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炮灰吃瓜爆改全家命运 第122章

作者:唧唧喵 标签: 种田文 系统 爽文 年代文 逆袭 穿越重生

姜乐不怎么喜欢这顶,暖和是暖和,不适合他奶。

他拿了另外一顶,紫色的,带着短短的绒毛,帽子周围有一圈短短的帽檐,看着适合老人,还带点时尚。

“要这个吧。”姜乐当即就下了决定,头巾他也要了,可以让他奶换着用。

一共十五。

陈姐笑眯眯的夸他孝顺,确实孝顺,这年头有哪个孙子愿意一下给一个老人花十五啊?

她看姜乐这么痛快,想了想,问他:“老人家过生,有些人就愿意定些寿桃啥的,你奶还有几天过生?”

“后天就过。”姜乐说。

“那来得及,你要是想定寿桃,姐让人替会儿班,带你去瞧瞧?”陈姐说。

姜乐问:“寿桃是啥?是桃子?”

“嘿呦,你说说,姐光顾着跟你说了,忘解释了。”陈姐笑呵呵的一拍手,说道:“不是桃,就是馍馍,做成桃子的样子。西游记里不是有蟠桃啥的吗?这桃子寓意好,给老人家祝寿用这个最好了。”

姜乐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个,当即就表示感兴趣,让陈姐带着他去瞧瞧。

陈姐让他等着,跟旁边关系好的售货员说了一声,把工服换下来,带他出了供销社。

“这家做寿桃的,也是前段时间我娘过寿,我给定过一次。”陈姐在路上细细的跟他说:“大多都定一笼,寿桃有手那么大,一笼是十个,寓意好,十全十美嘛。价格倒是有点贵,一笼五块钱。”

这年头一斤白面一毛八,姜乐对蒸馒头不太懂,但大概知道蒸这么多需要一两斤的面粉。

这么一算,确实贵。

但是人家要是寿桃做的好看,那这赚的就是手艺钱,要得不算过于贵。

姜乐点点头,打算过去看看再说。

陈姐就带着姜乐七拐八拐的,到了一家院子,他们来的倒是巧,这家人正在蒸寿桃馍馍。

姜乐想看蒸出来是什么样,蒸寿桃的让等等:“估摸着再十来分钟,”

等着的功夫,陈姐才想起自己忘了说了:“人家这寿桃里,混了白糖了,吃着一口甜滋滋的,干吃也香。”

蒸寿桃的正巧过来给他们倒水,毕竟是赚人家钱,态度肯定好,闻言点头说:“是放了糖。”

姜乐点点头,那五块钱一笼价格收的算是比较公道。

等寿桃出锅后,姜乐看了眼,别说,人家是真有手艺,一个个寿桃做的猛一看跟真的桃子一样。

仔细看自然能看出来不同,不过也算很好了。姜乐当场定下来一笼,又多付了一块钱。

多付一块钱,人家拉着架子车给送。这个钱该花,不然姜乐骑着自行车带回去,寿桃怕是都不成样子了。

拉着自行车,戳人力,一来一回两个多小时,赚的这一块钱也是辛苦钱。

离开的时候陈姐还说:“你们家老太太是真享福,到时候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不知道要怎么羡慕呢!”

第84章

生辰礼准备好了, 姜乐了了一桩心事,骑着自行车回家。

路上还在琢磨,他二哥最近都跟着张彪哥出车去了, 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他奶过生。

希望赶得上。

老人家年纪大了, 肯定喜欢子孙绕膝。

到了家里,就见姜欢正拉着一个人在院子里说话,时不时传来笑声。

对方听到动静抬头, 姜乐这才发现, 是他表姐赵青。

姜乐也想说赵青为啥来了, 镇上服装厂招记录员,赵青所在的赵家村离红旗镇太远了, 所以提前一天过来姜家, 明天去镇上参加招工。

姜乐叫了一声“表姐”。

听说赵青明天要早早去镇上, 他说:“用不着, 我明天骑自行车载你, 快一点。”

赵青闻言多少有些不好意思:“那多麻烦你。”

“有啥麻烦的, 你是我表姐, 都是一家人。”姜乐把买的东西放回屋里, 出来喝了口水,觉得嘴巴没那么干了,又说:“再说了, 去也就十来分钟,到时候咱们定个时间,你啥时候结束, 跟我说一声,我到时间去接你。”

赵青见姜乐都安排好了,知道他不是客气, 便没再拒绝了,笑着道:“那多谢你了。我也不知道啥时候结束,难得来一趟红旗镇,我早上参加招工,你等下午两三点来接我,我想在镇上逛逛。”

她是想坐自行车的,以前都没坐过。

而且,虽然姜家人没提,但赵青知道,后天姜奶奶过生,她不在这边住也就算了,既然住在这边,于情于理也得买点礼。

这是出门之前,她娘交代她的,她娘还给了她钱,交代她买十个鸡蛋,这礼不重,但也算一份心意。

不过这话赵青没说,她说了姜家人肯定拒绝。

“成,就按你说的来。”姜乐笑着应了一声,然后洗了把脸,又骑着自行车走了。

赵青看在眼里,奇怪道:“他咋刚回来又走了?”

