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第83章

作者:红茶泡泡机 标签: 生子 田园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穿越重生

放好蒸笼,姜宁把锅里过了水的面捞出来,往蒸笼里铺了层纱布,等面的水沥干,才往里放。

姜宁一想到等会儿能吃上自己做的凉面凉皮,已经在咽口水,“我再炸点花生。”

卫长昀好奇,“要这么多配菜?”

姜宁坐在小凳子上,往灶孔里放柴,“多拌一点才好吃。”

说完想了想,抬头看他,“我是想,能行的话,小吃摊上可以卖这个。”

不止可以做辣椒油口味的,还有番茄酱汁味的。

如果卖得好,以后要能有自家的铺子,还可以做肉丁、鸡丝的。

自家的铺子?

姜宁手上动作一顿,这好像是他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想要一间铺子。

可不说成本和租金,他们住在村里,来回也不方便。

卫长昀听他说了一半不出声,问:“怎么了?”

姜宁眨了下眼,回过神来,“长昀,我是在想,日后若是有可能的话,能不能在镇上盘一间铺子。”

属于自己的店铺。

想卖什么卖什么,赚的亏的都是自己的。

摆摊虽然也好,可总有一种居无定所的感觉,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闻言卫长昀一怔,片刻后才道:“平时出摊时,我们可以先去看看,哪儿有闲置的铺子。”

姜宁眼睛瞪大,半天没说话。

他虽然知道卫长昀不会反对,可是心里也有担心。

小河村是卫长昀的家,这里有他的过去,父母和兄长都在这里长眠,哪能说离开就离开。

在镇上开了铺子,就算还回村里,可时日久了,铺子后面隔个屋子出来住也是有的。

姜宁拍了拍手上的灰,“长昀——”

卫长昀往砧板上摔了摔面团,“小河村会一直在这里,我们也可以一直在这儿。”

话顿了顿,“但不是一定要在这不是吗?”

父母、兄长从小就让他读书,去学堂、去私塾,为的就是像杨二爷那样,参加科考,当个人人都敬重的秀才。

他们只能想到当秀才,他却看得更远,科考之路,远不止做个秀才。

读书人哪有不想要金榜题名的?

踏上科举之路,就迟早要离开故土。

姜宁对上他的眼神,低笑了声,“好。”

吃凉面凉皮,一定要有炸花生跟着拌,炸花生的油就是炒熟的菜油,多的装起来,其他的用来做油辣椒。

“我再弄点毛辣果酱,小小和小宝吃不了太辣的。”姜宁站起来,重新洗了洗手,“你也可以尝尝。”

卫长昀道:“我能吃辣。”

姜宁对他皱了皱鼻子,嗔道:“那你也不是小孩,能跟他们比吗?”

正说话,外面传来赵秋的声音。

“朱婶,宁哥儿在家吧?”

“在呢,厨房里正在弄吃的。”

话音刚落,赵秋就自个走到了厨房门口,探头朝里面看来。

姜宁看到他,抬了抬手,“进来吧,正好能帮我。”

赵秋看他是一点不客气,倒也不介意,走进厨房,打量了一圈,“宁哥儿,你家厨房重新弄过了?”

“嗯,这样看着利索些。”姜宁给他让了地方,“帮我把辣椒捣碎,和姜蒜一块捣。”

“回头我也让阿爹和阿娘照着你这个弄弄,看着是舒服些。”赵秋一边说,一边瞥碗里装着的辣椒和姜蒜,“你这又弄什么好吃的?”

“好吃的,不让你白干活。”姜宁擦干锅,往里倒油,“你怎么来了?”

赵秋拿着石杵往石臼里捣,压低了声音,神秘道:“今早我还在屋里睡着,就听到我娘在院子里说话。”

姜宁:“……”

铺垫这么长的唠家常习惯,在村里八卦中心,肯定地位不低。

姜宁好奇,“说什么?”

“我迷迷糊糊听到她和我哥说,天不亮那会儿,王邦被几个人抬了回来,鼻青脸肿的,请了陈大夫去看,伤得可不轻,差点连骨头都打断了。”

赵秋眼睛睁大,“我来找你路过他家院子外,都能听到徐婶哭天喊地,要死要活的。”

王邦被打了?

