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灌木朱瑾
其实不是国库空虚,是铜矿空虚。
宋和辽打了几十年的经济贸易战,几乎都是稳居上风。
虽然军事上比不上,但是经济上压着辽打。
但没想到大宋,终年打雁,竟然在不知不觉间不小心让辽算计去了。
第107章
市场上交易的货币除了不方便携带的金子和银子, 其实终归还是以铜板为主的。
辽和宋相较于周围的西域,西夏,高丽,都算是大国。交易体量大。自然对于铜的需求量都比较高。
而宋的境内有好几个已经成熟的铜矿, 也有了成熟的开采冶炼技术。
辽境内铜资源短缺, 自然想要在贸易方面, 想方设法地把铜揽到自己的手里。
宋针对于这个,制定了很多计划,矿藏是禁制对外出口的。
但是边境贸易中,有陌的算法,原本一百陌相当于一百文,辽私自降低了自己的陌数, 使得对宋的一百陌到三十至四十文。
如此巨大的汇率差异一下就刺激了走私市场,所以不知不觉间,大量的铜币流入了辽。
等户部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
现在市面上倒是有交子,但是交子不能用于赈灾和打仗这种救急的渠道。
要流通只能用真金白银或者铜钱流通。
以至于影响到了国库,国库的经费不足,是真的就……不足了。
……!!!!?
赵霁听得目瞪口呆。
古代人竟然用汇率在打贸易战!?
如果按照这个老头所言, 若要解决出兵军饷问题, 要么挣钱,要么就允许交子这种可引发的纸笔在赈灾方面流通。
但赵霁不打算动交子。交子虽说印多少是多少, 是可以解决掉目前的燃眉之急, 但后续却会引发许多难以面对的问题。
赵霁就算是没接触过金融,也知道市面上流通的货币不能过多,如果过多就会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影响市场健康。
所以只能从挣钱方面下手。
挣钱……
挣钱???
好像, 就在前几天,好像还有个人站在他的面前,要和他讨价还价来着?
赵霁眯起眼睛,对着户部的那个大人道:“太平王出兵赈灾,国库有多少能够挪的现银统统用上。”
“陛下!???”所有人都惊呆了。
全用上?
保持国家机器运作,每时每刻都需要花钱。
西边发水了,东边修堤了,南边干旱了,北边冻灾了。陛下这是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你不过日子了?
要么发兵攻打,速战速决。
要么按兵不动,取中庸之策。
倾全国之力去救西南灾民,陛下有没有想过高丽西夏虎视眈眈,万一两国趁此时机发难,陛下又该如何!?
赵霁不顾群臣惊愕,举目四望,终于看到了站在最后的包拯:“高丽公主呢?”
众臣子随着赵霁的这句话诡异地安静了下来,猛地回头寻找赵霁问话的那人。
在看清缩在最后的那个几乎没人认识的面孔之后,群臣再次哗然!
朝堂震惊。
高丽修书要和亲,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但是和亲和到一半,公主转道庐州了,之后就失去了消息。
开始一阵朝里还有人责问高丽,但问责的信过去就如石沉大海。
而且陛下又病了。
朝臣脑子九曲十八弯,觉得高丽公主毕竟是外人,而且还是狼子野心的高丽送过来的。万一高丽知道了大宋又一个年轻皇帝又生病了,没准又整幺蛾子。
正好她没来,也就发现不了陛下重病的消息了。
恩……
很好很好,消失地好,消失地妙。
也不着急找她,能拖到陛下病好就拖到病好。
万一陛下又一次英年早——
呸呸呸!不存在!不可能!
在这种风气之下,大宋倒也不是那么着急找公主。
谁能想到,陛下病好了之后,直接对着最后问公主下落?在陛下生病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等不知道的事情?
天子没家事。
最严重的时期,皇帝在哪个妃子那里多呆几天都会被朝臣上奏。
宋的情况倒是没有这么严重,但是皇宫里的消息大部分群臣还是知道的。
所以才让群臣更惊讶。
至于最后的这个人——
您哪位啊?
