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第294章

作者:红茶泡泡机 标签: 生子 田园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穿越重生

姜宁抱着孩子,低头逗他玩,“阿娘,你觉得我刚的提议行吗?”

朱红坐下,替他拿出羊奶来温着,“可以是可以,你们也能轻松些。”

“那晚上我和长昀商量。”姜宁坐在一边,伸出手指去跟他玩,“夜里还挨着我们睡就好,也不会生分。”

“对了,等会儿我要去酒楼,恐怕要夜里才回来,阿娘你能照顾得过来吗?”

要不是孩子太小,都还未满月,他是想带着一块去酒楼的。

“小小和小宝都听话,也不要我盯着,再说还有子书在家里呢。”朱红道:“你去便是。”

“辛苦阿娘了。”姜宁朝朱红卖乖一笑,“我尽量早一些回来。”

朱红嗔怪看他一眼,“担心我还是担心幼安啊?”

姜宁勾住卫幼安的手,“当然是都担心了。”

“是不是呀,幼安。”

卫幼安还小,哪里听得懂姜宁的话,但再小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大人的情绪。

姜宁开心,他自然也会跟着开心。

尚不会说话的小孩,只能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怪招人喜欢的。

-

时隔快一个月,姜宁回到酒楼,进入大堂时,有一瞬的怔愣。

正好要出去的顾苗看到他,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立即上前,拍了拍他肩膀。

“在门口发什么愣?”

姜宁被顾苗动作吓一跳,回头对着他笑了一下,“我是觉得才不到一个月,再回到酒楼,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顾苗立即明白他的意思,“多走两圈就不觉得了。”

姜宁点头,跟着他一块往二楼走,“还是酒楼做生意适合我。”

“你这话说得,好似——”顾苗下意识想跟他一块开玩笑,忽地想到什么,“长昀是调到大理寺去了吧。”

“今天是第一日去报到。”姜宁点头,“大理寺和翰林院,还是差挺多的。”

“那差再多,那也还是升了一点。”顾苗是从沈明尧那儿知道的,大理寺寺正,比起原来的编修,手里的实权多了些。

姜宁想了想,好像是这么回事。

大理寺寺正要负责审讯,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做的事的确更实。

“升不升的,都不如平安就好。”姜宁知道卫长昀要入大理寺的原因,是想利用大理寺的职务,能名正言顺地调查吴掌柜一案。

三皇子动手太早,还牵扯到他,差点丢了条命,卫长昀便不可能不放在心上。

要查,那就得有个理由。

其他公衙无法去查的事,到大理寺这里就容易得多。

这不算是利用职务之便,顶多算是为了查明真相,还受害人一个公道,自己靠近了司法单位。

“这倒是。”顾苗有同感地点点头,“明尧在太常寺,我就安心得多,尽管看着就不是什么升迁的好去处,可胜在稳定,不掺和那些危险的事。”

姜宁看了眼二楼的雅座,午饭的时辰,还是有不少人。

去三楼的途中,碰到一两个熟人,见到他,纷纷恭喜他喜得麟儿。

一路说着话到了三楼议事的房间里,姜宁看见谢蕴正跟周庚坐那儿商量事。

两人看到他走过来,倒是不诧异。

今天一早,周庚过来的时候,就说了今天姜宁会来酒楼,只不过要晚一些。

只是他们还以为要再晚一点,过了午饭的时辰再来。

“你身子恢复了吗?这一阵天凉,这么出来会不会受寒?”谢蕴关心道:“不过酒楼里热闹,人多还暖和些。”

“早就恢复了,要不是长昀管着,我前几日就过来了。”姜宁坐下,看眼桌上的单子,发现周庚的字又进步了不少。

“这写的什么?”

“这不是还有一阵就要到十月,正好是你说的一个季度,讨论上什么新菜。”

谢蕴笑着道:“你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好可以给些建议,免得我们理一遍,后面又改。”

顾苗看他们说话,刚想坐下,倏地想起什么,“差点忘了,我还有事,不跟你们一块聊,先走了。”

姜宁一脸疑惑,看他匆匆忙忙出门,“什么事这么急?”

谢蕴解释道:“前两日大堂里,两个小孩玩闹,不小心撞到架子,东西摔碎了几样,好在人无事。”

姜宁点头,倒不在意东西碎了,“人没事就好。”

做生意的人,不怕摔碎东西和碗筷,就怕闹出点沾血的事,什么打架斗殴,或者是吃东西中毒。

不管哪个,都够酒楼元气大伤的。

人家一听就觉得煞,不愿意来。

“嗳,周庚说,你们过几日要搬家,连幼安的满月宴一起办了?”

