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梨子甜甜
徐鹿鸣看着察子给他取来的翟家的信息,不理解,不就是拒绝了他们的拜帖,有这样大的深仇大恨,至于到处传播他们家的流言嘛。
皇城司的察子和勾当见多了这样的事儿:“大人,你心胸宽阔,不理解有时候一个人的嫉妒心和仇恨心有多强,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人家才会陷害你,有时候人家只是一个单纯的看你不顺眼,就会把你往死里整。”
徐鹿鸣点头。
理是这么个理。
可是他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他和姜辛夷拒绝的拜帖不少,要踩他们家就该很多人一起踩才是,为何单单就翟家蹦得这么高。
“你们最近辛苦一点,给我把翟家盯死了。”
想不出缘由的徐鹿鸣决定最近多关注一下翟家,要真按下属们所想,这个翟家一计不成肯定还会再生一计的,多关注一下,也比人家都快陷害到自己头上来了,才知晓的好。
察子和勾当应声:“是!”
吩咐完这事儿,徐鹿鸣又去找姜苏木:“最近司里的生意怎么样?”
姜苏木把账本递给他看,一脸欣喜:“鹿鸣哥,你这个法子真是神了。现在我们一天不去卖货,光是帮商人牵线搭桥都有上千两的入账。”
没办法,京城的商人太多了。
赚钱的门路就那些,有些商人想要找别的门路,死活找不到,到皇城司这儿一打听就有,他们为何不来皇城司。
徐鹿鸣又问:“卖货呢?”
姜苏木拿着账本:“卖货也卖得好,好些商人拉开京城见卖不出的货都愿意折价卖给我们。”
他提议:“鹿鸣哥,你说我们要不要组织一支商人,把这些东西拉去别处卖。”
做生意到底还是有点风险的,不是每次商人卖不出去的货,皇城司收来都能立马找到买家。
姜苏木看着手头上积压的货,觉得完全可以效仿他们在长丰县那边,组织一个跟张禄一样的商队,北货南卖,南货北贩。
徐鹿鸣摇头:“不用,时间上太慢了,且信息差很严重,商人们的货能积压在京城,焉知其他地方有没有积压着有。”
姜苏木皱眉:“那怎么办,我们也不能一直收这些积压的货吧,万一有商人打起了歪心思,跑去把其他地方积压的货运来卖给我们,我们岂不是成冤大头了?”
徐鹿鸣失笑,这一点他也想到了,他向姜苏木道:“不着急,我们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守白日的城门,这样,这半个月,你们就不收老百姓的过路费了,只检查一下,就放他们过。”
姜苏木的眉头皱得更紧:“不收城门费,那账本上缺少的银钱怎么办?”
城门费可是要上交给皇城史的。
徐鹿鸣没有犹豫:“从我们赚的银钱里补。”
姜苏木拿着账本的手都在抖:“鹿鸣哥,你这样心善,很容易赔得裤衩子都没有的。”
他倒不担心他鹿鸣哥缺吃少穿,徐鹿鸣本事大着呢,怎样都能对付几口。
他担心他大哥和绵绵小侄女。
他大哥被鹿鸣哥养得现在花钱越来越大手大脚了,绵绵小侄女更盛,从小就没愁过钱,再加上有一个很会花钱的阿爹,看到什么都是买买买。
鹿鸣哥这要是破产了。
他们两个怎么接受得了。
徐鹿鸣被姜苏木逗得哈哈大笑:“不会的,你照我的吩咐去做,等半个月你就知晓,我们不仅不赔,仓库里积压的那些货物还能一售而空。”
姜苏木将信将疑:“真的?”
徐鹿鸣肯定的点头:“真的不能再真了。”
想到徐鹿鸣过往的决策重来没有失误过,姜苏木很信任徐鹿鸣的着手去办这事儿了。
这事儿不难,跟进出城门的侍卫说一声就成,侍卫们虽然不太明白徐鹿鸣怎么好端端地干起圣人做的事儿来了。
但还是按照他的吩咐做事。
“什么?不收城门费了?你们有如此好心?”
