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长生公子 第211章

作者:初吻江湖 标签: 穿越重生

田浩回去的路上,也是跟王破一起走的,俩人没敢说什么,但是回去后,洗漱过了,王破就“守夜”了,原因是少爷喝了点酒,不知道晚上会不会不舒服?总得有人在跟前儿伺候不是?

这个理由,把牛奶娘感动坏了!

给王破拿了好几块糕点,并且烧了热水,用水壶盛装后,坐在熏炉上保温,可以随时取用的那种。

整个破军院里,能让田浩点头,同意给他守夜的就那么两三个,其他人都免谈啦。

晚上躺在一铺炕上,虽然隔着炕屏和炕桌等物,但不耽误俩人聊天。

“今天这位云舅舅,和他的夫人,是什么意思啊?看上了我?”田浩不敢太过询问舅父们,却敢跟王破嘀咕。

毕竟有的时候,王破的消息,可比舅父们的灵通。

“文城侯的嫡出小女儿,十五岁了,今年七月份及笄。”王破道:“他是想提前相看人家,还有就是,估计也不想掺和什么吧?毕竟现在三位皇子都及冠了,但都没有定亲,房里也只有几个教导人事的女官。”

“啊?”田浩觉得不舒服,在被窝里翻了个身。

“女孩子待价而沽,皇子们也是如此。”王破说的很平常:“他们用自己正妃的位置,吊着一大批想要从龙之功的人,侧妃的位置也很抢手。”

“一群傻瓜啊!”田浩叹了口气,推测道:“恐怕不止是这些,还有皇长孙的位置。”

三个皇子年纪都差不多大,但是呢,康盛帝是嫡出!

所以他们三个虽然不是嫡出,却可以让自己的儿子是嫡出。

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嫡孙了,要是长孙那就更可以了,隔代亲啊!

康盛帝不看重儿子不要紧,孙子一抱来,看他还冷不冷着龙颜?

王破没想到这一点,经过田浩一提醒,顿时茅塞顿开:“对啊!”

随后又否认了:“圣人不是那种,容易糊弄的人。”

“架不住隔代亲啊。”田浩还举了个实例:“你看老太太对我,多好!我要是想上房揭瓦,老太太都容易去给我搬梯子,还得问我选哪个房顶。”

王破沉默了半天,才吭哧憋肚的反驳:“也不是每一个祖辈都喜欢孙辈的。”

“看来你很缺来自祖辈的喜欢啊!”田浩立刻就感叹了起来。

“不是我。”王破马上否认,并且提出来一只替罪羊:“任涯就是这样的情况。”

“哦,看来任涯挺惨的啊!”田浩没什么同情心的敷衍了一句。

王破就没脾气了,其实,他的情况,还不如任涯呢。

但这个不能说。

第二天继续过年,来拜年的人更多了,田浩顶着个守孝的名头,能避开就避开,不行的话,就窝在老太太那里。

倒是长公主府,这次来的还是曹女官,知道了田浩继续守孝的事情,十分的赞赏:“到底是读书人家的孩子,就是知礼。”

而且也因为如此,田浩哪儿都不用去。

他至今为止,连后街上的三位舅舅家都没去过呢!

也就不用跟走穴似的,挨家流蹿拜年了,他可是记得,去年表哥们的惨样。

好不容易到了初十,田浩跟王破带人,先出门去看灯,然后田浩就发现,今年的灯市,不如去年的热闹了。

虽然人还是那么多,灯笼的花样也还是层出不穷,但就是感觉不热闹了。

“表面上看着风平浪静,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西北大战,不可避免,哪儿还有心思热闹?”王破道:“三位皇子正式成年及冠,还有会试也要开始了。”

“看来大家都很忙啊!”田浩感叹了一句。

“不忙不行啊!这里外都是事儿……不说了。”王破也感叹了一句:“那边有个好看的灯笼,要去看看么?”

