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与将军解战袍(昼眠梦君) 第150章

作者:昼眠梦君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基建 追爱火葬场 穿越重生

因为发呆太久,一滴墨汁从笔尖滴落,正巧滴在他的名字上晕染开,看着那墨汁透过纸张粘黏到桌案上,殷祝突然浑身一震——

他明白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才是这段历史的“锚点”?

要验证这个猜想,方法也很简单。

只是可能需要付出一点代价。

但殷祝还是毫不犹豫地登上了皇宫的最高处。

那是一处观星台,离地面足足有七八米高,殷祝探头看了一眼,觉得自己掌握好姿势跳下去,死应该是死不了,最多摔个半残。

但史书从未记载过,尹昇曾不良于行。

跳,还是不跳?

晚风凌冽,殷祝闭上眼睛,对着满天星辰深吸了一口气。

为了他干爹,拼了!

他俯身一跃,跳了下去。

“陛下——!!!”

耳畔传来一道撕心裂肺的呼喊声,在反应过来前,殷祝已经结结实实地撞进了一个熟悉的怀抱中。

宗策闷哼一声,一口腥甜涌上喉咙,但还是稳稳地接住了从天台上落下的殷祝。

他几乎要被吓坏了,身子一晃,下盘不稳,抓着殷祝的胳膊半跪在了地上。殷祝睁眼看到他干爹这副模样,心中也不由得多了几分愧疚,连忙扶起对方问道:“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策回宫拿东西,”宗策说话时,声音尚带有几分颤意,“陛下,您这是在做什么?为什么要从上面跳下来?”

殷祝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选择说实话。

“只是脚滑了。”他说,又追问道,“你今晚没说回宫睡,是半道上想起来忘了什么东西吗?为什么回来这里?”

观星台在皇宫中的位置算得上偏僻了,无论如何,他干爹也不该迷路到这儿来。要说是忘带什么东西,那就更说不通了,直接派个人回来取不就行了吗?

宗策:“策下午去见雪罗,她说自己突然记起来,格西在此处观星台下藏了一箱神机,策不愿假他人之手,便想着亲自回来取。”

他仍对刚才的事情惊魂未定,反复查看殷祝,确定对方没有伤到后,又沉着脸唤来宫人,叫他们以后不得再让陛下独自前往高处,不管去到哪里,都必须要有人陪同看护。

后续殷祝没怎么听,因为他已经从这一系列巧合之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这具身体,的确和历史上尹昇的状况是同步的。

也就是说,他在兴和七年必死无疑。

但也同时意味着,在这之前,他上吊绳子会莫名其妙断掉,他跳楼老天爷也会让他干爹恰好出现在楼下。

简而言之,就是在那个固定的时间点到来之前,无论他怎么作,他都不会死。

殷祝看了眼自己掌心,上面的断纹仿佛也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他就要彻底离开这个世界,和他干爹分别。

不舍吗?

确实。

但殷祝心中明白,就像他来到这个时代一样,去留也并非自己能够决定。

晚上睡在一起时,一个还在后怕,一个心存不舍,干柴烈火碰撞在一起,火星险些就要燃起熊熊大火,要不是前几日胡搞得有些过分,宗策强压下了火气,估计今晚他也得受累了。

黑暗中,轻微的水渍声混着喘息声在床榻上响起,约莫一炷香的时间过后,一切重归寂静。

殷祝的体温还没恢复正常,他用滚烫的脸颊眷恋地蹭了蹭他干爹宽阔的肩膀,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你说,等将来朕大行了,你会陪朕一起吗?”

宗策沉默片刻,搂着他的手紧了紧:“陛下怎么会问策这种问题?”

殷祝怕他多想,忙解释道:“就是好奇嘛,你之前说修帝陵,朕这两天就在琢磨这件事,正好就想到了。”

“这个问题,策现在也没办法回答陛下,”宗策低声道,“但如果真有那么一日到来,或许策会伤心欲绝,随陛下同去,也或许不会。”

“不会的理由是什么?”

“因为还要替陛下完成未竟的心愿,为大夏守卫疆土,护国安民。”

殷祝恍然:是了,他干爹责任感极强,这的确是他会做的事情。

在真正入睡之前,他想,自己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117章 【一更】

在宗策的强烈坚持下,之后归仁又进宫为殷祝诊了几次脉。

但结果都和最初大差不差。

无旧例可依,归仁也只能先给殷祝开一些调理身体的药喝着,说总归聊胜于无。

殷祝虽然脸色总是一副病恹恹的模样,但每日吃得好睡得香,和唐颂为首的一帮老头是越斗越有劲,每天不是在宫中骂街,就是坐在御书房的桌案后翘着二郎腿,咬着笔杆边琢磨边坏笑,看上去没有半点病入膏肓的意思。

见状,宗策也稍稍放下了心。

但他心底仍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阴云,所以某日便旁敲侧击地询问殷祝可有信哪位仙家神佛,等有机会可以为那位建一座庙,供奉香火。

不知道为什么,在他问出这句话之后,殷祝的脸色却变得十分奇妙。

“倒是有那么一位,”他含糊道,“但是就不必拜了吧……”