包拯站在最后面,是被小同子加塞进来的。一开始大朝会乱糟糟的,而且全开封六品以上全都乌泱泱挤在一起,还真的没什么人注意到他。此时赵霁开口,整个大朝会大殿里几百号人齐刷刷回头看他,那给人的压迫还真不是一般强。
总算这是包拯,是个经过‘三天结案,不结案人头落地’这种风浪的。
众人之间黑脸的中青年脸不红心不跳,向右迈出一步,道:“在行宫,等待陛下下一步安排。”
赵霁隔着百十来号人想喊,但是实在喊不动,就让身边传令的小太监代为转达:“让人把她叫过来,就跟她说,她不是要给朕挣钱吗,朕满足她。”
“陛下?”天子近臣的二府两院终于坐不住了。
章惇左迈一步,走了出来。
科举在即,赵霁寻思科举是不是也能换换血,所以暗示过这老头。故,老头在考试院出题,越出人越精神,仿佛是个虐,待,狂,魔,满朝文武的哀嚎就是他的精神食粮,此时再见,赵霁发现他满面红光,不过过于精神抖擞,说出来的话却不是很‘赵霁派’,一张口就是反对:“臣等虽然不知道您和高丽公主有何协议,但断然不可让一个高丽女子干涉朝政。”
章惇大人被无数人当枪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也实在太适合抗雷了。自己都没权利了,还一张口就顶撞了唯一的靠山赵霁。
在他看来幕后先不说宋朝没有女人为官的先例,就算是有,也轮不到让个其他国家的人来干涉大宋的财政。
赵霁对章惇有极大容忍度,或者说,他接下来的话本就是说给所有反对意见的人的:“她不干涉朝政,朕和她有君子协定,不纳她入后宫,她只负责挣钱而已。她会许多奇思妙想,具体操作刘大人陈大人,待早朝结束,你们留下来商议细节,诸位只要相信她定能把流入辽的铜挣回来便罢了。”
试问哪个穿越女不会挣钱?
都不要说她现在搞出来的香水什么的已经造成了小范围的爆款,就说什么香皂沐浴乳,玻璃水晶杯,这些东西赵霁为了不崩人设,不能开口,解树这种送上门的工具人不用白不用。
不找借口把解树推到台前给他挣钱,难不成还真养在后院?
赵霁打定主意,不管有多少人反对,他都得借这次机会把解树给成功推出来。
细细想来,宋本来对辽输出的就都是奢侈品。什么茶叶,瓷器之类的。
辽国力强盛,但是贵族之中有很浓的学习宋朝的风潮。过日子也非常奢侈。
只要辽还是大宋的跟,风,狗,就不愁解树弄出来的东西挣不了钱。
后续包括肥皂,玻璃,化妆品……等等这种穿越标配,就算解树不太清楚具体操作,赵霁也有把握让她‘学会’这些东西。
奢侈品的品类增加,多种前所未有的东西出现,必然相应辽的皇室内就会产生巨大的需求缺口。铜这东西,能被辽骗过去,也能被宋骗回来。
要问如何长久从他们身上薅羊毛,这还需要诸位大臣从长计议,但是趁着物以稀为贵的时候,挣一波快钱的难度不大。
朝臣议论纷纷,但碍于赵霁已经发话一锤定音,就算有巨大反弹和不满,也都是之后上折子陈情的任务了。
就算朝臣能放过赵霁,天天吃饱了没事干的言官队伍也不允许。
出于对动不动就耍无赖要撞柱子自,杀,的言官的信任,大家都默默把反对意见暂时吞了回去。
只是很多人的目光都暗暗投向了户部和包拯,言官队伍也在瞬间产生了巨大的斗志——我等必然死谏!!!!!
第二个议程就是科举。
赵霁不在的这几天,科举的准备已经到了尾声。
去年年末,寒冬,经过解试的学子们汇聚到了开封,精心准备着今年年初的省试。
而今年这个多灾多难的一年,经历了天子驾崩,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天狗食日……等等大事之后,终于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敲定下了考试的议程。
省试将于十天之后开展。
其实这个早就提上议程了。
只不过它提上议程的时候,赵霁还在雄娘子的车里,而雄娘子在驾车拼命逃离开封的路上。
赵霁没赶上商议省试,好歹赶上了确定省试。
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赵霁的各种官员考试的英明举动。
在考试里醉生梦死的文武百官,觉得苦,不能自己苦,所以一致商讨决定,这次的省试,除了按照惯例的策论等等,还要增设一门课程,专门就是考察大宋律和各部门的遇事应对举措。
让大宋的学子们先体会一下到了官场的‘乐趣’。
章惇和他背后由翰林部分人员组成的考试院再次被寄予了众望。
这次考试,包含了落锁锁院,以及封闭出题等常规操作。基本这个议程已经成熟了,在这里就是提出来走走流程,顺便安排一下省试之后的殿试的相关事宜。
本来两个大议程说完,众人准备散会,就见坐在皇位上高高在上的陛下丢出来了第三个议程“朕决定任命庐州府包拯为开封府府尹。”
????????!!!!!
就算现在的开封府府尹是个草包,但他也是个姓赵的草包啊。
开封府府尹如此要职,怕是一个皇室才能服众,但是包拯?那是谁?