“不去了,人太多,走了。”田浩扫了一眼那边的人山人海,当时就丑拒了,赶紧带着一串儿尾巴闪人。

人那么多,他就不去凑热闹了。

因为田浩本身就很宅的一个人,他继续守孝的事情,只有小范围的人清楚,其他人都以为他除孝了,就是举办的悄无声息之类的,可能在闷头读书吧?毕竟这要会试了呀。

上元之夜,又陪着老太太出门来逛了一圈儿,这次没有六七个表兄弟在,气势就没那么足了,但是田浩依然以一往无前的气势,拿下了家里长辈们喜欢的灯笼,丫丫一个小姑娘,愣是要了一组灯笼,是十二客花图系列,十二盏灯笼,做的无比精致,田浩都送给了丫丫。

高兴的小姑娘回去,立刻就让人给挂在了她现在住着的“昌盛园”里,真的是当灯笼用了,去年的灯笼都旧了,要么丢弃,要么拆了。

反正没有几个能留到今年的。

等到逛的差不多了,一伙人又去了西风茶楼歇脚,好么,去了才发现,这茶楼门口支起了七八个大锅,不干别的,光煮元宵了。

“生意这么好?”田浩都吃惊了。

这边煮着元宵,那边购买的人还排队呢,排的老长了,其中大部分都是各家的奴仆下人。

作者闲话:  江湖有话要说:查过了,这守孝的时间都挺有弹性的啊!所以想怎么守,就怎么守吧!只能这样设定了,别抠啊!

第244章 二月二,出征!

“不是生意好,而是咱们家的东西好。”掌柜的十分自豪:“您的那首诗,提到了西风茶楼的元宵嘛,这不,桂花馅儿的汤圆子,就这一种,吃的人老多了。”

经掌柜的这么一提醒,田浩才想起来,去年他在这里做的诗里,的确是提到了元宵。

好吧,这广告效应不错,过了一年还能引起这么多人追捧。

田浩他们上了楼,女眷们自去休息,三位舅父站在窗前,居高临下的看着街面上的人群,花灯和天上的明月遥相呼应。

“盛世光景啊!”三舅父不知想到了什么,叹了一口气:“就是不知道,明年会如何。”

“不管如何,今年出征是定下来的事情。”大舅父的口气,淡淡的,却有着绝对的权威:“等打赢了这场仗,叫关外那些家伙起码消停个七八年,让丁海成亲生子,然后看看,让他接手西北大营好了,叫其他兄弟给他搭把手。这一代,应该能立得住了。”

前三代都战死沙场了。

后头有了这一代的太平,总该让他们家人丁兴旺一下吧?

“我们都听大哥你的安排,等淳哥儿大一大了,叫他科举入仕,跟老三一样,做个正儿八经的文官,这样咱们家也算是在后方有人了。”二舅父很是乐天的道:“就像是现在,大哥你要出征,我们哥俩儿就给你守好后头,谁敢捣乱,看我不打上门去,扒了他的皮!”

“大哥你放心吧!”三舅父也表示,自己也是如此想的。

看到兄弟三个人,这么大年纪了,还如此团结友爱,田浩不得不佩服他外祖父和外祖母。

哪怕他们不是一个母亲,却没有任何隔阂。

三舅父的出身,两位舅父一点都不计较。

田浩又瞅了瞅老太太休息的那个雅间的门,外祖母功不可没啊!

过了热闹的正月十五,田浩终于可以消停了,他又去了两趟城郊的喜庆鞭炮坊。

那里最近有些闲,但是田浩让关胜大批量的采购原材料。

“少爷啊,这都过完年了,上元节都过了。”关胜有点不明白了:“怎么还要那么多原材料?这些东西不太好存放。”

东西不能受潮,不能见明火。

小心翼翼的收藏,还得时刻注意。

做东西多了,压着货卖不出去,这不等于压银子吗?

