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炮灰夫郎做开国皇帝 第61章

作者:金戈银盾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成长 炮灰 穿越重生

来福说:“有客人提过,说是因为大雪,运载木炭的商船困在府城那边过不来才导致县城没有木炭。”

王承德激动道:“去年木炭三十五文一担,比现在便宜不少。”

“要不要明日把剩下的木炭都带去县城卖了?若是等商船过来,木炭量多便宜就卖不上价了。”

沈新谆谆教诲道:“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做生意要学会辨别消息真假,得稳得住。”

见三人若有所思,沈新继续说:“辛苦你们了,你俩明日在家休息吧。”

“明日我和王三柱去上河村,河梨村和东阳村卖木炭。”

望江县下辖七个村落,一天去三个村,两天差不多就能走一圈,他也能简单了解一下附近村庄。

庄户人大多节俭,再干柴没有用完之前是不会动用木炭的。

秦宁以前这个作风。

来福走之前犹犹豫豫地问:“沈大哥,我也想买点木炭行吗?”

沈新笑眯眯道:“行啊,你买有内部员工价,一文一斤,限购十斤。”

来福咧了咧嘴,“好,谢谢东家,等会儿我回去取背篓来买。”

王承德犹豫了一下,还是没买。

沈新痛快答应下来,“行。”

等人走后,沈新陷入沉思,不是他多想,事出反常必有妖。

这节骨眼上商船怎么会如此巧合停滞在府城,肯定有其他内情。

看来碳窑一日都不能停,多做一点是一点,沈新去了大窝山捡了满满两背篓干柴,又跟古墨书说明日继续做木炭。

翌日天公作美,是个大晴天。

沈新吃过早饭,和王三柱一起把木炭装上车。

要走之前,秦宁拿了一顶用兔子皮做的帽子,跟沈新说:“现在天气冷,容易冻感冒,把帽子戴上保暖还不易感冒。”

他一脸期待地看着沈新:“昨天紧急做的,有些粗糙,希望相公不要嫌弃。”

沈新心中无语,兔帽子毛茸茸的,中间还有两小耳朵,这么奶唧唧的帽子和他的高大威猛的形象一点都不匹配。

有点侮辱他的形象,他并不想要。

王三柱在一旁看的很羡慕,“东家真是好福气,有个知冷知热的夫郎。”

沈新勾了勾嘴角,谦虚道:“一般人可比不上我夫郎。”

王三柱:“......”

秦宁耳朵发红,眼里却全是笑意,他受到了鼓励,再接再厉道:“相公的束发不好弄乱,我在前面看的更清楚些,我给你戴吧。”

沈新心中抗拒不已,但王三柱还在一旁看着,他拒绝了就是不给秦宁面子,徒留话柄。

最后他只能憋憋屈屈地弯腰低头,“戴吧。”

乡间小路被积雪掩盖,几行杂乱的脚印深陷其中,而后被更深的车辙印掩埋。

沈新驾着骡子,带着王三柱先去了上河村。

两人到了村口,骡车的速度便慢了下来,王三柱开始吆喝。

“卖木炭嘞。”

“上好的黑炭嘞。”

就这样一路吆喝着进了上河村中主路。

有人听到动静开门查看,见是卖木炭的又关上了门。

也有人出来了解情况,一盏茶的时间,骡子车前就聚集了几十个人。

一个大娘问:“这木炭咋卖的?”

沈新回:“二文钱一斤,若是两人一起买,其中一个人不要钱,另外一个人付全款,前提是这两个人不是亲戚。”

“木炭量少,为了大家都能用上,我们采取限量购买的方式,四口之家限购八斤,六口人家限购十二斤,八口人家限购十六斤。”

