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第42章

作者:红茶泡泡机 标签: 生子 田园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穿越重生

“吃面吧,一会儿我炒个臊子。”

姜宁伸个懒腰,深吸一口气,呼吸间能嗅到草木的清香,带着一点儿泥土的味道,令人很踏实。

“嗯,面我醒着了。”

卫长昀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柴刀劈竹子,“估摸还要一炷香。”

醒面还得要一段时间,姜宁从锅里舀了水,兑了点凉的,飞快洗漱结束。

姜宁挂好帕子,搓了搓脸。

天没那么冷,可也绝对还没到夏天的热,缸里的水凉丝丝的。

仔细算,接近立夏,那就是差不多是公历的五月。按照农历就是四月,可不还冷吗?

西南这地界,尤其在山里,真正热起来至少得农历五月了。

姜宁走到厨房外,从箩筐里拿出一把昨天剥掉的菜叶,又把砧板和刀拿出来。

菜叶切碎,和老玉米面拌在一起,就是鸡饲料。

喂完鸡,姜宁重新洗了手,进厨房时,看了眼卫长昀脚边的竹条,“这些差不多了,家里那些豆子就几沟,够搭了。”

卫长昀抬了下头,“竹子有多的,想多弄点,再编几个簸箕和筐,好放东西。”

闻言姜宁瞥向院子,所有簸箕、箩筐里都装满了,连竹筛都没空,一层一层搭在架子上,全晒了东西。

姜宁点头,“也行,反正竹子也免费。”

多做几个,有备无患,找不着东西装的时候,现编也来不及。

昨晚的肉和豆腐都是有剩的,肉上抹一点盐,放一晚上能不变质。

姜宁把菜都切成丁,直接上锅大杂烩炒,放点辣椒丁调味,最后用玉米粉兑水,勉强能芶一个欠。

面臊子出锅,装在陶盆里,蒙上布,就放在灶台上保温。

从旁边的高口锅里,舀了热水过来,把锅洗干净,重新烧水煮面。

“长昀。”

卫长昀放下手里的一捆竹条,拍拍衣服,“要拿什么东西?”

“擀面杖是不是在堂屋?你拿一下。”姜宁声音从厨房传出来。

卫长昀应了声,拍着衣服往堂屋走。

擀面杖是在堂屋,也不知道是谁收过来的,多半是两小的,有时候让收个东西,就不知道收到哪去。

他拿着擀面杖出来,隔壁屋里的朱氏也起了。

“婶子早。”

朱氏点了下头,看向院子外的雾,“这会儿了雾都还没退,得是个大晴天。”

天好,人的心情都会受影响。

心里敞亮敞亮的。

姜宁在厨房里有问了一声“找着没”。

卫长昀“嗯”了声,“我先给嫂嫂送东西。”

“在堂屋的斗柜里。”卫长昀把擀面杖递给姜宁,“要帮忙吗?”

姜宁朝他挥了下手,“看看我手上的面粉,是想要人帮忙的样子吗?”

卫长昀失笑,从他背后绕过去,走到灶前,“那我烧火。”

“烧火可以。”姜宁熟练地擀面,把面团擀成一片薄薄的面皮,才切成条。

“这灶跟我犯冲,这两天我跟龙王附身了似的。”

一碰就熄。

灭的速度比老天爷变脸的速度还快。

卫长昀听完,嘴角的弧度又上扬了不少。

锅里的水烧开,面条下锅,用筷子拨开免得黏在一起,搅了两下,才盖上锅盖。

卫长昀拨了下柴,免得火太大,煮出来的东西外熟里生。

他想起昨晚上说的贵客,问道:“顾老板有说多久来吗?”

姜宁听到顾老板三个字还反应了会儿,“苗哥儿说是来吃午饭,估摸最早也得午时二刻才来。”

要来的贵客,正是顾苗一家。

那天在易安楼,顾苗叽叽咕咕说的就是这件事。

易安楼要跟人合作分成,这模式新鲜,从前都是进货,没这样的例子。

他虽然是东家,也觉得可行。

但开店不能一言堂,还得跟掌柜和家里人商量。

口说无凭,酸汤鱼是什么他们都没吃过,怎么知道能合作?

所以顾苗就想,干脆领着秦掌柜和沈明尧、顾今南来姜宁家,一起尝了再决定。

姜宁一听倒是可行,这法子靠谱。

他对自己的厨艺不是百分百自信,但也有九成。至于酸汤鱼的口味,可是经过无数人验证的,极少概率出现吃不惯的情况。

再说,卖辣椒的时候姜宁就观察过,燕朝的西南饮食口味,跟他那会儿差不多。

靠辣提味,祛湿驱寒。

“人多得多抓两条鱼,一会儿我就去河里。”卫长昀算了下,“三条鱼,够了吗?”

