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第355章

作者:红茶泡泡机 标签: 生子 田园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穿越重生

“在。”

“卫长昀。”

“我在。”

“……长昀。”

“我一直都会在,哪怕你有一天不需要我。”

“可是我会一直都需要你。”

喜欢一个人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然而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事事有回应,还想要在给予的同时得到回应。

只有付出不谈回报的爱,很难长久的。

-

长宁酒家的牌匾送到了木匠那里去打,酒楼里的各种桌椅凳子、碗筷盘碟也做了分类和重新整理。

关键是厨房,在姜宁重新规划后,焕然一新。

至少主厨和帮厨在做菜时,不会做着做着错不开身,觉得对方挡了自己的地盘。

再者是留下的几个伙计,个个都很机灵,对于惠安县也很熟悉。

有的甚至认得客人熟练,是谁谁家的夫人、小姐和公子,摸得一清二楚。

姜宁倒是省心了,除了在特色菜这一块上,几乎不怎么费心。

“东家,你看这道菜怎么样?我是照着你说的做。”

张大厨站在桌边,小心盯着姜宁,又瞥了眼田掌柜,“田掌柜,你也尝尝。”

姜宁拿着筷子,夹了块排骨,尝了过后,看向田掌柜,“田叔,你觉得怎么样?”

田掌柜先是皱眉,然后眉头舒展,“我觉得可以。”

姜宁抬眼看向张大厨,“你要不要自己尝一尝?”

张大厨拿不准姜宁的意思,只好拿起筷子尝了下,眼睛一亮,“这回用的豉油,是东家给重新调的,味道还真更好吃,尝不出排骨的肉腥,又多了豉油的味道,更鲜了。”

“这个豉油不只可以拿来做排骨,还可以拿来做蒸鱼。”姜宁放下筷子,“这道菜对了,其他的菜尝得七七八八,但还有一道用荔枝干炖瘦肉的煲汤,一会儿做好了你也拿来我们尝尝。”

姜宁道:“得先过你自己那关哈。”

往后还可以做荔枝鸡,用荔枝炖莲子能安神助眠、健脾,等炖好了,撇去上面的油,再把汤放到温热,一碗下肚,绝对地好喝。

“是,东家。”

“黔菜和淮扬菜,你等我拟一份单子,再一样一样的教你,在那之前,我会自己下厨。”

当然,每日限量。

每道菜只要挂出去牌子,备菜量一定要固定下来。

哪怕是以后张大厨学会了,那也还是一样的规矩,每天就准备这么多,想吃那就得趁早,过了这村就得等明天。

这可不算是饥饿营销,勉强是利用了一个心理,就是让客人每次到店里来都觉得欠点儿,这样下次就还会再来。

交代完酒楼的事情,姜宁终于放下严肃。

“酒楼后日就要开张,田叔,去把伙计们召集起来,开店前最后一次培训,完了明天筹备,后天吉时一到,我们就开张。”

长宁酒家,得做岭南第一家。

要的就是回头客,把生意做得长长久久。

第291章

鞭炮声噼里啪啦,响彻整条街。

姜宁站在长宁酒家门口,身边是田掌柜和张大厨。

三人互相看了眼,脸上都挂着笑。

姜宁给一边的方叔递了个眼色,方叔立即扯下挂在牌匾上的红绸。

红绸落下,姜宁三人拿起剪刀把面前的红色横幅剪断。

二楼的伙计,立即机灵地把花瓣往下抛。

“今日本店开张,全店上新,欢迎各位到店品尝,凡是今日到店的客人,每桌可领一份黔州小菜和饮子,仅有二十份,送完即止。”

“各位客官,里面请啊。”

“长宁酒家开张大吉!”

