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茶泡泡机
卫长昀抬手虚虚圈在他腰后,哑然失笑,“嗯。”
“为这个我能和你生气的话,那我也太小气了。”姜宁皱皱鼻子,“不就是做事的时候说了一句,那我阿娘,小小和小宝要这样,我也会这么说,又不是特地和你生气。”
一家人过日子,本就是这样的。
不吵架的人家有,但一点不拌嘴、不磕碰的家,大多是没有的。
“不是觉得你生气,是怕你真的会累坏了。”卫长昀收紧了胳膊,把姜宁拢在怀里,“真的不要请一个小工来帮忙吗?”
姜宁歪头靠在他肩上,放在腿上的那只手被握住,捏着较为纤细的指节玩。
“我有想过,但这事儿急不来,也不是想就行的。”
“再过一阵我又要备考秋闱,能帮上你的就更少,我只想你能轻松一些。”卫长昀摩挲着他手背,“如今我是秀才之身,每年有朝廷发放的四两银子,和百斤大米,虽不多,但比从前已是强了不少。”
“很厉害了,你可不是一般秀才,是一等头名,那几万人里才出一个。”姜宁歪了一下头,盯着他,“而且店是我要自己开的,赚得多那应当也要承担更多的累。”
卫长昀失笑,轻抚着他的后背,“那听你的,只是答应我,真觉得累的时候,别一个人担着。”
姜宁侧过身,几乎是正对着卫长昀,低头亲上去,吻了一下他的唇角,“知道了,我不和别人说,难道还能不跟你说吗?”
眼里含着笑意,手指捏了捏他后颈,“卫长昀,你要是想东想西的,我可才是真的生气了啊。”
卫长昀仰起脸,亲了亲他的下唇,“那不想了,等你说。”
“得了吧。”姜宁皱皱鼻子,“你就是太想把事情都揽到肩上,才这么累,你要是成县令,我看谁家房子塌了,你都恨不得亲自去修。”
卫长昀无奈一笑,想说不至于。
姜宁不理他,起身正要站起来,腰上一紧,被卫长昀强行留住了,卡在他和桌沿中间,难以活动。
姜宁挑了挑眉,望着卫长昀,“想做什么?”
卫长昀伸手,合上翻开的书,“抱一会儿。”
姜宁这才露出一点笑意,伸手抱着他,“我还以为是什么呢,累了吧?”
成日读书,虽不是体力活,但脑力活一样累人。
这阵子,卫长昀白天要帮他忙活食肆的事,夜里又要看书,还得应付镇里、县里还有村里的人,眼看着就瘦了一些。
“嗳,乡试的日子定了吗?”
“八月二十二。”
“那不就是下个月了?”
姜宁一算日子,“乡试应当不在县府考了吧?那是要去州府考吗?州府离咱们镇多远啊。”
卫长昀听他连着问了三句,不禁低笑一声,拉着他的手,“是要去州府考,州府会设贡院,九天三场,每一场都要提前一天进贡院。”
“那岂不是要半个月?”姜宁算了算,加上前后两日的休整,至少得在州府待半个月。
“嗯。”卫长昀看着姜宁,“从镇上到州府,步行需要三日,马车需要两日,若是有人家快马前去,那一日便能到。”
步行要三日?
姜宁想了想,这一路上安全吗?要是有山匪出没,那考生们不是连考场都到不了。
难怪从前翻看一些杂书的时候,总是看到书生在赴考途中遇害,还有聊斋那些轶闻。
“放心,到时我会和同乡的人一起去,路途中都走官道,在白日里赶路,每隔百里会有驿站,驿站有官差当值,遇上事也会及时处理。”
“百里的距离,真遇上事,哪赶得过来。”
姜宁瞪他,觉得这话是在安慰自己罢了。
卫长昀知道他的担心,便道:“赴考之路,本也艰难险阻,不差这一个。”
“要是能每个地方都设一个考场,那该多好啊,再不然由当地派人统一送去考场,那不是更好。”
姜宁靠在卫长昀肩上,低声道:“不说镇上有考场,县里有也挺好的。”
“那会试和殿试,也还是要去远处。”卫长昀笑着,顺着他的话往下说。
“那就——”姜宁顿了顿,突然想起来,好想不行。
会试是由翰林院、大学士们监考,参考的人就那么一点儿,每个地方设一个不现实。
至于殿试就更不行了,这可是天子门生,总不能让天子巡视时,还得到处跑。
姜宁叹了声,“那你不是下月初就得出门了,算起来,只有半个月而已。”
这院试和乡试离得也太近了。
“只是我们这一年考院试的撞上乡试会觉得匆忙,对于其他士子来说,大多都已经准备了三年。”
卫长昀道:“别担心,如今天下尚算太平,山匪出没不多。”
姜宁“嗯”了声,却在心里嘀咕起来。
去这么远的地方,他要不要也跟着去,好歹要碰上事,两个人在一起主意还多些。
那些山匪本质是为了钱,多带些钱好呢,还是不好。
万一不知足,一看拿出更多的钱,反而要命了,那就弄巧成拙。
姜宁心里叹了叹,心想这赴考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
外面雨声渐大,没等姜宁想个明白,卫长昀便拉着他去歇息了。
明日还要开食肆,可不管你雨下得大不大,客人该上门还是会来。
第139章
翌日,暴雨稍稍转小,街上、院子里一片泥泞。
卫长昀要去复核身份凭证,帮姜宁把东西搬到食肆的灶上,才拿了一把伞出门。
雨打在伞面,发出不小声响。
卫长昀站在食肆外,看着姜宁,“今日大雨,怕是客人少,你能休息就休息。”
低头看了看地面的水,还好镇上排水做得好,水都流进了沟渠,不至于积起水洼。
“我去去就回。”
姜宁探头,瞧着落下来的雨,“下这么大雨,下午早点收,你别管了,早点去,顺道把我交代的东西买回来。”
卫长昀点点头,撑着伞转身要走,才走出去两步,又被叫住。
姜宁几步从食肆的灶台后绕出来,“等等,这个你拿上。”
卫长昀疑惑,“这是?”
