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第22章

作者:红茶泡泡机 标签: 生子 田园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穿越重生

“今天吃清淡一点,我拿昨天的排骨汤煮个烫菜。”姜宁洗了手,瞥眼刷干净的锅,“你这下手打得真不错。”

卫长昀没接话,但没离开厨房,想看还有什么能帮忙的。

姜宁也没再接着说,心里庆幸,还好这一家都是爱干净的,连院子都每日扫。

要遇上邋遢的,他一个人收拾,想想都窒息。

姜宁一边做菜一边跟卫长昀商量下次赶集的事,还有那几块地种什么的规划。

水田肯定不用说了,就那么一亩不到,肯定是种稻子。

剩下的三块土地,一块得种玉米。好在玉米按一沟一沟种的话,土豆可以种在下边。

“过一阵就得撒种,玉米那块不动,还是种玉米跟土豆,边角可以牵几根南瓜藤。”

姜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剩下两块种豆子辣椒、小麦跟花生,你看怎么样?”

家里现在养得有鸡,大了能下蛋,还能孵小鸡崽,所以肉往后是不缺的。

种的东西,主要是为了应付两次赋税。

一次八月,一次秋收后,按照他们家的人口来算,得交三两白银左右,那就是三千文。

还得除掉日常开销,这手里可是紧巴巴的。

要是情况差点,赋税完了,家里也就掏空了。

“一切听嫂嫂的。”卫长昀说完后,想起什么,问道:“嫂嫂种花生是为何?”

姜宁道:“土豆片顶多再卖一两次,后边会卖得慢。除了辣椒面外,咱们得再想别的法子赚钱。”

“嫂嫂是想用花生做些零食?”卫长昀点了下头,“只是盐水花生,各家酒楼、食肆已经有了,茶楼也会配。”

“不做盐水花生,做点别的。”姜宁摇头,“五香味的,我自己调配方。”

至于辣椒,姜宁还有别的做法,就是糟辣椒。

这两次去集上,还有到处转悠,他发现了大家对辣味不抵触,而且也能吃辣。

所以他才要做辣椒生意,先占下这个市场,日后其他人就算研究出来了,那也是他先吃到红利。

“嗯。”卫长昀不再问,只道:“约摸下次赶集前,就要去地里撒种,插秧也这时候。”

闻言姜宁点点头,想到后院的菜地,“家里还有个菜园,不担心没吃的,葱姜蒜都在后边种,白菜萝卜光那儿也够吃了。”

卫长昀看向姜宁,端起出锅的菜,犹豫了下道:“下次赶集,我想支个摊在旁边,替人写信、写家书。”

他说完,眼睛一瞬不瞬盯着姜宁,难得露出了些忐忑。

姜宁转头看他,没立即接话,思忖片刻,才在卫长昀的踌躇里开口,“定好价了吗?”

平时姜宁说话的声音是清润的,今天大概是因为吵了一架,有些哑,反而显露出和平时不一样的温柔。

卫长昀心里一松,又恢复了少年老成的模样。

“之前在私塾里上学,和阿肆一起到镇上买书时听到过,一般是十文。”

“你是想便宜些,这样别人就会来你这里?”姜宁擦擦手上的水,准备炒第二个菜,“可是你这样的话,书馆的先生,还有其他一样以卖字为生的人,说不定会记恨上你。”

卫长昀愣住,他没有想到这点,只想给家里减负担。

姜宁看他表情,就知道他没想到这一茬,“就按十文,不跟他们卷价格,咱们拼质量。”

“你那一手字,写家书、写信可都能裱起来了。”姜宁眼珠一转,想了想,“也可以写一些诗笺,我可以做,你负责写就好。”

一句不知道有意无意的夸奖,让卫长昀顿时有几分无措。

“傻站着做什么,把菜端出去,这个青菜炒两下就好了。”姜宁唇角上扬,眼里都是笑意,“叫阿娘和两小崽子吃饭,记得——”

卫长昀这次学会抢答了,“洗手再吃。”

古代医疗水平不高,尽管也有外科记载,还有些大病治好的奇迹,可对他们来说,锻炼身体、预防生病才是最好的保障。

病从口入这一点,就是最简单的防范。

下午朱氏喝了药,又睡了一觉,精神好了很多。

夜色刚刚降临,一家人围在堂屋的方桌旁,两菜一汤,陪着甑子饭,虽然不富足,却也温馨。

“宁哥儿,这些……”朱氏看着碗里的肉,有些诧异,又有些担心,“不用这么浪费。”

姜宁听完,反应了下才明白朱氏在担心什么,“不是因为你来才买的,平时我们也吃。”

“平时也吃?”朱氏惊讶地瞪大眼,看向旁边两个孩子,一点不觉得吃肉新鲜,似乎习惯了。

小小啃着骨头,一双眼睛圆溜地转着,“婶婶,我作证,是昨天赶集买的。”

小宝立即附和,“宁哥哥和二哥赶集买的,可好吃了!”

