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故乡异客
皇帝,你就当没这个儿子吧,求求你了,别再为难阿起。]
萧承起:……
皇帝:不是,朕什么时候说过要为难阿起了,应长乐啊,怎么在你心里,朕老是就跟疯子一样?所谓虎毒不食子,朕怎么可能害自己的亲生骨肉!
萧承起如今也实在猜不透皇帝,赶忙又说:
“父皇,儿臣虽无用,但您要儿臣做什么,儿臣必定竭尽所能。
子不能为父分忧,即为不孝,臣不能为君排难,即为不忠,儿臣忠孝两全,都赖父皇成全。”
皇帝感慨道:“这会儿倒还用不上你,朕不过就是找你们说说话,朕终究还是活成了孤家寡人,也就你们在朕面前还能说点真话。”
[啧啧啧,我都不想说你,人家大臣儿子在家好好的……就这,谁还敢在你面前说真话?算了,我不能说你,随便你吧。]
皇帝:……长乐啊,朕为君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要谁死,谁就得死,为君而死,死得其所!
萧承起:你这张嘴啊,让我们怎么教你才好,不过也算你很有长进,到底没骂出来。
皇帝抬了抬手,说:“起来吧,朕又没罚你跪,好好坐着,陪朕说说话。”
萧承起这才敢坐回了应长乐的旁边,握了握弟弟的手,用眼神安慰:没事,不用怕,圣上不会再为难我。
皇帝感慨道:“朕终究也只是一个父亲罢了,朕想为每一个孩子都做最好的打算,朕想保全每一个孩子,这也有错吗?为何上天要罚朕,为何……”
萧承起自然又是一番安慰。
他相信,皇帝确实是想尽可能的保全更多的皇子,所以怎么都不肯废太子。
只是那诸多皇子又不是提线木偶,怎么可能全然照着皇帝预想的去走。
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能算得上个个人中龙凤,又都从小就受及其严苛的教导,既压抑又过于优秀,只会更难掌控。
[不得不说,皇帝啊,你基因是真好,那么多皇子,每个都挺厉害的,他们就不可能循规蹈矩啊。
这事儿吧,怎么说呢,虽然我爱骂你,但有时候我觉得你也挺难的!
你已经做了你能做的所有,他们实在要争,你也没办法,谁更厉害,谁活着,你就这样想,会不会好受一点?]
皇帝:长乐啊,这就对了嘛,看来,你也能理解朕的苦衷,莫要总是跟朕作对,既然长大一点了,就要比从前更懂事!
萧承起:可算是没有白教,阿乐确实比从前长进太多。
应长乐见皇帝已经没那么难过,赶忙就问:“皇伯父,我姨母呢,她去哪里啦?”
皇帝笑道:“你姨母去为你做,你最爱吃的枣泥糕去了,想必一会儿就得,等着吧,小馋猫。”
应长乐终于彻底放心下来,又恢复了从前的样子,在皇帝面前炫耀自己剑法长进很大。
皇帝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开心过,立马就让侍卫取了尚方宝剑来。
应长乐行云流水的耍了几套花架子剑法,逗的皇帝愈加开心。
不刻,虞微走了进来,一面笑着说:“阿乐,你又显摆上了,你那点三脚猫功夫,也好意思在陛下面前献丑……”
她身后跟着一众宫人,端着各样糕点、甜饮、汤羹等,全都还冒着热气。
皇帝站了起来,扶着虞微坐在他身边,笑着说:
“阿乐很有长进,这剑法看着就比从前要实用多了,到底是长大了一点,也该学点真本事了。”
虞微笑道:“他呀,成日里就知道玩,陛下莫要嫌他不学无术就好。”
皇帝笑着说:“朕就喜爱他这般活泼调皮,虽则是贪玩了一点,倒也无伤大雅。”
虞微拿出绸帕,帮皇帝擦了脖颈上的细汗,关怀道:“这天冷的,怎么还出盗汗,得让御医再开几方药吃。”
皇帝笑着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朕不爱那药味儿,好,吃吃吃,都听你的。”
虞微又问:“方才好似看见有人被抬了出去,是谁病了吗?”
皇帝连忙说:“这天冷,一个值夜的侍卫着了风寒,已抬出去医治。”
[哇哦,看来,姨母是真的很受宠诶,皇帝干坏事,都不让她知道,只怕吓着她吧。]
皇帝:……应长乐,朕那叫干坏事吗?朕只是在考核皇子和暗卫!你姨母胆小心善,见不得杀人,你那心声,可别再乱说!
虞微:只要你们好好的,姨母就放心了,皇帝要做什么,我也干涉不了。
应长乐赶忙将宝剑交还了侍卫,就要去拿糕点吃,虞微笑着说:“阿乐,先洗手!”
萧承起已经抓着弟弟到端着银盆的宫人面前,仔细的给弟弟洗了手,再擦干,却也不让弟弟用手拿吃的,他夹了亲自喂。
应长乐吃了好几个枣泥糕,腮帮子鼓鼓的说:“姨母,你做的枣泥糕就是最好吃,谁也做不出这个味道!”
虞微笑着说:“你爱吃也不要吃太多,要听你阿起哥哥的话。”
皇帝跟着吃了些枣泥糕,自也是赞不绝口。
应长乐各样糕点、饮品、汤羹都尝了尝味道,觉得哪一样都好吃,根本停不下来。
萧承起不得不说:“阿乐,不许再吃了,等会儿晚饭又吃不了多少。”
皇帝笑道:“这前朝后宫,哪里也没有兴庆宫做的糕点汤饮美味,不怪阿乐贪吃,朕今日也贪吃了。”
萧承起还是这样事无巨细的照料应长乐,皇帝心里多少有些不满,小时候也就罢了,如今都大了,怎么仍旧如此?
