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第46章

作者:红茶泡泡机 标签: 生子 田园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穿越重生

门一关上,姜宁没动,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直到隐约传来一道关门的声响,他才倏然松了口。

好奇怪,为什么卫长昀盯着他看,他就会心慌?

这就是……心虚吗?

露馅太多,被看穿了啊。

第42章

后面小半个月,姜宁和卫长昀忙进忙出,连集都没去。

天好的时候进山去摘木姜子,顺道看看毛辣果熟没熟透。要是碰到阴天,就去地里除草、施肥,顺道补补种。

晌午后忙完回到家,歇会儿又要捣鼓辣椒。

一天从早到晚,都挺忙的。

等到夜里姜宁躺在床上,都来不及琢磨明天的安排,头刚挨着枕面,眼一闭就能睡过去。

累。

除了累,夹缝里感觉到了一丝充实。

尤其拿到了第一笔定金,也不是白辛苦。

“一会儿我去秋哥儿家,你去二爷和三叔那儿,不然还得来回倒两趟。”姜宁把布包着的陶罐放进篮子里,“送完了,再去山上找些木姜子。”

木姜子也被叫做山胡椒,野生的不好找。

就算成片地长,这段时间也还没结果,他们只能一处一处摘点叶子和叶茎回去凑合着用。

“嗯。”卫长昀掂了掂篮子,“正好,我去找三叔借他的驴车,不然明天这东西还不好拉到镇上。”

姜宁拎着篮子,“那这会儿去送东西,就有点无事——那个无事不上门。”

卫长昀神色无异,跟在他后面一起出门,“不碍事。”

乡里乡亲的,家里关系好些的,都没那么客气,有个什么东西,吃的、用的,也会往别人家里送去。

借驴车也不是白借,自是会以物换物,总归是不会让人白吃亏。

姜宁知道他心里有数,也不再多说,拎着篮子直奔赵秋家去了。

别说,忙得好几日没见着赵秋,还怪想念的。

这可是他来燕朝后的第一个朋友,还是那种“过命之交”。尽管赚钱很快乐,但朋友关系也是不能少的。

-

“秋哥儿在家吗?”

姜宁站在赵家的院子外,朝里探头喊了一声。

话音刚落,赵秋就从屋子里出来了,瞧着刚才应该是在收拾屋子。

“宁哥儿?你怎么来了?”

“你进来吧,我爹娘不在家,大哥和大嫂也去大嫂娘家了。”赵秋走到院子里。

姜宁也不客气,推门进了院子,“我怎么不能来了?找你玩。”

闻言赵秋笑起来,“都多大年纪,还找我玩?王三叔家的子修都不怎么跟人玩了。”

话是这么说,但看到姜宁后,脸上的笑就没下去过。

姜宁皱皱鼻子,说他口是心非。

把篮子放到桌上,“给你送点好吃的来,我可记着你的。”

一听是吃的,赵秋凑近了些,虽想问,但性格不外放,只道:“你怎么好端端送来吃的?”

姜宁打开外面包着的布,掀开一半的盖,“有好东西当然要跟朋友分享。”

赵秋终于笑起来,手撑在桌面,小声问:“那是什么吃的?”

“你去拿勺来,我给你盛点尝尝。”姜宁说道:“剩下的,晚上你跟叔婶他们吃。”

赵秋去厨房拿了碗回来,巴巴等着姜宁从罐子里舀出鱼来。

看着像煮的,但汤又不是稠白的颜色。

“这是什么?闻着酸酸的。”赵秋好奇道:“那一会儿我要重新煮一遍吗?”

“晚上热热就行,你有什么菜都可以放里边一起煮,包管好吃。”姜宁放下碗,把盖盖回去。

赵秋也没客气,拿着筷子,小心翼翼地挑出鱼刺,一口一口吃着。

鱼越吃越香,赵秋不问他怎么做的,反而夸完闲聊起来。

“你阿娘还在这边吗?”