姜宁站在屋檐下,隔着雨帘看卫长昀,“不是去复核身份吗?那应当可以碰到严肆,你就顺道把这个拿给他。”
自家做的季节香肠,放着也是放着,不如拿给他家尝尝。
反正再过几个月,又可以做新的了。
卫长昀失笑,接了过去,“你还记得啊。”
姜宁笑着点头,“那是自然,他上回来的时候,不说好吃吗?就给他拿点去。”
“那我走了。”
“去吧去吧,记得别忘了买东西啊。”
卫长昀“嗯”了声,看着姜宁回到灶台后忙,微微垂下眼,撑着伞离开。
“老板,帮我炒一份鸡带走,辣椒多点。”
“辣椒多点是吧?行,我这就给炒,你在那儿坐会儿啊。”
“你家辣椒香,这天气拿回去吃舒服。”
……
食肆忙了起来,哪怕是在雨天,依旧有不少客人来。
有吃饭的,有直接来买炒菜拿回家的。
姜宁在灶前忙碌,朱红不时从院子里出来帮忙,还要兼顾小小和小宝,盯着他们到时候吃饭。
待姜宁忙过这一阵,坐在凳子上休息时,便看着外面的雨,一边吃一边琢磨去州府考试的事。
放在平时他肯定不多想,但听卫长昀说起州府路途遥远后,他才动了一起去的心思。
算上去的路程,那大半个月的时间都不在,是有一些久了。
可是他要一起去了,家里的食肆总不能关一个月的门吧,交给朱红也不现实,朱红一个人哪忙得过来,还得带两个小的。
姜宁叹了一声,心想去州府的事,怕是去不成了。
“唉声叹气的,怎么了?”朱红端着一碗菜过来,“要是累,下午就早点收了。”
姜宁咬着筷子尖,“我只是在想,长昀要去州府参加秋闱,得有二十来天不在家。”
其实,不全是他黏糊,离不开人,而是有一点想去州府看看,那边的酒楼、食肆是什么样。
从开了这间食肆后,姜宁心思就更活络,尤其是生活在镇上,他发现大家对于饮食的消费一直都有。
以前他们只是摆摊,觉得大家不过是来买个热闹、买个新鲜,所以一直在琢磨新的小吃。
什么土豆片、薯片、糯米饭、钵钵鸡,全都是镇上没见过的,才能卖得好。
酸汤鱼也是,要不是不能杀更牛,其实酸汤牛肉也好吃。
可是食肆经营也有三个多月,每日来的客人虽不一样,也不是日日都收益可观,也有一日才刚刚好百文的收入。
但姜宁慢慢地摸清楚了,大家舍得在吃的上面花钱。
只是永安镇人太少,他想看看县府、州府那样的大城市,饮食业是如何做到经久不衰的。
他还回想了一下家里的农家乐,并不是每日都有客人,有时候只有周末才来人。
但即便是那样,他家还是盖了新楼房,日子渐渐好过起来,说明是有挣的。
朱红一听便知道姜宁在想什么,哑然失笑,“你是想跟二郎一起去州府?”
姜宁点头,“你全然是因为放心不下,还想去州府看看,那边的吃食、食肆和酒楼跟咱们镇上有什么区别。”
“那就去。”朱红坐在他旁边,“反正只是二十天,很快就回来了。”
上一篇:反派不洗白
下一篇:霸总生子文里的御用男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