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第324章

作者:红茶泡泡机 标签: 生子 田园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穿越重生

“不知道,也许有。”

有海的话,那就可以赶海去了。

姜宁闭上眼睛轻声道:“我喜欢大海的。”

不只喜欢大海,也喜欢山。

喜欢黔州,也能喜欢金陵,所以去岭南没什么的。

他想,要不了多久,他们都会喜欢上岭南。

第266章

启程去岭南的那天,天朗气清,初夏时节微风正好,尤其是早晨,迎面吹来的风都是温和的。

送行到城门外,他们与周庚道了别,依依不舍说了好些话,便踏上了去往岭南的路途。

和来时不同的是,那会儿来金陵只有姜宁和卫长昀,如今绕行黔州再去岭南,却多了好些人,三辆马车才能一路舒服些。

姜宁和卫长昀带着幼安一辆,朱红和小小、春娘、小桃一起,小宝则由方叔跟陆拙照顾。

另外,为了赶路安全,还雇了四个习武的护卫。

这么一算,一路上怎么都不算低调。

好在过去都是官道,并未遇上什么穷凶极恶的歹徒,偶尔碰到奔走异乡的人,能帮的便帮了。

“哎,大人、东家,真别说,越往黔州走,天越凉快。”

护卫里领头的人叫贾明,北方人,另外三个兄弟都是跟着他走南闯北的,对哪儿都很熟悉。

他给马背上挂的水囊和干粮扎紧,“不过真到了岭南边界,就要热起来了,那黏糊劲儿,走不了一里地,身上都是汗。”

卫长昀抱着幼安,正哄他睡觉。

姜宁拎着一口锅往临时搭的架子上放,“那我们要去的地方,周围有海吗?还是在靠山的地带。”

“地方是在岭南西道,不过去海边要两日左右的路程,离邕州都还有些距离。”

贾明道:“今晚得在外面露宿,好在是个晴天,夜里瞧着不会落雨。”

姜宁点头,把锅放好后,和朱红说了两句话,便走到卫长昀旁边,探头看了看他怀里的幼安。

小家伙闭着眼睛咬手指,哼唧哼唧的,看着就有脾气。

“睡着了就放到马车里去,多大了,还得哄着睡。”姜宁悄声道:“惯出来的。”

卫长昀看他一眼,“一会儿醒了,你哄?”

姜宁立即摆手,轻轻碰了下露在外面的小手,“脾气还挺大呢。”

卫长昀摇摇头,见幼安睡得熟了,便把他抱到马车上睡。

马车就挨着他们休息的地方,大家都在,也卸了马,像个小房子似的,睡着后比在他怀里蜷着舒服。

“周围我们都查过了,暂时没有发现有打斗、拦路的痕迹,不过夜里还是分上半夜、下半夜守着,入了山多的地方,野兽多。”

贾明回来时,看他们俩都坐在火堆旁,跟着坐下,“东家,你们这锅碗瓢盆可齐全,对我们这种常年在外的,可方便得很。”

姜宁扒着火堆,看向另一边的朱红他们,确定他们那位置安全,才道:“要是贾大哥你觉得方便,等到了地方,我再寻人给你们打一套,或者不嫌弃的话,这一套送你。”

贾明摸摸后脑勺,“这多不好意思,我刚才那话可不是为了要这个。”

姜宁笑起来,“哪能,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到了地方,这些东西我们用不到了。”

外放岭南,听上去就知道没个三五年回不去,不说升官调任,平调多难。

能在辖地平安度日,都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那我就不客气了,这套锅碗是真好用,架子还是可拆卸的,带起来方便不占地方。”

贾明爽快得很,“也是晚了,附近没有河,不然给你们整几条鱼来烤。”

卫长昀拿筷子夹起锅里的肉,见熟了,便招呼他们吃饭,“拿碗盛饭,就着两道菜先填饱肚子,明天到驿站早就能多休息。”

“哎哎哎,大人你就别动手了,这事我们自己来。”贾明其中一个小弟擦擦手去拿碗,“不过卫县令,跟你们相处一路,你这人还挺好的,还是大理寺当差,怎么突然去了岭南那么远的地方?”

贾明抬手照着他后脑勺就是一巴掌,“哪壶不开提哪壶,瞎打听。”

小弟嗷了一声,连忙认错,“对不起啊卫县令,我没恶意,就是多嘴一问。”

“不打紧。”卫长昀不介意道:“在何处当差都是一样的,岭南未必不如金陵。”

贾明虚踹了一脚那人,转过身来,“你高中那年,我们恰好也在金陵,可风光了,后来——”

“谁知今年回来,就另一幅光景。”

“有得必有失,岭南靠海的话,鱼是不是就便宜了?还有螃蟹和虾,总有得吃了吧。”

姜宁在一旁岔开话题,“而且冬天暖和,说是都不用备冬衣。”

“这就不知道了,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七八月,热得连饭都吃不下,每天就想泡水里。”

贾明接了碗,递给他俩,“又热又黏,感觉风吹来都黏糊糊的。”