“什么满月宴,不过是请亲朋好友吃一顿便饭。”

卫长昀才从翰林院去大理寺,多少双眼睛盯着,办满月宴有些铺张,还容易给人发挥的理由。

反正他们又不是送出去多少礼,得回回血。

第240章

“这个时辰还不回家,待在这里,是在等人来接吗?”

坐在灯旁的姜宁,听到声音,诧异抬头看去,发现卫长昀不知道什么时候进了房间,正一脸笑意看他。

姜宁拿眼瞪他,唇边却不自觉牵起笑意。

转回去坐正,懒得搭理他。

卫长昀负手,偏过头身子探头,好言哄道:“这是在怪我来得迟了吗?我向姜老板赔礼道歉,下回一定早些。”

姜宁微微歪了头,掀起眼打量他,“卫寺正的话,我可不敢当。”

身边的账本合上放好,“谁要你来接了,我又不是不会自己回去。”

卫长昀伸手,刚好姜宁把手递过来,手指收拢便轻易握住,“是我自己要来。”

姜宁站起身,朝外面看了眼,“那是来得迟了,谁家哄人开心,这时辰才来的。”

卫长昀轻轻摩挲他手背,“我不来,你连家都忘了回。”

闻言姜宁心虚地挪开眼,低咳了两声,“我只是看账簿看得入了神,毕竟有小一个月都没来,从账簿入手,能最快了解这段时间酒楼的情况。”

“就知道你肯定会忘了时辰。”

卫长昀无奈摇头,声音柔软,“那现在回了?马车在外面等着。”

姜宁点头,见外面没人,只有一楼还有伙计正在打扫、收拾准备关门,便拿另外一只手戳了他胳膊下,“这么凶的。”

卫长昀握住他手指,姿势一换,便不好走路。

“做什么?这可是在酒楼里。”姜宁低声道:“快些回家,我都困了。”

卫长昀挑眉,问道:“到这个时辰,吃了什么?”

姜宁心一虚,强装镇定,“和苗哥儿他们一块吃的,酒楼里这么多饭菜,还能饿着我?”

“下不为例。”卫长昀松开他的手。

姜宁努努嘴,忍不住道:“生气了?”

卫长昀摇头,牵着他往下走,碰到伙计时点头示意,让他们早点收完回去。

好几个都是姜宁当初自己挑出来的人,经过几个月相处也熟稔。

见他俩神情,对着姜宁挤眉弄眼,卫长昀看到了也装没看到,毕竟这种氛围可不多见。

“不是生气,是想你更爱惜自己。”卫长昀提醒他当心门槛,“他们先回去了。”

姜宁就着牵手的姿势,挠了挠他手心,“知道,我就是觉得……”

说着话音停住,他站在揽月楼外的台阶下,回身看着挂在二楼处的牌匾。

揽月楼。

真好啊,揽明月入怀。

偌大的金陵城里,也只有这一处是真正属于他们的落脚处。

仔细想想,入京近一年的时间,竟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还屡次险些进入险境。

“日子过得真快。”

姜宁回过头,对上卫长昀的眼神,“不知不觉间,竟是又到年底了,不知金陵的年是什么样的。”

“很热闹。”卫长昀握了握他手,往马车走去,“听大理寺的同僚提起,等到下个月底,便会下雪了。”

姜宁好奇道:“会是鹅毛大雪那样?”

“应当是。”卫长昀扶着他上马车,自己也跟着进去,便跟车夫说了声,而后把门关好。

如今的天气比不得夏天,入夜后,凉飕飕的风一吹,比起冬月也不差了。

姜宁坐进马车,不知是马车太舒服还是空间狭小,顿觉一阵困意袭来。

“不过从前在家里看的雪也挺大的。”姜宁靠在他肩头,“想想离开也许久,不知道老屋怎么样了。”

卫长昀拿披风给他搭着,“有三叔三婶、赵叔赵婶跟先生他们一块照看,应当无恙。”

“也是,有他们在,肯定会好好照顾。”姜宁抬头,望着卫长昀。

卫长昀偏过头,和他四目相交,“是不是有些想家了?”

在他面前,姜宁一向不藏着自己的心事,闷声点了点头。

“要是明年能请一段长些的休假,我们便回去一趟,哪怕住不了几日,也回去看看。”

卫长昀揽着他,“好在如今走水路,加上马车,半个月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