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第229章

作者:红茶泡泡机 标签: 生子 田园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穿越重生

傅老说完这一句,便不再说话。

卯时三刻,三百余名考生尽数到场,按照引导排在广场上。

礼部与翰林院的人,分别站在太子和大皇子两侧。

卫长昀身为会元,自是站在前排。

虽距离各位考官、监考官有数级台阶之隔,可一抬眼,便能看到那一排人,还有身后巍峨的宫殿。

饶是在金陵住了两月,此时依旧觉得震撼。

听着礼官说话,卫长昀难得分走了一二分神,想起了姜宁的话。

入了朝堂,凡事便不由自己做主。

然,为官虽身不由己,却也要守礼、守道、守正。

“辰时已到,诸位考生进殿。”

卫长昀收回神思,进殿时,往沈明尧和聂丛文方向看了一眼。

逢考必会。

姜宁这话的确实用,不过面对策问,怕是还要多加一句。

对策三千字,金榜应题名。

-

日暮时分,考生陆续离开皇城。

这个时辰的金陵,最为热闹。

街边贩夫走卒、食肆茶楼,叫卖声不断,一派车马喧市的情形。尤其春日回暖,男女老少都喜欢在街上逛,热闹处,往来的人错身都有些挤。

以往遇到这样的大考,几个人必定是要聚一聚的。

然而这回殿试阅卷、放榜很快,他们便打算等放榜后再聚一起小酌一杯。

从宫里出来,三人并肩走了一段,就各自往住处去。

卫长昀在路上买了些点心、小吃,到家时天还未完全黑。

推开门,屋里点着的灯,光正好照在院子里,暖洋洋的,让卫长昀绷紧了一天的脑子,在这一刻有了缓解。

姜宁听到动静,从房里出来,手扶着门,视线落在门口的卫长昀身上,不知为何,倏然松口气。

分明知道卫长昀是去做什么,也明白今日殿试,城里的士兵巡视必定比之前更严。

可他还是忍不住担心,直到看见人,心才算落回原处。

姜宁扬起唇角,朝他笑起来,“回来了。”

卫长昀点头,嗯了声。

他拎着东西走上前,“买了些点心、小吃,还有肚子吃吗?”

姜宁走出来,“菜都还在灶上温着,你吃饭,我陪你再吃点。”

“那好,我去拿菜。”卫长昀把点心和小吃放院里小桌,“今天谢蕴来过?”

“谢姐姐之前不是说让阿阮过来,今天就带过来认认地,顺道先习惯习惯。”

姜宁坐下,轻轻晃着腿,“阿阮倒是好苗子,办事麻利,会看眼色。”

“那还是按照商量好的,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出。”卫长昀拿帕子擦擦手,进厨房端菜,又拿了两个空着的碗。

回到桌边,把碗递到姜宁面前。

姜宁啊了声,“是这么说的,她也同意了。”

拆开包着小吃的油纸,“竟然是蜜煎樱桃,还有栗子糕、七宝饼。”

全是他爱吃的。

卫长昀扒着碗里的饭,原本并不觉得饿,这会儿却觉得肚里空空,饿得不行。

姜宁看他吃得有点急,也不拦着,等吃得差不多,才慢悠悠从旁边的壶里倒出两杯饮子。

“恭喜你啊,终于考完试了。”

考完结果如何另说,能从去年八月坚持到现在,奔赴各地考试,已是不容易。

更别提从小到大,为了读书失去过的乐趣。

卫长昀拿起杯子,放到唇边时闻到了樱桃的味道,偏甜。

他道:“谢谢。”

姜宁笑弯了眼睛,“一家人,不用客气。”

卫长昀失笑,一口喝完了饮子,囤积在心里的那些压力、担心和焦虑,在这一刻被姜宁几句话引了出去。

其实,和姜宁在一起时,他很少会有这些情绪。

姜宁眼波一转,拿起手边的蜜煎樱桃,递到卫长昀唇边,“尝尝?甜而不腻。”

卫长昀张嘴咬住,外层酥脆的皮,裹着两颗樱桃,再用蜂蜜小火煎至表面微微金黄。

因为是用蜂蜜煎的,所以不会有油味。

加上这个季节的樱桃其实偏酸,所以酸味和甜味又中和,不会甜得发腻。

卫长昀把吃的咽下去,“好吃的。”

姜宁挑眉,“那当然了,你什么时候看我吃过不好吃的东西。”

卫长昀想了片刻,神色放松,笑着问他,“药算吗?”