姜宁侧身让开,迎着客人往里走。

比起揽月楼开业时的大张旗鼓和高调,还有前期放出去的风声。

这回姜宁低调很多,但来得人也不少。

“柜台,这里四个人。”

“一家三口,有小孩。”

“两位老人。”

“一位客人,安排下桌。”

……

一声接一声,门口伙计迎客,从柜台经过记下安排桌位,再由大堂的伙计领着过去,点完菜,单子给后厨一份、柜台一份。

人再多,上菜、传菜都乱不了。

全都标了桌号。

久违的热闹让姜宁在大堂里闲下来的片刻,忽然有一些恍惚。

安逸、自在的日子过惯了,这种忙碌的日子反而有些久远。

尤其从真正闲下来算起,差不多有七八个月的时间。自打年初卫长昀卷入夺位的风波里,他就没怎么忙过揽月楼的事。

即便是后来交接各种事情,其实也逐渐做起了甩手掌柜。

乍一下把店开起来,还真有点不适应。

尤其一声一声东家,跟回到揽月楼似的。

不过,这种感觉真不赖。

“东家,只剩下三张桌子了,外面客人还在看,这怎么安排?”

门口迎客的伙计,刚把一桌客人带进去,便小声问了姜宁一句。

姜宁回过神,朝外看去,“谁先来就先安排谁,要是满座就按照之前说的,在门口把牌子挂上。”

伙计立即点头,“我这记性,忙起来全忘了。”

“挂上满座的牌子,再问客人愿不愿意等,要是愿意等,旁边有茶水和瓜子、小食。”

姜宁拍拍他肩膀,朝着后厨去,“有事问掌柜的,我去后厨看看。”

大堂忙起来都容易忘事,更别说是后厨了。

指不定光是整理菜单就忙得不可开交。

“东家!”

后厨的伙计急匆匆往外走,差点撞到姜宁身上,被他一把捞住胳膊,才站稳。

姜宁眉头一紧,朝里面看去,“什么事?”

伙计一看是他,松了口气,“备菜备得差不多,但是这些菜太多了,要先炒哪一个?有的菜不能前后一起炒,容易串味。”

姜宁一边往里走一边说:“这有什么好慌张的,两个帮厨师傅掌勺开锅,先把炒的、凉拌的菜做了,蒸菜直接上火蒸,大菜有主厨,按照做的时长最短点单最多的顺序去做,但一定得保证,每轮炒的菜里,有按照点菜桌号前后的菜。”

这样是最快、最有效的办法。

能保证菜上得快,而且不会出现先点的桌菜一直都上不了的情况。

“那这些……”

“我说你记,传给厨子和伙计,把备菜及时给到三位厨子。”

姜宁走到板子前,看了一眼被钉在上面的点单,花了一小会理清楚,迅速给归了类。

“粉蒸排骨三份,直接上锅。”

“先炒三号桌的,他们先点单,腊肠炒竹笋,有四份,一起炒。”

“还有一号桌的爆炒银鱼,一共两份。”

“白切鸡,二号桌、五号桌、六号桌,八号桌,一共是四份。”

“还有……”

姜宁报得又快又准,还把配菜简单地念了一遍,等捋完点完的八桌,也没有花多少功夫。

所有的单子内容,都捋得很直观。

旁边伙计一边传话一边听,等姜宁报完第一轮,不由满眼钦佩。

“东家,这些东西,你怎么记住的?”

“会做菜,多看多听多记,熟能生巧而已。”

姜宁看了眼灶台旁的厨子,见他们利索开工,张大厨弄完手里的活,还会去给两个帮厨看菜,放下心来。

“后厨那台靠后院水缸转着的风扇别停,总归水是循环的,能散多少热就散多少,不然这天气,大厨受不了。”

“知道知道,放在屋内降温的水缸和冰,都一直在换着。”

伙计点点头,“东家,这边我能行了,你去前边吧,后面熏着你。”

姜宁倒不觉得熏,不过他在这儿跟监工似的,别人干活也不会自在,还不如出去。

跟伙计又交代了两句,便掀了帘子回到大堂。

正在柜台边跟田掌柜说话,忽地瞥见门口有人,下意识抬头想要问是几个人,看清来人后,到嘴边的话立即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