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第216章

作者:红茶泡泡机 标签: 生子 田园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穿越重生

二月初九、十二、十五,一共考三场。

考生提前一日进贡院,而后考完一场出来休整半日又要接着回贡院考。

大考在即,哪怕陪考过一回,姜宁送卫长昀进贡院那天,仍旧免不得忧心忡忡。

这可是三年一次的会试,要是落榜,便得等三年。

比高考落榜还吓人。

更别说会试的录取,听卫长昀提起,七千余考生,最后不过三四百名能成为贡士。

卫长昀看他紧张,进去前还不忘安慰他,让他安心在家等着,夜里记得锁门,家里炉灶莫要忘了火。

姜宁紧张之余听他叮嘱自己琐碎事,又觉好笑。

只提前三日赶到金陵的沈明尧在一旁,习惯了两人这般相处,想起了在家里的顾苗。

反倒是聂丛文一脸看热闹,恨不得起哄。

姜宁难得脸皮薄,看俩人在一旁等着卫长昀,匆匆抽出自己的手,让他赶紧过去。

好不容易看着人进去了,姜宁才心绪不宁地回到宅子里。

一回到家,姜宁就睡了一觉。

等到醒来时,天都快黑了。

姜宁捂着肚子,有些发怔地坐在床边,心想要不是觉得饿,他估计还醒不过来。

金陵这地方也是怪,他来了之后总觉得困和乏,有种水土不服的感觉。

可吃东西又挺香,半点没影响。

要是再这么困下去,他改日得去看看大夫了。

不过卫长昀进了贡院,姜宁也没闲着。

这几天里一有空就在金陵城各处转转,虽还没想好怎么做生意,可有谢蕴一起,倒是多了个出主意的人。

“你打算开酒楼?”

谢蕴端着茶碗,有些惊讶地看他,“难怪你在州府也是在酒楼四处闲逛呢,我都听说了。”

姜宁挠挠头,“传那么远了啊?”

那位方二娘子也说,州府里好几家掌柜都看出来,不知他打算做什么。

“上次很明显,这回好多了。”谢蕴半点不客气地说,“不过京城的酒楼那么多,你要怎么做啊?而且成本很高。”

谢蕴出身商贾之家,就算不钻研,从小耳濡目染也能知道一些。

州府那些酒楼互有竞争,平时都花样百出,就为了保住自家生意。

虽说吃食买卖成本低,可要开店那就不低了,保不齐,每日赚的还不够花的。

小摊小贩看着没那么光鲜,但赚的可不少。

“还没想好,而且也不一定在京城里开。”姜宁托着脸颊,想了想,“这不是长昀参加会试,若是他高中,留在京城,这里什么都贵,总不能一家老小都靠他的俸禄,那他得多辛苦啊。”

谢蕴揶揄道:“那你做生意就不辛苦了?你才多大点,就操心这么多。”

姜宁努嘴,“可是能挣钱啊。”

挣钱了,日子就能好过,日子好过了,大家才不用苦中作乐。

知足常乐是真,可谁不想日子好多一点。

“那倒是,你这几日说起家里事,我觉得都快赶上我祖父经商时的情形了。”

谢蕴叹气,“那你要不试试从前在镇上的法子呢?从小摊做起。”

“那我也得知道金陵的人爱吃什么,口味如何,不然物以稀为贵,终究只是一时的。”

姜宁瞥向谢蕴,“我是不是又想太多了?”

谢蕴笑起来,“也不算,做生意的事当然要思虑周全,便是扔钱到水里也得听个响吧。”

“不过这几日也不是全然没收获,好歹摸清了一些酒楼的招牌菜,还有京中大家的口味。”

姜宁侃侃而谈,“比如穿城而过的秦淮河,沿河两岸就大不一样,靠近皇城那边的,多是达官贵人、富绅商贾之家,故而吃食上讲究,虽也有小店,但大多雅致。”

“靠近城墙的河岸,多是做工的人,干体力活,所以主食为主,能吃得饱就行,也更能吃辣、吃咸。”

“你这收获可不小。”谢蕴望着姜宁,忍不住道:“这些东西看似简单,可做起来并不易,而且又费时间。”