过路的老百姓们,很快就发现,城门口的侍卫不收他们的城门费,纷纷表示不相信。
侍卫们耐心跟他们解释:“这是我们徐大人特许的恩典,只有半个月,你们想做什么抓点紧。”
“只有半个月啊!”老百姓闻言一点都没有失望,“只有半个月也成啊!”
他们好多家就在京城附近,家里常年种菜,但因有城门费,不敢把菜挑来卖。
若是真不收城门费,他们便可以挑菜来卖,还能把家里娃娃带来见识见识京城呢。
第91章
不用交城门费,汴京附近的百姓全往城里涌,一时间京城人满为患。
杂货铺,酒楼,布庄,连街边以前生意不太好的吃食摊子上都坐满了人。
老百姓的想法很朴实,好不容易进京一趟,怎么都得在京里买些物什,吃口热乎的,也算是在城里潇洒过一回。
以前他们没进过城,对皇城的印象只存在想象中,觉得皇城里的物什都是顶顶好的,觉得皇城的吃食那必定是人间美味。
进到城里,自己真真切切感受过一回,发现皇城除了人多一点,房子修筑得漂亮一点,其他物什跟他们在周边赶集的县城也差不多。
有那会做生意的,立刻回去收拾了做生意的家什,在城里支起了摊儿。
半个月不收城门费呢,城里人多,价格还卖得贵,生意若是能做起来,半个月后就算城门日日收费,也不用担惊受怕。
做不起来也没事儿,好歹是在皇城里摆过摊儿的,以后出去了,也能跟人家吹一吹,他这吃食、货物是从皇城里时兴出来的呢。
这下好了,城门口彻底人满为患,每天等着进城做生意的,卖货物的,采买的,找活儿的人数不胜数,有些为了赶早,不惜连夜就来城门口排队。
徐鹿鸣见状,让人把仓库里积压的货物拿出来,在城门口支了个杂货摊儿。
他们收的货物虽然大部分都是京里过时了的物什,但放在普通老百姓眼中,依旧是很惊艳、很不可多得之物。
像有个江南商人运到京城来的一批棉麻纺织的毛绒地毯,很厚实很结实,颜色也很好看。
运来京城,发现京城的人都用羊毛做地毯,他这批棉麻做的地毯,自然无用了。
除了京城,别的地方也很少有人会用到地毯,商人心灰意冷,折价把地毯全卖给了皇城司。
可老百姓们不这样想,在城门口排队的时候,他们瞧见这厚实的地毯,觉得拿回家裁剪来做床单被褥,又结实又保暖,比他们在杂货铺买的床单被褥暖和多了。
有那胆子大的,上前询价,得知这样好的毯子,才两百文一尺,心思浮动。
一床被褥至少要有六尺长,一匹布有四十尺,能裁六床半的被褥出来。
买一匹回去,裁剪好,拿到集市上卖,卖一贯五百文,一床被褥能净挣两百文呢。
虽然一贯五百文的价格是高了些,可是这毯子不会像棉被那样,用用就发霉发潮生虫,还暖和,比棉被的使用年限高多了。
买一匹给家里姑娘、哥儿们做嫁妆多有脸面,娶媳妇放在儿子婚床上,也叫人艳羡啊。
京城附近的百姓,常年受皇恩浩荡,大钱没有,手头上十几二十两还是有的。
他们也聪明,不自己干这个买卖,拉两个同自己交好的朋友,一人出一半的钱,赚钱平分,没赚钱,就将毯子平分。
如地毯这样的货物,徐鹿鸣仓库里还有许多,他不赚老百姓的钱,大部分都在成本上加一点点利润,保着自己不会亏就成。
百姓们也不是傻子,在城里逛了逛,又在徐鹿鸣的摊儿前比了比价,没多久就发现徐鹿鸣这儿的物什物美价廉。
在城里逛了出来,总爱在城门口的杂货摊子前,翻翻捡捡,看看有没有自家用得上的。
偶尔遇上他们觉得捡漏的物什,条件允许,他们就会一口气给包圆了,回去跑到远一些的城镇、村子里叫卖。
还真有几个赚到钱的。
