞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