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第292章

作者:红茶泡泡机 标签: 生子 田园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穿越重生

这件事后,萧家彻底边缘化,而傅家则变得更为低调。

其中真相如何,他们自然不得而知,恐怕只有傅易安和明德帝才知道。

“老师不愿与太子为伍,我理解。”温安臣往门口走,“实际上,我是他的话,那不但不会帮太子,而且——”

“礼部还有事,你心意已决的话,那我就提前恭贺你早日入大理寺。”

大理寺那地方,有个只断案、无人情的大理寺卿,对卫长昀而言是件好事。

尤其这位大理寺卿,也姓赵。

卫长昀心思在他没说完的那句话上,不由皱起眉。

“你——”

温安臣摆摆手,走到外面拿起伞,径自入了雨中,“既然要查,那就查个彻底,我对你亦有期待。”

金陵这地方,早已被表面的繁华、富贵、纸醉金迷腐蚀。

在这些表象之下,是早已腐烂的壳子。

正好在王子书房中的聂丛文,从窗子看见温安臣要走,顾不上其余,连忙追出来,连伞都不要了,直接挤到他伞下。

“你怎么说走就走,不叫我一起?”

“叫你做什么?你不正好显摆一下才华。”

“在你面前,我有什么才华?你连字都比我写得好看,更别说功名了,生生晚你三年。”

“我的问题?”

“我的我的,是我不认真,否则就该和你一起入仕,是同僚。”

“进来些,淋病了我不管。”

“嘿嘿,近一点就能遮两个人了,你别淋湿,你这身子骨,病了难好。”

……

卫长昀站在客堂前送他们离开,听着他们的对话渐渐隐去,失笑一声,摇摇头。

转身要回房间时,瞥见王子书站在房门口,扫了一个眼神过去。

王子书见他看来,莫名心虚,“我并未偷懒,立即回去看书。”

见他飞快回了屋内,卫长昀沿着屋檐,回到房间里。

“聊了什么?”

“聊了许多事,不过心里莫名地轻松了些。”

姜宁朝他比了一个小声些的手势,等他离得近了才接着问:“心情是好了许多,看来此事和温大哥无关。”

比起是谁所为,他们更不愿意失去一个朋友。

卫长昀嗯了声,“他身为三皇子的人,却被太子策反,往后不管是谁赢,他的处境都很艰难。”

“这件事他不知情,有可能是他与我们的关系过近,所以赵洵才把他排在外。”

姜宁不把事情往坏处想,“不过你如今有什么打算?可以跟我说了吧。”

卫长昀给他倒了水,“原本也要和你说的。”

一边扶起姜宁喝水,一边把萧家、傅家的事说给他听。

听完后,姜宁震惊不已。

他想过是宫闱秘事,却不曾想这么复杂。

“难怪。”姜宁有些惋惜,若是无人挑拨,二人关系应该不会这么差。

不过也不一定,利益相争,最后都是对手。

“那傅氏生下的孩子呢?”

卫长昀看着他,犹豫后道:“没了。”

姜宁倏地心里一堵,下意识看向摇篮里的孩子。

局势这般,他不求别的,只求一家平安。

第238章

看似风平浪静的日子,一天天过去。

姜宁的身子养得好了许多,比大夫预计的恢复得要快。

能下地走动,天气好的时候能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对姜宁来说如临大赦。

要是卫长昀再管着他,他都要在房间里发霉了。

卫长昀见他高兴,询问过大夫后,知道他自己有数,加上他在翰林院分身无术,便由着他的性子来。

李平峥探头,往院子里看去,低声道:“怎么去了那么久,议事厅的门一直关着,不会出了什么事吧?”

齐时信看他一眼,道:“要是真出了什么事,该来的都会来。”

“这不是被舞弊案弄出心理阴影了。”李平峥咬着笔杆,心神不定的,干脆起身往外走。

前几日得知孩子已经出生,他就发现卫长昀状态不对。

齐时信刚想要叫住他,外面走来的人和李平峥撞了个正着。

李平峥哎了声,抬头看向对面的人,“怎么回事?比我还毛躁,看清路再走。”

齐时信适时接过话,“孙编修,不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如此慌张?”