“哦,不是,我知道现在不是旺季。”田浩摆了摆手:“我是给我大舅父他们做的,西北那边要用,老家要祭祖,我也没什么东西可送的,就送一些鞭炮礼花的,好歹热闹一番,祭奠我外祖父的时候,让他老人家在天之灵,也能享受一下我这外孙子的孝心。”

关胜一听:“哦,这样啊,那是该做的多一些。”

他倒是立刻就信了,还跟田小宝支了银子去采购。

但王破可没有信,他狐疑的看了好几眼田浩:“你这是要做什么?”

直觉这家伙是要搞事情,但又猜不到,是要搞什么事情。

“多做一点鞭炮,将来大舅父凯旋归来,好放!”田浩回答的特别顺溜,可以说是斩钉截铁,诚意很足,十足十!

“你可不要胡闹,这是出征,抵御外敌。”王破希望田浩别太作天作地。

“没有,我没有胡闹。”田浩就差指天画地的发誓了:“我就是要做鞭炮,你爱信不信。要不,你来看我做?”

“我倒是想,这不是没时间么!”王破还郁闷呢:“明天我就带着任涯回一趟命理司,你爱玩就玩吧,但还是那句话,朝廷大事,不容忽视,不得马虎。”

“知道,知道了!”田浩摆了摆手,问都不问他回去干什么,巴不得他早点走呢。

王破也没办法,最近命理司因为少司命的职位上有了空缺,竞争激烈的不得了。

他跟任涯其实也挺忙的,索性定国公府这里现在还好,他还能空出时间来回命理司去处理一些事情。

而田浩呢?

在他们俩走了之后,就拿了田小宝和关胜,单独给他采购的原材料,在那个独立的小作坊里,忙活了三天,弄了三五十个麻布包出来。

打包装车,就等着跟他大舅父出征的队伍一起去西北了。

这才回了宅院洗了澡,收拾了一番,第二天就回了大兴城。

彼时已经是二月初一,明儿就二月二,吃猪头肉的日子了。

他回来的当天晚上,被他大舅父叫去了听松阁的偏听用饭,在座的还有另外两位舅父,三位表舅。

“朝廷已经决定,派我重新回到西北,执掌西北大营。”大舅父端着饭碗,一筷子就夹了好大一块红烧肉,放在碗里,说了这句话后,就把肥腻的红烧肉跟米饭一起,囫囵倒进了嘴里,吃的喷喷香,咽下去之后,才继续说:“明天就下旨,二月十五开拔。大概三月十五就到西北。”

“要走一个月那么久?”田浩吃惊了好么。

这是什么蜗牛般的速度啊?

要是行军打仗都这么慢,那世界还有什么指望?

“已经很快了,每天走三十里地,十天就是三百里,一个月快上千里了。”二舅父笑着给田浩夹了一块红烧肉:“你没有带过兵,行过军,不知道这些。”

田浩想了想:“那也很慢呀!”

他记得看过文献资料的,古代军队的行军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军队规模、士气、组织度、补给情况、天气、地形、路况、敌对环境等。因此,古代军队的行军速度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根据情况而变化。

一般来说,在理想的情况下,精锐步兵军团的正常行军速度大致在每天应该是近百里左右,急行军可以超过一百里地,到达一百二十里那么长。

纯骑兵的行军速度更快一些,基本上可以轻松达到一百五六十里那样,要是急行军甚至可以达到每天二百里地以上。

然而,如果军队中包含了大量的辎重和后勤人员,或者天气和路况不好,行军速度就会大大下降。

虽然文献资料上最后也说了,古代军队的行军速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值。

因为各个朝代的里数长短不一样,兵丁的身体素质也不同,还有天气啊,后援啊,甚至是士气等等。

因素过多,变化太大,不好评估。

大舅父看到田浩一脸不解的样子,好心的跟他解释:“这不是急行军,走三十里地不错了,因为除了要整装待发,还得有后勤辎重跟随。”

经过大舅父的告知,田浩才明白,这古代行军有诸多忌讳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