姜宁听他俩献宝一样的话,笑道:“就你俩知道。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当心噎着。”

卫长昀看了他俩一眼,两人立即乖乖吃饭,不再说话。

“阿娘,你就放心在这里住,先把病养好最重要。”姜宁宽慰她道:“过两天我跟长昀要去地里忙,你正好可以在家陪两个孩子。”

朱氏“哎”了一声,点点头。

这顿晚饭对姜宁来说,意义不太一样,算得上是团圆饭了。

晚饭后,朱氏被姜宁送回屋里休息。

尽管心里还惦记着怕给姜宁添麻烦,一想到后面能帮上忙,又心安不少。

等姜宁抱着一摞衣服从屋里出来,正好碰到卫长昀牵着小宝回他屋里。

“二哥,我想跟小小一个屋。”小宝揉着眼睛,困得不行,“为什么要跟二哥睡?”

卫长昀揉了揉他的脑袋,“因为你长大了,得和妹妹分开睡。”

“我还小。”小宝耍赖,撒娇说:“你看我才这么高。”

卫长昀瞥眼才到自己腰的小宝,竟然一时找不到反驳的话。

姜宁走过去,微微弯腰,“因为婶婶要在家里住下来,婶婶病好了会和小小住一起,所以小宝你得跟二哥住。”

“那婶婶单独住,宁哥哥和二哥住,我就可以和小小一起了。”小宝仰着头,一脸天真地安排。

姜宁:“……”

抬眼朝卫长昀看去,俩人眼神对上,卫长昀立即挪开。

见状,姜宁轻轻笑了下。

他要不是什么哥儿,那他还真可以和卫长昀睡一个屋,还方便一起商量挣钱的事。

“因为我是你大嫂,哪能跟你二哥一起睡。”姜宁耐心解释,不回避小孩的问题。

小宝似懂非懂地点了下头,“那还是我跟二哥一屋。”

“好了,今天都早点休息。”姜宁直起身,看向卫长昀,“今天陪着我折腾了那么久,你也早点休息,书可以明天再看。”

卫长昀怔了怔,没接话。

姜宁微微歪了下头,“免得你又以为我在逼你读书。好了,我回屋了。”

他的确希望卫长昀好好上学,但不是为了考功名,而是因为读书有用的。

卫长昀“嗯”了声,目送姜宁进屋。

房门关上,烛光跳动的影子,和姜宁的身影映在窗户上,隔着门,能听到小小开心的说话声。

“二哥,被子里好冷!”

小宝的声音从屋里传来,卫长昀收回视线,转身也回了屋。

春日的夜里,风并不大,偶尔吹动树叶,也只有细微的沙沙声。

等这一阵春雨绵绵的天气过去,就能迎来万物盎然的季节。

第22章

朱氏的病不是什么大病,疲劳加上风寒引起的肺热,只要好好休息几天,就能好彻底。

养病这几天,姜宁和卫长昀几乎不都不让朱氏做什么事,就帮忙照看下两个孩子。

姜宁腾出空来自己的事,又有卫长昀在一边帮忙,要拿去镇上卖的辣椒面,加班加点做出来不少。

土豆片是现炸的,所以提前一天准备就行。

“这些辣椒面,到时候论斤卖,价格肯定会贵一点,不过可以按照小罐卖,得先准备一些竹筒。”

卫长昀坐在小凳子上,回头看姜宁,“明天我去山上砍几根竹子,要装辣椒的话,得先晒干。”

生竹里有水分,不晒干的话,容易回潮。

“那行,明天再去,今天先把这些做了。”姜宁估了一下手里的活,下午就能弄完。

那今天可以好好休息,都忙了几天。

前两天他俩去把玉米和土豆种了,旁边还撒了一点去年留下来的南瓜种。

就这一块地,把他俩都折腾得够呛。

播种还好,主要是前期肥土,还有后面两天浇水的事。

过了开春那一段时间的雨季,雨量就少了很多,地里都得靠自个挑水去浇,不然没过几天就要干。

卫长昀“嗯”了一声,从一堆花生里挑出发芽的,这样才能当种。

等赶集回来,他们就得把辣椒、花生和豆子、小麦种下去。

姜宁把雷钵里的辣椒面装进陶罐里,两只手抱着拿进厨房的柜子,关柜门时,忽地瞥见放在角落里的几个陶罐。

姜宁轻轻“哎”了声,选了其中小的一坛,掀开一条缝,酸味立即飘了出来。

“什么味道?”卫长昀进来拿东西,嗅了嗅,闻到了一股明显的酸味。

不是东西臭了发出的酸味,而是一种他从来没闻过的味道。

姜宁蹲在那儿,抬起头看卫长昀,“前一阵我们用毛辣果做的酸汤,差点忘了。”

卫长昀拿了麻布,走到他旁边停下,“是做好了?”

“可以试试,反正这一坛比较小,要是没成功也不碍事。”姜宁心态好得很,不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