姜宁怔了一下,点头道:“在啊,我接她过来,就是不想让她受罪,一直都在这儿。”

上次姜富贵来闹了一回,也没带走,倒是消停了。

虽然他觉得姜大志那人,绝对不是什么安生的人,可忙起来,也顾不上去管他。

“我二姐前日回来,我帮你问过她了。”赵秋心细,知道姜宁家里的事,自从上次帮忙打听后,每回他二姐回来,他都要问上一两句。

姜宁一听,瞬间坐直了些,“可有什么消息?”

“说你爹、说姜大志这一阵安分得不像样,除了跟你那两个兄弟过不去,旁的时候也不招惹是非,干完地里的活就回家喝酒,也不闹腾人,跟村里人吵架都少了。”

赵秋抿抿唇,“人转性了?”

姜宁冷哼一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这哪是转性,分明是在憋坏。”

恶人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那他会不会再来你家里抢人?”赵秋担心道:“我看你阿娘在这儿挺好的,至少不会被使唤来去,帮你跟卫长昀看下孩子——”

“看什么孩子?”

姜宁大脑一下停止思考,炸毛似的打断赵秋的话。

赵秋捧着碗,几乎要把脸埋进去,掀起眼皮看姜宁,“小小和小宝啊。”

姜宁:“……”

说话不要大喘气,很吓人的!

姜宁:“哦。”

赵秋垂下眼,没继续说这个,“那他真要让你阿娘回去,你怎么办?婶婶和姜大志可是夫妻,他要人回去,也是情理之中。”

哪有家里丈夫尚在,儿子也在的情况下,妻子住在嫁出去的哥儿婆家的。

不像话,容易照来闲话。

“这叫什么情理之中?姜大志那脾气,连姜富贵和姜万贯两个大男人都害怕,我娘被他打一下,得躺半个月。”姜宁听到什么情理之中,就觉得憋闷。

“我不是那个……”

“我知道不是你这么想,是旁人这么想。”

赵秋点点头,放下筷子和碗,“宁哥儿,这事儿可不好办,我听人说过,把人打死在家里,打人的连牢都没坐几天就出来了。”

姜宁“嗯”了声,趴在桌上。

他自然知道,家暴这事儿,在那些衙门眼里,就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各打五十大板,回家去闹。

碰上个负责一点的,人巧舌如簧,加上受害者逆来顺受惯了,一来二去,也就是关几天。

“……是夫妻,那要不是夫妻,不就可以了。”

姜宁喃喃道。

赵秋睁大眼,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不是夫妻,那不就是要……

和离?!

-

初夏的山里闷热,姜宁和卫长昀走在树荫下,不时扒开叶子,看下有没有木姜子。

卫长昀身上背了一个竹篓,侧放在腰边。

听到姜宁叫自己,抬头看去时,顺道把他手里的东西接了过来,“已经摘了一半了。”

“那再摘点就够了。”姜宁说完,回过身去,继续往前走。

卫长昀难得没立即跟上,盯着姜宁的背影,眉头轻轻皱起。

不太对劲,姜宁去了赵秋那儿回来,好像有心事。

心事是什么呢?

卫长昀都没有多猜,跟上去的几步路就已经想得明白了。

赵秋家二姐嫁去了坎子村,姜宁心情不好,多半是跟姜大志有关了。

“嗳!”

“怎么了?”

姜宁站在一棵树旁,微仰着头往上看。

听出卫长昀话里的着急,他转过头,不由笑了笑,“你急什么?这次不是蛇了。”

自从上次误抓了蛇,他俩进山都注意了很多。

身上还带了雄黄粉的小布袋,不管起不起作用,总归是比之前好了一些。

卫长昀摇了下头,走到他身边也抬起头看,只见两头尖的长圆形叶子里,长了一些红色的果子。

“这是——”

姜宁拍拍他胳膊,“杨梅。”

“原来杨梅树长这样。”卫长昀道:“在镇上时,听同窗闲时提起过,说杨梅少有,多酸口,故而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种植,精心养护方甜。”

“山杨梅的确比较酸。”姜宁看了看树的高度,踮起脚去拽,发现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