要是真想求他干爹保佑,殷祝觉得,比起建庙磕头,睡前跟他干爹啵下嘴,效果说不定还更好呢。

这事儿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后面不知道他干爹又冒出了什么奇思妙想,国中无战事,除了每日照例练兵外,宗策又开始学起了画。

殷祝对此当然是举双手赞成。

自从上次吐血之后,相同的状况又断断续续出现了几次,殷祝也逐渐接受了自己剩下的寿命还不到几年的事实。

——在知道自己要死了之后,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自然只有四个大字:

及时行乐。

上好的笔墨纸砚,他全都叫人提前备好了,足够宗策不眠不休画上三年有余;他干爹画画时,什么瓜子饮料小水果也都一应俱全,殷祝还时不时会路过亲手投喂一下。

宗策对某人的殷勤心知肚明,因此,在发觉自己时常不翼而飞的练笔时,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殷祝对这样的生活很满意。

要说当下最叫他烦恼的,唐颂都得排第二,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他在新都那个越来越无法无天的逆子。

虽说殷祝在心中对下一任皇位的继承人已经有了安排,但面对尹英这个太子,也不能全然撒手不管。

如果不妥善处置,这群太子党保不齐就要在大夏爆个大雷。

而且但从尹英本身的性格来讲,唐颂也好,王存也罢,甭管自身性情如何,都是典型的封建社会教书先生,对待学生,极少和颜悦色,要求又十分苛刻,稍有不对便是一顿严厉批评,还会定期给殷祝写折子告状。

尹英的性格贪玩,还有点祖传的叛逆,殷祝在的时候,他日子过得轻松,倒也相安无事;

但等殷祝离开新都后,殷祝给他找的那两个新监护人可不会惯着他,尹英压力一大,自然就会想着偷懒耍滑,找渠道发泄。

“想纳侍妾?这小子才多大,要什么侍妾,”殷祝翻看着尹英从新都寄来的信,嗤笑一声,“他老子都还没纳妾呢!”

闻言,旁边投来了一道颇有存在感的目光。

正提笔小心在宣纸上勾勒蝶翼的宗策静静地看着他,问道:“陛下想纳妾了?”

殷祝后背一僵:“……没有,朕只是说着玩儿的。”

“若是陛下动了这个念头,也不必隐瞒,”宗策重新低下头,将那蝶翼间的空白用笔锋一点点填满,“喜新厌旧,乃人之常情。”

他搁下笔,拎起未干透的纸张轻吹了两下。

“待陛下儿孙满堂,策也就安心告老,寻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了却残生罢了。”

宗策放下宣旨,望向殷祝,眼中还带着一点细碎的笑意。

殷祝叫起冤来:“真没有!朕对爱卿的真心可昭日月——”

但日月可不会开口讲话。

为了向他干爹证明自己的清白,殷祝也只好先以身作则了。

回去后他捂着微肿的唇,一边回信一边想,都怪尹英那小子,哪壶不开提哪壶。

不批!坚决不批!

没过多久,下一封信又送来了。

尹英在信中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去旧都,这些年来他日夜思念父皇,夜不能寐,一心只想要侍奉在父皇左右。

殷祝回复:你父皇还没老到瘫巴在床上需要人伺候的地步,你要是真想朕,下次就别找人代笔写信了。听说你最近和一个民间的姑娘好上了,上次写信来,是为了她要名分吗?

虽然觉得尹英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很不讨喜,但出于这个时代男子大多十几岁就娶妻成家的考虑、以及对那个姑娘名节的保护,殷祝其实已经打算同意尹英纳妾了。

问这个问题,也只是想让这小子自己交代清楚事实经过而已。

但尹英却以为殷祝是在对他生气,立马慌了,收到信的当天便闯到了唐颂府上找人。

彼时唐颂还在接待其他客人,一看到太子这副六神无主的模样,就猜到出了事情,率先起身送客,又叫人闭门守在外面,不得让任何人随便打扰。

待到四下无人时,他这才皱眉问道:“太子殿下何故如此慌张?”

“老师,父皇知道我和玲秋的事儿了!”惊慌之下,尹英连自称都忘了用,脸色惨白道,“您看,他还在信里问我呢!”

唐颂把殷祝的回信看了一遍,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他淡淡道:“陛下也是关心殿下,有话直说便是。”

对于那个叫玲秋的女子,唐颂也有些许了解,此女是魏邱养在外面的私生女,也就是柔姬的侄女。

魏邱那蠢货在狱中出卖他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消息,唐颂也懒得管这人是死是活,但柔姬那边,因为占了个尹英养母的名头,他还是不得不给上三分薄面的。

但唐颂万万没想到,就是自己这么一心软,竟然叫柔姬钻了空子!

不仅把她那没名没分的侄女塞到了太子身边,甚至威胁到了他在太子心目中的地位——自打尹英和这女人之后,唐颂就发现他听对方的话更甚于自己,偶尔还会对自己阴奉阳违。

这在唐颂看来,是绝对不可饶恕的。

对尹英这个学生,唐颂的确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毕竟尹英就是他和唐家未来的希望,他现在和陛下关系僵硬,不全都是为了等太子上位之后,重塑朝堂格局吗?

太医院的人都跟他说过了,陛下在御驾亲征前身子就一直不大爽利,征战途中又多次病重,险死还生,但伤了元气,之后恐怕寿数也不会太长。

这一点,唐颂也隐约从格西那里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