姜宁:“……”

真讨厌,哪壶不开提哪壶。

姜宁吃了些东西,觉得差不多便停下筷子,手肘撑在桌面,托着脸颊看卫长昀吃东西,闲扯些别的事。

卫长昀放慢了吃饭的速度,听着姜宁说,偶尔回应他的话。

“等过两日放榜,便得捎信回家。”姜宁算了算时间,“送到家里应当是这个月月底。”

“这么算,娘他们最快能到金陵的时间,差不多要到下个月下旬。”卫长昀放了筷子,“是不是要尽快找宅子?”

家里六口人,至少得三间屋子才够睡。

要是考虑到有客人或者其他,多留出一间空屋,那是最好。

其他的堂屋、厨房、院子,都得有,至少厨房不能小,毕竟姜宁常在用,宽敞些也会舒服点。

要是能找到和镇上差不多的是最好,一来是适应得快,二来是合他们心意。

“我已经跟吴掌柜说好了,让他帮忙留意宅子,要是有好的,就给我们留着,等殿试后,多半就是要租的。”

姜宁冲卫长昀眨眼,“买是买不起了,像以往那样攒十年二十年都买不起金陵的宅子,租倒是可以。”

金陵的房子,比他从前在历史书上看的汴京都贵点。

人家朝廷大员在汴京当差几十年,都只能在外城买一处舒坦些的宅子。

他俩算什么小虾米,做生意也不是铸银锭,想想算了。

卫长昀被他逗笑,收起桌上碗筷,“那争取早日能在城外买。”

姜宁若有同感地点头,“这个可以。”

-

殿试考完的第一天,卫长昀睡了个十足十的懒觉,一觉睡到了午时,都不见有醒来的迹象。

姜宁推开房门去看时,人还睡着,半点不像中途有醒过的样子。

无奈摇了摇头,关上门,让他睡个够。

“姜公子,卫郎君还在睡啊?”阿阮早上就过来了,还帮姜宁买了些菜。

只不过他来了一早上,卫长昀就没醒过。

“忙了这么些日子,好不容易考完试,让他睡吧。”姜宁走到桌旁,看眼篮子里的豆角,“饿了会醒的。”

阿阮笑起来,“你可真看得开,换作别人,早把人叫醒了。”

姜宁没好意思说,他平时睡懒觉也这样。

应该是他们一家都这样,但凡是睡懒觉,不自己醒的,都不会去叫。

顶多看一看,是不是病了。

两人正说着话,忽地有人敲了门。

已至初夏,天气好了不少,家里门大多时候都半敞着。

姜宁循声看去,一眼就看到了门外的人,还有他手里的帖子。

“请问这里是卫郎君家吗?”

“是,你是——?”

那人一听,立即跨过门槛,朝迎上来的阿阮抱拳,又向姜宁行了礼。

待直起身后,便把手里帖子交给阿阮。

“这是我家主人差我送来的帖子,邀卫郎君和姜公子今日戌时,前去太白楼一叙。”

姜宁愣了愣,接过阿阮递来的帖子,打开后,上面并未留有姓名,可光看帖子质地、小厮脚上靴子,对方非富即贵。

他轻皱眉头,将帖子递了回去,“我家夫君午休尚未醒来,此事我不便擅自做主,还请你回去代为转达,这几日我们——”

等等,帖子上的金印,好像是——

姜宁眼里露出错愕,不敢让小厮发现,心里却犯起了难。

那金印的样式,是进城那日在马车上见到的。

大皇子。

“姜公子,小的告辞了。”

姜宁愣愣地看着对方离开,怔然坐下。

太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