虽然预想到了,可姜宁还是有些惊讶,那王员外家动作可真快啊,难怪能是员外呢。

没点子手段和魄力不行。

他抬眼和卫长昀看来的视线对上,一想到王邦挨打,就忍不住笑。

恶有恶报。

活该。

姜宁没打算告诉赵秋假秘方的事,怕到时候王邦不死心,还去找他的麻烦。

“他平时那么冲的脾气,村里除了老根爷,就数他最横,谁敢打他?”

赵秋摇头,“不知道,说是回村路上被打的,反正人是从路上捡回来的。”

姜宁怕一会儿说漏嘴,转移话题,“不管谁打的,都是替天行道,谁让他们一家平时那么横。”

“也是。”赵秋一想也有道理,正闻蒸面的味道,忽地想起什么,“说起老根爷,来的路上我还碰到他了,不知道从哪来。”

卫长昀揉面的动作顿住,视线看向姜宁。

姜宁愣住,飞快瞥了眼卫长昀,才道:“你碰到老根爷了?”

“嗯,背着手,也没见拿锄头镰刀的,我喊了声他也没理。”赵秋疑惑,猜测问:“他不是来你这吧?”

上次姜宁在老根爷家里闹了一出,把他家的喜事给搅黄了。

这段时间村里都在说,铁柱叔心智不全,娶不到媳妇都是老根爷做的孽,报应在孩子身上。

闲话是背着人说的,可哪有不透风的墙,早就传到人耳朵里了。

赵秋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宁哥儿,你——”

姜宁冲他安抚地笑笑,“没事,这一阵我也不怎么出门,出摊和去地里都有长昀一块。”

赵秋点点头,有伴就行,别落单到时候挨顿打。

姜宁把花生捞出来,放在一边晾着。

他走到卫长昀旁边,背对着赵秋,没出声用口型说了句“别担心”,才道:“差不多了,你拿面团去盆里洗,就搓吧搓吧,跟洗衣服一样,别散开就行。”

空气安静了会儿,锅里油滋滋地响。

卫长昀眉头微蹙,不确定问:“……洗面?”

姜宁“啊”了声,“对啊,洗面。”

赵秋看过来,一脸怀疑,“面一洗,不就散了吗?还能吃啊?”

姜宁挑眉,“不仅能吃,而且还好吃。”

口感滑腻,清爽可口,加上配菜一拌,绝对夏天必备的小吃。

第70章

面团揉好了,放在盆里用布盖住,醒个一盏茶的时间,才能开始洗面。

灶上的凉面还蒸着,炸花生和油辣椒备好,用碗倒扣盖起来,等着一会儿吃的时候再揭开。

夏天蚊子多,不得不防。

食物要是不干净,吃了容易拉肚子。

姜宁从厨房出来,又拿帕子擦了擦脸和手,“阿娘,小菜你切好了就放碗里,拿布盖着。”

朱红答应了声,拍拍小宝朝碗里伸的手,“玩得手脏,不能这么拿吃的。”

小宝嘿嘿笑了声,飞快跑开,“那我去洗手再来帮忙。”

跟在姜宁后面出来的赵秋见状,逗小孩玩,“是帮忙还是偷吃啊?”

小宝更不好意思了,直接躲进了堂屋里。

一旁的小小捂着嘴笑,仰着脸问朱红她可不可以帮忙。

朱红说家里馋猫不止一只,这儿还有一个。

“你家这院子,打理得可真好。”赵秋打量着那几丛花,紫色和红色的,叫不上名字,但攀在竹篱上,却很好看。

姜宁听见他的话,走到木棚下面,“你要喜欢,等会儿挖一株带回去,就贴着院墙种,要不了多久能爬满墙。”

“这么好养活?”赵秋好奇道。

“去山里时挖的,无人照看都能养活,何况还有人照料。”姜宁铺开一张粗纸,旁边放了两根炭笔。

赵秋正打算问他要做什么,就见卫长昀走过来。

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地就把话咽了回去。

卫长昀擦了擦手,在姜宁旁边站定,“工匠那边问过价和工期,算上要用的砖,得三两银子。”

姜宁换算了一下,人工费是二百一天,有两个师傅,得做五天,那就是二两银子。

想不到四百块砖,竟然要一两银子。

难怪只有镇上的人才盖得起砖房,一间屋子得不少砖呢。

“那还行,要是砖不够,再添一些也无妨。”姜宁拿起旁边放的木尺,之前去王木匠那儿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