围着的人大多没怎么听明白,又问了几次,沈新仔细解释。

远亲不如近邻,乡里乡亲的大都熟络,不过几息时间,便有人商量好一起买木炭。

王三柱称重,沈新心里记着客人之间的关系,偶尔问一句客人家中情况,顺便收钱,也算分工明确。

这里的人对个人隐私信息没什么概念,沈新不费吹灰之力便获取了上河村大多数人家的信息,打包成块在脑里储存。

期间也有人想要浑水摸鱼,比如买了一次又来买的人,比如亲戚说成邻居,沈新每次都能直接戳穿。

王三柱见状佩服不已,心中暗叹,东家的眼睛真够毒的。

上河村还算比较富裕的村子,也只卖了一百斤木炭。

在上河村逗留了将近一个时辰,沈新才驱车赶往东南方向的河梨村。

河梨村周围水田少,土地不如上河村肥沃,虽然没有上河村富裕,但这里靠着漫山遍野的棠梨树,村里人制作梨酒往外售卖,也有不少进项。

两人如法炮制,在村中小路吆喝着卖木炭,有人想拿家里的梨酒换木炭,沈新也同意了。

一坛梨酒一斤,可换八斤木炭。

河梨村村里有八十多栋房子,沈新计算着差不多有八成人家都买了木炭才放松下来。

他记得陈志瑞家就是在河梨村,但他家好像没来买木炭。

沈新叫王三柱看着骡子车,跟乡亲们问了路,提着二十斤木炭往陈志瑞家里走。

陈志瑞家是连着三间房的草房。

陈志瑞见沈新来了也很惊讶,快快地把人请进屋内。

屋里陈设简陋,温度和外头差不多,四个大人坐在小木凳上,靠墙还站在两个小孩,他们手上都是红肿冻疮。

沈新对这人的家里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但比沈新刚穿来住的草房好点,起码不漏风。

他也不过多寒暄,把背篓的木炭递过去让人收下,委婉道:“冬日严寒,还是得多囤点干柴木炭防止家中有人受寒生病,不然又是一笔花销。”

陈志瑞嘴唇颤抖着接过木炭,“多谢沈弟。”

沈新摆了摆手,“咱们之间不说这些,我还得去下一个村子,就不多呆了。”

出了陈志瑞家,太阳正值当空,沈新带着王三柱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村落,东阳村。

东阳村只有五六十户人家,看上去更为破旧贫穷,放眼望去全是草房,买得起木炭的人更少了,最终在东阳村堪堪卖了三十斤木炭。

三个村子走完了,沈新给了王三柱工钱,两人一起驱车回了村。

王三柱家在村子中间,沈新停车把人放下才回家。

他一到家,秦宁几人便忙活了起来,点火的点火,倒水的倒水,摘帽的摘帽,拿衣服的拿衣服。

而沈新就像个大爷一样坐着等人伺候就行了。

神仙日子啊。

第60章

秦宁端着木盘搁在饭桌上, “相公,吃饭吧。”

饭菜被他一件件放在饭桌上,一小盘米饭, 一碟子香菇炒鸡蛋, 一碟子肉丝炖雪菜, 还有一小盆白菜汤。

“饭这么快就好了?”沈新看见秦宁手上的红色斑点, 他坐直了身子,问:“你的手怎么回事?”

“饭菜是一直在锅里温着的,所以比较快。”秦宁嘴角微弯,“以前生的冻疮, 每到冬日就反复, 没什么事。”

沈新沉默一会儿才说:“辛苦了。”

屋外是寒风刺骨, 屋内温暖如春日。

秦宁一直坐在旁边, 忍不住问:“相公,明日还去卖碳吗?”

沈新点点头, “去。”

秦宁试探地问:“如今天气冷,每日都去会不会太辛苦了, 不如交给王三柱他们,反正大家都知道怎么卖了。”

沈新看了他一眼,装似随意问道:“怎么,不想我出去?”

难不成舍不得我?

他心里轻啧一声, 黏人。

“嗯。”秦宁轻声道, “外面天寒地冻,不想相公出门受冻辛苦。”

明日去另外三个村子, 后日再去县城打听情况,短时间内就不用再出去卖碳去了,沈新心里盘算着, 嘴里安慰道:“最多两天,再去趟周边乡村和县城,我就不去了,剩下的交给他们做。”

秦宁抿了抿唇,“相公要不要再添点饭?锅里还有。”

沈新摇头,“够了。”

“还有一件事。”秦宁搓了搓衣角,“上午的时候,村里有几户人家来咱家买木炭,我就答应了,一共卖了三十斤木炭。”

“这是好事啊。”沈新肯定地说,“我在外面卖,你在家里卖,两边赚钱都不耽误。”

屋内中央的火盆偶尔发出爆裂的噼啪声,爆出火星,秦宁眼里闪过一丝笑意。

沈新分别检查几人的课业后才开始今日授课。

古墨书也在一边旁听,但也只是听个囫囵吞枣,他主要还在认字阶段。

无论是算经算数,还是诗词文章中蕴含的道理沈新都娓娓道来,秦宁坐的板板正正,一脸认真。

这堂课从未时持续到申时,淡蓝色的天空也被云层覆盖。

沈新站立在屋前,透着淡黄的窗纸感叹,“感觉又要下雪了。”

古墨书听完课就去看守碳窑了,二毛和三毛去了院外堆雪狮子,此时屋里只有沈新和秦宁二人。

他偏头问秦宁:“今年下雪时间是不是比往年要早?”

以前的日子好久没想起来了,秦宁心中恍然,面上附和着:“是啊,以前都是十二月中旬才开始下雪,下的雪也没有现在多。”

见微知著,沈新心中担忧,他严重怀疑望江县也在雪灾覆盖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