皇帝现在是希望萧承起能有点上进心的,好让众多皇子针对太子的火.力,转移到萧承起的身上。
他的太子过于心善又不擅争斗,萧承起是目前最好的人选,就该为太子分担!
……
此后,皇帝便经常单独召见萧承起,还以太子体弱多病为由,让萧承起代替太子监国。
皇帝对萧承起的信任和宠爱,让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不已。
满朝文武甚至开始担心,皇帝想让萧承起继任太子之位,纷纷上书,不可过于重用有蛮夷血统的皇子!
应长乐虽然啥也不懂,但他都知道,阿起突然被重用,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他觉得皇帝跟有病一样,突然就对阿起这么好,但也不能算特别好,反正还是远远比不上太子和其他几个特别受宠的皇子。
萧承起始终处变不惊,皇帝让他做什么,他自是都会做好,但还是以管教弟弟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什么都不如弟弟吃饭穿衣重要。
应长乐起初还非常担心,阿起受到重用,那些皇子肯定会将矛头都对准阿起,不知道会有多少阴招用在阿起的身上。
后来他发现,阿起见招拆招的能力太强,不管是什么阴招,都能提前识破,防患于未然,他也就放心多了。
次年春末夏初,北边又传来战事,突厥再次起兵来犯,镇北大将军已经被派了出去应战。
只是突厥吞并了周边小国,如今国力得到大幅提升,突厥可汗的战斗力又太强,镇北大将军虽还未有败绩,但如此打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
皇帝日日忧心,恨不能再找个战神,与镇北大将军一起将突厥打怕了,方能长治久安。
应慎独倒是非常合适,但应慎独还在与匈奴作战,不能调遣。
虞幻和应鼎亦是极好的人选,但皇帝不放心将兵权都交到应家人手里。
应长乐都知道,镇北大将军已是战神级别的,但突厥可汗也是战神级别,真是棋逢对手。
得再找个镇北大将军这么厉害的,碾压式饱和式作战,才能速战速决。
这日午后,萧承起在太子东宫接见群臣,应长乐就捧了一本小人书躺在萧承起的旁边看。
这段时间,皇帝经常称病不朝,也不接见任何一个大臣,所有朝廷大事都交给东宫处理。
皇帝也不让太子在东宫,只让太子守在他的身边,让太子日日夜夜为他侍奉汤药。
当然最后所有的事情都落在了萧承起身上,萧承起每每一大早就来东宫,傍晚才带着弟弟回家。
萧承起见弟弟已经看了许久的小人书,便说:“阿乐,你该练字了,今日写不完六页字,你也不用睡觉了,我陪着你熬。”
应长乐不悦道:“我回家再写,你忙你的吧,不用管我,反正我会写完的。”
萧承起十分严肃的说:“阿乐,我不想再说第二遍,现在就写,这几日兄长回家晚,不能盯着你写,回去你也只知玩闹,哪里肯写一个字?”
如今他几乎都是在东宫管弟弟,每日写字两个时辰,看书两个时辰,他都亲自盯着弟弟做。
回到家他还要盯着弟弟练剑两个时辰,若是回家晚,也让弟弟在东宫练剑。
群臣都等着启奏,眼巴巴的望着应长乐,纷纷劝道:“小祖宗,你快写吧,也没多少。”
应长乐这才不情不愿的放下小人书,写了起来,只还是磨蹭,一边写一边玩,弄的到处都是墨。
萧承起一边处理群臣所奏之事,一边盯着弟弟,但凡一个字写的不好,就让重新写。
群臣早就习惯了,反倒觉得比起去麟德殿奏事,他们更喜欢在东宫,十九殿下从来不会迁怒旁人,看着应长乐这般玩闹,也很有趣。
如今圣上愈加喜怒无常,甚至可以说残暴,只是他们即便在心里不满,也不敢想圣上残暴之类的。
他们只想着,怎么才能让圣上不将邪火发到自己的身上,愈加钻研如何才能明哲保身。
应长乐还没写满两页,便趴在桌案上睡着了。
萧承起抱起弟弟去了内室,群臣也都耐心的等着。
应长乐脸上都是墨,萧承起先给弟弟洗漱了一番,又给弟弟换上了睡觉的衣物,盖好被子,这才又出去。
弟弟是习惯睡午觉的,只是如今渐渐大了,不肯再像小时候那样到了时辰就上床睡,玩累了,随处就睡。
在这些小事上,他从来都十分乐意惯着弟弟,等弟弟睡着了,抱去床上就行。
也不知过了多久,应长乐迷迷糊糊的醒来,像往常一样嘀咕着说:“阿起,阿起,我有点渴……”
若是往常,他喊两声,阿起就已经把水喂到他的嘴边。
萧承起赶忙走了进来,扶起弟弟,看着弟弟咕咚咕咚的喝完了一杯茶。
应长乐笑着说:“阿起,我总是忘记,我们在东宫,你快出去忙你的吧,不用守着我。”
萧承起道:“你呀,睡醒起来,总要闹脾气,不看着你怎么行,宫里到底不比家里。”
应长乐笑着说:“我已经不是三岁小孩,我自己会洗漱穿衣,你快些出去吧!”
萧承起一把抱了弟弟起来,催促道:“快些,你还要练字,成日里就知道磨蹭,只会偷懒,等你自己弄好出来,天都黑了。”
应长乐赶忙捂住了自己的裤子,尴尬的说:“阿起,我自己来,真的不用你。”
萧承起摸着那处一片冰凉,便知道了怎么回事,笑道:“你到底大了,这也很正常,不必害羞。”
第58章
萧承起赶忙就让宫人准备沐浴, 又去柜子里给弟弟重新拿了换洗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