孙编修连忙拱手,向李平峥拱手道歉,“你们不知道吗?卫编修要调到大理寺去,傅大学士正与苏学士他们商议。”

“什么?!”

“大理寺?!”

李平峥和齐时信对视一眼,不敢相信地往外面看去。

怎么突然要去大理寺了?要论闲职,难道不是翰林院更清闲一些吗?大理寺可还要管一些旧案的追查。

李平峥追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天天都在一处,还去他家里贺喜,都不知道这事。”

孙编修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后拿起笔,“刚才我去议事厅里寻苏学士时听到的。”

他看看外面,“这个时候,他们应当也聊得差不多,该回来了。”

李平峥一听这消息,半点坐不住,“不行,我得去外面看看。”

齐时信无奈道:“孙编修说了长昀要回来,你还着急忙慌的去做什么?”

李平峥道:“我就是等不了,他怎么能抛弃兄弟朋友呢,我还以为咱们至少能在馆阁待大半年。”

齐时信无奈叫住他,“你、你等——”

“李兄这么着急,是要去找谁?”卫长昀不知何时走到门外,差点又跟李平峥撞上。

“你真的要去大理寺?那地方有什么好的,我表兄在那里,累得半死,至今连家都未成。”

李平峥跟他一块往回走,见他不说话,“你真的要去啊?”

卫长昀替他拉开椅子,示意他坐下,“嗯。”

这下连齐时信都坐不住,一下侧过身,“你怎么突然要调到大理寺去?孩子不是才出生,你在馆阁尚能清闲一点,去大理寺那地方,怕是无暇顾及家里。”

大理寺那地方,比刑部差不了多少。

“馆阁真的清闲吗?”卫长昀回到自己位置,坐下后开始整理东西,抬眼看他们。

原本一脸期待他回答的三人,神色纷纷变了。

这……

翰林院也的确算不得清闲,光是拟各种诏书,还有时不时送来的编撰任务,更别提要修的旧书、编写的新书。

“那这也不是你突然被调到大理寺的理由啊,你又不接触案子,怎么会调你过去?”

李平峥还是想不通,“难道是之前——”

卫长昀听他话音戛然而止,笑了下,而后正色道:“天下之事,皆应该有公正严明的律法,依法断案,不因家世、身份、权力而变更,如此才能得民心所向。”

李平峥和齐时信看着他,一时无言。

“翰林院之于朝廷,亦是代表天子之口,尤为重要。”卫长昀知道他们听进去,接着道:“上达天听,下达民情,每个字都应该对得起肩上担负的责任。”

孙编修默默停了笔,忽地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自古以来,众多朝代都是重武轻文,对文臣一向轻视,认为他们只会拿笔杆子,对一些无伤大雅的事口诛笔伐,或是在朝会上弹劾别人。

然而,无文不成史,文武皆是撑起大厦的栋梁,又何须区别对待。

“我去大理寺,不过是换了一个方式为朝廷效力,为百姓做事,又不是离开金陵,回到乡野安度余生。”

卫长昀道:“何况回到乡野,也并无什么好指摘的,能过好一处日子,已是难得。”

李平峥说不过卫长昀,气闷地坐回去。

他哪里不知道卫长昀的意思,只是觉得他们三关系要好,是这些年来榜上前三甲关系最好的了。

结果一声不吭离了翰林院,也不与他们说一声。

齐时信看他有情绪,却也顾不上宽慰,只觉卫长昀年轻比他小这么多岁,能有这般境界,实属难得。

“长昀所言极是,不管是身在翰林院的云云文书里,还是身在大理寺的旧案新案中,只要为朝廷效力、为百姓做事,自对得起十数年的苦读。”

齐时信向卫长昀道:“不管你去哪里,我们依旧是同僚。”

卫长昀嗯了声,和齐时信相视一笑,而后看向李平峥,笑意更深。

“今日若走得早,不如去我家里小坐?”卫长昀提议道:“之前姜宁酿的梅子酒,应当可以开封了。”

李平峥微微动了一下,继续装作没听到。

“还有一些凉菜、卤菜,加上一锅热腾腾的菜,边涮边吃,应当——”

“我是看在刚出生的幼安面子上,不跟你计较。”

李平峥一句话,逗笑了屋内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