虽不如商人们赚得多,但给家里置办些锅碗瓢盆,衣裳鞋袜还是不成问题的。
城里也因最近百姓们增多,好多铺子里的货物都不够卖,只有半个月不收城门费,这个节骨眼上去进货,也来不及了。
想到皇城司什么货物都收,说不准仓库里就有他们需要的货物,不少铺子都派了人过来询问。发现有自己铺子里用得上的,一会儿就派人过来,全给拉走了。
自个铺子里用不上的,但只要能卖的,也给拉走了,不趁着人多的时候挣钱,想什么时候挣钱。
如此,不消半个月,徐鹿鸣仓库里积压的货物,果真一售而空。
连商人们运来装货的篓子,叫那杂货铺商人瞧见,都给抢了去卖。
还有来晚了的商人,捶胸顿足,让徐鹿鸣他们这几日若是有收到其他的货物,一定要与他们说。
姜苏木给徐鹿鸣理完账,发现这半个月,他们不收老百姓的城门费,账本上的银钱不仅没有少,比起以往来还增加不少,再一瞧这空荡荡的仓库。
他张大嘴巴,彻底对徐鹿鸣心悦诚服:“鹿鸣哥,你太厉害了,现在我们不仅把手头上的货物一清而空,对皇城史也有交代,钱也不少挣!”
原来,城里的生意这般好,那些商人就跟闻腥而动的鱼一样,全都从城外往城里涌,生怕来晚了,自己连口汤都喝不上。
徐鹿鸣只说免老百姓的城门费,可没说免商人的。这些商人都得老老实实交费,拉的货物越多,交的费用越高。
再加一些货物卖完了,着急从城外拉货进城的商人们交的高价进城费。两边一叠账,自然就把百姓的那点城门费给覆盖了。
徐鹿鸣凑过去看账本,看到账本上结余的钱,心里也很满意,教姜苏木:“你只要记住,想挣钱,只要人多,什么生意都好做。”
姜苏木认真记下。
徐鹿鸣见没事了,吩咐道:“先把要给弟兄们的银钱算出来,早点把银钱发了,也好让大家快点把手头上的活儿整理出来交接给高东宝他们。”
“好!”姜苏木顿时激动起来。
他是管账的,他们这个月前有卖货挣钱,后有帮商人牵线搭桥,再加上这半个月不停地收货进货以及账本上的盈利总和,以他鹿鸣哥的大方,他很早就在期待这个月发钱的时候了。
相信其他弟兄们拿到银钱的时候,也会跟他一样兴奋激动的。不,说不准还要更兴奋更激动!
“……”
高东宝近来很得意,这个月值夜他按照徐鹿鸣的法子,重新把那些走私商人给笼络回来。
这些商人为了贩更多的货,不惜花重金砸他。虽然走私货多了影响不好,但高东宝觉得一次两次的别人也发现不了,不仅没放在心上,反而利用这点向商人们索要了更高的人情费。
不但把前段时间徐鹿鸣从他这儿撬走的银钱,全部挣了回来,还肥了一点自己的腰包。
手上有了银钱,高东宝对下属们也没那么抠了,还是拿了一点银钱出来分给下属。
“一人三两,这可是比你们一月的俸禄还高,老大对你们不错吧。”
发完银钱,高东宝站在众下属面前,扬扬得意,皇城司的俸禄是每月二两,他愿意给皇城司每个下属发比俸禄还高的快钱,传出去,谁听了不得说一句,他这个上峰真是好得没边。
高东宝的下属拿到银钱也很开心。
以前,老大至多给他们五百文到一贯钱,最多的时候就是徐鹿鸣来时的那一两银子,现在他肯拿出三两,已经很大方了。
“老大威武!威武!威武!”
他们正想对高东宝呐喊两句,以表达他们的激动之情,谁知他们的声音还没有喊出来,隔壁院子却率先传出响彻天际的吼叫声。
上一篇:荒域之主
下一篇:含羞草也能当邪恶大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