家里就有五口人,算上顾苗一家三口和掌柜,再加个车夫之类的,三条都得是大的才够。

“差不多,我再弄点别的菜,也不光是酸汤鱼。”姜宁揭开锅盖,拿筷子夹了一根面,“土豆跟菜叶各炒一个,我再——”

他的话顿了一下,“等会儿我跟你一起去,看看能不能摘点什么回来。”

这个季节,漫山遍野都是能吃的菜,就看会不会做。

卫长昀:“嗯。”

现揉的面条不经煮,颜色变得有些透明了就可以捞起来。

家里人多,一锅煮的话容易糊成一团。

姜宁先煮了朱氏和小小、小宝的,然后再煮他跟卫长昀的。

等吃过早饭,晨雾散去,天光大亮,太阳就挂在东边,倒真的是一个大晴天。

有客人要来,虽说目的是生意,但该招待的也得招待好。

“阿娘,我们出去了,一会儿就回来。”姜宁拿了小点的背篓挂着,手里握着小锄头,“过会儿日头再高点,你把饭蒸上。”

朱氏站在堂屋门口,“知道,你们小心点,别伤着。”

姜宁一边答应一边走出院子,看向等在门口的卫长昀,“走吧,早去早回,我觉得苗哥儿那性子,说不定会早来。”

什么考察都是虚的,分明就是想来踏青,来玩的。

卫长昀“嗯”了声,自然地接过他手里锄头,等他理好背篓掖住的衣服,又递了回去。

他俩一起往外走时,卫长昀把昨天没问出口的疑惑说了出来。

“嫂嫂,为何要跟易安楼合作?”

姜宁一愣,扭头看他,“怎么这么问?”

卫长昀道:“易安楼在西街,又经营不善,推陈出新或许能挽回颓势,然,醉仙楼生意好,客人多,自然收到的分、分成会多一些,更易卖出去。”

闻言姜宁笑了起来,“你说的都对,可做生意这事儿,不止要看这些。”

“我与苗哥儿投缘,虽才见过两次,但易安楼经营不善也未解雇伙计,这是善。”

“再有,醉仙楼生意好,想必东家也是个强势有手腕的,我们跟他合作不一定讨得了好。”

他与顾苗可以说一见如故,跟赵秋那样的亲近不一样,可就是投缘。

姜宁不说有十足十的把握能卖好酸汤鱼,但物以稀为贵,这生意要是做成了,易安楼得利也绝对不少。

双赢的事,何乐而不为?

就当帮自己,也帮了顾苗。

卫长昀听他说完,心中了然,眼里带着笑,“长昀所想短浅,如今明白了。”

姜宁瞥他一眼,勾了勾唇角,“别哄我高兴了,前两句句话我说完,你多半就想明白了。”

闻言卫长昀但笑不语,只替他理了理背篓挂住的头发。

-

不到午时,一辆马车慢慢悠悠地驶在去小河村的路上,车夫驾着车,看着不远处已经能看到的房屋,叩了叩车厢门。

“公子,姑爷,前面就要到小河村了。”

顾苗不怎么出远门,山路还不平,坐在车上颠得他难受,靠在沈明尧肩上,“那快到了,不知道村里的路好不好走。”

沈明尧握着顾苗的手,用脸在他额头贴了贴,“还很难受?”

顾今南放下帘子,坐正身子,“爹爹,你要不要吃蜜饯?”

“难受。”顾苗往沈明尧肩上蹭了蹭,“幸好快到了,不然我下次来都想走路了。”

沈明尧捏捏他的手,“我们下去走,反正不远了。”

秦掌柜也跟着放下车帘,叹道:“也有许久未到村子里来,这小河村倒是比从前看着好了许多。”

“秦叔你来过啊?”

“你小时候跟着老爷来过,是拜访那位……姓杨的秀才,想请他教你学业,被他拒绝,老爷就不怎么来了。”

秦掌柜说道:“正好,待会儿进村,我也去拜访一下,也有个由头。”

顾苗不解,问道:“什么由头?”

沈明尧笑了一下,解释道:“我们坐着马车大摇大摆进了村子,村里人肯定会看热闹,这样一来,会让那位姜公子为难。”

生意不成仁义在,他们还未确定跟姜宁合作,就让村里人注意到他家,怕是会胡乱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