姜宁咬了咬筷子尖,扭头去看卫长昀,“很热啊。”

“那只能多制些冰,用风扇降温。”卫长昀给他盛好饭,“你的凉茶和冰粉、饮子,能畅销了。”

“卫县令这话还真说对了,揽月楼那些饮子放到岭南卖,指定能卖得出去。”贾明去过揽月楼,所以才跟姜宁他们认识。

“人还没到岭南呢,就先找好了销路,倒是省事。”

姜宁打趣了一句,“就怕我那些辣的菜派不上用场,人家爱煲汤。”

“从此处去永安镇,还有三日,待上两三天,等到岭南的惠安县,应当要端午后了。”

贾明抬头看眼天,“要是碰到暴雨,山路垮塌,就得多几日。”

到了四月下旬,雨水就多了起来,要一直持续到五月、六月,难免会遇到天灾。

卫长昀望向旁边的山林,黑魆魆的,什么都看不清,偶尔有一两处绿色的火亮起,在燥热的夜里,也失去了诡异感。

夜渐深,大家吃饱把东西收拾干净,以免引来其他动物,便各自收拾回马车上休息。

姜宁跟卫长昀落在后面,见贾明他们已经分好两班倒,也不添乱说他俩也一起,交代了几句,也回到马车里。

“刚才吃饭的时候,你看什么呢?”

姜宁轻手轻脚摸到马车一角,掀开被子躺下。

卫长昀坐在一边,伸手去摸了摸放下的座椅板,确定全都包好的,才跟着侧身躺下。

车里狭窄,躺下后得屈膝,难免会碰到对方。

“山里有绿色的亮光。”

“鬼火呀。”姜宁还以为是什么,“你不会以为是见鬼了吧?”

卫长昀哑然失笑,“不是,只是担心夜里有野兽。”

姜宁呸呸呸两声,“说什么来说什么,还是别提,不然来一头熊或者是一只老虎,贾大哥他们再能打,也得受伤。”

“不过山里的绿火是磷导致的,人和动物死后,身体里会解析出一部分的磷,燃点低,到了夏天容易自然,就会生成绿色的火焰。”

他从小住在山里,一开始也挺害怕的,后来上了学,了解后,心里虽然还是挺怵,但也没那么怕。

卫长昀想起离开金陵的前一晚,送他们走时的话,“等子书进了工部,你打算给他的书,就是这些内容?”

“不算,我给的可是——”姜宁故意拖长语调,卖了个关子,“要是大燕能造出来,能改变历史的东西。”

姜宁对于那些原理不太清楚,但他能画啊。

东西画出来了,怎么动的,能说上一两句,其他的就靠工部去琢磨了。

三年五年不行,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说不定真有机会呢。

“关于治水、防洪还有抗风,姜老板有何高见?”

“这可难倒我了,我生在山里,长在山里,滑坡倒是见过,河水发灾也有,这抗风还真没经验。”

卫长昀无声笑起来,“时辰不早,睡吧。”

姜宁唔了声,打了个哈欠,习惯地伸手去找他的手,挨在一块,才心里踏实。

卫长昀握住他手,力气不重,见他闭眼,才合上眼酝酿睡意。

山里的晚上安静得很,除了风声和树叶声,连蝉都还没开始叫。

睡了不知道多久,睡得浅的卫长昀忽然听到外面有动静,倏地睁开眼,先抽出手,又猫着腰轻轻推开车门。

两边的火堆都还燃着,能看到贾明他们一人守着一边,都很清晰。

卫长昀稍微松口气,至少人是清醒的,说明他听到的动静不是身形高大的野兽,或者趁夜打劫的匪徒。

然而他刚想要下马车,忽地又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有什么东西贴着草在挪动。

不对,肯定有东西。

卫长昀回头看向姜宁,眉头蹙了下,从旁边的暗格里摸出匕首,又推开一点窗,飞快敲了三下。

马车都挨得近,主要是为了有事好照应。

所以贾明他们四个也离得近,听到声响,立即看了过来。

卫长昀不敢动静太大,用手比划了下,见贾明很快反应过来,心里又踏实了一半。

别看贾明他们说话不拘小节,但在这事儿上很可靠。

贾明给身边人递了个眼神,便拿起刀,没发出一点脚步声朝着马车的另一面靠近。

其他三个人跟着他动作,四散开来,不管碰到什么东西先围起来才好对付。

卫长昀关好窗户,拿着匕首紧紧盯着门和窗。

“老子还说什么,他爷爷的,两头野猪,有一头还是没长大的。”

外面忽地传来声音,跟着几声野猪嗷嗷叫唤的声音划破夜空,吭哧吭哧、哼唧哼唧,又尖又锐的,没一会儿就跑远了。

车板被扣响,贾明声音随即传来,“放心,是一大一小两头野猪,估计是闻着味过来的。”

卫长昀放好匕首,打开门,看了一圈,“没事就好,你们可有受伤?”

“没有,野猪是野外最好对付的野兽了,换成熊或者虎,那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