姜欢都习惯了:“肯定是找小俞去了,他俩可好了,一天不见都不成。”

赵青点点头,表示理解:“我在村里也有关系好的小姐妹,总有话说。但倒没有一天不见都不行,不过有时候好几天不见,亲的跟什么似的。”

她觉得男娃应该也是这样。

——

第二天一早,天一亮,姜乐就载着赵青出发了。

赵青平时话多,今天却有点沉默,姜乐估摸着,她应该是紧张了,也没多打扰她。

等到了服装厂,发现来参加招工的还不少,赵青更是紧张的手心冒汗了。

姜乐安慰她:“表姐,你这么厉害,正常发挥就成。”

“我厉害啥呀。”赵青笑了笑,打起精神:“成了,你别耽误你时间了,赶紧回去吧。”

姜乐见她还是紧张,无法,只能不打扰她,先走了。

当天下午,按照赵青说的时间,姜乐过来接。

可能是招工考核结束了,赵青看着放松了很多,手里提了些东西,在供销社门口等着。

这是他们约好的地方。

赵青说完买东西,姜乐就想着,一个女孩子提着东西走来走去多少有点累,更何况服装厂和供销社距离不近。

他们原定的地方是服装厂。

所以姜乐就说到供销社接人,他骑自行车,不费什么事。

赵青是彻底颠覆了对姜乐原有的印象,姜乐的变化真的很大。

——

回到家里,姜家喜气洋洋的,明天姜奶奶六十五岁的寿,大喜事啊。

一家人都忙活起来了,要提前准备,把菜啊肉啊准备好,明天一家人吃个好饭。

姜军庆也回来了,可能是惦记着姜奶奶过生,歇都没歇就赶回来了。

他给姜奶奶买了一对耳环,姜奶奶是有耳洞的,他买了一对细细的银圈,适合老人戴,好看又不会太高调。是他跟姜欢一起花钱买的。

还有俞和衷,也给老太太买了礼,姜乐知道他肯定会送,提前跟他说过,礼别送的太重。

但即便这样,送的也算是重礼了,俞和衷给买了一只炖汤的老母鸡,给老太太补身体。正好老太太过生的时候炖了。

姜奶奶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她刚收到姜乐的帽子和头巾,还有姜欢他们的礼,老太太不是扫兴的人,但还是忍不住道:“以后别花这么多钱。”

姜乐道:“这算啥花钱,您一年就这么一个生,肯定得好好过。”

姜奶奶笑了:“就你机灵。”

娃娃们都是一片好心,她也不说这些话了。

不过姜奶奶没想到,还有。

第二天一早,她戴上姜乐买的帽子,穿着大女儿做的衣服,儿媳妇做的鞋,还有儿子买的裤子。

耳环在自家戴戴就好,虽说细细的,可到底是银的,带出去难免有人说道,老太太就没戴。

姜军庆和姜欢也不在意这个,他们是送给奶奶的,又不是给外人看的。

今天啥都不让姜奶奶干,一家人忙着做菜,让姜奶奶出去转转。

姜奶奶就笑呵呵的出门了,碰到村里的老姊妹,看到她身上穿的,头上戴的,眼睛都移不开了。

“哎呦,老姐姐你这穿的,不知道的还以为镇上的老太太来了。”说着,又看了眼:“这帽子,这衣服,我都没见过。”

“是镇上的老太太啊,镇上的老太太都比不过春花。”

姜奶奶本名陈春花。

姜奶奶被夸的合不拢嘴:“啥镇上老太太啊……”

她说着,挨个把家里小辈夸了夸,谁谁谁买了啥,军庆和欢儿也买了,但没穿出来。

说完,村里的老太太一个个羡慕的跟什么似的。

哎,当初姜德一家出了变故,姜志还闹着分家,姜奶奶一气之下跟姜志断亲了。

当时还有人说,等着吧,陈春花肯定得后悔。

不管咋样,都是自己儿子,虽然有人觉得姜志一家不做人,可也觉得姜奶奶太冲动了。

姜德家当时是那么个情况,以后跟着他家,能过啥好日子。

谁能想到啊,这才过了没多久,姜德家日子又好起来了,儿媳儿子孙子孙女,哪个不孝顺?

看这穿的这一身,要是有人说人家不孝顺,她们这些老太太第一个不乐意,得把说这话的人脸皮撕下来,问问他:“你有多孝顺你老娘?”

姜德一家,绝对算是村里头一份了。

要他们说,当初断亲说不定还断对了呢,没看王燕妮,在村里跟个疯狗一样,还有姜志,一天天也就比村里懒汉勤快点,可能跟懒汉放在一起比的,那能是啥好人?

有这么个儿子儿媳,能有啥好日子过?一天天的,光剩下烦心事了,哪能像现在,就是个六十五岁的生日,弄这么大的排场。

看看人家穿的,镇上的老太太都不一定比得过。

想到这里,几个老姊妹看姜奶奶的眼神,那叫一个羡慕诶。

几个老太太平时都喜欢坐在村头聊天,说说这家,骂骂那家的,今天的话题却不一样了,完全围绕着姜奶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