“要是长昀今年不中,那我们就回到镇上,把食肆开得更大一些,这样等下回再来京时,就能更富余些。”

姜宁把剩下的茶饮尽,伸了个懒腰,“我还能偷学几道回去。”

“那你可好好学,州府去永安镇可比来金陵近多了。”谢蕴往窗外看去,正好能看到贡院的方向。

“这金陵可真繁华,我才待了半个月,便觉得值了。”

“入了夜的金陵,才应了诗里所言,天下绝色尽在秦淮。”姜宁抬起胳膊,搭在窗台上。

谢蕴嗯了声,“放心吧,卫长昀那等才学,定是能高中。”

“往后仕途朝堂,任他施展。”

仕途朝堂?

听上去可真遥远。

姜宁目光一移,瞥见了河岸旁的码头,工人正在搬运货物,妇人正在浆洗。

还是这些近一点,日日能见到。

翌日上午,贡院门开。

姜宁一早就赶到贡院外,不过这回他学聪明了,没在门口等,而是站在了外围显眼处,等着卫长昀看见自己。

谢蕴陪着他来的,见他往里张望没顾着脚下,立即提醒他。

“长昀——!这里!”

姜宁瞥见抱着书箱一起出来的三人,卫长昀青衣布衫,又生得好看,在人群里一眼就能认出来。

不过沈明尧和聂丛文亦是相貌出众的人,丝毫不逊色于那群穿着一样的国子监学生。

卫长昀闻声抬起头,视线穿过人群,落在姜宁身上。

脚下步子变快,朝着他走来。

沈明尧和聂丛文笑了声,跟在他身后。

“恭喜啊!”

姜宁几步上前,凑到卫长昀面前,按捺住想抱他的冲动,“考完万事大吉!三位士子,可有什么想吃的?我们今晚不醉不归!”

卫长昀笑道:“同喜?”

“这些日子,也辛苦你了。”

聂丛文哎了声,往沈明尧旁边靠了靠,“沈兄,我怎么嗅到空气里有股味道啊?”

沈明尧难得心里松快,少了平时的稳重和自持,“约摸是长昀和宁哥儿——”

“聂兄,我有苗哥儿。”

聂丛文:“……”

受伤的人只有他?

旁边谢蕴忍不住大笑起来,“走吧,今天宁哥儿高兴,也恭喜三位考完,本姑娘请客,找家酒楼不醉不归!”

去他的负心汉,去他的会试,先喝了再说。

姜宁挠挠头,问道:“我不是日日都高兴吗?”

连忙对谢蕴递眼色,怕卫长昀知道。

谢蕴正要说他前几日昏昏欲睡,还有吃得少时,忽然被人打断。

几人看去,是一个小厮模样的人。

“几位公子,我家主人有请,马车就在一旁。”

小厮看了眼聂丛文,“聂公子,我家主人姓温。”

第176章

温安臣,燕朝元安十六年的状元。

若非会试放榜屈居第二,便是难得一见的连中三元,又在殿试夺魁的天才。

不过少了会元之名,也不妨碍温安臣入仕后,仕途一路高升。

如今年纪不过二十七八,却已经是正五品官员。

当朝多少为官者,一生也不过七品。

熬到年迈,也堪堪才能到五品的位置。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温安臣晋升太快,短短三年已能从旁协助礼部操办会试,自是招人记恨。

风言风语不在少数,也不是近日才有。

只不过如今太子与大皇子之间暗流涌动,才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了众矢之的。

几人坐上马车,面面相觑,谁也没先开口。

聂丛文抓耳挠腮似的坐不住,看看其他几人,无奈道:“安臣他没来,只是让马车来,应该也是不想声张,免得被旁人做文章,你们放心好了。”

“我上次从渡口匆匆赶去见他,也是因为此次会试的事,有人竟然混进他府里,给他下药。”

聂丛文解释道:“不跟你们说,主要是怕牵扯到你们,我倒无所谓,只是你们——”

会试是朝廷选拔人才的渠道,自然不仅仅是会写文章、心有抱负就好。

其中门道,颇深。

“聂大哥你别急啊。”姜宁看他一脸着急解释,“既是你的旧友,邀你吃饭庆祝也没什么不可。”

手肘碰了碰卫长昀,“我们还是沾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